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贾雨村是怎样变坏的?线索就在这里……

贾雨村是怎样变坏的?线索就在这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陈想书语 访问量:3102 更新时间:2023/12/26 5:01:24

《红楼梦》林林总总的人物中,贾雨村是个线索性的人物,同时又是个叫人厌恶的人物。

他科举高中进士,靠的是甄士隐的慷慨相助,到得有能力回报时,却在英莲(香菱)被拐兼人命案上来个“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他被革起复靠的是贾政王子腾,官做得顺风顺水,却在贾府败落时划清界限、隔岸观火。

对了,他倒在一些徇私枉法的事上帮过贾家、薛家,不过,这岂不是更令人厌恶?

这个形象是定型的;而其实,每个人都有其成长、变化的过程,都会遭遇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并在这碰撞中做出自己的选择,而这选择就造就了“所成为的人”。

现在我们就回顾一下贾雨村的成长和变化吧。

我们常说,事业与爱情双丰收是一个男人成功的标志。当时还寄居在甄士隐家隔壁葫芦庙里的贾雨村应该也是这样想的。

书中给他的身份定位是“穷儒”,但身世并非寻常草根:

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

原来贾雨村原本也是世家子弟,只不过如今败落,只剩下他孤身一人了,真可谓孤苦伶仃。而这样的人,往往具有两个基本特点:执着和敏感。

执着,是因为失落。祖上的光荣还看得到影子,尽管抓不到尾巴,却难免让人恋恋不舍,想要恢复旧观,为此而积极作为,改变命运,像贾雨村就想着“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只是身上无银,半路上“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但照常读书不辍,以待有朝一日一飞冲天。

敏感,是因为自卑。空有凌云志,却寄居在葫芦庙里,连上京赶考的盘费都没有,再怎么高才,那也只是“穷儒”而已。别人会怎么看?这难免让他特别在意别人对他的态度。当然,他是幸运的,他住到当地望族甄家的隔壁:甄士隐在物质上襄助了他,甄家的丫鬟在感情上激励了他。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接受甄士隐(包括后来林如海、贾政)帮助的时候,都不十分表现得感恩戴德,因为那样会失去“平等感”。这两个特点,就寄寓在贾雨村的理想之中。

他的理想是什么呢?所谓“诗言志”“诗缘情”,我们就以贾雨村的诗句(对联)为例吧。

(一)玉在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二)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意思都非常明显。上面一副联句,分明就是“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的意思,要报效朝廷;下面一首七绝,是应中秋时节而作,而末句“人间万姓仰头看”一句,分明就是要做“人上人”的意思,居高凌下气势很强啊!难怪甄士隐听后,会觉得贾雨村“抱负不浅”,乃至“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

毫无疑问,贾雨村的理想,就是当官,当大官。但若你问他,他当官的“初心”是什么?恐怕难以满意;在他而言,无非就是“重振基业,光宗耀祖”而已,“一枝一叶总关情”恐怕是他无暇虑及的。当然,也不必因此指责他,毕竟他还没说“做官只为稻粱谋”。

他的理想,在自己执着追求的基础上,得到了甄士隐的有力支持,使他有机会参加科考;而另一方面,他所获得的第一份支持其实也很重要,那就是甄家的丫鬟娇杏(侥幸)的“一看两回头”。

也许每个男子都会渴望有一个“红颜知己”,特别是像贾雨村这样的书生,长夜孤灯,读书求进,除了自己执着追求理想,最好还要软玉温香、红袖添香,因为那是对自己最温暖的鼓励和肯定。我想,《聊斋志异》里的那些书生与狐仙的故事正是在这一层面上获得了现实感。

贾雨村偶然在甄士隐的书房里,获得了娇杏偶然的“一看两回头”,就此“自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便狂喜不尽,自为此女子必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也”,他获得了极大的动力。看他事后对娇杏的想念,倒真有相思之味: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也许他在得到甄士隐的资助后马不停蹄进京赶考,除了事业的使命感,还有至少一小半是缘于感情的激励呢。

尽管实际上娇杏于他其实只是好奇加好感,而他于娇杏其实只是感激加自励。

贾雨村终究是有本事的人,他的理想初步实现了:考中了进士,放了知府,恰好是甄士隐岳父家所在地面,又恰好遇到了因甄家遭火随主人(甄士隐已隐世)寄住于此的娇杏,于是连未达时的“爱情”也一并收获了。

到这时,贾雨村算是“事业爱情双丰收”了。但这不是结束,实际上是刚开始,理想与现实碰撞的开始。这不,做知府没多久,他就挨了现实一记重重的耳光:

(贾雨村)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大怒,即批革职。该部文书一到,本府官员无不喜悦。

问题是明显的:“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就是大概有贪污之事,做事冷酷,对上级不尊重之类的言行吧。但其实这又很模糊:到底怎么贪、怎么酷、怎么侮上?

对此,我们另文讨论,这里就不作展开,只是要明确一点,其实是贾雨村不合群,没有掌握官场存身之道,有点另类,破坏了官场的潜规则。所以他不到一年时间,就被上司找了个疏漏处就给参了,革职了。

在这“至暗时刻”,贾雨村的两个特点仍然发挥作用:

那雨村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协,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他并不觉得自己就这样完了,也绝不能让别人耻笑了去。他也果然在扬州林家给林黛玉当家庭教师期间等来了起复的机会。

只不过,当他在林如海、贾政和王子腾等重要人物(家族)的帮助下起复,新任应天知府后,他的状态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实已经教育过他了。在判断葫芦案时,他原也想秉公执法,但当那个门子(以前葫芦庙里的小沙弥)提醒了他并向他展示了“护官符”,他就马上改变了念头,“为民请命”是不用提了,连回报甄士隐大恩也一笔勾销了。

为什么?因为他不想重蹈覆辙。在维护正义与保全前程,在报甄家之恩与抱“四大家族”大腿之间,他的选择是不言而喻的。

这也就是一个现实的考量:在甄士隐所强调的“义利”考量中,甄士隐选择“义”,而贾雨村选择“利”。

他的为官之路就按着这样的考量继续前进,期间他因为有利可图而亲近贾府,又因为贾府败落而袖手旁观,直到最后他自己终究也被流放,并在那里遇到被他流放的前门子。

以上就是贾雨村的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和他所做的选择。这里并不是为他辩护什么,而是想强调“初心”和“选择”是多么重要。

如果,你是贾雨村呢?你会怎么选择?

对此,朋友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标签: 贾雨村甄士隐贾政贾府娇杏

更多文章

  • 《红楼梦》开篇为何要用甄士隐贾雨村两人,他俩人与下文有何关联

    历史解密编辑:金豆梅标签:银子,贾雨村,甄士隐,贾宝玉,林黛玉,曹雪芹,红楼梦,中国古文献

    《红楼梦》第一回到第五回的叙事线索堪称故事的序幕,通过甄士隐和贾雨村的半生沉浮,牵连出后文其他人物的命运!“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说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一番开场白后,故事展开了。据说开天辟地时,留下一处窟窿,女娲巧用石头将其完美修复,但有一块顽石未被使用,两位游历人间的神仙,从顽石身边经过,

  • 红楼梦:林黛玉被贾雨村背叛之后,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当了续弦

    历史解密编辑:姜子说书标签: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贾雨村,香菱

    题:林黛玉被贾雨村背叛之后,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当了续弦!文/姜子说书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源

  • 读《红楼梦》:贾雨村给贾府和王家送的什么礼物?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贾府,贾政,元春,盘缠,贾雨村,林如海,红楼梦,中国古文献

    作者:韩雪丽1、薛大少的案子贾雨村一直谋划二次上岗的事,这是个有雄心目标的人,当年上京没路费,也没有止步不前呀,一路走一路弄盘缠,哪怕写字卖文,也一直奔向目标,最后得了士隐五十两银子,搞定了盘缠,一举成名,入了仕途。这样的贾雨村,是个特别自信和乐观的人,他相信他的能力,也相信他的运气,只要行走在路上

  • 人人皆羡慕娇杏,谁留意过贾雨村的妻子?她为何新婚即逝?

    历史解密编辑:卓思卓语标签:贾雨村,贾琏,罗玉凤,尤二姐,娇杏,黛玉

    卓语前文解析娇杏的命运,没想到竟然炸开了锅,炸出很多伪粉丝。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红学每过一个阶段,就会有人搞奇谈怪论,号之为【红学翻案】。好比薛宝钗,清朝时期她是世人皆知的反派,但后来被逐渐逐渐翻案。尤其是经过87版“鬼斧神工”的改造,就成了古典第一淑女了。近年来的翻案潮流,又青睐上贾雨村了。具体怎

  • “钗于奁内待时飞”,宝钗给了贾雨村啥好处,让黛玉恩师出卖门生

    历史解密编辑:安阳源易缘标签:贾雨村,宝钗,黛玉,贾政,林如海,薛宝钗

    “钗于奁内待时飞”,宝钗许给贾雨村什么,让黛玉恩师出卖门生?“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林黛玉最后死在17岁这个花样年华。她是怎么死的?是贾母撒手人寰?是王夫人和薛宝钗的不怀好意?抑或是婆子、丫头碎嘴下的人言可畏?笔者相信,黛玉死前遭遇了上面所有的恶意,但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她的老师——贾雨村的

  • 林如海推荐贾雨村去贾府,他为什么忽然问贾政的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贾政,贾府,官职,贾雨村,林如海,红楼梦,中国古文献

    红楼梦里有不少细节描写,细细品读起来,往往别有深意,如果粗粗读过,可能就错过了作者的一番苦心。比如红楼梦第三回,就写到了一处细节,在林如海要写荐书推荐贾雨村去贾府找贾政帮他官复原职多出力时,贾雨村忽然问了一句: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按照正常人的思路,有人专门给你写荐书,推荐你去找一个有能力帮你的人,

  • 甄士隐资助贾雨村路费,帮他进京赶考,为何贾雨村不辞而别?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路费,贾雨村,甄士隐,脂砚斋,中国古文献

    咱们继续说说贾雨村这个人。很多人吐槽贾雨村,甚至对他的忘恩负义深以为耻,觉得他见风使舵,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因此,有人关注到这样一个细节,贾雨村在得到了甄士隐的资助后,第二天天不亮就匆匆进京去了,甚至没有当面跟甄士隐告别。甄士隐那么器重贾雨村,前前后后对他也颇为照顾,为什么贾雨村走的时候,连声招呼

  • 贾雨村,曾是落魄文人的榜样,却活成天下读书人的反面典型

    历史解密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贾雨村,甄士隐,林如海,贾府,贾敬

    说说贾雨村这个人。一提到贾雨村,估计很多人都会给他贴上“奸雄”“小人”“忘恩负义”这些标签。这也难怪,谁让这厮那么快就黑化了呢?为了攀附贾府,竟然对恩人之女见死不救。为了向贾府表忠心,竟然讹石呆子拖欠官银,夺了扇子打了人……贾雨村的种种行径,可以说是个十足的小人,脂砚斋都说他有莽、操遗容,是末世奸雄

  • 读《红楼梦》:林如海为什么不遗余力帮助贾雨村复出,有何警示?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贾政,贾雨村,林如海,林黛玉,甄士隐,红楼梦,中国古文献

    作者:李大奎《红楼梦》第三回写林如海托贾雨村护送女儿林黛玉去京都外婆家生活,实则不遗余力帮他复出,这是为什么?前文交代,贾夫人"一病去了",6岁的女儿林黛玉只得"守制读书",她的家庭教师贾雨村便欲"辞馆别图"。可刚当上扬州巡盐御史的父亲林如海却极力将贾雨村挽留下来,要他继续教女儿林黛玉念书。第三回便

  • 贾雨村用一副对联,还原黛死钗嫁,林黛玉是发妻,薛宝钗只是续弦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林黛玉,薛宝钗,贾雨村,贾宝玉,贾探春,甄士隐

    贾雨村没中举前,于中秋夜作了一首诗和一副对联向甄士隐明志,表达求助之心。甄士隐因此慷慨解囊,资助他五十两银子,并两件棉衣进京赶考,才有日后金榜题名的仕途。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号雨村。“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他自诩为匣中美玉只等识货之人出嫁,好像梳妆盒中的宝钗,只待时机飞黄腾达。读书人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