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心梗、心衰,药王孙思邈:这个方,心可安

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心梗、心衰,药王孙思邈:这个方,心可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神希园 访问量:3259 更新时间:2024/2/3 7:40:34

中医的一个经典名方,运用得当,有“起死回生”的力量,清代名医汪昂对它如此评价,“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可见这个方剂的实力,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生脉散。但它的来源一直存在争议,关于它的最早出处,主要争议在于,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医学源》和《内外伤辨惑论》这四种主要源流说法。

对于生脉散的源流,“生脉方名源于洁古,方剂结构出自东垣,完整方剂始于吴昆”[1]的这种说法,似乎更为准确。但关于生脉散三味中药的组合,其实最早还是源自唐代药孙思邈的《千金方》,只不过药王孙思邈并没有提出“生脉”的方剂名称和具体用量,看似就是随口一提,但实际上,孙思邈已经给这个方“奠基”了。

经过张元素东垣的发展,直到明代医家吴鹤皋在《医方考》中才把三味药的剂量与功效、配伍、应用全部完善。明代医学家吴鹤皋给生脉散三味药的剂量定为“各等分”,可能很多人会说,这不等于什么也没说吗?实则不然,各等分的配伍,看似随意,实则是经过深思熟虑及反复验证后得出的结论。毕竟不是所有的方剂,都可以将其中的药物各等分。

生脉散的药物组成是人参、麦冬和五味子,对于它们仨的剂量,吴鹤皋说的是各等分,后来汪昂说的是“人参五分,麦冬八分,五味子九粒”[2],而现代通用剂量为:人参9g,麦门冬9g,五味子6g,煎服方法,一般采取浓煎取汁的效果较好。

通过梳理古今献,对生脉散原方的适应证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生脉散原方的适应证,主要有热伤元气证,其症状包括口渴、短气、咳嗽、肢体倦怠、汗多、肢体痿软、眼黑等;虚劳病,属暑证、气虚证,疫病,属津伤化燥证,有舌干燥表现[3]。不难看出,生脉散原方的运用范围,在最初的创方之时,已经有了很大范围的拓展。

生脉散虽然是“保肺复脉”的,但它对于保护心功能,更是“情有独钟”。尤其是通过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脉散的三味中药,都对心脏有着极好的保护作用。比如人参具有强心、抗休克、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等作用;麦冬具有改善心功能、抗心肌缺血,改善心肌代谢、保护心肌细胞,抗心律失常,抗休克,清心除烦的作用;五味子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4]。三味中药组合成复方,是否依然能够发挥“保心护心”的作用呢?答案是肯定的!

通过对生脉散复方的研究,发现它在“益心复脉”方面作用强大,被广泛应用于心系疾病,比如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肺心病,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心力衰竭,高血压,低血压[5],以及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糖尿病性心肌病、心肌炎等心脏疾病[6],而且,救治效果还挺好。

对于当下人们所熟知的病毒性心肌炎,生脉散对它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生脉散及其加减方药对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症状,心电图以及左室功能都有显著改善作用[5]。不仅如此,生脉散对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有防护作用,能够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保护心肌细胞免受脂质过氧化损伤,促进病人心肌细胞功能的恢复[7]。可见,生脉散对于病毒性心肌炎不仅有治疗作用,也有康养作用。

生脉散可以广泛运用于冠心病、心梗病症的治疗,临床表明,生脉散对缓解心绞痛发作,减轻急性心肌梗塞时心肌的损害,加速心肌修复, 对降低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有良好作用[5]。另外,生脉散还可以扩冠、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药理作用,从而抵抗急性心肌缺血、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最终达到防治冠心病的目的[8]。

生脉散具有益气养阴复脉的作用,对于心力衰竭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已经成为防治心衰的基础方[5];近些年来,通过对生脉散治疗慢性心衰的研究,证明生脉散或生脉散加味能够有效纠正心衰、改善心功能,而且毒副作用小,对慢性心衰的治疗疗效显著[9]。

清代名医汪昂对生脉散这样说道,“病危脉绝急煎斟”,而现代研究发现,生脉散对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等多种原因所致的休克具有良好的疗效[6];可以增强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并能调节血压,增强心功能,改善微循环,而发挥其抗休克的作用[10]。这一点,可谓是古今融合了。

生脉散虽然是一个古方,但是古方今用,不仅能够在古方的原方主治的基础上实现重大突破,还能衍生出新的制剂,比如现代常用的中成药,比如“生脉饮”,而且还有“党参方”“红参方”和“人参方”三种剂型,不断优化了生脉散的更多应用。

参考文献

[1]孙云.生脉散源流、衍化及应用[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6,20(5):320-324.

[2]汪讱庵,严苍山.汤头歌诀正续集[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6.

[3]王世华,李新龙,何丽云,等.基于古籍文献的生脉散适应病证可视化分析[J].中医杂志,2019,60(9):745-749.

[4]沈映君.中药药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5]吴红彦.生脉散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成药,1997,19(3):39-40.

[6]曹占鸿,潘建衡,李娜,等.生脉散现代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9,25(22):212-218.

[7]荣烨之,赵美华,吕宝经,等.生脉散治疗病毒性心肌炎[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8,17(5):310-311.

[8]朱贤慧,陈晓虎.生脉散应用于冠心病研究概况[J].江苏中医药,2005,26(12):68-70.

[9]王歆璐,尹小星.生脉散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研究简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8):70-72.

[10]彭明勇 ,李艳.生脉散的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24-225.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神希园(全球中医人士的精神家园,中医生命科学的博物图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更多文章

  • 药王孙思邈六字养生诀,每天练一练,补肝气祛湿热,肝气足身体好

    历史解密编辑:爱宠物爱生活标签:小便,肝胆,虚症,面赤,脉象,孙思邈,医学家

    药王孙思邈六字诀—“嘘”字功是养肝胆的保健功法,常练习可以保证肝胆气足,功能正常,抵制湿热袭身。前段时间有个女孩来找我看病,告诉我她有一件很难为情的事一一她觉得自己的小便赤黄气味骚臭。她觉得一个女孩子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求我给她治疗。给她诊治时,发现她面赤唇红,舌质红,少津,脉象滑数。问二便有

  • 药王孙思邈的13条养生秘笈(简单,实用!)

    历史解密编辑:河南卫视标签:穴位,药王,孙思邈,唐高宗,医学家,千金要方,养生秘笈

    在1341年前的今天,682年3月29日唐代著名药王孙思邈去世。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西魏大统七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

  • 唐朝人均寿命不到60岁,而药王孙思邈用这种方法却能活过140多岁

    历史解密编辑:金生道标签:孙十常,思邈,艾灸,养生法,养生,华佗

    古代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大唐是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物质文明十分丰富,国民生活水准很高,百姓寿命大大超过后世元、明、清朝代。 根据对当时5100个墓志铭的统计,唐朝人均寿命59.3岁。绝对是当时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之一。 而唐代的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

  • 孙思邈养生妙法

    历史解密编辑:进德修业标签:孙十常,养生,丹田,气海,千金要方

    养生妙法药王孙思邈在西魏时代出生,相传活到141岁才仙逝,其长寿心得必有过人之处。但事实上幼时的孙思邈体弱多病,所以才因病学医,总结了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编成两部医学巨着———《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孙思邈的养生之法相信会对您有所裨益。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

  • 142岁药王孙思邈,临终再三嘱咐:此药方要销毁,万不可流落民间

    历史解密编辑:柳故事标签:孙十常,长孙皇后,李世民,牛刀

    养身、长寿、乃至于长生(非永生)是人们自古以来的追求。许多人在其中走入迷途,身败名裂:也有许多人掌握了其中的关键,逍遥无比。道家著名人物庄子为了让人们知道养身的奥秘,还专门写了一篇《养身住》,他在文章中写庖丁解牛当中暗含的养身奥秘:“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所解数千牛

  • 解读一个,孙思邈的大补方,从头补到脚

    历史解密编辑:小易养生标签:鹿鞭,人参,甘草,牡蛎,古方,茯苓,补方,脾胃,枸杞子,孙思邈,医学家

    那为什么肾一虚,人就显老了呢?这是因为,在咱中医里肾可是被称为“命门”、“先天之本”的,可见它有多么重要,咱们的一身精血全靠它来生成,肾虚了,人自然就也虚了。应该有不少朋友感觉自己“身体比年龄还老”吧,明明年纪不算太大,但是感觉自己身体亏损过度,感觉这个人啊,虚弱苍老得厉害,这些其实都是咱们肾虚导致

  • 药王孙思邈的温胆汤,从多角度化痰祛湿,赶跑上中下三焦痰湿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动态标签:茯苓,半夏,竹茹,枳实,孙思邈,温胆汤,医学家,三焦痰湿

    大家好,我是赵医生。总是感觉嗓子里面有痰,怎么都吐不完,并且舌苔又白又厚,四肢困重,这些症状,很多痰湿体质的朋友都比较熟悉了。但是,你知道吗?痰湿还会在我们身体里面到处游走,从而引起其他疾病。像痰湿和热气混合在一起,就会扰乱我们的心神,从而引起失眠多梦等症状。痰湿侵扰脾胃还会引起恶心呕逆,食欲不振等

  • 药王孙思邈一个增强记忆力的方子,四味药搞定健忘、失眠、盗汗!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道医标签:失眠,菖蒲,龟板,安神,盗汗,孙思邈,医学家

    经常有朋友说,最近记忆力下降了,记不住东西了。中医认为人的神由心所主,舍于血,只有心血充足了,神才有物质基础,才能产生正常的作用。人的记忆力下降,主要原因就是心主神的功能分化了,出现了心血不足,血不舍神,所以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心血虚了,一般还会伴随着肾的相关问题,因为心肾往往是相互制约的,肾水上行滋

  • 周总理赴西安谈判,日谍伪装成牙医,罗瑞卿问:孙思邈是哪朝人?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罗瑞卿,孙十常,蒋介石,周恩来,张学良,杨虎城

    1931年9月18日伴随着日本在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也正式开始了为期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秉承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对日本人无动于衷,却对同胞大打出手兵刃相见,民族内部都无法统一战线一致对外,想要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更是遥遥无期,这一切直到西安事变才彻底改变。1936年1

  • 隋国公杨坚撒不出尿,众医束手无策,孙思邈把葱管插进他的尿道中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孙十常,杨坚,太医,隋国,神医

    隋朝时期,隋国公杨坚撒不出尿,憋得肚子涨疼,众医束手无策,孙思邈却把葱管插进他的尿道中,大臣们吓得目瞪口呆,杨坚却拍手叫好……孙思邈,家境贫寒,儿时起,身体就不好,每次看病,村医们借机敲诈,他看到许多穷人因为付不起医药费眼睁睁死去,立志将来要行医救人。父亲却强烈反对他学医,他只能偷偷看医书。一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