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名将尉迟敬德的名字是“尉迟融”还是“尉迟恭”?专家:两个都是

名将尉迟敬德的名字是“尉迟融”还是“尉迟恭”?专家:两个都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萌心生活馆 访问量:255 更新时间:2024/1/17 6:43:43

中国古代的名流贤达,一般都有名有字,所谓“名以正体,字以表德”是也。

我们读《三国演义》,里面的众多人物也都有名有字,人人的名和字都交待得清清楚楚,绝不混淆。

但到了后世,有的人要么是名显,要么是字扬,后人往往只知其名,不知其字;又或只知其字,不知其名。

举两个例子。

比如名垂千古的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大家甚至搞不清“世民”和“匡胤”是名还是字,如果是名,那他们的字又是什么;如果是字,则他们的名又是什么。

当然,知与不知,也并不影响后人对他们事迹和为人的解读,影响并不大。

但是,有一个人,因为他的墓碑现世,引发了人们对他的名的关注和争议。

这个人,就是大唐开国功臣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以字行世,在《旧唐书》里,只是直书“尉迟敬德”,未提其名。

到了欧阳修编《新唐书·尉迟敬德传》,里面赫然标载:“尉迟敬德名恭,以字行”。

即尉迟敬德的字为“敬德”,名为“恭”。

那么,此后诸书,包括戏曲、演义、小说,凡提到尉迟敬德,都说其名为尉迟恭,且千年以降,毫无争议。

1971年10月22日至1972年1月18日,考古工作者对尉迟敬德墓进行发掘。

补充一下,尉迟敬德死后获赐陪葬昭陵,墓址就在现在陕西咸阳礼泉烟霞新村。

据史料记载,初建成的尉迟敬德之墓规模宏大,封土堆就高达 11 米,墓前大石碑居中,两侧石羊石马森罗,墓地种植松柏,格外肃穆庄严。

但历经千年岁月,尉迟敬德墓已多有损坏。

于是,就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昭陵考古专家就对尉迟敬德墓进行发掘,挖掘出了两块珍贵的墓志铭,分别是尉迟敬德和妻子苏氏的墓志铭

令人惊奇的是,尉迟敬德的墓志上刻着“公讳融字敬德,河南洛阳人也”的字样,即尉迟敬德的名应该叫“尉迟融”!

完蛋了,完蛋了。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盖棺定论”。

不用说,刻在墓志铭上的墓主的姓名、身世和生平事迹,应该是最准确的了。

显然,尉迟敬德的名就应该叫“尉迟融”而不叫“尉迟恭”。

大家都说,肯定是欧阳修在编《新唐书·尉迟敬德传》时,把尉迟敬德的名给弄错了,也因此导致后人把尉迟敬德的名给叫错了一千年。

张沛、樊光春等专家纷纷撰文表示,应当以墓志为准,把尉迟敬德的名改过来,不叫“尉迟恭”,而叫“尉迟融”!

于是,众多媒体蜂起,诸多标题为“大唐名将,一千年来,人都叫错了他的名字”网文争相亮相。

由此,尉迟敬德之名到底是“尉迟融”还是“尉迟恭”,就颇值得研究一番了。

诚如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的,《新唐书》修撰时,唐实录、国史尚存,又值“太平已久,文事正兴,人间旧时记载多出于世,故《新唐书》采取转多……皆《旧唐书》所无者”。

即《新唐书》是在甄别大量史料后,对《旧唐书》不载敬德名讳的做法作了一次补充说明,补充其名为“恭”,应该说,“尉迟敬德名恭”是有确凿依据的。

事实也是如此。

尉迟敬德死于显庆三年,而立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的《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鄂国忠武公之碑》(简称《尉迟敬德碑》)上面就记载有:“尉迟敬德名恭,字敬德。”

这个《尉迟敬德碑》为许敬宗所撰写,楷书,四十一行,行八十七字。

许敬宗曾和房玄龄一起修《国史》,曾应唐太宗之索,把《国史》改为《实录》,送呈唐太宗批改,因此被“封高阳县男,赐物八百段,权检校黄门侍郎”。

也就是说,许敬宗作为一个史官,给尉迟敬德写的颂德碑——《尉迟敬德碑》,肯定闪烁着实录精神。

最关键的是,《新唐书·许敬宗传》里说:“敬宗子娶尉迟敬德女孙,而女嫁钱九陇子。”

看到了吧?

许敬宗和尉迟敬德可是儿女亲家,就这一点来说,他断不会把亲家爷的名字给弄错!

另外对比一下出土的《尉迟敬德墓志铭》,该墓志铭不知为何人所撰,没有记录玄武门之变,反倒大谈一些尉迟敬德在投靠刘武周前曾参加过镇压翟松柏、刘宝强、王须拔、历山飞等起义军事迹。要知道,为隋朝镇压农民起义可不值得唐朝人歌颂,因此,人家许敬宗撰写的《尉迟敬德碑》就绝口不提这些东西;而墓志铭的撰写者大谈特谈此类事迹,一来显得书生气十足,二来缺乏政治觉悟、政治地位应该不高。

也就是说,《尉迟敬德碑》的记载其实比《尉迟敬德墓志铭》更具参考价值。

另外,苏州大学教授苏相禹先生通过研究发现,《尉迟敬德墓志铭》碑石上“公讳融字敬德,河南洛阳人也”中的“融字敬德”四个字是碑石被凿过后重刻上去的!——碑石上原本已经刻好了整篇碑文的,但出于某种原因,“融字敬德”四个字中某个字要修改,被凿掉了,由于波及到前后字,致使四字一起被凿掉,然后才重刻上去的。

这个主要被修改的字,应该就是“融”字。

那么,“融”字被修改前,应该是个“恭”字。

因此,有专家说:“尉迟融”和“尉迟恭”,都是尉迟敬德的名。其中的“尉迟恭”是曾用名,“尉迟融”是尉迟敬德晚年改用名。

话说回来,尉迟敬德到了晚年,年纪一大把了都,为什么突然想到要改名为“尉迟融”呢?

原来,尉迟敬德晚年“笃信仙方,飞炼金石,服食云母粉”,沉迷道教,并因信道教而改名。

尉迟敬德信道教渴求长生,而如《诗经·大雅·既醉》中的“照明有融,高朗令终”,即“融”字有长久之意,尉迟敬德因此喜而以之代替自己的名字“恭”。

那么,《尉迟敬德墓志铭》里为什么不大大方方地写上“公讳融字敬德”进行凿刻,而等凿刻“公讳恭字敬德”好后,才匆匆忙忙地进行修改呢?

曾经,同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张亮,因为以“有弓长之君当别都”的图谶来解读自己的姓名,结果落了个被问斩的下场。尉迟敬德的家人认为,如果尉迟敬德私下改名之事被朝廷知道,很可能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尉迟敬德的家人直到墓碑下葬前,才匆匆忙忙地把原先的“恭字敬德”改成了“融字敬德”,因为刻字不专业,所以刻出的字体与周围字不同。

一句话,“尉迟恭”和“尉迟融”,都是尉迟敬德的名,前者是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使用,后者是晚年信奉道教之后的改名。

pb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前,秦琼程咬金先后受封国公,尉迟敬德为啥没有爵位?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秦琼,隋朝,程咬金,李世民,单雄信,尉迟敬德,玄武门之变,黄易小说人物

    要说历史上最相似的两个朝代,那就是汉朝和唐朝,强汉盛唐名不虚传: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不服唐朝的就打到你服。而这两个朝代都继承了秦朝的军功制度,宁为百夫长,不为一书生,众多好儿郎边关万里觅封侯。因为汉朝军功制度相对公平,我们知道常败将军是没办法跟卫青霍去病陈汤相比的,所以卫青霍去病都是万户侯,而李广一

  • 李渊知道答案:秦琼比尉迟敬德厉害,因何李世民更器重尉迟敬德?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渊,秦琼,李世民,尉迟敬德,李密,唐太宗,书法家

    隋朝末期,奸臣当道,百姓民不聊生,唐王李渊带领众子女起兵造反,最终推翻了隋朝,建立了李唐江山。能够成功地夺下江山,除了儿子李世民的雄才伟略,也离不开猛将功臣的贡献。建国之后,李渊对这些功臣论功行赏,李世民政变之后也对他们多有照拂。但奇怪的是,同样都是朝廷栋梁的秦琼与尉迟敬德在李世民这里得到的待遇却完

  • 唐初名将尉迟敬德、程咬金的爵位能世袭,为何秦琼的却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尉迟敬德,程咬金,秦琼,李世民,玄武门之变,隋朝,唐朝

    这确实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现象,同时期的开国功臣,只要没有犯过什么大错,其子孙都能袭爵,但是秦琼却是一个例外,他的爵位并没有被传下去。而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点是在两唐书中并没有记载秦琼有没有后人。按理说,秦琼这样的大功臣,不可能没有娶妻,应该不至于没有子嗣。当然现在出土的墓志铭倒是记载了秦琼有一子名为秦

  • 唐朝第一猛将之位,尉迟敬德配得上吗?

    历史解密编辑:静颖讲故事标签:秦琼,李密,猛将,李渊,唐朝,李世民,李元霸,李元吉,尉迟敬德

    隋二世义宁二年,李渊起兵称王,拉开唐朝序幕。提起唐朝,必然绕不开一个关键人物——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扩土,为盛唐打下坚实基础,在其多方治理下,逐渐呈现国泰民安之象。而伴随着李世民戎马一生的开国功臣们则在后世引起了广泛讨论,盖因李世民在长安城修建凌烟阁以此表彰开国功臣,史称“凌烟

  • 尉迟敬德和关羽一样情商低,如果不是碰到李世民,早就抄家问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日路十七号标签:关羽,李世民,尉迟敬德,孙权,诸葛亮,刘备

    正史上的关羽,和正史上的尉迟敬德,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关羽在万军阵中刺颜良于马下,尉迟敬德在万军阵中擒王琬而归。关于他们的勇猛,大家有口皆碑,我就不细说了。我今天重点来说一说关羽和尉迟敬德的情商,这二位爷虽然勇猛无比,但是情商实在是太低了。关羽傲气太盛,看不起士大夫,却对手下的小兵很好,这就是典型的傲

  • 门神为什么是尉迟敬德和秦叔宝?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秦叔宝,尉迟敬德,李世民,秦琼,李建成,李元吉

    很多朋友都会在自己大院的门上挂一幅门神的头像。如果稍微仔细看过这个门神头像的,有不少地方的门神头像是两个人并排站,也就是尉迟敬德和秦叔宝?门神为什么是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呢?今天咱们就来讲一讲这个问题:门神背后,或许是一个朝代的无奈和被隐藏的历史真相。门神为什么是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呢?一般的说法,可能是咱

  • 尉迟敬德55岁了,李世民为何还想让女儿嫁给他?都是为了四年后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李世民,尉迟敬德,李道宗,长孙无忌,单雄信,房玄龄,李渊,唐太宗,唐朝,艺术家,黄易小说人物

    李世民在唐初平定天下的过程中,身边跟着一班文臣武将,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武将有尉迟敬德、秦琼、程知节等,文臣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这些人可都是大唐的开国功臣,而在众多的武将中,有一个是李世民的铁杆追随者,即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是在620年才投到李世民身边的,原先也是隋朝的旧臣,后来成了刘武周的部

  • 尉迟敬德妻子墓志出土,是名门之女,专家:她丈夫不应该是打铁匠

    历史解密编辑:金中心在海边标签:尉迟敬德,苏武,段志玄,李世民,秦叔宝

    尉迟敬德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心腹爱将,在大唐开国功臣中占据重要地位。《旧唐书》把他的传记放在卷六十八、列传第十八中,与秦叔宝、程知节、段志玄、张公谨同列一卷。《新唐书》则把他的传记放在卷八十九、列传第十四中,与屈突通、张公瑾、秦叔宝、唐俭、段志玄同列一卷。但无论《旧唐书》还是《新唐书》,对尉迟敬德的身世

  • 凌烟阁三位开国功臣:未必输给秦琼,与尉迟敬德单挑也有五成胜算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秦琼,唐朝,李世民,凌烟阁,罗士信,程咬金,段志玄,尉迟敬德,黄易小说人物

    咱们今天聊的是正史而不是演义小说,因为按照演义小说的写法,秦琼秦叔宝的武功在隋唐英雄中连前十都排不进去,而李渊那个从未上阵杀敌儿子的李元霸,则成了隋唐第一条好汉,您说这事儿上哪说理去?秦琼在正史中的勇悍,那是有目共睹的,笔者在这里复述《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是对读者诸君的不尊敬:谁不知道秦琼是

  • 尉迟敬德怎么当上门神的?

    历史解密编辑:风牛马不相及标签:尉迟敬德,李世民,秦琼,魏征,刘邦,门神

    每到春节,我们家家户户都有贴门神的习俗,用以辟邪驱灾纳福,传统门神,分别是尉迟敬德和秦琼这两位都是唐太宗李世民身边的两位大将,尉迟敬德更是在玄武门之变当中救过李世民的性命。尉迟敬德勇冠三军,他武艺出众,跟随太宗立下了许多军功,使其心腹大将关于秦琼敬德变为门神的传说,影响较大的有两种,一种是西游记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