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暴亡之谜:是吕四娘刺杀,还是丹药中毒?

雍正暴亡之谜:是吕四娘刺杀,还是丹药中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莹子小趣 访问量:4754 更新时间:2024/1/24 5:07:37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雍正发病,但照常处理政务。次日,两位皇子即宝亲王弘历、和亲王弘昼朝夕侍侧。到晚上七点(戌刻)后,雍正病势急转直下,已近危重,急召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到寝宫前,鄂尔泰和张廷玉恭捧雍正御笔亲书密旨,宣布皇四子宝亲王弘历为皇太子,即皇帝位。第三天,子时,即凌晨一点,雍正去世。根据《实录》及《雍正朝起居注册》,雍正在一天多的时间内去世,文献没有记载病因,属于暴亡。雍正去世同其即位,构成雍正身上的两大谜案。自其去世至今,史家及文学家费尽心力,试图求得历史真相,但仍疑点重重。概括起来,主要有三大疑点:雍正去世有没有特别的事情发生?被吕四娘刺杀一说是否可信?雍正是否真的死于丹药中毒?

雍正去世有特别的事情发生

雍正去世,官方《实录》及《雍正朝起居注册》均只记寥寥数语。而现场有两位目击证人,留下了记载。一位是雍正在十三年间朝夕不离的大学士张廷玉。向来谨慎的他,在私人日记里有两处非同一般的记载。一处是讲他“惊骇欲绝”。八月二十日,雍正发病,但仍然照常处理朝政,张廷玉每日进见,未尝有间隔,这说明雍正的病情不影响办公。可是到了二十二日接近二更鼓的时候,即晚上九点多,张廷玉刚要就寝,忽然听到非常急促的宣诏声音,他不敢怠慢,立即起来穿上衣服。当他亟亟乎赶到圆明园时,发现三四个太监已经在圆明园的西南门等候,他在太监的引导下来到雍正的寝宫,这才知道,皇帝已经处于弥留状态。白天还正常召见,怎么突然这样子呢?张廷玉为此“惊骇欲绝”。这时,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一等公丰盛额、讷亲、内大臣海望先后来到寝宫,他们一同至御榻前向皇帝请安,但皇帝已经人事不省。张廷玉等人一起退到寝宫外面,在阶廊下焦急万分地等待太医抢救,无奈回天无力,进药罔效,至二十三日子时,龙驭上宾矣。

张廷玉与官方《实录》不同的是,张廷玉记述的雍正患病时间早了一天。但两处都记载雍正照常处理政务,说明雍正根本没当回事。张廷玉讲他每日进见,未尝有间,是指二十一、二十二日两天,雍正仍在处理政务,这与《实录》记载两皇子朝夕侍侧有不同。最令人不解的是,如果雍正只是因病重去世得突然,不会令张廷玉“惊骇欲绝”。因为他两天前已经知道雍正得病,莫非他看到什么“惊骇欲绝”的场面?在太监找到雍正传位弘历的密诏之后,按照当年康熙帝去世之例,敬备黄舆恭请大行皇帝回宫,关于这一点张廷玉又一次记述了“异常”:仓卒中得官厩驽马乘之,几至蹶踣……至申时大殓……廷玉一昼夜水浆不入口。——《澄怀主人自订年谱》这段记述更使人感到,宫廷对雍正之死毫无准备,乃至于连一匹好马都找不到。而朝夕侍侧的两位皇子,怎么也没有任何准备?《世宗宪皇帝实录》也是由张廷玉总撰,与他的私人著述大体吻合,细节不同。再看鄂尔泰的记述。曾数度接触鄂尔泰的袁枚,为鄂尔泰撰有《行略》一文,其中叙述的雍正去世情节就更奇了。八月二十三日夜,清世宗升遐,召受顾命的,只有鄂尔泰一人。公恸哭捧遗诏,从圆明园入禁城,深夜无马,骑煤骡而奔,拥今上登极,宿禁中七昼夜始出。袁枚的记述当得自鄂尔泰。但他把雍正去世时间写成二十三日夜,并说顾命者唯有鄂尔泰一人,都不准确。但从圆明园到大内的“惊慌万状”,又完全可以与张廷玉的记述相印证。鄂尔泰还不如张廷玉,他甚至连一匹驽马都没有,而骑了一头拉煤车的骡子。这头骡子可能很瘦,把鄂尔泰的大腿硌得髀血涔涔而下,可鄂尔泰竟全然不知,这肯定是发生了突然的事情。鄂尔泰“宿禁中七昼夜始出”,与张廷玉所记的“四鼓即起,五鼓入内。自后以为常”又相互印证。四鼓是凌晨1—3点,五鼓是3—5点。即便雍正死得突然,但每天夜半而起,又以为常,就多少有些不正常。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雍正是突然死亡,因而就产生种种说法。这些说法可以归结为一点,就是雍正不是正常死亡。其中流传最广,甚至为有的史家采信的,是吕四娘刺杀一说。

吕四娘

被吕四娘刺杀一说是否可信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查抄吕留良家后裔的情况。换句话说,吕四娘能不能逃脱?二是圆明园的警卫情况,即吕四娘有没有机会进入圆明园下手?先看查抄吕留良家后裔的情况。传说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孙女。这涉及雍正六年曾静策反岳钟琪案。在审理过程中,雍正“出奇料理”,置正犯不惩治,而将受其影响的吕留良以大逆罪判处,家属连坐。吕留良家至少经过三次大规模的彻底查抄,执行者就是浙江巡抚(后升总督)李卫。其间,雍正多次下密谕,使得查抄越发严厉。吕留良家是浙江桐乡衣冠大户。他有九个儿子,除第八子早夭,到李卫查抄时,有七房子孙,儿子辈以“中”字派名,孙子辈以“懿”字派名,曾孙以“为”字派名。长子吕葆中是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科榜眼,即一甲第二名进士,随即授翰林院编修,但第二年即康熙四十六年,受一念和尚案牵连,忧郁而死。次子吕时中是监生,三子吕宏中、六子吕甫中、七子吕立中,都是生员,查抄时均已死去。只有四子吕黄中,九子吕毅中仍健在,两人都是秀才。吕留良长孙吕懿历,是吕葆中之子,他多年在外,是雍正癸卯科拔贡生,但因康熙四十七年大岚山伪朱三太子案,被调查多次,并被拿到钦差大臣处审问,在山东抓获伪太子后,与之夹审对质,不久经刑部复议释放。因而李卫也将吕懿历作为要犯押解。

雍正是否真的死于中风或丹药中毒

历史学家向以严谨称,因此一般对野史传说不予采信。著名历史学家郑天挺先生提出,雍正死于中风,但没有提供依据。近年学者多倾向于认为雍正死于丹药中毒。这有三个“证据”。:第一,雍正大病后,迷恋丹药。雍正七年冬,雍正开始患病,时好时坏,似疟非疟,腹胀难以卧床,无法安睡。到了雍正八年,他病情加重,夜间不能熟睡达两个多月,下颏还长了疙瘩。他对鄂尔泰说:“朕自去冬以来,睹内景外缘,甚生疑虑,虑者非为生死,所虑者恐获罪于天地神明、有负皇考大恩,为宗社之罪人也……原料经此一番,精神气血万不能复旧,便勉强支撑,恐心力有所不能也。”四月,雍正向亲近大臣下密旨,命其访求道士。鄂尔泰于五月二十日收到密谕。原文是朱谕:“可留心访问,有内外科好医生,与深达修养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讲道之儒士、俗家,倘遇缘访得时,必委曲开导,令其乐从方好,不可迫之以势,厚赠以安其家,一面奏闻,一面着人优待送至京城,朕有用处,竭力带朕访求之,不必预存疑难之怀,便荐送非人,朕也不怪也。朕自有试用之道。不可视为具文从事。慎密为之。其他省也开单。”鄂尔泰称自己自幼身体羸弱,二十多年也没有遇到“异人”。到了六月,雍正病情更重。他召见了允礼、允禄和两位皇子,还有内大臣等人,面授遗诏大意,后来还把写好传位密旨这件事告诉张廷玉。病急乱投医。病得非常重的雍正,不怎么相信宫廷的御医了,他开始向民间求助。从此,有不少道士进入皇宫。

雍正李卫闻得河南有一个道士,人称贾神仙。总督田文镜遂把他送到京城。这位道士,原是京城白云观道士,河南人,上年允祥曾向雍正推荐过,但雍正觉得他没有什么奇术,就赶出宫。此次贾道士二进宫,还真的起了作用。他可能使用按摩术,加之气功、催眠等术,雍正感觉特别见效。由于贾道士年底要回河南,明年春才能返回,因此雍正令鄂尔泰明年春入京,意思是要给鄂尔泰治病。他给鄂尔泰朱谕说:“八月初得遇一奇人,此老者非凡夫,实神人也。奇异处不能批谕。”但情况急转直下。到了九月,雍正宣布贾道士是大逆之人。因他口诵经咒,并用以手按摩之术。语言尤其妄诞,竟有“天地听我主持,鬼神听我驱使”等语。雍正降旨切责,伊初闻之,亦觉惶惧,继而故智复萌,狂肆百出。雍正说他是“以妖妄之技,施于朕前。且欺世惑众,素行不端”。曾经巡抚杨宗义访问查拿,始稍稍敛迹,厥后仍复招摇。雍正指责他无君无父,难以姑容,且蛊毒魇魅,律有明条。着拿交三法司会同大学士定拟具奏。十月,将贾士芳斩立决,家属等应斩人犯监候,应为奴之妻女等,由地方官严行看守。贾道士之死,颇为蹊跷。雍正觉得他的方法见效,为什么还要处死他?可能是雍正担心贾道士出外乱讲他的病情,并借此撞骗。否则就无法理解他还要在圆明园等地大肆炼丹并一再服用了。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据《雍正朝起居注册》记载,贾道士被处死后,在宫中作祟,雍正说,余邪缠绕,经旬未能净退,命龙虎山道士娄近坦作法驱除。娄近坦将木符安放在雍正经常待的养心殿、太和殿、乾清宫。因其“为朕设坛礼斗”,又以符水解退,余邪涣然冰释,朕躬悦豫,举体安和。赐娄近坦龙虎山四品提点,司钦安殿住持。第二,雍正自己炼丹,服用且赏赐大臣。现存档案证实,雍正不但亲自动手炼丹并服用,而且感觉有效果后,还赏赐大臣。雍正十年六月,他在田文镜的密折上朱批:“朕安,从来夏令未似今年之好,卿好么?”他同时赏给田文镜丹药,并说:“此丹药放胆服之。有益无损之药。朕甚见得的确者。”田文镜于八月初三上密折奏谢:“宝丹出自御制,原系罕有难得之至宝。臣蒙恩赐,殊属逾分。臣实放胆服食,并无丝毫疑虑,近来精力渐加,何莫非丹药之效也。”雍正还赏赐给鄂尔泰,并与他详细讨论服食方法,鄂尔泰服用一个月后,奏报“大有功效”。雍正六年,雍正令通政使留保访求宋朝著名道士紫阳真人后裔,有意为之重建道院,还特别赞赏真人“发明金丹之要”。雍正八年以后,由于得了一场大病,加上允祥去世、京城大地震,雍正不像以前那样每天忙于政务了,他的身体和年龄也吃不消。这时起,他更注重养生,注重历代帝王所追求的长生不老之道。雍正八年二月,四川巡抚宪德密奏成都府仁寿县有个老人名叫龚伦,年近百岁还健步如飞,更奇的是,龚伦八十六岁时,其妾还能生子。雍正得奏,命宪德不动声色,优礼荣待,安车送到京城。类似这样的事情绝非个案。雍正确实在宫中养了不少道士,他和道士的交往之事也确有不少。炼丹的地方,除圆明园外,还有南薰殿。第三,乾隆还没有登基就驱逐道士。雍正于八月二十三日凌晨去世,大行皇帝的遗体随即奉到乾清宫。二十五日,还没有举行即位大典的乾隆就发布两道谕旨,一道是谕宫廷太监的:“凡国家政事,关系重大,不许闻风妄行传说……宫禁之中,凡有外言,不过太监等得之市井传闻,多有舛误……嗣后凡外间闲话,无故向内廷传说者,即为背法之人,终难逃朕之觉察,或查出、或犯出,定行正法。”一道是命都统莽鹄立驱逐道士:“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有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聊欲试观其术,以为游戏消闲之具。因将张太虚、王定乾等数人,置于西苑空闲之地。圣心视之,如俳优人等耳,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且深知其为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言生事,皇考向朕与和亲王面谕者屡矣。今朕将伊等驱出,各回本籍。令莽鹄立传旨宣谕。伊等平时不安本分,狂妄乖张,惑世欺民,有干法纪,久为皇考之所洞鉴。兹从宽驱逐,乃再造之恩,若伊等因内廷行走数年,捏称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以及在外招摇煽惑,断无不败露之理,一经访闻,定严行拏究,立即正法,决不宽贷。”这两道谕旨有所关联,但都指向当时宫中的各种传闻。而驱逐道士种种,可以从反面理解,这或许和当时就有种种雍正之死的传闻有关。

更多文章

  • 传说雍正被吕四娘刺杀,头都没了,正史中的雍正究竟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听风月满佳人标签:雍正,吕四娘,乾隆,张廷玉,妃嫔,太监

    清十二帝中,雍正可以说是最勤奋的一个。同时,也是锐意进取,革除弊政,比较有作为的那个。如果没有雍正,大清朝恐怕都不用等到列强入侵,就已经亡于农民起义的大浪潮中了。雍正在位十三年,时年五十七岁就突然离世。正因为雍正死得非常突然,所以,对于他的死因,就有了很多版本的猜测。其中,比较主流的说法就有多种。如

  • 民间流传雍正被吕四娘所杀,结合历史背景来看,实在经不起推敲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吕四娘,雍正,乾隆,清朝,年羹尧,嘉靖皇帝

    雍正之死,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其死亡的原因,只是记载了雍正死亡的时间,单纯从时间上来看,雍正之死过于突然,再加上雍正去世后,乾隆不允许皇宫中讨论雍正之死,这就更加让人疑惑了,雍正究竟是因何而死呢?民间传说讲了一个雍正的死亡原因,说他是死于非命,当初那个谋杀雍正之人,正是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她潜入皇宫之

  • 雍正皇帝的死因真的和吕四娘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清朝,吕四娘,曹雪芹,小说家,雍正王朝,雍正皇帝(小说)

    雍正皇帝是清朝最有争议的皇帝,不仅他的皇位饱受诟病,就连他的死都存在诸多疑点。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的清晨,雍正突然在圆明园中暴毙。当时官方给出的说法是突然重疾身亡,但是详细的病情及死因却并没有提及。正因为如此,雍正的死才逐渐成为清朝的一大悬案,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在民间有关雍正的死因除了官

  • 吕四娘飞剑斩雍正是真是假?还是看看她两个师父两个仇人的履历吧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雍正,吕四娘,长平公主,乾隆,康熙,清廷

    雍正是清朝难得的几位有为之君之一,但是他可能也是清朝人缘儿最不好的皇帝——他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得罪尽了天下官员和读书人,要是有人说他好话才怪呢。所以即使在清朝,骂雍正的笔记小说也没有人认真去查禁,所以才有了“吕四娘飞剑斩雍正”的传说。能写小说的都不是普通老百姓,这些“才子”原本以为一登龙门身

  • 雍正皇帝的灵柩为啥匆匆从皇宫移到寺庙之中?是因吕四娘所杀吗?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吕四娘,雍正,张廷玉,文字狱,大义觉迷录

    史书上对雍正皇帝的死因有多种说法,但大多数是野史记载,正史记载很少,据说雍正皇帝死后,其灵柩仅在皇宫停放了19天,之后就匆匆从皇宫移到寺庙之中,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历史上的雍正皇帝一、雍正驾崩之因雍正十三年(1735 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猝然去世。雍正皇帝死的十分的突然,无论是他的皇后

  • 雍正真的是被吕四娘暗杀?笔者:这样的记载只出现在两本野史中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雍正,乾隆,清朝,康熙,皇帝,文字狱,明朝,刘恒,吕四娘

    雍正,爱新觉罗·胤禛。没错,笔者今天要跟大家聊的就是这位清世宗雍正。提起雍正相信没有几位朋友不知道,因为这几年清宫剧热播,尤其是《康熙王朝》与《雍正王朝》最火。除却这些大家都知道的以外,雍正本人在历史上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皇帝,起码在笔者看来,他绝对是清朝最勤奋、对百姓最好的皇帝。可能有朋友会问,你说

  • 雍正帝怎么驾崩的?被吕四娘刺杀?下葬时无头颅?以金铸头代之?

    历史解密编辑:灿烂的世界让我心动标签:雍正,吕四娘,康熙,太监

    作者:静心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西藏称呼为“文殊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

  • 晚清老照片:慈禧太后携李莲英雪地散步,182斤的瑾妃珠圆玉润

    历史解密编辑:影视剧新番标签:光绪,瑾妃,端方,清朝,二战,李进喜,李莲英,慈禧太后,军事条约,军事同盟,地方官员,晚清老照片

    晚清末年虽然处于一个贫穷落后且社会凋敝的年代,但是彼时已有照相机流入清朝,为后人拍摄了当时大量的人物旧照和百姓生活场景。而本组珍贵的晚清老照片中不但有慈禧太后携李莲英雪地散步时的合影旧照,而且还可以看到紫禁城里182斤的瑾妃到底是何等珠圆玉润之美态。彼年的慈禧太后虽然已经年过六十,但是晚年时期的她依

  • 1912年,光绪皇帝“瑾妃”的留影,长得一副苍老面孔身材非常臃肿

    历史解密编辑:游戏精品站标签:瑾妃,慈禧,宠爱,面孔,光绪帝,骑士团,老照片,中国古文献,宣统帝退位诏书

    这是1912年,光绪皇帝“瑾妃”,一张罕见的留影,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她长得一副苍老的面孔,身材也非常臃肿,由于瑾妃一直得不到光绪皇帝的宠爱,她整天过着出家修行般的淡然生活。不过凡事都要两说,虽然她因貌丑没有得到光绪的宠爱,但是慈禧对她还是不错的,毕竟这样的女子对老佛爷来说,是没有任何威胁的。

  • 清末照片,出嫁新娘低头垂目面黑如炭,瑾妃正襟危坐不苟言笑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

    站在历史的节点,回望一百年前的时光,白驹过隙。晚清给人的厚重感不仅仅止于文字,还有那些散乱的照片。历史“大致如此”,却远没有影视剧里那般光鲜亮丽。过去的人和事,用老照片来展现,便可以重返历史现场,也会为此感慨万千。分享一组清末时候的老照片,感受一下那沧桑巨变!清末京城的普通百姓,一位坐在门槛上,另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