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闺蜜,就是那个记着你重要日子的人,那个开心时一起欢笑的人,那个失意时耐心倾听的人,那个迷糊时把你骂醒的人。
2021年12月,李珏(左一)与闺蜜牧言在上海外滩
闺蜜如酒,越陈越香。
依稀记得一句歌词——“朋友还是老的好,老的朋友最可靠……朋友还是老的好,一路年少走到老。”老朋友之间,几十年的情谊,是胜似血缘的存在,是时时牵记彼此的心底暖意。闺蜜亦是如此。
初识牧言时,她十八,我也十八,都是如花的年纪。同一张双人床,她睡下铺,我睡上铺,后来就不分彼此了,经常是上下铺轮换着睡,同学要找我们中的一个,必须先掀开蚊帐确认一下——那个好看的是她、相貌平平的是我。说到“心有灵犀”,那是最恰如其分的,比如我们经常会同时说同一句话、做同一件事。暑假漫长到无聊,我提前偷跑回了学校,刚在寝室坐定,她也来了,说是回来看书的。哈哈,这下好了,也不无聊了,书也看不成了,嘻嘻哈哈地约着看电影去了。
毕业后,我们各自工作、恋爱、结婚,在通信方式远不及现在便利的年代,依旧保持了很热络的联系,比如她的婚礼是我主持,她的女儿是我的干闺女,也一同带着孩子出去旅游和聚会。多年后,两个孩子居然同时选择了同一国度读硕士,而牧言也是多次代病中的我尽了母职,去看望、照料我的儿子。
牧言毕业前与同班男生谈起了恋爱,毕业后不久便结婚了。中文系的女生傲气,不肯落俗套的,故而婚礼并未大摆筵席,而是轻松随意的西式茶会,男女主角领跳第一支舞,继而变成全场的狂欢,真的是非常特立独行、记忆深刻的一场婚礼了。可惜,十多年后,她的先生罹患了绝症,在病中,他完成了《生命的留言——死亡日记》的写作和出版,以他的坚韧和出色的文笔,在国内引起了轰动,也成为了留给我们所有同窗最后的宝贵礼物。在赠予我的书的扉页,写着“你是男同学最好的女同学”,那是首肯我与他妻子是最要好闺蜜的意思吧。而我们也确实没有辜负,这份友情,持续了整整四十年。
2022年6月8日,作者(中间)与闺蜜牧言(右一),在牧言家摘枇杷、烘焙、烹饪
十年前,我做了一次大手术,术后第一夜,是牧言看护的。那晚,我因为麻药的缘故一直昏昏沉沉的,只记得她不停地为我赶蚊子、喂我喝水,忙乎了一整夜。牧言住在朱家角的大房子里,她说那里空气好、菜也新鲜,所以叫我每次化疗后都去她家住,而她则是每天下班后亲自下厨,变着法儿地为我增加营养。晚饭后,照例是我们的“闺蜜时间”,或者是淀山湖畔的漫步,或者是古镇的散漫徜徉,说着体己话,叹两句风景无限,就这样,耐心地陪伴着我走出疾病带来的困惑,重拾生活的信心。
牧言好客。她的家,已经被好几位女同学宣布为“娘家”,也就是说,那是可以任性的地方,偶尔撒个野、放飞一个都绝对没问题;同时,那更是为你遮风挡雨的地方,因为女主人有爱有耐心,会倾听、懂包容。由此,六月初解除静默后,我丝毫没有耽搁,直奔牧言家。我们在院子里支了口大锅,热热闹闹地用柴火煮菜饭、卤猪脚,沐着金色炫目的晚霞,为劫后的自由举杯。
今年,恰逢我术后康复十周年。在生日那天,牧言约我一起午餐、喝茶,两人聊得尽兴。是晚,感慨中写了几行文字,对四十年的“闺蜜情”聊作总结——所谓闺蜜,就是:那个记着你重要日子的人/那个开心时一起欢笑的人/那个失意时耐心倾听的人/那个迷糊时把你骂醒的人/那个与你同步容颜老去、而相见时却能瞬间绽放光彩的人……在我的“闺蜜节”,谨祝节日同乐!
(李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