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众多人物当中,薛宝钗无疑是最难定性的一个,你无法把她简单的划入“坏人”或是“好人”,就连作者也给了她一个模棱两可的评价“任是无情也动人”。
“无情”与“动人”在她的身上形成一种冲突,她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温婉大方,识大体顾大局;但同时,以她十几岁的年纪来看,她在小说中城府之深,面善心奸,在众女子中也是极为罕见的。因此,在她身上呈现出一个“两面性”的特点。
在红楼现行的通行本中,薛宝钗的结局颇为凄凉,贾府败落,贾宝玉出家为僧,而她则变成了第二个“李纨”,孤独终老。如果从她的性格特点来看,这样的结局并不符合她的人物形象,仅仅只是迎合了封建社会绝大多数女性的形象,这也就使得我们对薛宝钗的人生结局,有了更多角度探究的可能性。
从两个角度探究薛宝钗再嫁的可能性
- 从影子人物的角度来看
在红楼小说中,一直有“晴为黛影,袭为钗副”的说法,即晴雯是黛玉的影子人物,袭人是宝钗的影子人物。对于晴雯的结局,在小说中是有交代的。晴雯因受袭人、王善保家的、王夫人等人的迫害,被逐出了贾府,最终病死在外。
根据晴雯的结局,以及在小说中对林黛玉的处处设伏,如诗谶《葬花吟》,以及在晴雯死后,宝玉所作的那首《芙蓉女儿诔》,基本可以证明,林黛玉的结局也是死亡,人们所争议的只是她的死亡方式。
同样,本着“袭为钗副”的说法,袭人的结局在小说中也是可以确定的。首先,在第五回的判词中,已经明示袭人与宝玉无缘,那么袭人最后的归属是哪里?目前普遍认可的就是嫁给了蒋玉菡,而且在小说中对于这个结局也有铺垫,就是那条大红汗巾子。
那么对于薛宝钗是否也有着类似的结局呢?我们首先要探讨的问题是,薛宝钗与贾宝玉到底有没有缘分?站在社会性的角度来看,薛贾两家门当户对,且有金玉良缘加持,肯定是有缘分的。但从小说的创作角度来看,这种社会性的缘分并不是作者所认可和主张的,而是作者所批判的。
那么作者主张什么样的缘分呢?主张诸如像宝黛爱情,张金哥和守备之子的爱情,迎春丫鬟司棋与表哥潘又安的爱情,小红与贾芸的爱情。也就是说,作者主张从人性出发自然则然产生的男女相互间的爱慕之情。
很明显,贾宝玉对薛宝钗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只有现实的婚姻。宝玉出家后,等于抛弃了袭人,也一样抛弃了薛宝钗,作为弃妇,她们都要为自己将来作打算。
袭人嫁给了蒋玉菡,那么薛宝钗有没有改嫁呢?从理论上说,她必定是要改嫁的,因为她没有孩子。对于宝钗有没有孩子,也是一个争论的焦点,笔者认为是不可能有的,理由有三:
其一,这是一部悲剧,不是一部奋斗史。
其二,如果有孩子,在前八十回必定有伏笔,这是作者的写作特点,那么有发现作者对此的伏笔吗?
其三,宝玉本来就不认可这桩婚事,他有什么理由还要与宝钗生个孩子,以此来完成世俗者们的期待呢?
由上述分析,可以说明,薛宝钗在宝玉出家后,她必定是要离开贾府的,而年纪尚轻的她,改嫁是最有可能走的路。
- 从类比古人命运的角色来看
在小说中,作者对薛林二人有对应的古人类比角色。比如在描写黛玉外貌时,作者用了“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其中以比干来类比她的心眼多,以西施来类比她的体弱。
再如,林黛玉住在潇湘馆,在她的院子里有湘妃竹,由此引出娥皇女英;在第二十七回,还把她比作了赵飞燕。
从对薛林二人对比描写的手法来看,薛宝钗身上也有同样的类比角色。比如第二十七回,薛宝钗被类比为杨贵妃;薛宝钗的居所叫“蘅芜苑”,她也被称为“蘅芜君”,由此而引出她的绝色美貌堪比汉武帝的李夫人。
晋代王嘉《拾遗记·前汉上》载, 汉武帝“息于延凉室, 卧梦李夫人授帝蘅芜之香。帝惊起, 而香气乃著衣枕, 历月不散。”
而不论杨贵妃还是李夫人,她们的人生都经历了大起大落,都经历过离婚与再嫁。所以,根据与古人的角色类比,也可以证明,薛宝钗再嫁的可能性很大。
薛宝钗最有可能嫁给什么样的人?会是贾雨村吗?
薛宝钗与贾雨村的缘分
在小说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薛宝钗所得花签是牡丹,其诗签为“任是无情也动人”,此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牡丹花》,从而形成牡丹、杨妃、宝钗三位一体的类比。
再看《牡丹花》的第一句:似共东风别有因,其意为牡丹随着东风一起开谢,而东风则是另有情缘的。这一句点明宝钗也是另有情缘的,而且这份情缘肯定不是贾宝玉,那么会是谁呢?
牡丹花
罗隐 〔唐代〕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再看诗句中的“东风”,如果演化一下,即为“东风化雨”,而贾雨村,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所以,这样联系起来,牡丹的最终归宿就是贾雨村。这个观点出自一位红学前辈。
那么,从小说创作的角度来看,作者有无在小说中为这个结局做了伏笔呢?
从时间上来看,薛宝钗与贾雨村进入贾府的时间差不多,贾雨村是护送林黛玉到金陵,而薛宝钗也几乎在同时进入贾府。
从人物交集上来看,贾雨村与薛林二人,以及贾宝玉都有着诸多缘分。贾雨村是林黛玉的老师,又受恩于林如海,托贾府的福又有了官做,之后就审判了薛宝钗哥哥薛蟠的案子,他们之间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小说细节来看,有两处也一前一后写到了二人。第三十二回,贾雨村来拜贾政,却要回回见见宝玉。在这回,宝钗对他也有话说:
宝钗笑道:“这个客也没意思,这么热天,不在家里凉快,还跑些什么!”
第四十八回,贾赦因为扇子的事,把贾琏给打了一顿,平儿跑去向宝钗讨棒疮药,当着薛宝钗的面儿,把贾雨村给大骂了一顿。
以上这两处为何无端端要把薛宝钗扯进来,难道作者是在暗示之后薛宝钗与贾雨村有所交集吗?
从上述几个要点来看,实际上并不看不出薛宝钗改嫁贾雨村的迹象,但是有一点可以看出,他们二人的价值观确有相同之处。他们接近贾府的目的一致,都是有求于贾府;宝钗和贾雨村一样,有事没事都喜欢见见贾宝玉,宝钗也特爱往怡红院里跑;贾琏挨打平儿开骂,宝玉挨打与薛蟠也有关系,平儿骂得是同一类人。
所以,从薛宝钗与贾雨村的交集上来看,他们没有可能成为夫妻。那么薛宝钗改嫁最有可能嫁给哪类人呢?
笔者认为,从杨贵妃、李夫人这样的人物类比来看,薛宝钗二嫁理应嫁一个地位和威望都较高的人,比如像北静王这类尊贵人物,这才符合她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