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忠贤是能臣还是奸臣?如果他不死,明朝还能否延续?

魏忠贤是能臣还是奸臣?如果他不死,明朝还能否延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478 更新时间:2023/12/30 13:08:09

说起魏忠贤,想必熟悉明朝历史的人都不陌生。作为天年间朝政的实际掌控者,魏忠贤专断国政,排除异己,朝廷内部皆是魏忠贤的党羽。

动静这么大,明熹宗不可能不知道。但是明熹宗非但没有治他的罪,反而在死之前特意嘱咐下一任皇帝,“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宜委任”。不过,崇祯皇帝上位之后,却开始清算魏阉的势力,他大刀阔斧,将和魏忠贤有牵连的大臣清理得干干净净。但是没过几年,自成就率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于煤山自缢身亡。在死之前,崇祯皇帝的贴身太监曹化淳哭诉道:“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

因此后世关于关于魏忠贤的评价,一直争论不断,有人认为魏忠贤其实是一个能臣,也有人认为魏忠贤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奸臣。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魏忠贤到底是能臣还是奸臣?如果不杀他,明朝是否还能延续下去?

首先,评价魏忠贤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

如果站在封建皇权的角度来看,魏忠贤是一个千古难遇的能臣。魏忠贤把控朝政期间,虽然拉帮结派,排除异己,但是魏忠贤也确实让一些很有才干的人得以上位。皇帝不上朝,但是国家依旧能够有条不紊的运转,凭借的其实就是魏阉集团。

除此之外,天启年间,辽东战事就已经很吃紧了。而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战争都是很费钱的,因此朝廷需要大量的军饷。朝廷要钱,魏忠贤就能通过各种手段搞到钱。魏忠贤当政时期,国库不缺钱,军队粮饷充足。

而且魏忠贤本人出身寒门,所以他也能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想问题。因此,魏忠贤征集的粮饷多出自富商以及士族之手,对农民的欺压并不重。因此,像李自成等人也就不会出现。

最后,魏忠贤虽然专政,但是作为一个太监,他没有后代,他所做的一切,最终获利者还是皇上。因此,站在封建皇权的角度来看,魏忠贤是一个能臣。

但是如果你站在东林党的角度来看,魏忠贤就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奸臣了。因为魏忠贤当政期间,一直压着东林党。而魏忠贤的税收政策,也直接损害着东林党的利益。所以在东林党的眼里,魏忠贤肯定不是什么好人。

魏忠贤倒台之后,东林党乘势而起。而崇祯皇帝一直为东林党所利用,逐渐取消了魏忠贤时期的工商税,从而保证了东林党人的利益。但是辽东的仗还没打完,还需要军饷。不能工商阶层收税,那么只能把收税的对象转向农民。最后的结果就是民不聊生,农民不得不拿起武器造反。

因此,魏忠贤其实既是一个治世能臣,同时也是一个奸佞之臣,就看你站在什么角度看了。

至于魏忠贤不死,明朝还能不能延续?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如果魏忠贤继续当政,那么东林党人就没有出头之日,而朝廷靠征收工商阶层以及士族阶层的税收,也还能维持运转。国库不缺钱花,老百姓的负担就能少很多,李自成等人也就不会揭竿而起。因此,即使当时明朝已经积重难返,但是如果魏忠贤不倒,明朝至少不会这么快玩完。

标签: 魏忠贤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老子英雄儿混蛋”!尉迟恭有个什么样的儿子?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尉迟恭,野史秘闻

    话说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有一天他得到了一封奏折,原来是侍御史刘藏器弹劾卫尉卿尉迟宝琳的。尉迟宝琳没什么名气,但他爹可有来头,他的父亲就是唐朝开国功臣、鄂国公尉迟恭!谁都知道,尉迟恭是李世民的救命恩人,没有尉迟恭,别说李治,就连李世民都坐不上皇位,那么刘藏器为何还要弹劾尉迟恭的儿子呢?这事还得从尉迟宝

  • 历史上的终军是个什么样的人?战前请缨这个典故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终军,汉朝,风云人物

    战前请缨的典故说的就是终军出使南越的故事。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这么一段话:“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意思就是:王勃说他是一介书生,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这里王勃说的终军是谁呢?终军,字子云,他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外

  • 明清传奇是怎么发展而成的?那么为何号称“词山曲海”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明清传奇是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成的戏曲形式。它在产生于元末,在明初流传,到了明嘉靖年间兴盛,至万历而极盛,并延至明末清初,作品之多号称“词山曲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由于明代社会各阶层对戏曲的普遍爱好,昆山腔和弋阳诸腔流行于广大的城镇与乡村。皇室宫廷、贵族与士大夫的府邸以及民

  • 郅支城之战是怎么样的?敢于亮剑才能赢得尊重!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朝,郅支城之战,战史风云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郅支城之战是怎么样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汉朝持续不断的打击下,匈奴实力衰弱,大批部落降附于汉朝。越是虚弱,越是容易内斗,匈奴人相互打个不停,汉宣帝时,五单于争立,分别是呼韩邪单于、屠耆单于 、乌籍单于、呼揭单于、车犁单于,征战不休,内耗不止。争斗持续两年多,五单于的格局发生变

  • 司马光为什么要将河湟地区割让给西夏?最后又是怎么解决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光,宋朝,历史解密

    宋神宗驾崩后,司马光主持朝政,他出手凶猛,一下子就废除了一多半的新法,但还有“四害”未除。这“四害”就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青苗法、差役法、将官法、与西夏重新议和。如果说司马光废除将官法还有情可原,那么在“与西夏重新议和”的问题上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原来,为了与西夏和好,他想把王安石用无数将士鲜血

  • 颖贵妃:比乾隆小18岁,一生未育却能晋升贵妃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颖贵妃,清朝,野史秘闻

    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所以在历史上的妃子简直是多得数也数不清,尤其是在乾隆的后宫,乾隆是清朝出了名的风流天子,他的风流事迹不仅是在宫中,甚至都延伸到宫外,而乾隆一生中宠爱的妃子无数,有跟他同龄的,有比他稍微大一点的,当然也有比他小很多岁的。毕竟是在皇宫之中,能够成为皇上的女人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

  • 孝恭孙皇后开创了明朝的三个先河,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风云人物

    古装剧《大明风华》播出后,宣宗孙皇后孙若微出现在很多人的视野中。历史上真实的孙皇后是个工于心计之人,她还开创了明朝的三个先河。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宣宗皇后孙氏,是山东邹平人,她的父亲孙忠是永城县主簿。宣宗的外祖母彭城伯夫人是永城人,与孙家来往密切。她见孙氏不仅美丽,

  • 古代都是嫡长子继承爵位,为何张飞的爵位却是其次子张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后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爵为西乡侯,不过有点奇怪的是张飞死后,继承他爵位的不是嫡长子张苞而是其次子张绍,要知道演义中的张苞武力强悍,在刘备伐吴和诸葛亮前几次北伐中出任先锋立功很多,按理来说继承爵位的应该是他,那么继承张飞爵位的为何偏偏是其次子张绍?下面小编就

  • 唐寓之暴动发生背景简介,唐寓之暴动最后结局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寓之暴动,战史风云

    南齐时庶族地主企图挤入士族行列,享受封建特权而发动的暴乱。南朝庶族地主为了免除所承担的赋役,往往向官吏行贿,在政府的黄籍上注入伪造的父祖爵位,改成百役不及的士族。刘宋以来,这种改注籍状,诈入仕流的庶族地主很多,自宋明帝泰始三年(467)至宋后废帝元徽四年(476), 扬州九郡的黄籍上,被检查出诈注户

  • 蜀汉为什么非要征伐曹魏,而不是向西向南打占领更多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蜀汉,三国,历史解密

    蜀汉在实现三分天下以后,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征伐曹魏,向北发展。对于这种情况,有人不免突发奇想:蜀汉为什么只是一味地向北发展,为什么不向其它方向发展呢?向其它方向发展,把国土面积变大了,以此为基础,再来和曹魏争夺天下,不是更加有利吗?用这个问题来问蜀汉是有道理的,毕竟这个问题对东吴来说没有意义。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