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禹锡很著名的一首诗,语文课本常客,仅有4句却让人感伤不已

刘禹锡很著名的一首诗,语文课本常客,仅有4句却让人感伤不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沉醉古诗文 访问量:4381 更新时间:2024/4/19 15:03:56

公元824年,是唐穆宗长庆四年。

这一年,唐朝著名诗人,也是我们的老朋友刘禹锡又被调官儿了。

这次,是从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改成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从重庆到了安徽,毕竟离中原还是近了一点。

但对刘禹锡来说,他心中能够施展拳脚的地方,就只有一处:

长安。

没去到长安,哪里都是他乡。

带着这种想法以及对朝廷快要“倒闭”的忧虑,他顺长江而下的路途中写下了很多咏史怀古的诗篇。就包括这一首名垂千古的《西塞山怀古》。

西塞山在哪儿?

在今天的湖北省黄石市,山体突出到长江之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也是从重庆到安徽的必经之景。

之所以选择西塞山怀古,也是因为这里让他想到了魏晋三国时期的一段战争。

我们先来读诗,诗读过,再聊这里面的史实和典故。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唐代〕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从诗的第一句能看出来,刘禹锡面对西塞山,是怀想起了当初三国末期,西晋派当时的益州刺史王濬从成都出发,沿江而下灭掉孙吴的那一场战争。

两个关键的地点,是益州和金陵,也就是今天的成都和南京,其间必经之路,便是这座长在江中的西塞山。

也因此,刘禹锡看到这座地标性质的西塞山,自然就联想到了曾经发生在长江上的战事。由此又想到了如今朝廷的堕落以及自己的处境,千万感慨之下,写下了这首《西塞山怀古》,怀的不仅是古,更是自己的生平。

开篇两句点题“怀古”,写明史事。

王濬建造的大船从益州出发,金陵上空自古吹嘘的帝王之气,也就黯然失去了风采。

据史料,王濬当时建造的楼船,其上以木头筑起城楼,每船能够容纳两千多人。它的巨大尺寸和宏观模样也就可以想见。

在如今进攻之下,早已腐败的孙吴当然抵挡不住,那所谓的王气在其大军之下,也不过是个笑话。

第二句仍然写历史,不过剪切的很好。刘禹锡并不写西晋灭吴的具体过程,而是选择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两点。

第一,是东吴末帝孙皓布置在江中的铁链与铁锥。还记得我初中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这种防御措施是很有些魔幻感觉的。一个堂堂大国,怎么能够指望“死物”来为自己防守呢?

后来,当然也不出所料。王濬用火很轻松的破掉了铁链,一路沿江而下,直取都城。这也引出了刘禹锡剪裁的第二点:孙吴投降。

一只白旗,晃晃悠悠在石头城里面升起,宣告着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结束。很有画面感,也很让人感慨。

后面半首诗,刘禹锡从怀古转向现实。

首先是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人活着,总是免不了缅怀历史。可历史毕竟已经逝去,唯有青山绿水,万古长存,成为人们纪念历史的依靠。

这里的“伤往事”,对应前面怀古的主题,而“山形依旧枕寒流”,则是说亘古不变的西塞山,仍然突出在长江之中,漠然看着这红尘里的变幻莫测。

最后两句呢,则是自己与历史的对比。

自己,是四海为家。西塞山,则是芦荻萧萧。

刘禹锡因为变法失败被贬官,在四处漂泊,一待就是23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连白居易都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感慨。

而曾经的金陵呢,恐怕比自己还要可怜。破旧的前朝营垒,野蛮生长的野草野花,历史的尘埃将前朝的繁华奢侈完全掩盖。

剩下留给后人的,唯有一座山,一条江。

还有那抹不去的哀思,那不被后人记得的历史教训。

这首诗很厉害的一个点,在于对孙吴的批判上面。

点出了孙吴政权安于“王气”的不作为;点出了孙吴防御措施的可笑;点出了孙吴急于投降的可悲。

说到底,还是在影射当代,希望唐朝的君主能够吸取孙吴之教训,奋发图强,中兴唐朝。

可惜,历史没有如他所愿。

更多文章

  • 洛阳凭什么吸引众多大官文人前往?白居易还和刘禹锡组团吃喝玩乐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白居易,刘禹锡,洛阳,元稹,唐玄宗,李白

    影视剧中的洛阳城《风起洛阳》的开播着实再让神都洛阳火了一把。那些气吞八荒的雄伟建筑彰显着帝都威严,而那些花样繁多的娱乐活动,为这座古老城市平添了一份浪漫与活泼。你是否梦过化身少年轻舟快马,留恋洛阳酒肆,和诗人解龟换酒,与胡姬歌弹胡笳。上元节趣看花灯,坊市中斗鸡赛狗……一、园林宴游篇隋朝仁寿四年,杨广

  • 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历史解密编辑:半卷诗书一窗月标签:刘禹锡,谢安,乌衣巷,李白,王导,谢灵运

    作者:王玉说金陵,一定逃不过刘禹锡脍炙人口的《乌衣巷》。《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所说的王谢,就是以王导与谢安为首的王谢两个名门望族,他们曾世代居住在秦淮河畔的乌衣巷。这条普普通通的小巷,承载着金陵的极盛繁华。据史书记载,当年孙权在建邺(南京)称帝

  • 每日一梗:刘禹锡看到连夜删除陋室铭

    历史解密编辑:嘟嘟国漫标签:陋室铭,刘禹锡,诗人,陋室

    指宿舍环境极其简陋就连唐代诗人刘禹锡看到后对比了自己“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都暗叹自愧不如,所以连夜删除了《陋室铭》。使用例:大一新生刚进校‌‌‌‌‌‌‌门,就被眼前“叙利亚废土风格”的宿舍所震惊,拿起手机发视频并配文“刘禹锡看了我们宿舍后连夜删除了陋室铭”。转自有好多梗的「小鸡词典」’

  • 强悍的人生无需解释,他就是大唐刘禹锡,那个不一样的烟火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刘禹锡,柳宗元,韩愈,唐顺宗,进士

    虽然唐朝拥有多个盛世时期,但是后续还是不可避免的衰败,对于这样的局面不仅普通人会感到唏嘘,一些文人墨客更是想要改变这种现状。但是朝代灭亡是多个原因形成的,远非一己之力可以挽回,也因此令许多文人对此遗憾不已,刘禹锡就是其中一位。作为唐朝中晚期出现的后人,刘禹锡空有一腔抱负,但是却无法得到施展。即便局面

  • 从王维、刘禹锡到苏东坡 古人眼中有着怎样不同的秋天?

    历史解密编辑:中新社华舆标签:王维,刘禹锡,苏轼,诗词,西江月

    国庆大假期间,封面新闻邀请《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冠军、《诗刊》杂志编辑部副主任彭敏,通过线上分享的方式,上了一堂诗词云课。在这个云课堂上,彭敏以“诗词里的秋天”为题,选择了几首特别有代表性的古人咏秋名作给予详细解析,带领读者从诗词中领略秋天独有的丰富魅力。自古多悲秋,但也有赞颂秋天的诗词自从战国宋玉

  • 瀛奎律髓37·卷12 秋日类,同是吟秋,赵嘏刘禹锡精神状态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刘禹锡,赵嘏,欧阳修,谢安,林逋,诗人

    前言昨天欣赏的是几首杜甫秋日类七律,方回在这一卷选录了三十首七律,今天欣赏两首唐诗和两首宋诗。赵嘏的《长安晚秋》和刘禹锡的《始闻秋风》都是唐律的名篇。二者一苦闷、一高亢,是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林逋是隐士,《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自然崇尚归隐,是出世之心。欧阳修有济世报国之志,《秋日与诸公马头山登高》

  • 摆脱“蛋壳性格”,看唐代诗豪刘禹锡给我们的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奥特老男孩标签:刘禹锡,柳宗元,诗豪,诗作,王叔文,蛋壳

    “蛋壳”谁都见过,“蛋壳性格”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外表看起来很坚强、有个性,但一敲就“碎”,非常脆弱,很容易走极端的心理。现在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可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越来越差,近两年自杀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自杀行为,往往是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偶发的,在遇到突发困难时毫无应急能力,第一个念头就是用自杀来逃

  • 刘禹锡01.年少得志,一路通关,步入仕途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乐府,江南,唐朝,刘禹锡,柳宗元,节度使,刘长卿,艺术家,安史之乱

    公元772年春天,在江南漂泊多年后的刘绪夫妇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刘绪给孩子起名刘禹锡。刘绪自称是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中山靖王刘胜,后来为躲避安史之乱,举家从洛阳迁居苏州,一直在江南一带为官。刘禹锡从生下来开始就体弱多病,从小就饱尝了疾病的各种痛苦。虽然身体上比同龄孩子要瘦弱一些,但是刘禹锡天资

  • 隐藏于闹市中的古风公园,因被诗人刘禹锡称赞闻名,就在四川境内

    历史解密编辑:川渝周边游标签:刘禹锡,西山,公园,子云亭,古风,诗人

    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说到公园,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每座城市都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园,无论是上个世纪比较流行的城市公园,还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湿地森林公园等等都各具特色,在四川有座隐藏于闹市中的古风公园,它曾因被诗人刘禹锡称赞而闻名,它就是:西山公园。西山公园:如果你不熟悉,那么相信你上学的时候一定背诵过

  • 千年长伴于郑州的刘禹锡与李商隐

    历史解密编辑:暮辰社标签:刘禹锡,李商隐,韩愈,白居易,诗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刘禹锡《陋室铭》 在郑州西边的荥阳檀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