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贾芸和贾芹:两个边缘化子弟,教我们做人

贾芸和贾芹:两个边缘化子弟,教我们做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少读红楼 访问量:1488 更新时间:2023/12/26 19:02:43

在当时,在外面看起来,贾府子弟作为四大家族之首的一员,必定都是要雨得雨、要风得风、万事顺遂、百般不愁的。连“屋里使唤的姑娘们”,都被想象成“一点儿不动,喝酒下棋,弹琴画画,横竖有服侍的人呢”,至于“那些哥儿姐儿们更不用说了,要天上的月亮,也有人去拿下来给他玩”。(第八十三回)

我们当然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不是谁都有石兄那样的待遇的。

贾家家族庞大,沾了血缘边界但是实际没什么地位的人口不在少数。这些边缘化子弟,不要说享受到石兄的待遇,连基本生活都要靠自己去“血拼”(这个形容消费的词汇,放在这里形容谋生,竟是更为贴切)一番,甚至经常连正经名字提起来都无人知晓,须得加上一套前置描述才能让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物有点印象。

比如,“后廊上住的”贾芸;又比如,“后街上住的”(第二十三回)贾芹

但这些人毕竟又不完全等同于贾府之外的人,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机会。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后廊上住的”、“后街上住的”(第二十三回)都在凤姐这里谋到过差事,而这其中的前因后果、言谈举止,却蕴含着一些让人生发出感慨的因由。

贾芸“父亲没的时候,我年纪又小,不知事”“亏舅舅们在我们家出主意,料理的丧事”,于是家里就连“一亩田、两间房”也没有了——其中“卜世仁”起了什么作用,也不好妄加揣测。

于是贾芸只好自己“立得起来,到你大房里”,“和他们的管家或者管事的人们嬉和嬉和,也弄个事儿管管”。

这个过程还走了不少弯路:本来以为“凤凰蛋”石兄是关键人物,于是尽管“大四五岁”,还是以“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为理由,积极主动地提出“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当然玉字辈是比草字辈高,但是如果不是生计所迫,谁会跑来认这个“富贵闲人”“无事忙”(第三十七回)当干爹?

结果这位连“后手不接”(第六十二回)都不放在心上的“父亲”根本不知道劳什子“差事”,仅仅许诺一个“明儿你到书房里来,和你说话儿,我带你园里玩耍去” 这样的话,而且即使是这样的话也是“富贵公子的口角,哪里还把这个放在心上,因而便忘怀了”——白忙了。

后来终于找对了人,得知“明儿园里还有几处要栽花木的地方,等这个工程出来,一定给你就是了”。但是这个事情也不是唾手可得的,还得搭些“人事”,在筹办过程中又听了“卜世仁”夫妇“小人儿家很不知好歹,也到底立个主见”“没有米,这里买了半斤面来下给你吃,这会子还装胖呢。留下外甥挨饿不成”一顿没咸没淡、洋溢着小人嘴脸腔调的排喧。幸而醉金刚慷慨解囊,事情总算搞定了。

因为“深知凤姐是喜奉承、尚排场”的——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下文还要谈到,有人也有这个毛病——于是先献上“婶子身子生得单弱,事情又多,亏婶子好大精神,竟料理得周周全全。要是差一点的,早累得不知怎么样呢”的话,让“凤姐听了满面是笑,不由得便止了步”,这才有了由头,把“好朋友送东西”的故事讲了一遍,最后推导出“只孝顺婶娘才合式,方不算糟蹋这东西”的结论。

别小看了这一段。凤姐虽然贪财好货,但又是不愿意担“为得了这点子香,就混许他管事了”名声的。如果直截了当说是借钱买的,自家降格是小,关键是凤姐恐怕也不会收了——面子上不好看。

事情办成了,我们也看到了贾芸的辛酸与精彩——豁得出脸面、受得了挫折、经得起奚落、抓得住机会、说得对话语,这五条很多人能做到一条就不容易了。

我们可以说这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人受挤兑能耐大”,但是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的——我们看看“后街上住的”(第二十三回)贾芹。

他的差事,没有经过自己的任何努力,而是靠着母亲在凤姐面前“素日不大拿班作势的”(第二十三回)换来的。别小瞧这几个字,其中很难说蕴含了周氏多少低声下气、赔尽笑脸的水磨工夫。具体细节文字中没有,我们也不好妄加揣测。

但是,仅仅从谋差事的过程中全程让老娘出头露面,自己一点儿也不动、完全等待吃现成饭的做派,我们就感到了,这才是“小人儿家很不知好歹”!这种打法,其中有懒惰、有怯懦、有苟且,“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他身上丝毫不见。也只有“卜世仁”那样的糊涂虫,才会以为“他那不亏能干,就有一这样的好事儿到他手里了”。

一个是自己闯荡,一个是坐享其成——得来的过程不同,后面的措置也就不一样。

贾芸“接了,看那批上银数批了二百两,心中喜不自禁”,但并没有大事张扬,只是“翻身走到银库上,交与收牌票的,领了银子。回家告诉他母亲,自是母子俱各欢喜”——喜归喜,乐归乐,一切还是在稳稳当当中运行。“先找了倪二,将前银按数还他”,“又拿了五十两,出西门找到花儿匠方椿家里去买树”——并不要劳什子表面的排场,兢兢业业干起来,争取“明年正月里的烟火灯烛那个大宗儿”,谋求长期的可持续。

再看贾芹,见到“银库上按数发出三个月的供给来,白花花二三百两”,于是“随手拈了一块,撂与掌秤的人,叫他们吃了茶罢”(第二十三回)——这也是个“喜奉承、尚排场”的人,刚刚有了点差事,有了个改变生活条件的机缘,立马觉得自己“不一样”了。

事情办得怎么样姑且不说,“大少爷”“一掷千金”的形象先弄得非常生动;“登时雇了大脚驴,自己骑上;又雇了几辆车,至荣国府角门前,唤出二十四个人来,坐上车,一径往城外铁槛寺去了”——事情办得怎么样姑且不说,“大人物”的架子先搭得高高、吹得足足的。当然,自然会有些浅薄无知的家伙,把这看成一种气质和风度——比如“卜世仁”之类。

怎奈,没出息的人怎么装豪爽、摆架势,骨子里的东西还是那个样子。除夕将近,贾珍“负暄闲看各子弟们来领取年物”的时候,这位不久前“一掷千金”的“大少爷”,“没等人去叫就来”混吃混喝了,理由是“我家里原人多,费用大”。而一直被诟病的“珍大爷”,在这个桥段演出了令人击节喝彩的场面——首先明确“我这东西,原是给你那些闲着无事的无进益的小叔叔兄弟的”,而且“那二年你闲着,我也给过你的”,接着指出“你如今在那府里管事,家庙里管和尚道士们,一月又有你的分例外,这些和尚的分例银子都从你手里过”,继而怒斥“你还来取这个,也太贪了”。“大少爷”最后的结局是,“领不成东西,领一顿驮水棍去才罢”——就是落荒而逃了吧。(第五十三回)

不拘怎的,两位各自的差事是干起来了,这就算是“立业”了罢。接下来的节目,按照剧本,应该是“成家”。

在这个环节,一对比,又高下立判了。

什么人找什么人。贾芸自己千方百计“立得起来”,他遇到的,就是执着热情追求自立自强的人。

林红玉比别的丫鬟都清醒高明的一端,就是明白“寄人篱下当姨太太,不如自立门户当大太太”的道理。而在这样的女子看来,作为一个远支旁亲却能够从凤姐手里弄到差事的贾芸,其价值比上上下下捧上天的“凤凰蛋”高出不知道多少倍。两人偶然相遇的那个场景,一个见微知著,发现了对方“说话简便俏丽”;一个大胆明快,“下死眼把贾芸盯了两眼”。可以想见,各自心里已然有了一番打算。

继而,有了“在这院里了,又不隔手”“有什么事情,只管来找我”的机缘,两个充满灵性的高智商头脑,彼此加深了解,为对方身上的性格和气质所吸引,最终达致“我说的话,你横竖心里明白”(第八十八回)的心心相印,为婚姻的美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看坐享其成“立业”的人,其实也就是个“心内没成算的人”(第七十四回),他脑子里就没有个“成家”的概念。

差事到手,银子到手,人也到手,自己“也是风流人物”,于是“把这心肠移到女尼、女道士身上”,“闲时便学些丝弦,唱个曲儿”,接着“大家吃着乐一夜”“喝了几杯,便说道要行令”“谁爱陪芹大爷的,回来晚上尽自喝去”等等不可言状的戏码纷纷上演。(第九十三回)

“哪里有正经事”“又是胡闹”——可笑那个愚夯无知的“卜世仁”,他奚落自己外甥的话,竟然句句应在他崇拜、赞美的另一个人身上!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事情很快在小范围公开了——“你在家庙里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你到了那里,自然是爷了,没人敢违拗你。你手里又有了钱,离着我们又远,你就为王称霸起来,夜夜招聚匪类赌钱,养老婆小子”——虽然一顿怒斥之后“珍大爷”并没有出面处理这个事情(应该是碍着贾琏和凤姐的面子),但这段话足以证明事情已经发酵到什么程度。(第五十三回)

最终导致了丑闻爆发,“门上贴着一张白纸,上写着许多不成事体的字”,把正经人政老爷“气得头昏目晕”!(第九十三回)

(顺便说一句,过程中平儿一句说错“馒头庵里的事情”,把凤姐“直唬怔了,一句话没说出来,急火上攻,眼前发晕,咳嗽了一阵,哇的一声,吐出一口血来”——可见亏心事还是不干的好,三千两银子带来了多大心病!)(第九十三回)

老话说“得之易时失之易”——轻轻松松得来的东西,往往成为轻忽、挥霍的对象,继而出现难乎为继的阴影;唯有经过艰辛困苦挣下的局面,才有尊重、珍恤的可能,并且拥有持续前行的远景。“后廊上住的”、“后街上住的”两位边缘化子弟的所作所为,何尝不是贾府内外林林总总的缩影?

作者:风雨秋窗,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标签: 贾芸贾芹罗玉凤贾琏银子

更多文章

  • 贾芹是什么来历,竟夺了宝玉干儿子的差事?他跟作者又有啥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姜子说书标签:贾芹,贾芸,贾琏,贾珍,贾府,王熙凤,贾宝玉,中国古文献

    题:那个夺了贾芸差事的人是什么来历?为啥他母亲姓周?他跟作者又有啥关系?文/姜子说书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

  • 王熙凤看中贾芹,给巧姐埋下祸患,铁槛寺最后发生的丑事令人愤慨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贾芹,贾琏,贾芸,贾珍,王熙凤,铁槛寺,罗玉凤,贾巧姐

    《红楼梦》里有很多事讲究“一饮一啄”的缘法。比如今天要讲的这件事,就是王熙凤被以怨报德,差点害了女儿巧姐的事。话说贾元春省亲后,那大观园里还有玉皇庙和达摩庵里各有十二个小道士和小和尚需要遣发。原本打发了也就没事,偏后街上住着的贾芹之母周氏听说就过来求王熙凤,给儿子安排个工作。于是凤姐便说动王夫人和贾

  • 香菱是薛蟠的姨娘吗?平儿是贾琏的姨娘吗?你听鸳鸯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姜子说书标签:贾琏,香菱,薛蟠,平儿,罗玉凤

    题:香菱是薛蟠的姨娘吗?平儿是贾琏的姨娘吗?你听鸳鸯怎么说?文/姜子说书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

  • 夏金桂是宋太祖,香菱是南唐,薛蟠又是谁?嫦娥花和宝蟾有啥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姜子说书标签:香菱,薛蟠,宝蟾,平儿,南唐,夏金桂,宋太祖,嫦娥花,赵匡胤

    题:夏金桂是宋太祖,香菱是南唐,薛蟠又是谁?他们竖的又分别都是哪家的旗帜呢?文/姜子说书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

  • 由佩洛西窜台的“窜”想到《红楼梦》薛蟠的“嗡嗡调”及其他

    历史解密编辑:净植标签:薛蟠,孔子,佩洛西,商纣王,齐国,赵盾

    01.窜访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对窜访这个词感到好奇,觉得这个“窜”字用得挺好,但到底怎么好,却是只能说出个一二,但说不出更多。下面我简单解释一下。“窜”是什么意思?《说文解字》:"窜,匿也。从鼠在穴中"。”它的意思就是说,窜就是一个穴字加上一个老鼠的鼠字(繁体字),它本义就是老鼠逃入穴中,藏匿、隐匿。

  • 薛宝钗为何进不了宫?除了在哥哥薛蟠身上,还有三点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彩色历史说标签:宝玉,黛玉,元春,薛蟠,薛宝钗,薛姨妈,中国古文献

    红楼梦文中有一段,薛宝钗直接说出自己落选的原因,宝玉说“难怪她们把自己的姐妹比作杨贵妃,因为她们也胖,害羞。”宝钗听了,不禁怒了。想了想,她脸一红,冷笑两声,说道:“我和杨贵妃一样,可是再好的兄长也比不上杨国忠!”。“我更像杨贵妃”,说明薛宝钗坚信自己不弱于杨玉环。只是没有像杨国忠这样好的兄弟,直接

  • 香菱价值被拐子低估:能让冯渊“变性”,让薛蟠眼红,岂值那点钱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香菱,薛蟠,冯渊,拐子,巧姐

    甄英莲在元宵节被霍启疏忽丢失后,偷了她的拐子并没有走多远。但在没有监控又没有人大规模撒网寻找的年代,一转身就相当于大海捞针。这件事也反应在贾家日后树倒猢狲散上。巧姐父母都有罪,她第一时间肯定靠不上人心惶惶自身难保的贾家人。只会被丫头带着投奔舅舅王仁处。谁能想到王仁不是人的将外甥女拒之门外。此后就算有

  • 香菱美貌如花,却被薛蟠痛打,要说明靠美貌维护的爱情并不可靠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香菱,薛蟠,爱情,薛宝钗,夏金桂

    《红楼梦》里,香菱的美貌也是数一数二的,周瑞家的夸她长得像秦可卿,而酷爱男风的小家少爷冯渊对她一见钟情,决定只娶她一个,绝不娶妻。呆霸王薛蟠也一眼就看上香菱,为了香菱,打死了冯渊,非要带走香菱不可。但是薛蟠纳妾必须经过薛姨妈的许可,为了能得到香菱,薛蟠和薛姨妈不知道吵闹了多少次,才让香菱正式当了他的

  • 薛蟠为抢英莲打死冯渊却能在贾家庇护下安然无事,古时官场太黑暗

    历史解密编辑:芊晨往事标签:薛蟠,冯渊,贾雨村,贾家,贾琏,贾赦

    红楼梦中第四回就写了一件事,揭露了封建社会时期官场的黑暗,官官相护,有权利者互相包庇,那时候官场是有绝对的权利,只是可惜了底层生活的人民,有冤无处可申。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冯渊买了一个丫头,却不知丫头原来是拐子拐来卖的。这名拐子先把丫头卖给了冯渊,冯渊一眼就看中了这个丫头英莲,准备择一好日子,再接入门

  • 薛蟠只不过说了句“金玉良缘”,宝钗为何哭了整整一夜?

    历史解密编辑:大米饭故事标签:薛蟠,宝玉,贾琏,探春,柳湘莲,薛宝钗,金玉良缘,中国古文献

    “金玉良缘”的话,是薛家借莺儿之口说出来的,又借宝钗的心理活动予以确认,证实的确有此一说。但有此一说,也要看怎么说。薛蟠提到“金玉良缘”,却偏是宝钗最不能接受的一种。有人说“金玉良缘”是薛家造的谣言。其实大可不必。以薛家的富贵,肯定会与许多知名不知名的僧、道、尼有来往,这些人用预言的形式,给小孩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