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涵读书]此文约1500字,阅读约需6分钟
荣国府里的赵姨娘是一个神奇般的存在。
她平时做人做事不着调,却培养出一个好女儿贾探春。虽然荣国府内很多人都烦她,却深贾政的喜爱。所以,人见人烦的赵姨娘,一定有着特殊的本领。
事实上,从赵姨娘自身来看,似乎一无是处,但是从她的儿子贾环来看,她却是情商极高之人。
1.贾元春省亲,贾环避而不见
赵姨娘生活中有两个重要的男人,一个是贾政,一个是贾环。
贾政作为高高在上的主子,赵姨娘只能小心翼翼地服侍。对于儿子贾环,却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能够左右他的一切行为。
《红楼梦》第十八回记载:
贾元春意外封为贤德妃,得到回家省亲的机会。按照皇家规矩,贾元春回家,接见什么样的人,在什么地方接见,都有明确规定。
众人朝拜时,第一拨,礼仪太监二人引贾赦、贾政等于月台下排班,殿上昭容传谕曰:“免。”太监引贾赦等退出。第二拨,又有太监引荣国太君及女眷等自东阶升月台上排班,昭容再谕曰:“免。”于是引退。第三拨,东西两府掌家执事人丁等在厅外行礼,及两府掌家执事媳妇领丫鬟等行礼毕……
贾家人争相朝拜之际,贾环从年内染病未痊,自有闲处调养,故亦无传。
贾元春难得回家一次,贾环却避而不见。装病这种行为的自然是赵姨娘所指使。
2.贾环出灯谜,难住了贾元春
贾元春省亲结束后,元宵节期间,玩了猜灯谜的游戏。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记载:
她出完之后,让众人各自想一个灯谜送进去让她猜。随后派太监回人来了贾府,奖励猜对了自己灯谜的人之后,传出话来:“娘娘说三爷的灯谜不通,所以娘娘未猜,让我带回问问环三爷谜底是什么?”
众人见问,问起贾环所出灯谜:“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贾环所出之谜不伦不类,让贾元春无所适从。
他的所作所为系个人所为,但是这种做法离不开赵姨娘平时的教导。
3.端午节打平安醮,贾环抗旨不遵
端午节前,贾元春让贾珍带着家里男子到清虚观打平安醮祈福,贾环抗旨不遵,没有跟随前往。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记载:
王熙凤请林黛玉和薛宝钗一起去清虚观,贾母听后主动提出带队前往,并允许家里丫环可以自行跟着前行。
进入清虚观后,一个小道士剪烛花冲撞了王熙凤。王熙凤痛打之际,贾母闻听出面安抚。为了防止发生意外,贾珍喊来管家交待事情后,又让人找来贾蓉,教育一番后让他回家让尤氏带人到清虚观陪伴贾母。
整个过程中,贾环始终没有露面,由此推测,清虚观打平安醮,贾环没有到场。贾元春有旨意,贾环竟然抗旨不遵。
4.贾环与贾元春对抗最终成为人生赢家
贾元春作为贵妃,是贾府里都想巴结的人,赵姨娘却反其道而行之,有她本身与王夫人之间矛盾的原因,也有贾政怂恿的原因,但根本的原因是她能看破此事。
贾元春封妃,贾家人认为是天大的喜事,以为从此之后是皇亲国戚,可以万事无忧。但是秦可卿临死前给王熙凤托梦说得非常清楚,“一切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红楼梦》第十三回)
事实上正是如此,贾家最终被抄家。那些受到贾元春牵连的人,先后入狱。只剩贾环成为贾家的继承人。(参考依据:《红楼梦》第七十五记载,贾环作诗被贾赦称赞,堪为日后伏笔:“以后就这么做去,方是咱们的口气,将来这世袭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袭呢。”)
阴差阳错,赵姨娘和秦可卿对贾元春封妃之事看得非常透彻,贾环在她的指引下,对贾元春采取了不见、不理,抗旨不遵的做法。
人生往往就是这样,末世的人生,命运多舛,看透人生,顺应大势,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注:本文资料引自《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红楼梦》程乙本/《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