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扬州十日”是文人的虚构?来看多铎乘血屠扬州之威,迫降南京城

“扬州十日”是文人的虚构?来看多铎乘血屠扬州之威,迫降南京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萌宠不求人 访问量:3299 更新时间:2024/1/1 5:33:20

其实,四月初二日史可法从南京城郊的燕子矶返还扬州之时,左良玉部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

且说,四月初一日,左良玉兵至九江,盛情邀请驻节于九江的“总督江楚应皖等处剿寇事务”袁继咸到舟中相见。

左良玉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说服这位朝廷大员和自己一起前往南京,使自己的行动更具正义性。

见了袁继咸,他便从衣袖中取出“皇太子密谕”,大谈特谈“清君侧,救太子”的种种必要性。

袁继咸对那份“密谕”看都不看,直言“皇太子”真伪未定,“密谕”“不知何人传来”,恳请左良玉说:“先帝之旧德不可忘,今上之新恩不可负。”(《浔阳纪事》中袁继咸所上《为密报藩师东下根由并陈江州被焚情形统祈圣鉴事奏疏》)

同时,又向诸将下拜,请求他们“爱惜百姓”。

左良玉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说:“谋陷太子,臣下所为,与今上无干。若爱惜百姓,大家本心,先生何必过虑?”又拿出之前的“誓文、檄文”给袁继咸看。

袁继咸看过二文,不置可否,等回到九江城,即令部将加强防守,誓死不许左兵进城。

可是,九江城守将张世勋贪生怕死,看见左军势大,竟在夜间纵火焚城,劈门而出。

左良玉部呼啸而入,四下杀掳淫掠。

被左军抓获的袁继咸心如死灰,多次从左良玉部张应元的舟中跳入冰冷的江水,却均被救起。

左良玉被袁继咸的忠国之心所动,一再辩白自己并没有叛朝廷的意思,要袁继咸和自己一道东下调护兵将。

黄澍看左良玉要改变主意,慌了,指责袁继咸说:“宁南无异图,公以死激之,大事去矣。”(李清《南渡录》卷五)

监军李犹龙则力劝说袁继咸不要就此枉死,不如留下一条性命以观时变。

副将李士春也劝袁继咸,说:“隐忍之,至前途,王阳明之事可图也。”(李清《南渡录》卷五)

看左良玉有望回心转意,袁继咸便不再求死,要求左良玉及其麾下诸将不得烧杀抢掠、伤及无辜。

这时的左良玉已患病多日,身体并不好,听说自己的士兵在屠杀九江城百姓,不由得浑身战慄,颤声道:“此我兵耳,我负袁临侯也。”(谈迁《国榷》卷一百一)呕血数升,病遂革。

左良玉死后,部下诸将推其子左梦庚为留后,把袁继咸拘禁在船中,继续引兵东下,先后占领彭泽、东流、建德、安庆,兵锋直通太平府。

左军虽然势大,但黄得功部已经调至太平府。

黄得功主动引军于灰河、荻港向左军邀战,二战皆捷,打得左军犹如落花流水。

左军的势头已经被杀下来了,但四月十四日,弘光帝朝武英殿大学士王铎竟然认为马、阮组织抵御左兵不力,请求让他自己“领兵视师上江以遏左兵重敌”。

马士英当然不肯就此放下兵权。

这样,过了两天,王铎又上疏说:“臣通过侦察查知从紫金山一带往西至龙潭,我军安置的兵力不足七百人,枢臣马士英却虚报有数十万众,这都什么时候,还用这种谎话来欺骗君王以邀宠称功?”接着说:“这种情况恐怕能持久,如若左良玉的乱兵得乘胜顺流而下,你我君臣将死无葬身之地。现在请皇上将兵部尚书的印纛正式授予老臣,老臣愿意竭尽全力向西迎敌,以当其来势,以报答朝廷。”(“臣察得金山一带西至龙潭,兵不满七百,枢臣饰以为数十万,此何时尚以此固宠诳君欤?”、“时不能持久,使左之众兵得乘胜顺流而下,吾无类矣。今皇上以本兵印纛授臣,臣勉竭死力西上,以当其势,以报朝廷。”王铎《拟山园选集》卷十二,揭一《为江上防兵最急,急以兵柄授臣,前赴防守事》。)

王铎这么急不可耐,这么积极主动,显然,是感觉到南京难守,急于取兵权以自保了。

王铎有这样的预感,马士英当然也能觉察到死亡即将到来的气息,表面上自欺欺人地说:“清兵虽然屯驻在河北,但李自成的兵威尚在,他们还有后顾之忧,岂敢南下投鞭问渡?并且,强弱之势,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当年,孙吴在赤壁之战中仅有兵三万、东晋在淝水之战中仅有兵八千,一战安江左;何况我国家全盛,兵力万倍于前朝,堪可荡绦宇内、痛饮黄龙,愿众位大臣共勉共励。”(“清兵虽屯河北,然贼势尚张,不无后虑;岂遂投鞭问渡乎?且强弱何常之有,赤壁三万、淝水八千,一战而江左以定;况国家全盛,兵力万倍于前,廓清底定、痛饮黄龙,愿诸臣刻励之也。”《明季南略》)

马士英嘴里说得漂亮,暗中却作了拥兵出逃的准备,事先任命其次子马銮为京营总兵,牢牢掌握了兵权。

兵部尚书阮大铖同样“昼夜以兵环卫其私室,控弦被铠,厢房书室中暗为衷甲”。 (王铎《拟山园选集》卷十二,揭一《为江上防兵最急,急以兵柄授臣,前赴防守事》。)

扬州失守、江北的高杰余部在其子高元照、提督李本深、徐州总兵李成栋带领下降清,刘良佐在其弟策反下降清,刘泽清率部乘船逃往海上……

消息传到南京,弘光朝廷顿时陷入一片惊惶失措之中。

五月初五日,清军进抵长江北岸,初八日,军驻瓜州,排列江岸,沿江窥渡。

在江岸京口(今江苏丹徒)一带负责江防的是海盗出身的总兵官郑鸿逵、郑彩,手下的福建水师有近三万余人,守江并不尽责,只是时不时派巡哨船游弋江中。

另外,黄斌卿、杨文骢兵列南岸,“隔江互发炮声相应如戏赛者已三日矣”。

初八日夜,西北大风正紧,大清众兵掠民间台几及扫帚,将帚系缚台足上,沃油燃火,昏夜乘风放入江中,顺流而下,火光彻天。

明军见了,以为清军乘夜渡江,黑暗中不敢迎战,只从江岸发大炮阻截。

不过,风顺水急,这些燃烧着火把的桌子还是在炮火中迅速地向下流漂去。

炮火就更加密集了。

轰击了一夜,南明驻军的炮弹几乎用尽。

初九凌晨,大雾横江,多铎命梅勒章京李率泰带领南明降将张天禄、杨承祖等部共自备大小船一百余只在瓜州以西十五里开闸放行,蔽江而南。

郑鸿逵、郑彩一下子就慌了手脚,不战而逃,各扬帆往东而遁。

在郑鸿逵、郑彩的带头之下,江南之师,一时皆溃,武弁各卸甲鼠窜。

长江天险就此丢失。

清军自金山登上南岸,占领镇江。

杨文骢带领二百五十余名贵州兵窜入南京,嘴里惊呼:“清人已经渡江!清人已经渡江!”

南京城里,瞬间炸了锅。

保国公朱国弼屏人密奏,建议弘光出狩。

弘光慨然道:“太祖陵寝在此,走安往?惟死守耳!”(李清:《三垣笔记》,《附识》下,《弘光》)

司礼监韩赞周眼看火烧眉毛,同样劝弘光道:“兵单力弱,守、和无一可者,不若亲征,济则可以保社稷,不济亦可以全身。”(徐鼒:《小腆纪年附考》卷第 10)

韩赞周的话,弘光总算听了进去。

初十日凌晨,弘光在马士英等人的扈卫下弃城出逃。

弘光一走,群龙无首,文武百官心乱如麻,一时惶惑无为。

而挟破扬州之威的清军已兵摧城下。

多铎洋洋自得,四发文告,称:“此前我大清天兵抵达扬州,扬州官员军民婴城固守。本王痛惜百姓性命,不忍心攻城,事先将负隅顽抗的恶果全都说清楚了,一连等待了好几天,无奈扬州官员终于抗命不遵。我大清军只好被迫攻城。屠戮并不是本王的本意,乃是不得已而行。以后,我大清兵所到之处,若有官员军民抗拒不降,一律按屠戮扬州的方式进行。”(“昨大兵至维扬,城内官员军民婴城固守。予痛惜民命,不忍加兵,先将祸福谆谆晓谕,迟延数日,官员终于抗命。然后攻城屠戮,妻子为俘。是岂予之本怀,盖不得已而行之。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维扬可鉴。”云巢野史编《两都怆见录》《南都》,见胡慕椿辑《乡国纪变》第一册。)

标签: 多铎左良玉马士英左军弘光

更多文章

  • 皇太极上位后,为何提拔多尔衮、多铎?后来又为何要离间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多尔衮,皇太极,多铎,阿济格,努尔哈赤,亲王,代善,贝勒,军事制度,金庸笔下角色,小说家

    在清朝建立之初的清太宗皇太极执政时期(包括后金时期),皇太极跟多尔衮、多铎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严格来说,多尔衮、多铎俩兄弟跟皇太极有杀母之仇,他们的生母,大妃阿巴亥是被以皇太极为首的四大贝勒逼迫殉葬努尔哈赤的。虽然阿巴亥的死在《清太祖实录》中记载的是努尔哈赤遗言要求的:“俟吾终,必令之

  • 皇太极逼死阿巴亥,为何不连其儿子,多尔衮多铎一同除去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阿巴亥,多尔衮,皇太极,多铎,代善,努尔哈赤

    公元1626年,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病重,在临终之前,他召见了自己的大妃阿巴亥。也正是因为努尔哈赤临终前,见了阿巴亥一面,且又没人知道,两人说了什么。为了保险起见,以代善为首的四大贝勒,便以殉葬的名义,逼死了阿巴亥。之后,代善等人拥立皇太极坐上大汗之位。既然皇太极已经逼死阿巴亥,为何不连其儿子,阿济格、

  • 史可法无能,导致扬州城陷落,多铎乘取扬州之威,迫降南京城

    历史解密编辑:宠到家了标签:多铎,史可法,左良玉,马士英,弘光

    其实,四月初二日史可法从南京城郊的燕子矶返还扬州之时,左良玉部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且说,四月初一日,左良玉兵至九江,盛情邀请驻节于九江的“总督江楚应皖等处剿寇事务”袁继咸到舟中相见。左良玉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说服这位朝廷大员和自己一起前往南京,使自己的行动更具正义性。见了袁继咸,他便从衣袖中取出

  • 很多人一直回避的话题:多铎按照规定拿走范文程的老婆并不算是抢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多铎,和珅,后金,亲王,范文程,多尔衮

    范文程和他的“后代”一直都在避讳一个话题:自称范仲淹十七世孙的范文程,投靠后金之后得到了一个什么身份?其实也不怪范文程后人避讳,因为那地位太低了,以至于低到连清世祖顺治皇帝福临都觉得不好意思,帮他花一万两银子“赎身”。赎身之后,范文程的老婆女儿才不用担心被主子拿去“使用”了——按照后金的规定,多铎的

  • 王多尔衮当初为何放弃篡位称帝?多铎之死或粉碎了多尔衮的皇帝梦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多尔衮,多铎,皇帝,顺治,摄政王,军事制度,金庸笔下角色,小说家,国防政策

    九五之尊的皇帝一直以来受到百官的臣服,万民的景仰,古来历朝历代有多少的人想要爬上这个高位,杀父篡权、害兄夺位,皇帝的宝座背后是成千上万的尸骨堆积而成的。无论是垂帘听政,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都是想要将属于皇帝的权利牢牢地攥在自己的手里。多尔衮是清朝的摄政王,当时的皇帝是年幼的顺治皇帝,那时的多尔衮可谓

  • 多铎:一生大落大起,为满清立下的功劳可不比多尔衮小

    历史解密编辑:公子霜尘标签:多铎,代善,贝勒,满清,多尔衮,皇太极,阿济格,小说家,努尔哈赤,慈禧太后

    公元1643年八月里的一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原本代表两白旗的阿济格、多铎准备推举多尔衮继任汗位,可见到两黄旗包围了崇政殿,加之代善的两红旗以及济尔哈朗的镶蓝旗态度不明,多尔衮变得犹豫不决。这下多铎急了,当即表示“若不允,当立我”。相较于哥哥多尔衮,名声不显的多铎,此番跳出来表态是否够格呢?

  • 屠杀汉人80多万,还公然抢大臣妻子,开国王爷多铎到底有多可怕?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多铎,皇太极,多尔衮,努尔哈赤,范文程,亲王

    屠杀汉人80多万,还公然抢大臣妻子,开国王爷多铎到底有多可怕?他是魔鬼刽子手,更是历史上有名的荒唐王爷,他就是爱新觉罗多铎,你知道历史上的多铎战斗力有多强?现在的北京协和医院就是豫亲王多铎的王府,据说王府底下藏着大量的金银财宝,协和医院也是用了这一笔财宝购置了一批最先进的医疗设备,这让协和医院也成为

  • 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乾隆为多尔衮和多铎正名,却唯独漏掉阿济格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乾隆,顺治,皇太极

    在历史上多尔衮一母同胞的几个兄弟一直饱受争议,他们因为在顺治时期独掌大权,而最后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不过在乾隆登上了皇位之后,对多尔衮和多铎这两个人的都进行了追封,虽然这对他们两个已经去世了的人来说没什么用了,但是至少不用再背着罪名了。但是他们两个人还有一个一母同胞的兄弟,就是阿济格,他在自己的

  • 为多尔衮和多铎平反,为何乾隆不为多尔衮的兄长阿济格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阿济格,多尔衮,乾隆,多铎,皇太极,努尔哈赤,顺治,乾隆帝,艺术家,清朝,军事制度

    努尔哈赤有很多儿子,最后将自己的汗位传给了战功卓著的四贝勒皇太极,这个骁勇善战的儿子成功带领军队入关,打下了清朝的百年基业。只要是提起皇太极就不得不说起他的这几位兄弟们,毕竟在权力的争夺战中都不是一路平坦。其中多尔衮和他的兄弟们为大清朝的建立也留下了不可忽略的浓重一笔。但是在乾隆时期却仅仅只是给多尔

  • 阿济格深受努尔哈赤喜爱, 又有多尔衮撑腰, 为何会被毒杀

    历史解密编辑:沫沫聊娱乐记标签:多铎,明朝,阿济格,多尔衮,皇太极,阿巴亥,小说家,努尔哈赤,慈禧太后

    努尔哈赤有16个儿子,其中阿济格是第12子。阿济格勇猛善战,加上又是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嫡福晋,阿巴亥所生,所以深受努尔哈赤喜爱,且在其诸子中身份尊贵。虽然阿济格出生的时候,努尔哈赤已经拿下大半个建州女真部落了,不过龙生龙凤生凤,阿济格从小就遗传了父亲的良好基因。因此,阿济格从小就开始习武,年纪轻轻就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