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二年,67岁的索额图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康熙得知后,非但没有宽宥他生前所作所为,反而下旨抄了他的家,并杀光了他的儿子。
索额图画像
康熙八年时,皇帝曾称赞索额图是“辅弼重臣”,然而到了康熙五十一年,他说索额图是“本朝第一罪人”,这两项评价可谓天壤之别,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曾经春风得意的股肱之臣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索额图是清朝开国功臣索尼的儿子,作为功臣之后,他的仕途一开始相当顺利。康熙即位时才8岁,顺治帝去世时为他指派了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遏必隆以及鳌拜。
待到康熙14岁亲政时,苏克萨自求解除辅政大臣之位,但是这一举动威胁到了鳌拜,鳌拜便设计将他害死,连小皇帝都无法保住其性命,康熙和鳌拜之间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境地。
索尼画像
此时,索尼已经病逝,遏必隆无足轻重,四大辅政之臣中,只剩鳌拜手握重权,专断独行,甚至不把小皇帝放在眼中,康熙下决心一定要除掉他。
为了不打草惊蛇,康熙以挑选玩伴的名义,选了一批身强力壮的贵族子弟进宫来,整天在宫中游戏打闹。
其中正有索额图,他辞去吏部侍郎的职务,成了康熙的一等侍卫。鳌拜听闻,以为康熙是沉迷吃喝玩乐、不求上进,反而暗自高兴。
康熙八年五月的一天,皇帝将鳌拜亲信秘密调出京城,然后召他入宫,鳌拜毫无戒心地来了。
不料,康熙已经设好了圈套,等他一进宫,这群鳌拜以为平时在玩乐的少年便缉拿了他,随后被幽禁起来,再也不能作威作福。
在这群少年中,索额图一直出谋划策、表现优异,他勇敢无畏,尽心尽力,所以康熙称赞他为“辅弼重臣”。
随后,索额图升任国史院大学士;康熙九年,改任保和殿大学士,十九年授议政大臣。自鳌拜下台以来,从皇宫侍卫到朝中大权在握的重臣,索额图仕途一直一帆风顺。
若无差错,索额图本可以继续这份荣耀,可他犯了三件错事,样样都触犯康熙忌讳,最终落得惨死的下场。
这第一项便是撤三藩问题与康熙意见不合。清军在进入山海关后,由于中国地域广袤、自身八旗兵力不足,所以扶植了割据一方的汉族藩王,用来对付李自成以及南明的军力,想要“以汉制汉”。
等到清军入主中原后,三藩却已经成了心腹之患。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个个把持着地方的财政大权和兵权,给清朝的统治带来严重的威胁。
撤三藩是康熙从小的心愿,到了康熙十二年,他终于决定撤藩。当他将这一提议拿到朝堂之上讨论,却没想到支持者居然寥寥无几。
大多数人都不主张撤藩,其中反对者就有索额图,他认为撤藩会消耗兵力财力,天下初安定,不该此时撤藩。
等到撤藩消息传了出去,吴三桂决定起兵造反,索额图便提议,杀掉当初提议撤藩的人来稳定局势。实际上,这正是康熙自己的提议,所以他绝不会同意。
索额图的这一立场引起了康熙的不满,尽管索额图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后来平定三藩时出力不少,可仍然造成了与康熙帝的嫌隙。
第二项便是朋党之争。索额图同明珠关系一向不和,索额图是康熙原配赫舍里皇后的叔叔,所以一直支持太子胤礽。
而明珠是康熙四妃之首惠妃的堂叔,皇长子乃惠妃所生。在撤藩问题上两人就一度政见不合,索额图当初请求杀掉提议撤藩之人,其中正有明珠。
索额图这个人十分嚣张跋扈,朝中若有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就会立马遭到排挤;而明珠却是长袖善舞,喜欢拉拢新进势力,暗中构陷反对者。
其中有位叫高士奇的,家中贫困,但非常有才华,被举荐给了索额图。然而索额图却十分看不上他,甚至连他家的佣人都对高士奇颐指气使。
哪怕是高士奇后来得了康熙青睐,索额图仍然没把他放在眼里。高士奇怀恨在心,便暗中投靠了明珠,为后来告发索额图出了大力。
第三项也是康熙最不能容忍的一项,便是与太子结党营私。索额图是太子一脉的外戚,自然一心向着太子。
太子胤礽御政后,在朝中有了自己的党羽,太子权势的增长侵犯威胁了到了康熙的皇权,极大引起了皇帝的不满。
索额图为了太子尽心竭力,除了在朝中铲除异己外,在制定太子礼仪时也多有逾矩。
皇帝接受百官跪拜时,大臣要行三跪九叩之礼,太子为了提高自己威望,接受了索额图的提议,让大臣行两跪六叩之礼,服饰也一律用黄色,大有比肩皇帝之意。
太子与索额图的所作所为被康熙看在眼里,为了打压太子党,便首先拿索额图开刀,康熙四十二年,索额图因“结党营私,议论国事”的罪名被逮捕了起来。
康熙此时对太子仍有期望,因此没有将太子党连根拔除,只是将索额图一家圈禁起来。
没想到朝中竟然没人敢检举索额图罪行,太子党势力如此之大,这让皇帝倍感愤怒。在索额图饿死宗人府后,康熙仍不解气,于是他的两个儿子及其后代,均被下旨赐死。
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被废,康熙甚至将他的不成器归在了索额图头上,评价道: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他一生的军政功绩,就这样被康熙全面否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