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史:1620年“大妃事件”,代善失去“储君”之位

清史:1620年“大妃事件”,代善失去“储君”之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 访问量:2142 更新时间:2024/1/25 20:57:18

努尔哈赤晚年,对代善说:“我死后,大福晋阿巴亥就交给你了,你要好好照顾她,保护好她的3个儿子。”谁知,代善与阿巴亥提前“约会”,努尔哈赤颜面尽失。

1615年,努尔哈赤看着长子褚英,泪流满面,却又不得不处死他。褚英跟“五大臣”的关系不好,水火不容,努尔哈赤丢车保帅,不念父子之情,杀了他。

代善,褚英的弟弟,是第二任“储君”,努尔哈赤的继承人。褚英死后,代善作为“四大贝勒”之首,麾下兵马众多,掌握正红旗、镶红旗,实力强大。

褚英嚣张跋扈,弟弟代善则很低调,即便他立下赫赫战功,也不跟“五大臣”唱反调,见面就问“叔叔好”,人际关系很不错。

代善能力强,兵马多,为人又低调,是理想的“储君”。正常情况下,没人可以取而代之,但皇太极还是逆袭成功,因为代善也有“软肋”。

代善,长相英俊,举止优雅,对异性很有吸引力,也就犯下了错误。代善三次被大汗“重罚”,都是因为不能处理好跟妃子的“关系”,结果栽了。

1620年,“大妃事件”爆发,努尔哈赤愤怒到极点。代善提前与大福晋阿巴亥“约会”,让努尔哈赤颜面尽失,在“后金”成为笑柄。

女真族有“收继婚”习俗,父亲死后,儿子可以继承他的资产包括妃子。努尔哈赤也不例外,他对代善说:“我百年后,阿巴亥就交给你了,你好善待她,保护好她的三个儿子。”

努尔哈赤晚年,非常宠爱阿巴亥,也喜欢她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但是,这3个孩子还小,八旗内部斗争激烈,他们难以生存。如此,努尔哈赤希望代善能承担“责任”,照顾他们。

代善、阿巴亥,两人相差7岁月,代善就如同“哥哥”一般。努尔哈赤对代善所说的话,阿巴亥也知道,她迟早要跟代善生活在一起。

阿巴亥很精明,她知道八旗内斗激烈,要想生存下来,必须得有“靠山”,代善就是最好的选择。代善是“储君”,实力雄厚,为人友善,值得托付。

为了表示诚意,阿巴亥经常给代善“送饭”吃,亲自做菜。为了掩人耳目,阿巴亥也给皇太极“送饭”,但皇太极非常精明,没有接受,并不“吃饭”。

除了“送饭”,阿巴亥经常深夜拜访代善,与他一起饮食、喝茶。阿巴亥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拉拢代善,让他保护好阿济格、多尔衮、多铎。

皇太极雄才大略,对大汗的位置觊觎已久,便指使德因泽告发他们,将事情的经过说出来。因为德因泽的告发,代善、阿巴亥处境被动,陷入舆论的漩涡。

德因泽,宫廷中一位婢女,没啥地位。皇太极给她丰厚的钱财,让她去努尔哈赤面前告发代善、阿巴亥“私自约会”,不遵守礼节。

德因泽的“告发”,努尔哈赤很恼火,便派人去调查。结果没错,代善、阿巴亥确实在“约会”,平日里往来密切,不把自己这位大汗放在眼里。

代善、阿巴亥提前“约会”,事情板上钉钉,努尔哈赤颜面尽失。但是,努尔哈赤有过承诺:自己百年之后,让代善来照顾阿巴亥,故而不好以此治罪。

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努尔哈赤觉得很“尴尬”,大汗还活着,代善就提前与大福晋“约会”,岂不是打脸吗?所以,必须要处罚阿巴亥、代善,否则无法向民众交代。

努尔哈赤以“私藏财物”为由,不但下令搜查阿济格的财产,还派人去乌拉部算账,在阿巴亥的娘家搜查,找出“私藏的财物”。

阿巴亥“私藏财物”,确有其事,她需要安全感。代善是“靠山”,但财物才是保障,为了给自己的三个儿子过上好日子,阿巴亥也有“私房钱”。

搜查财物后,努尔哈赤让阿巴亥回娘家居住,不要再来“后金”,阿济格、多尔衮、多铎,都不能去外公家探望母亲。

阿巴亥离开后,努尔哈赤闷闷不乐,无精打采。一年时间不到,努尔哈赤亲自去乌拉部迎接阿巴亥,继续让她当大福晋。

德因泽,因为“告发”有功,努尔哈赤将她纳为侧妃,享有同桌吃饭的权利。但是,德因泽也很倒霉,因为她是妃子,又知道皇太极的事;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让德因泽殉葬。

至于代善,努尔哈赤不好当面斥责,毕竟自己说过“百年之后,阿巴亥由你来照顾”。代善与阿巴亥提前“约会”,虽说不合适,却也是努尔哈赤有言在先导致。

1620年的“大妃事件”,努尔哈赤对代善很不满意,虽然没当面发作,却已经有了更换“储君”的想法。

次年,代善处理家事不公平,区别对待岳托、硕托、萨哈廉。借此机会,努尔哈赤废了代善,但不再册立新的“储君”。

参考书目:《清史稿》

更多文章

  • 努尔哈赤死前单独召见此人,多尔衮继位,代善辅政,皇太极出局?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代善,贝勒,褚英,明朝,皇太极,多尔衮,阿巴亥,小说家,努尔哈赤,慈禧太后

    努尔哈赤死前单独召见此人,多尔衮继位,代善辅政,皇太极出局?根据历史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历朝历代的皇位继承一直都是充满血腥和杀戮的。每当一个王朝的皇位出现空缺时,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暗流涌动。例如宋太祖赵匡胤死因扑朔迷离,而继位的宋太宗赵光义声称兄长临终前将皇位传给他。这确实很难令人信服,因为赵

  • 10岁就嫁嫁人的东果格格,她的一生幸福吗?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努尔哈赤,何和礼,佟佳氏,婚姻,福晋,格格,幸福,东果格格

    1588年,年仅10岁的东果格格嫁给了仅比他父亲努尔哈赤小1岁的何和礼。婚礼当天,听到消息的何和礼夫人卓尔,带着百人队伍大打上门,哪知,东果格格仅说了两个字,卓尔听后,羞愧地走了。努尔哈赤为何会将10岁的女儿嫁给已婚的何和礼?当时的努尔哈赤,已经是名义上的建州女真之主, 自从外祖王杲部落为明军所灭,

  • 固伦端敏公主:清朝最长寿公主,令康熙厌恶,却被雍正封固伦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独立寒秋舞芳香标签:顺治,福晋,康熙帝,小说家,固伦公主,化学武器,雍正王朝,固伦端敏公主

    清朝历史上,一共有八十多位公主,这些公主大多不长寿,能够活到60岁的都是凤毛麟角,更不用说活到七八十岁了。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清朝最长寿的公主有两位,她们都活了77岁,巧合的是,她们都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而是皇帝的养女,一位是顺治帝的养女固伦端敏公主,另一位是雍正帝的养女和硕淑慎公主。今天我们要讲

  • 和硕端静公主的一生:远嫁蒙古却与侍卫相恋,最终逝于丈夫手下

    历史解密编辑:月色如遇梦标签:和硕,蒙古,康熙,侍卫,皇宫,端静公主

    纵观我国历史,由于封建王朝的存在,导致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差距非常巨大。可想必与男子而言,女子在古代的地位更是不堪,对于她们而言,如果能够进入皇宫伺候皇帝,才有机会将自己的命运翻身。而身处皇宫的公主而言,是不是一辈子就无忧无虑了呢?其实不然,在清朝便有一位这样的公主,她是康熙的宝贝女儿,可在远嫁蒙古后却

  • 清朝和硕端静公主,被驸马过度宠爱而死,康熙知道后逼驸马去陪葬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康熙,静公主,和硕,清廷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礼记·王制》清廷皇族与蒙古贵族之间的联姻,对于巩固统治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正因如此,历朝清帝皆遵循此为祖制,康熙皇帝时期亦不例外,许多公主同样陆续下嫁到蒙古,以“姻好”的方式来巩固清廷和蒙古之间的“盟好”。其中,和硕端静公主便是康熙皇帝怀柔蒙古的其中一

  • 多尔衮的后代东莪格格,后来的结局是怎样的?美丽却并不幸福

    历史解密编辑:花颜语心标签:多尔衮,东莪,阿济格,亲王,顺治,多铎

    多尔衮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答应吴三桂的请求,入关替明末帝崇祯报仇。他的入关决定,至少改变了三个民族的命运,一方面结束了中原各路割据的分裂局面,改变了中原汉族的历史;另一方面又把满洲、蒙古与中原合并为一大帝国。而他的后人如何,也是人们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一)东莪格格多尔衮留在世上唯一血脉只有

  • “清成宗”多尔衮,死后被掘墓焚尸,独女东莪去了哪?专家这样说

    历史解密编辑:幽默海花英标签:东莪,顺治,亲王,皇帝,多铎,独女,多尔衮,皇太极,清成宗,小说家,慈禧太后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他的母亲是阿巴亥。多尔衮17岁时就跟着自己的哥哥皇太极四处征战了,因为战功赫赫,还成了满族正白旗的旗主,之后多尔衮又参加了一系列的战役,尤其是在松锦战役中击败大明王朝的军队。1635年,多尔衮进攻蒙古,获取了当年北元所用的传国玉玺,将其献给皇太极,皇太极因此有了称帝的

  • 多尔衮:38岁意外死亡,被顺治掘墓鞭尸,唯一的女儿东莪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多尔衮,顺治,皇太极,努尔哈赤,阿巴亥,清朝

    “睿亲王多尔衮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边疆。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大业,厥功最著。”——清朝乾隆皇帝若要问清朝入关并定鼎中原的最大功臣是谁,睿亲王多尔衮当居首功,正所谓“厥功最著”。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与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是一奶同胞,皆为努尔哈赤

  • 东莪格格:她是多尔衮的独女,是一位神秘格格,至今下落仍是个迷

    历史解密编辑:学姐看生活标签:多尔衮,东莪,多铎,亲王,顺治,格格

    围绕在多尔衮身边的谜团有很多,如多尔衮为何不称帝、孝庄是否下嫁给多尔衮等,而其中最让人注目的谜团之一,就是多尔衮为何只有东莪格格这一个女儿。要知道,多尔衮妻妾众多,有史可查的就有七位福晋、四位妾室:福晋,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落出身,博尔济吉特·明安(蒙古科尔沁部贝勒)的孙女,多尔衮13岁时,与

  • 多尔衮去世后,他唯一的后代东莪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多尔衮,东莪,皇太极,顺治,努尔哈赤,阿巴亥,多铎,国防政策,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军事政策

    多尔衮的一生大约有三大遗憾:其一就是生的太晚;其二就是死得太早;其三则是没有儿子。因此纵然这位大清的摄政王辅佐顺治帝入关,建立不世战功,保持朝政,但心中总还是不那么痛快的。多尔衮在战场上取得的战功在他的兄弟们中间也算是翘楚了,倘若他早出生十年,或许就没有皇太极什么事情了,毕竟多尔衮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