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国际劳动节刚刚过去,我想,之所以设立劳动节这个节日,是国际社会对劳动者的认可和赞赏。古往今来,唯有劳动者才能创造价值,人类的文明史也是劳动者创造的。所以,劳动者理应受到尊重和赞扬。现实中,人们常常把劳动者比喻为辛勤的蜜蜂,尤其是他们那种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的精神,总是为人们津津乐道。
在我国的古代诗人中,也有很多人通过咏蜂来歌颂劳动者,从而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作。这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唐代诗人罗隐的《蜂》。罗隐说是唐代诗人,实际上他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五代十国时期,他充其量只是踏上了唐代的尾巴,算是晚唐诗人,但罗隐在唐诗史上的地位极高,被认为是唐代最后一位大才子、大诗人。
罗隐虽然很有才,但由于其性格和追求与当时的当权者格格不入,平时也经常对朝堂之事多有异议,语出讥讽,所以为当权者所不容。他曾参加科考十多次,但每次都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他在第七次参加科考不第后,心灰意冷,又看到百姓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的愤懑,因而写下这首诗。诗作原文如下: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首诗的大意是:无论是在辽阔的平原地带,还是在那高高的山峰之上,哪里有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极其美好的春日风景,全都被蜜蜂占尽了。蜜蜂辛勤劳作,采尽了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罗隐的这首《蜂》是一首咏物七言绝句诗,通过描写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这一自然现象,比喻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被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现实,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全诗形神兼备,词近旨远,夹叙夹议的手法配合默契,语言叙述中不尚辞藻,别出心裁,独具寓意。
抛开这首诗的讽喻意味不说,单说对蜜蜂的颂扬。“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是千古名句。从正面意义上来看,蜜蜂快乐地生活,辛勤地采蜜,从不去计较采到的花蜜到底去了哪里,又是谁享用了那份甜蜜。这无疑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成功不必在我。我只做辛勤而快乐的自己,我只做最好的自己,我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