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褚英是继承人,为何壮年被父亲废杀?阿巴亥:他们也是这么对我的

褚英是继承人,为何壮年被父亲废杀?阿巴亥:他们也是这么对我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读书悟道 访问量:1792 更新时间:2023/12/29 23:24:43

#头条创作挑战赛#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他死时年仅三十六岁,正值壮年突然离世,实在令人惋惜。然而杀他的人,并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父亲努尔哈赤。

褚英是努尔哈赤亲挑的继承人,他十八岁被封为洪巴图鲁(勇士),二十七岁又被封为阿尔哈图·图门(有谋略之人),可谓骁勇多谋,能征善战。

特别是在舒尔哈齐死后,努尔哈赤有意让他带兵并主持国政,有意将汗位传给他。然而褚英并没有等来汗位,却等来了他的死期。

这是为何呢?一切还要从他的上位说起。

从崛起到消失

褚英生于1580年,在他成长的岁月里,正是努尔哈赤起兵四处征战的时代。在那段铁血的岁月里,不仅努尔哈赤常常面临危险,就连他的孩子们也一样是刺客的目标。

在褚英刚满三岁时,一次有刺客来袭,努尔哈赤把褚英、代善和女儿东果藏在板柜底下,自己站出来与人战斗。

可以说,褚英从小生活在格杀争战的环境中,见惯了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因此也造就了他勇敢刚烈的性格。再加上在父亲的教导下,他很快就成长为一名英姿勃发、壮怀激烈地英勇少年。

  •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褚英十八岁,他首次担任主帅去征讨东海女真安褚拉库路,结果一连攻下二十多座屯寨,大胜而归。努尔哈赤十分高兴,于是亲赐他为洪巴图鲁,并晋封他为贝勒。

  • 万历三十五年(1607)正月,努尔哈赤派褚英、代善和他们的叔叔舒尔哈齐前去接收归降的部众和家眷。

行至半路,发生了一件怪事,一天夜里,电闪雷鸣,军旗却发出了耀眼的白光。舒尔哈齐认为这不是吉兆,主张立刻撤军。

但是褚英和代善坚决反对,在他们的坚持下,舒尔哈齐只好同意继续执行任务。结果,在他们护佑着部众返程时,在一个叫乌碣岩的地方,遭到了乌拉兵的堵截。

舒尔哈齐见敌军过万,选择按兵不动。而褚英、代善则选择沉着应战,尤其是褚英,他奋勇当先,率先冲入敌阵,吼声震天,无人敢挡。

在乌碣岩大战中,褚英、代善不仅以少胜多,而且收获颇丰,斩杀了乌拉兵三千多人,缴获马匹五千,盔甲三千副,代善还擒斩了乌拉大将博克多。

这一战,建州女真不仅大大削弱了乌拉部的力量,而且还打通了建州通向乌苏里江流域和黑龙江中下游地区的通道。努尔哈赤欣喜万分,赐以褚英“阿尔哈图·图门”的尊号。

此后,褚英在努尔哈赤的女真统一大业中也表现卓越,屡立军功。然而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之后,这位屡立军功的“皇长子”却突然消失了。

此后,在《清太祖实录》里再也找不到关于他的任何记载,是战死沙场,还是病逝而终,都没有说法。

直到三十五年后,在《清世祖实录》里才有了关于褚英的记载,提到“太祖长子,亦曾似此悖乱,置于国法”。

又过了六十年,康熙又提到褚英是被奸告而死的。在《清史列传》里,也简略提到:“乙卯(1615年)闰八月,褚英以罪伏诛,爵除。”

虽然有资料提到褚英之死,但具体所为何因却没有记述。直到1962年,在台湾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里,人们发现了《满文老档》的原档,也就是《无圈点老档》,在这份档案里详细记述了褚英之死的前因后果。

褚英之死

古人的寿命不高,能活到五十多岁就已经算是高寿了。在努尔哈赤五十三岁时,他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了,就是继承人问题。

由谁来接任他的大位,努尔哈赤倒也没太费神,因为现成的人选就在眼前。褚英作为长子,又是嫡出,战功显赫,理应被立为继承人。

万历四十年(1612年)六月,褚英被正式立为储君,并授命执掌国政。此后的努尔哈赤,对褚英也格外的照顾。

比如,在分配人口和财物时,都会多分一些给褚英。但努尔哈赤这样做的真正目的在于,希望褚英能将多余的财物再进行分封,分给他的弟弟们和大臣们,这样有助于他笼络人心。

可见,努尔哈赤对褚英也是一片苦心。但是褚英偏不懂其中道理,反而还自认为,他就应该比别人分得多,这样才能凸显他的地位。

分配不均,很快就引发了矛盾。他的弟弟们提出要重新分配,褚英怒不可遏,他把弟弟们叫到府上,狠狠批评了他们一顿。

他还私下逼着弟弟们效忠自己,如不从命,就威胁他们,待他即位后就断了他们的供养,再不听话,就把他们杀了。

褚英虽然成为了储君,但不管其资历还是威望,都不能与努尔哈赤相提并论。但褚英还就爱摆资历,把五大臣也不放在眼里,时常对他们吆来喝去。

这样一来,褚英因为自己霸道的言行,既得罪了四大贝勒,又得罪了五大臣,前者是宗室,后者是功臣。

一个王朝的支柱,他全都得罪了。这样的后果很严重,很快对他不满的人就联合到了一起,他们集体向努尔哈赤上书,指责褚英的种种不当行为。

作为父亲的努尔哈赤,在此时心里还是向着褚英的,他把那些喷褚英的罪状都拿给褚英看了,并询问他有无不实之处。

努尔哈赤本想给儿子一个台阶下,只要他表示真心悔过,以后不犯,想必努尔哈赤并不会为难他。

但遗憾的是,褚英的性格刚烈,胸无城府,心高气傲,他竟然全都认了,并且还表示无话可说。

褚英的态度彻底激怒了努尔哈赤,此后,他的执政权力被剥夺,而且连出征的机会也没有了。

但在此危难之际,褚英不但没有收敛自己的言行,反而还在父亲和兄弟在外征战时,焚表诅咒他们大败,而且还扬言说,即使他们大败而归,他也不会让他们进城。

对于褚英的这些言行,自然很快也就传到了努尔哈赤的耳朵里。如果努尔哈赤再包庇下去,就连他恐怕也难服众了。

于是,努尔哈赤最后只好囚禁了褚英,这一囚就是两年。其实作为父亲,他还是希望褚英能改过,能收敛一下自己的脾气。

但是褚英的表现太让他失望了,就算被囚禁,褚英也一直在大骂兄弟大臣。在这种情况下,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褚英被努尔哈赤以不思悔改之名下令处死,年仅三十六岁。

褚英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努尔哈赤为何忍心残害了自己的儿子呢?实际上,在当时看来,努尔哈赤也有难言之隐。

努尔哈赤于万历四十四年,自立为汗。在此之前,他不是在征战就是在征战的路上。建州女真要想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下,就需要有一支过硬的骨干队伍,同心同德,朝着既定目标奋斗。

然而大业未成,内部就乱了阵脚,这是努尔哈赤所不能容忍的。当褚英被推上执政者的地位时,他没有处理好各种关系,与宗室兄弟不和,与功臣集团不睦,而这两个集团成员都是未来建州政权所依附的力量。

如果努尔哈赤继续容忍褚英胡作非为下去,很可能会将自己辛苦创立的基业毁于一旦,这是努尔哈赤的底线。

所以,在综合考量之后,努尔哈赤决定只能杀了褚英,因为褚英一死,内部的矛盾就消失了。

所以,从建州女真的大局发展来看,努尔哈赤诛杀亲子褚英,实属无奈。与其说父亲无情,倒不如说政治残忍。

但是,褚英死后,新的问题也来了,继承人还是要选,选谁呢?

难念的经

褚英死后,努尔哈赤又把目光集中到了代善身上。但我们知道,代善也没有上位成功,他又被皇太极给搞下台了。

在接连两位候选人被拉下水后,留给努尔哈赤的时间也不多了。他干脆不选继承人,从人过渡到了对制度的建设,这就是八王共制。

天命七年(1622年),努尔哈赤提出了八王共治的主张。所谓的八王,就是四大贝勒加四小贝勒。

想必这也是努尔哈赤的无奈之举,八王共治的理念重在防止个人专权,同时,在八王当中,又以四大贝勒为主,也就意味着将来的汗位人选是推选产生。

这个办法好吗?的确是个好办法,但仍旧不能杜绝个人专权,因为封建王朝的本质造成了皇权的特殊性。

但是这个办法好就好在,努尔哈赤在保证后金发展的前提下,同时将候选人问题留给了后代去解决。那么他的后代解决了吗?解决了,这位解决者就是皇太极。

皇太极无疑是一位政治手腕高超的人,在努尔哈赤死后,他第一时间考虑的就是如何让竞争对手马上出局。

在代善被他挤出候选人队伍之后,皇太极还有三个对手,而且这三个对手还是亲兄弟,就是多尔衮三兄弟,关键他们的母亲还是努尔哈赤的宠妃,在临死之前,只有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陪在其左右。

按照正常思维,努尔哈赤对阿巴亥肯定有所交代,但交代了什么,皇太极并不关心,他只关心一件事,那就是阿巴亥不能留。

阿巴亥有三子,虽然年幼,但都是旗主,他们母子对皇太极的威胁太大。于是,很多年前类似的一幕又出现了。

当年四大贝勒和五大臣联合逼死了褚英,多年后,一群男人逼着一个女人去殉葬了,这就是政治的残酷性。

不过,皇太极如愿登上汗位后,他过得也不快乐,因为八王共治的存在,他一人说话也不太好使,所以在天聪五年设立六部,分散了八贝勒的参事议事权利,还通过降低议政人员等级,扩充人数的办法,对八贝勒的权利进行限制。

最后,皇太极成功加强了皇权,实现了一人说了算的梦想。那么,对比一下,褚英当年的嚣张跋扈,说白了他也是在加强个人权力,只不过时机不对。

综上所述,努尔哈赤诛杀长子褚英,主要是为了后金的顺利发展。在很多年之后,据《清太祖皇帝实录》记载,他召集众子对天地设誓,说“吾子孙中纵有不善者,天可灭之,勿令刑伤,以开杀戮之端。”,这或许是他对褚英的悔过之举。

更多文章

  • 努尔哈赤后妃阿巴亥无法抗争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努尔哈赤,阿巴亥,皇太极,代善,多尔衮,顺治

    都说大清皇帝出情种,是因为皇太极独爱海兰珠,顺治为了董鄂妃早逝,那么作为皇太极的爹,顺治的爷爷,努尔哈赤他的感情,远比儿子和孙子精彩。努尔哈赤有四位大妃,大妃就等同于后来的皇后。可是四个人中,乌拉那拉氏阿巴亥,我个人认为她才是努尔哈赤最爱的女人,因为她出现的时间太好了。可是嫁给了努尔哈赤,也没有扭转

  • 历史上皇太极逼阿巴亥自杀,她的3个儿子为什么不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阿巴亥,皇太极,努尔哈赤,多尔衮,多铎,阿济格

    阿巴亥是清朝唯一生殉的大妃,也是多尔衮的生母。她生了3个儿子,可被逼殉葬时,却没有一人帮她。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大福晋,也是努尔哈赤最爱的女人。她比努尔哈赤小30岁,12岁嫁给他为妻,共生下了3个儿子,其中第二个儿子最有名,就是多尔衮。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享年67岁。去世前,他和阿巴亥足足待了3

  • 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了3位皇子,为什么还要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阿巴亥,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代善,多铎

    阿巴亥为努尔哈赤生了3位皇子,为什么还要殉葬?其实阿巴亥本身没什么罪过,但是她得到了努尔哈赤的宠幸,这就是最大的过错。皇太极容不下她,她就得死。一、阿巴亥得宠,可能掌握遗嘱。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努尔哈赤年老以后,一直是阿巴亥陪在他身边。由此可见,阿巴亥相当受宠。本来这也没啥,老皇帝都喜欢小媳妇儿

  • 努尔哈赤刚离世,皇太极宣密旨让大妃阿巴亥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努尔哈赤,阿巴亥,皇太极,代善,多尔衮,布占泰

    1626年,努尔哈赤刚离世,皇太极宣密旨让大妃阿巴亥殉葬。阿巴亥大吃一惊:大汗去世时就我一人在身边,哪来的密旨?1593年,女真叶赫与乌拉等九部串联进攻建州。努尔哈赤集中兵力,大败九部,活捉乌拉部首领满泰的弟弟布占泰。3年后乌拉内乱,阿巴亥的父亲满泰被杀,布占泰被努尔哈赤放回,成为新首领。而年仅7岁

  • 满清唯一被逼殉葬的皇后、多尔衮之母——大妃阿巴亥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阿巴亥,大妃,多尔衮,努尔哈赤,殉葬,皇太极,代善,满清,清太祖大妃,军事制度,金庸笔下角色,小说家

    满清,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距现代文明最近的一个朝代,可是谁能想到,在满清初期,殉葬,这种极度残忍的仪式再度发生,而被逼殉葬之人竟然还是皇后阿巴亥。没有听说过她?不要紧,她的三个儿子分别是多尔衮、阿济格、多铎,她陪葬的对象就是依靠十三副铠甲起兵并创立“后金”的努尔哈赤殉葬制度殉葬制度起源于春秋时

  • 努尔哈赤死时,年轻的大妃阿巴亥为何殉葬,背后有怎样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努尔哈赤,阿巴亥,皇太极,贝勒,多尔衮,代善

    1626年农历正月,一直战无不胜的老汗王努尔哈赤,却败在了大明的强将袁崇焕的宁远城下。这对于天性自负的努尔哈赤而言,绝对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努尔哈赤哀怜地觉察到:属于他的时代怕是真的要过去了。这时,一代雄主努尔哈赤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七月的时候,仍然能够撑着病体处理公务的老汗王,忽然浑身上下都有了

  • 多尔衮母亲阿巴亥才37岁,还生了3个儿子,为何也被拉去殉葬了?

    历史解密编辑:言真纪实说标签:豪格,孟古,贝勒,阿巴亥,多尔衮,皇太极,小说家,努尔哈赤,慈禧太后,清太祖大妃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它是在后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后金的创始人是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出生于明朝末年之前。他的名字在满语中意为“野猪皮”。他的父母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因为他的母亲生前梦见一个身穿野猪皮的男人,对她说:“红猪皮”。脚底长,必坐龙庭。”努尔哈赤出生于1559年,脚底确实有红

  • 天命五年震惊后金政坛的“大妃阿巴亥被举报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挑食的老牛标签:阿巴亥,代善,努尔哈赤,皇太极,孟古,多尔衮

    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三月,努尔哈赤的小妾德因泽举报大妃阿巴亥与代善关系暧昧,随后阿巴亥被废黜。而德因泽因举报有功被升为侧妃,这就是震惊后金政坛的“大妃事件”。德因泽出生于叶赫部一个普通家庭,在8岁时作为侍女随孟古哲哲一起嫁入建州女真,随行的还有另一个侍女阿济根。孟古哲哲嫁给努尔哈赤后非常得宠,

  • 大妃阿巴亥为何会被逼自杀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挑食的老牛标签:阿巴亥,努尔哈赤,代善,多尔衮,皇太极,多铎

    1626年,努尔哈赤刚去世,还沉浸在悲痛中的突遭噩耗。四大贝勒联合闯进后宫,手持努尔哈赤“遗诏”,要求阿巴亥自杀殉葬。阿巴亥在抗争无果后,只能哀求众贝勒照顾好她两个年幼的孩子多尔衮和多铎;在得到众贝勒保证后,阿巴亥带着无尽的不舍和留恋自缢而亡。阿巴亥1590年出生,出身于海西女真乌拉部,是乌拉首领满

  • 努尔哈赤疼爱小娇妻阿巴亥,死前为她立下遗诏保护她,她却作死

    历史解密编辑:赵林云教授标签:遗诏,代善,贝勒,明朝,阿巴亥,多尔衮,努尔哈赤,清太祖大妃

    1626年的盛京城,大妃阿巴亥信誓旦旦说道:“大汗留下遗诏,由你们十四弟多尔衮继承汗位,大贝勒爷代善辅佐政事!”“你们要是敢违背你们父汗的旨意,就都是大逆不道,乱臣贼子!”阿巴亥似乎是有了底气,脸上也变得得意洋洋。她以为4位贝勒爷多少会听努尔哈赤的话。但她似乎忘记了,自己是一介妇人,毫无实权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