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名将岳钟琪兵败被捕,雍正为何没有杀他?

清朝名将岳钟琪兵败被捕,雍正为何没有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故事一箩筐 访问量:3559 更新时间:2023/12/6 17:47:48

岳钟琪是南宋名将岳飞的二十一世孙,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23岁的岳钟琪踏上仕途,两年后投笔从戎,由文职改为武将,由此踏上了戎马生涯的征程。

雍正继位后,青海蒙古族和硕特部台吉罗卜藏丹津聚兵十万,于西北边陲作乱,并且还将前去调解的钦差大臣扣留杀害,对此,雍正极为震怒,下令大军挥师西征。

而当时的岳钟琪,就被委任为征西副将军,随同抚远大将军年羹一起,远征罗卜藏丹津。

之后,岳钟琪屡立战功,雍正皇帝对他也相当看重,尤其是岳钟琪在抚定青海,以及改土归流工作中有出色表现后,雍正对其更是信任有加。

也正是因为自身能力不错,加上皇帝的信任,让岳钟琪在雍正三年,不仅位列三等公爵,并且手握川陕甘三省兵权,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封疆大吏。

不过,在岳钟琪位极人臣之际,一场几乎让他遭受灭顶之灾的危机席卷而来,最终导致岳钟琪不仅被捉拿下狱,并且雍正还要对他处以“斩立决”。

是什么原因导致岳钟琪从位极人臣到被判“斩立决”呢?这还得从雍正五年,一个突然出现在成都街头上的“疯子”说起。

雍正五年,成都街头上,行人如织、商贾云集,几个官差也在来回巡视,一切都如往日一般,并没有什么异常之处。

不过,一个人的突然出现,打乱了眼前平静的一切。

这个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并且,形状疯癫,走起路来踉踉跄跄,有如醉酒一般,单从外表上看,与街边的乞丐没什么两样。

只不过,他此时的动作,却和乞丐颇有些不一样。

什么动作呢?他左右手各持有一块石头,并且还光着脚在大街上狂奔,这种造型,让周围的人无一不纷纷避让,生怕这个“疯子”伤到自己。

与此同时,在这个疯子赤足狂奔的同时,他嘴里还不住地高声嚷嚷着一句话,这句话,让听到的人均为之色变。

疯子高声喊道,“岳钟琪要率川陕兵丁造反了、岳钟琪要率川陕兵丁造反了”!

岳钟琪何许人也?成都街头的人都知道,他可是两年前刚接任川陕总督的朝廷命官,也是雍正皇帝跟前的大红人,手握川陕甘三省兵权,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要造反了?真的假的?

一时间,街边的议论声不绝于耳,同时目光均望向那个高声叫嚷的疯子,试图从他身上,看到更多的答案。

不过,没等众人议论多久,一队官兵急匆匆赶来,迅速将那个疯子打倒在地,三下五除二捆了起来,又以极快的速度,带着这个疯子迅速消失在街角。

而此时的成都大街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不过,在人们茶余饭后,多了一个话题和谈资。

这就是发生在雍正五年,成都街头上的一个小案子,案子发生后,那名在大街上声称岳钟琪要造反的疯子被缉拿,而当地官府经过审讯,得出这人确实是个疯子,所说的话也是胡言乱语的结论,最终将该案件一五一十的汇报给雍正皇帝。

而与此同时,岳钟琪本人却坐不住了,为什么呢?倒不是说他真的要造反,而是他太了解雍正的脾气了。

只要被雍正怀疑,或者失去了雍正的信任,那下场都不会好到哪里去,他的前任上司年羹尧,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因此,在岳钟琪知道这件事之后,没等雍正对他询问,就赶忙主动写了一封奏疏,在奏疏中,岳钟琪强调,这是有人在对他恶意诬陷。

说白了,岳钟琪就是想澄清视听,洗刷冤屈。

那么,岳钟琪到底有没有想谋反的意思呢?按照史料中的记载来分析的话,大概率是没有的,虽说他是汉人,并且也是名将岳飞之后,但包括他以及他的父亲,已经在清廷为官多年,如果想反,根本就不会走到当前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清朝到了雍正这一代,其统治也已经相当稳定,即使是造反,成功的几率并不大,所以,岳钟琪没有理由和必要进行造反。

而雍正在接到岳钟琪“自证清白”的奏疏后,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就是他在这封奏疏上,用朱批写了很多批语,这些批语几乎遍布整个奏疏。

至于内容,基本上是说自己不会相信谣言,并又对岳钟琪说了许多安抚的话,让他安心好好干。

之所以要说这个细节,主要是因为,雍正看似对岳钟琪毫无疑心,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至少在这个时候,他已经对岳钟琪开始有点防备了。

为什么呢?很简单,就是岳钟琪当时的地位,前文讲过,他位列三公,最重要的是,他当时担任陕甘总督,手握三省兵权,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实权人物。

远离京畿,又是封疆大吏,手里还握着庞大的兵权,另外还是一个汉人,这样的人你说雍正能完全放心,任谁也不相信。

更何况,年羹尧事件,才刚刚过去两年而已。

因此,在看到下面上报关于说岳钟琪“造反”这件事时,雍正第一时间也犯起了嘀咕,依照雍正的性格,他有这个反应,也实属正常。

不过,最终他并没有因此质问或者对岳钟琪追责,一来,这事儿当地官府已经查得明明白白,在大街上叫嚷的那个人没有同党,因此雍正也不好说什么。

二来,岳钟琪当时位高权重,如果过于追究此事,影响面太大,况且,年羹尧事件刚过去不久,雍正不敢冒这个险。

因此,雍正才会对岳钟琪好生抚慰,告诉他自己不会相信谣言,并在朱批中,勉励岳钟琪好好干。

不过,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很快生根发芽。

所以,在雍正六年时,也就是距离“造谣事件”过去一年后,又发生的一件事,算是让岳钟琪在雍正心中的地位彻底一落千丈。

雍正六年,靖州秀才曾静派自己的门生给岳钟琪送去了一封信,而这封信,惹出了天大的祸。

先说一下这个曾静是什么人,曾静生于公元1679年,也就是清朝刚建立不久,他本是一名学者,并且学问也相当不错,不过,他却是一个坚定“反清”的思想拥护者。

至于说曾静为何会有这种思想,史料上记载的是,他年轻时曾偶得明末学者吕留良的部分著作,在拜读之后,对吕留良的“夷夏之防”论点深以为然,之后,他不远千里前往吕留良的家中,得到了吕留良临终前的留下来不少书籍。

至此,他就成了一个“夷夏之防”的坚定支持者,并在其著作中,写下了“中原陆沉,夷狄乘虚,窃据神器,乾坤翻复”等观点,总之意思就是,如今清朝入主中原,是不可能长久的,早晚的被推翻。

而到了康熙去世、雍正继位之际,雍正为巩固统治,囚禁了皇八子胤禩等诸多兄弟,这件事被传至坊间后,又被添油加醋,最终形成了一个雍正登基,属于是阴谋夺位的版本,并广为流传。

且不说雍正登基是不是阴谋夺位,而曾静在听说了这个版本的说法后,大为激动,他当时就认为,雍正得位不正,这是清朝国运将末的预兆,因此,便开始积极筹划如何推翻清廷。

但他一个秀才,虽说有一定的学识,但又拿什么来推翻清朝呢?思来想去,他就想到了一个人,认为只要说动这个人,大事可成也。

谁呢?没错,正是担任陕甘总督的岳钟琪。

在曾静看来,岳钟琪身居高位,并且手握兵权,只要他能同意,那么推翻清廷指日可待,那么,曾静凭什么认为他能说动岳钟琪呢?

很简单,因为岳钟琪是名将岳飞的后人,曾静就觉得,自己只要把岳钟琪先祖的事例搬出来,同时结合自己“夷夏之防”的理论,再用岳飞抗金的事迹对岳钟琪晓之以理,那么必定能唤起岳钟琪的民族大义,到时候,振臂一呼,清廷便可被颠覆。

因此,曾静就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大骂雍正皇帝,还列举了雍正的诸多罪状,之后,郑重其事的派门人送到了岳钟琪的府上,劝说他调转枪头,起兵对付清廷。

而岳钟琪呢,这次留了个心眼,他在接到信之后,深感事关重大,为了自证清白,同时也为了搜集更多证据,先是假意同意,之后又骗出曾静的口供,最终在证据确凿之后,一举将曾静抓获。

当然,岳钟琪最终又将这件事完完整整地汇报给了雍正,而雍正在当时,嘴上说没事没事,还褒奖了岳钟琪的忠心,表示自己不会追究刺死,并且在不久后还对他委以重任,但背地里,他已经对岳钟琪失去信任了。

为什么雍正会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呢?很简单,因为当时他需要用岳钟琪。

年羹尧死后,雍正其实能用,并且用得顺手的武将已经不多了,而岳钟琪则是对雍正十分重要的一个,他参与过多场战役,经验丰富,带兵也有一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并且,雍正在继位之后,平定边疆的几场关键性战役,岳钟琪都有参与,而当时边疆战火又起,如果此时大张旗鼓地处理岳钟琪,让雍正找谁去带兵打仗?

说得简单点,之所以雍正会显示出“大人大量”,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岳钟琪还有利用的价值。

因此,在对付准噶尔的噶尔丹策零的战役中,岳钟琪依然被雍正任命为宁远大将军,与靖边大将军傅尔丹一起,率军出击准噶尔。

不过,这场原本被雍正寄予厚望的战役,最终以清军惨败而归宣告结束。

先是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的六万人马,遭到了噶尔丹策零的伏击,双方交火后,战况一度极为惨烈,清军虽说勇武,但奈何应战仓促,最终,六万大军仅剩两千人马仓皇逃出。

之后,傅尔丹上疏请罪,雍正听闻战况后,差点没被气疯了,精心部署的六万大军,就这么交待了,但气归气,考虑到战事未完,雍正咬着牙告诉傅尔丹,没事,你回来就好。

轻信贼言,冒险深入,中贼诡计,是尔之罪。至不肯轻生自杀,力战全归,此尔能辨别轻重。——《清史稿》

傅尔丹这边弄成这样样子,岳钟琪那边也不乐观,虽说他在傅尔丹被围困之际,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拿下了准噶尔的乌鲁木齐,但该城已经成了空城,准噶尔的主力部队并未受到太大损伤,所以,即使占据乌鲁木齐,对整体的战略上,意义并不大。

不得已,岳钟琪只能撤出乌鲁木齐,退守兰州,清军自此也和准噶尔进入僵持阶段。

在此之后,准噶尔又偷袭了哈密,而岳钟琪计划在准噶尔军回程的路上埋设军队进行伏击,本来计划万无一失,但结果不曾想,岳钟琪安排的伏击部队,没哟按照规定时间抵达指定位置,这就造成了准噶尔军不仅全身而退,顺手还劫持了清军的大量物资。

这一次,雍正真的怒了,他下令斩了岳钟琪手下的两个将军,同时在诏书中对岳钟琪严加申饬,批评他“攻敌不速,用人不当”,才导致遭受如此大败。

此时,雍正对岳钟琪的已经失去了信任,见此情景,就有大臣上疏弹劾岳钟琪,而雍正也批准了大臣的弹劾,下谕将岳钟琪“交部议决”,最终,岳钟琪被革去三等公爵和太子太保封衔,降为三等侯。

不久后,雍正再下旨意,命岳钟琪离疆返京“商办军务”,而抚远大将军之职,则交由他人代理。

到了这个时候,岳钟琪已经在雍正心里失去了曾经的恩宠,而等到岳钟琪刚回到京城,马上就被“交兵部拘禁候议”,足足在大牢里蹲了两年后,雍正对于岳钟琪的最终判决才下发下来。

判决的结果,是将岳钟琪“斩立决”。

不过,岳钟琪并没有被处死,雍正将“斩立决”最终改为了“斩监候”,又罚了岳钟琪七十多万两银子后,将其关进大牢,留了他一条性命。

那么,为何雍正在决定将岳钟琪“斩立决”后,又改为“斩监候”,放了岳钟琪一马呢?其实这说起来,雍正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有三个原因。

其一,岳钟琪在当时,对雍正已经构不成威胁。

雍正之前怀疑和不信任岳钟琪,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那就是岳钟琪身居高位,并且手握兵权。

所以,雍正才会在“谣言事件”以及“曾静事件”中,对岳钟琪百般隐忍,不为别的,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个处理不好,那么说不定还真的就反了,毕竟他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资本。

但现在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自打雍正下诏,让岳钟琪返京“商办军务”开始,其实雍正心里就绷着一根弦。

他担心岳钟琪违抗命令拒绝返回,更担心岳钟琪借此机会做出一些事情出来。

只不过,岳钟琪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老老实实地返回,并被迅速拿下,送进大牢,而直到岳钟琪被关进大牢的那一刻,雍正才算松了一口气。

这样一来,岳钟琪纵然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有办法做什么了,毕竟深陷牢狱的同时,也意味着岳钟琪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换句话说,岳钟琪已经没有威胁了。

也正是因为没有威胁,所以雍正迟迟拿不定主意究竟该如何处理岳钟琪,那个“斩立决”的诏令,也是足足拖了两年之久才下达。

如果真的想杀,那么不会耽误这么久,早就将岳钟琪斩了。

既然原本就没打算将岳钟琪处死,那么雍正在下达斩立决的诏令后,又饶他一死,也就不意外了。

其二,岳钟琪功劳太大,且没什么太过出格的错误。

前文讲到,岳钟琪早在康熙年间就投笔从戎,而在雍正登基初期,他在平定青海之战时战功显赫,又在雍正推行的改土归流工作中成绩卓越,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功绩。

有了这些功绩傍身,雍正帝在考虑如何处理岳钟琪时,就必然得慎重一下。

毕竟不管怎么说,岳钟琪是实实在在做出来了很多成绩的,这些也都是雍正以及朝臣有目共睹的。

也许有人会说,那岳钟琪的老上司年羹尧不也做出了不少功绩吗?但最终不还是照样被雍正赐死了?

话是没错,但岳钟琪和年羹尧不一样。

不一样在哪里呢?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岳钟琪自始至终,没有犯过太过出格的错误。

当初年羹尧最终被杀,除了他得罪了不少同僚之外,还与他插手人事选拔,甚至出现因贿而荐等问题有关。

此外,年羹尧后期的狂妄自大,且自恃己功,对雍正显露出不敬之意,都是他最终被赐死的原因之一。

但反观岳钟琪,在功绩上,与年羹尧不相上下,但他一向为官谨慎,做事也十分低调,从来没有忤逆过雍正,并且在有人造谣他造反时,第一时间就是请罪。

总之,岳钟琪在身居高位后,一直到他被下狱前,基本上没有犯过什么太大的错误。

而导致他下狱的罪责,也是和战役有关,虽说他确实有一定责任,但没有触犯到原则问题,只不过是因为用人不当,导致了最终的失利。

所以,他有失职之罪不假,但罪不至死,因此雍正才会将斩立决改为“斩监候”,毕竟就凭失职之罪杀了他,也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其三,岳钟琪的身份,救了他一命。

众所周知,岳钟琪是名将岳飞之后,而岳飞是什么人?是世人皆知的大英雄,属于已经在民间被立碑建庙的那种人物。

这样的人,他的后裔,就因为战场上的失职,就被当朝皇帝杀了,那么,让天下会怎么看待雍正?怎么看待清廷?

况且,人家还曾给清廷立下过汗马功劳,如今却因为一个罪不至死的错误,就这么被杀了,这样是说出去,那雍正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形象,算是彻底毁了。

本身雍正对自己形象这问题就很在意,登基之初为了说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亲自编纂了《大义觉迷录》,其目的就是为了澄清自他即位以来种种流言,并清理异议,以便稳定自己的统治。

因此,如果在明知道岳钟琪没什么大罪,并且还是个有功之臣的情况下,再把他咔嚓了,那雍正在朝野上下,甚至是民间,指不定就会被编排成什么样子。

因此,出于这一点考虑,岳钟琪确实不能杀,最好的结果,就是留他性命后关起来。

所以,在雍正十二年,经过雍正的左右权衡,最终将岳钟琪的“斩立决”改为了“斩监候”,至此,岳钟琪开始了他的牢狱生涯,一直到乾隆皇帝登基后,他才被得以释放,并再次受到乾隆的重用,先后又参与了平定大小金川,以及保障西南边疆稳定的多场战役,最终在其六十八岁那年,去世于任所之上,结束了他戎马一生的征程。

标签: 岳钟琪雍正年羹尧康熙清廷岳飞清朝

更多文章

  • 岳飞后人现状:岳飞后人为了钱“卖祖宗”,岳钟琪不是岳飞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岳飞,岳钟琪,秦桧,明朝

    说起岳飞的后人,真的一言难尽。一言难尽的主要原因是从南宋开始、元朝、明朝、清朝接连对岳飞进行表彰,尤其是明朝非常推崇岳飞。明朝加封岳飞为“三界靖魔大帝”,锦衣卫和东厂都挂着岳飞的画像。在这种情况下,元明清三代岳姓人都特别爱自称自己是岳飞后人,到了今天,究竟是不是岳飞都是真的完全靠自由心证了。另外,岳

  • 岳钟琪把年羹尧的大将军夺了后,年羹尧有机会夺回来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走丢了标签:岳钟琪,年羹尧,大将军,雍正,张廷玉,康熙

    我个人观点是没有机会,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因为阻止火耗归功在西北实行,进而杀了雍正派去的监察御史孙嘉诚,一下子惹恼了还在河南察看水灾的雍正,当雍正离开河南离开时,就用八百里加急告诉远在京城的张廷玉,让他速速安排接管西北军营的事务,以防不测。年羹尧五大罪年羹尧的专横跋扈早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 岳钟琪:自称岳飞后裔,战功赫赫,被乾隆帝称为“三朝武臣巨擘”

    历史解密编辑:爱宠物爱生活标签:岳钟琪,岳飞,乾隆,武臣,雍正

    武圣岳飞不但武功盖世,而且通晓兵法,为百年罕遇的良将,曾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颖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 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战中摧毁了金人的“拐子马”、“铁浮图”,威慑敌胆。金国四太子兀术悲呼“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五十万众”!“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然而,绍兴十一年十二月

  • 岳飞的后人岳钟琪,对清廷忠心,雍正帝时期差点丢命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岳飞,岳钟琪,雍正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点赞”和“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手握大权、位高权重、功勋卓著,堪称十二最的岳钟琪,被雍正皇帝“骗”进宫,玩了个莫须有,差点把命弄丢了,侥幸改判了个斩监候,还罚了大把的银子。岳钟琪之所以这么惨,是因为两个人的恩怨,两个族的

  • 岳钟琪,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却因一个身份落个差点被处死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岳钟琪,清廷,清朝,雍正,康熙

    事实上,岳钟琪在清朝是被重用的。整个清朝,能以汉人之身拜大将军,手握川陕甘三省兵权,连满洲八旗要也听命于他,仅岳钟琪一人。乾隆将其列为五功臣之一,与兆惠、阿里衰、明瑞、舒赫德等四位满人同列,并称其为“三朝武臣巨擘”,也仅岳钟琪一人。因此,岳钟琪不受重用,这是不可能的。作为岳飞的后代,抛开民族成见,岳

  • 清朝岳钟琪,是投靠异族的汉奸,还是奠定中华版图的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岳钟琪,清朝,岳飞,康熙,平定,皇帝

    康熙皇帝以来一直到乾隆皇帝的这一百多年时间里面,在西北方面有着一场国战。清朝方面军队御西北蒙古准格尔的战争频繁多次,花费了三代皇帝的精力和无数大清士兵的性命才平定了这块地方。这个期间有着无数的满洲将军和汉人元帅齐上场。这是清朝奠定大一统帝国的必经之路,国家强盛且号称是盛世王朝可是如果连西域都收不回来

  • 雍正手下三大猛将,年羹尧第三,岳钟琪第二,头一个是这位驸马爷

    历史解密编辑:犹如山中清风标签:岳钟琪,雍正,年羹尧,康熙,清朝,乾隆

    雍正皇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很多人心目中,他是一个残暴昏庸、屠戮兄弟、残杀功臣、大兴文字狱的庸主,而在正史中,雍正皇帝勤政爱民、事必躬亲,严惩贪墨官吏,颇有几分有道明君的特点。雍正皇帝在位期间的表现,到底能打多少分,确实难以一言蔽之。这也是由他自身的矛盾性格所决定的。单在用人方面而言,

  • 岳飞后代岳钟琪功勋卓著,为何却险些被处死?雍正:要防患于未然

    历史解密编辑:酸奶别加热标签:岳飞,岳钟琪,雍正,年羹尧,康熙,乾隆

    历史一:岳飞后代岳钟琪功勋卓著,为何却险些被处死?雍正:要防患于未然“民族英雄”岳飞抗金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千百年来他更是被人们奉为“精忠报国”的典范,受到了极高的推崇,同时对于他仅仅是因为“莫须有”的罪名便英年早逝、僵硬陨落,也让人感到无比的惋惜与气愤。或许这就是历史的“巧合”,岳飞的后代中有

  • 秉承祖先岳飞精忠报国思想的大将军岳钟琪为何会被雍正判斩监候?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岳飞,岳钟琪,雍正,年羹尧,康熙,乾隆

    岳钟琪是清朝名将,历仕康雍乾三朝,多次替清朝平定西北边患,曾被乾隆皇帝誉为“三朝师武臣,钟琪为巨擘”,就是这么一代名将,但在雍正时期却被判了一个斩监候这又是为何?其实主要还是岳钟琪让雍正失了颜面。岳飞的后人在清朝建功立业按照《清史稿》的记载,岳钟琪系南宋名将岳飞第三子岳霖的嫡系后裔,他是岳飞第21世

  • 清朝名将岳钟琪,为何最终落个被处死的下场?雍正又为何放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岳钟琪,雍正,清朝,清廷,康熙,八旗

    岳钟琪被捕,绝不是因他兵败,而是因他汉人的身份。说到岳钟琪的结局,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来源于电视剧《康熙王朝》。话说,因康熙操之过急,鲁莽的实施削藩之策,促使三藩祸起。彼时,因长期安逸的生活,致使清朝赖以生存的八旗兵是战斗力锐减,遇到吴三桂军那是一败再败。为了拯救大清江山,康熙迫不得已只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