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成公主是李道宗的女儿?她出嫁吐蕃时,李世民是心甘情愿的吗?

文成公主是李道宗的女儿?她出嫁吐蕃时,李世民是心甘情愿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旧闻故史 访问量:2287 更新时间:2023/12/24 10:53:15

公元641年,唐朝贞观十五年,著名的文成公主奉唐太宗李世民的旨意,远嫁吐蕃,开始了中原王朝和藏地的和亲之旅。

而她也将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

对于文成公主的这次和亲,现在比较公认的定义是:

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避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从宏观上,以及未来藏地在我国的重要地位上来讲,确实是这样。

似乎,松赞干布和李世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

但实际上,文成公主跟松赞干布的婚事,却带有一丝吐蕃要挟唐朝的意味在其中,李世民也并非心甘情愿。

根据《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六·吐蕃篇》中的记载,松赞干布最早向唐朝提出和亲时,是被拒绝的:

弄赞弱冠嗣位,性骁武,多英略……闻突厥及吐谷浑皆尚公主,乃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宝,奉表求婚,太宗未之许。

为什么拒绝,吐蕃使者给松赞干布的回答是,有人挑拨:

初至大国,待我甚厚,许嫁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有相离间,由是礼薄,遂不许嫁。

因为吐谷浑(辖地在青海一带,跟吐蕃接壤,双方是敌对的)的挑拨,李世民才拒绝。

这也很正常,当时吐蕃跟唐朝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交流,双方之间比较陌生。

而吐谷浑却是唐朝的属国,算是自己人,李世民当然更多考虑吐谷浑的意见。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李世民根本看不起吐蕃,本就不愿意下嫁公主。

又不好直接撕破脸,毕竟,人家是带着礼物前来,毕恭毕敬的请求。

所以,借着吐谷浑人的口拒绝松赞干布。

可松赞干布年轻气盛,又是刚当上吐蕃赞普,正是需要树立威望的时候,不管李世民是怎么想,他都受不了这口气?

于是,他出兵二十万,下高原进攻吐谷浑,将其击败,把吐谷浑的家当能抢的都给抢了。

然后,也没有退兵,顺势就陈兵至松州(今四川松潘,唐朝时属于剑南道),直接威胁唐朝,不嫁公主就开战,并做出了攻击行为:

遣使贡金帛,云来迎公主。又谓其属曰:"若大国不嫁公主与我,即当入寇。"遂进攻松州,都督韩威轻骑觇贼,反为所败,边人大扰。

唐朝当然更加不会怂,李世民可是"天可汗",这种挑衅能吓住他?马上派出侯君集、执失思力、牛进达、刘兰四员大将,率精兵五万迎击吐蕃。

这一战的结果不用想,吐蕃再厉害,也没可能打赢正处于巅峰时期的唐军,史书的记载是:

进达先锋自松州夜袭其营,斩千余级。弄赞大惧,引兵而退,遣使谢罪。因复请婚,太宗许之。

打了败仗,反而把老婆娶回去了。

而李世民在吐蕃率先挑衅的情况下,也没有如对待突厥那样,一鼓作气灭掉吐蕃,却捏着鼻子承认了对方和亲的要求。

这不是"天可汗"的作风,贞观时期的唐朝,也不会害怕打仗,或许还求之不得。

且吐蕃跟唐朝经此一战,也显出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就是关于吐谷浑的问题。

吐蕃要扩张,打不赢唐朝,只能顺着吐谷浑占据的青海方向扩张,并威胁西域。

吐谷浑是唐朝的属国,唐朝要坚决保护,西域更是重要的经济通道,更需要保护。

未来,吐蕃跟唐朝将在青海至西域之间的这一广大区域交战近两百年。

有威胁唐朝属国及重要经济通道的可能,并有实际想法的吐蕃,从战略上来讲,是应该要征讨的。

就如突厥那样,不是消灭就是割裂,让其失去用武力威胁到唐朝利益的可能。

但李世民不但认可了松赞干布的认错,忽视了他的挑衅,还给他送去了文成公主,这又是为何?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唐军当世无敌,可实在是拿吐蕃没办法。

不是因为战力,而是因为,唐军无法进攻吐蕃的腹地,他们上不了高原。

世界屋脊可不是白叫的。

吐蕃军队下高原,唐军要击败他们很轻松,可退回高原怎么办?

古人对着高原,基本上只能看着叹气。

吐蕃很封闭,但也很安全,所处的地势就是天然的防护屏障。

即使拼着以举国之力,不惜代价地打上去,占领了也没有多少好处,反而会拖垮自己。

双方要是成为死敌,吐蕃军队时不时地下高原来偷袭一下,日防夜防,又要耗掉不少资源。

如此,李世民权衡利弊,只能采取和好的政策。

不是唐军不能打,吐蕃实在是有天助。

在这种情况下许诺的和亲,李世民当然舍不得让亲生的女儿去受委屈,即使是去做王后都不行。

所以,最后是找了一个毫无名气的宗室女,封为公主,去完成安抚吐蕃的使命。

文成公主后来这么大名气的名人,史书上没有名字记载还好理解,李世民的亲姐姐,大名鼎鼎的平阳公主同样没有名字被记载下来。

但史书上,连她出自李氏皇族的哪家宗亲都没有记载,可见在远嫁吐蕃之前,她的地位实在不高。

后来因为唐朝安排的送亲使是李世民的族弟、江夏王李道宗

所以很多人都还认为,文成公主是李道宗的女儿。

这个可能性根本没有,李道宗在唐朝宗室里,是以善战闻名的,唐朝开国时,立过不少战功,在军队中有一定声望。

这样的宗室,是李世民严密防备的对象,不会让李道宗跟任何一个有能力用武力威胁到唐朝的外邦有成为亲戚的机会。

李世民的姐姐妹妹们,有不少嫁给外邦人士,但那都是完全臣服于唐朝的自己人。

至于李世民亲生的21个女儿,也只跟他看重的朝廷重臣家联姻。

吐蕃的松赞干布当时还不够资格娶地位较高的宗室公主。

文成公主实实在在就是李世民不知道从哪个嘎达里找出来的普通宗室女,随便挂个公主名头,用来敷衍松赞干布的棋子。

反而是唐中宗李显执政时期出嫁吐蕃的金城公主,地位很高。

史书不但记载了她完整的姓名李奴奴,完整的出身,邠王李守礼(武则天次子李贤的儿子)之女,唐中宗还正式将其收为养女,是正儿八经的公主。

唐中宗时期的吐蕃,地位也比唐太宗时期要重要的多。

不过,对于当时的松赞干布来说,他要的只是跟唐朝成为亲戚的名头,娶回去的女人是谁并不重要。

因此,有传言说,文成公主出嫁吐蕃后,生活得并不好,晚年甚至很凄惨,类似传言并非没有可能。

松赞干布不惜出兵跟唐朝干了一仗,娶回去一个公主,深层次的目的,是希望借着跟唐朝的交好,从唐朝学会更多能提升吐蕃实力的技术、知识。

根据史书记载,松赞干布成为唐朝女婿的当年,就安排吐蕃权贵中的有志青年们,来唐朝学习文化知识:

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

到唐高宗李治执政时期,还从唐朝捞回去不少工业、农业、制造业方面的技术:

因请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之匠,并许焉。

由此看,松赞干布的目的是达到了,吐蕃人的见识、文化、工业、农业等实力都凭借跟唐朝交流中的获得大幅增长,相应的,国力也大幅增长。

"安史之乱"后,唐朝实力锐减,蓄势待发的吐蕃兵出高原,一举夺占了青海至西域沿线的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十州土地。几十年后,唐朝才重新夺回来。

总结:唐朝贞观年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有一定的逼迫性质。

因为地势的优势,吐蕃有恃无恐,李世民并非心甘情愿。

只不过,他需要从唐朝的国家利益角度考虑问题,和亲可以减少许多麻烦。

普通宗室出身的文成公主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

吐蕃凭借和亲得到了不少好处,唐朝换取了一定时间内西北边境的安全,整体而言,唐朝略有吃亏。

当然,以现在成为一家的性质上来说,文成公主的和亲自然是有正面的、积极的意义。

也只有更多的接受和学习了汉文化,吸纳了更多汉文明的古吐蕃,才能更好地融入到我们的大家庭中。#唐朝#

更多文章

  • 重识薛家(十一)李道宗提出奇袭平壤城,为何唐太宗没有同意?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唐军,李靖,李勣,薛家,唐朝,隋朝,李道宗,李世民,平壤城,唐太宗,书法家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御驾亲征高句丽,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并未达成灭亡高句丽的战略目标。后世历史学者们将这个作为贞观年间的污点,认为是李世民在战争中少有的失败。而李世民后来也引为憾事,认为自己没有能抓住机会一举达成战略目标。从两唐书的记载来看,当时唐朝对高句丽在战略上形成压制作用,是有机会一举灭国的。

  • 唐朝开国功臣李道宗为何骂声一片?影视剧的又一大骗局!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李道宗,薛仁贵,唐朝,李世民,张士贵,李治

    唐朝开国功臣李道宗为何骂声一片?影视剧的又一大骗局!我觉得李道宗一定是憋屈死的,而事实证明他也极有可能因为憋屈而死。唐高宗永徽四年,他受房遗爱、高阳公主谋反案的牵连,被流放象州(广西柳州附近),途中病逝。但是如果李道宗泉下有知,最让他憋屈的一定不是这事,而是我堂堂大唐开国功臣却因为他被莫名其妙地被后

  • 最悲催的配角:正臣李道宗给薛仁贵做了陪衬,还被说成了奸佞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胆大的小虫标签:李道宗,薛仁贵,李世民,尉迟恭,长孙无忌,李渊

    现在的历史剧都喜欢强行洗白历史人物,李道宗算是个比较倒霉的例外存在,没有主角光环就算了,还成了衬托主角光辉形象的大反派,例如热播剧《薛仁贵传奇》,为了衬托薛仁贵的官场不易,硬是把李道宗演绎成是一个睚眦必报、心胸狭窄的奸佞小人,在军队排挤薛仁贵、还诬告陷害差点要了薛仁贵的小命。李道宗要是知道被后人抹黑

  • 尉迟敬德拳打李道宗,坐在他上首引发斗殴的,是不是秦琼程咬金?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李道宗,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李世民

    大唐开国名将尉迟敬德是个很凶猛的暴脾气,李世民大哥和四弟的脑袋,他也敢提着上城楼,还没有禅位的唐武德天子李渊,也曾被披甲持槊的尉迟敬德吓得够呛:战战兢兢地下旨宣布李建成李元吉为叛军,然后他的十个孙子,就被尉迟敬德等人斩草除根了。尉迟敬德等人帮着李世民杀光建成元吉的十个儿子,怎么看都有点过分:李建成被

  • 正史上的李道宗是怎样的?他以军功深得李世民器重,而非小人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李道宗,李世民,吐谷浑,李渊,道宗,李勣

    在早前,曾出过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叫做《薛仁贵传奇》,里面张铁林塑造了一个奸佞小人形象,那就是李道宗。此人无恶不作,陷害忠良,就连薛仁贵也被他迫害过。但事实上;李道宗并不是像电视剧里,还有很多唐朝演义小说中那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反派,与电视剧与演义小说里面饰演的奸臣不同,在正史里李道宗这个人是个少有

  • 如果“劝架”的不是李道宗而是秦叔宝尉迟敬德还敢动手打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李道宗,秦叔宝,尉迟敬德,秦琼,李世民,李渊

    唐胡璩《谭宾录》记载和《新唐书》:敬德常侍宴庆善宫,时有班在其上者,敬德怒曰:“汝有何功,合坐我上?”任城王道宗次其下,解喻之。敬德勃焉,拳殴道宗,目几至眇。太宗不怿,罢。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三点:第一、任城王李道宗的座次是在尉迟敬德之下的;第二、尉迟敬德痛打李道宗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就坐在上边看

  • 重识薛家(二一)李道宗并未陷害薛仁贵,他被长孙无忌陷害遭流放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李治,薛家,唐朝,李道宗,薛仁贵,李世民,张士贵,长孙无忌,历史学家,女皇武则天

    几乎每一部古典小说中都有一位被抹黑为奸臣的历史名臣,而他们在历史上的形象与小说中截然相反。任城王李道宗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他可以说是在隋唐系列和薛家将系列小说中被抹黑得最严重的名将。从小说的剧情来看,似乎这位王爷是陷害忠良的皇室成员的代表,他设计陷害薛仁贵的事情让很多读者愤慨。然而在历史上的李道宗却

  • 李世民口中“宗室二贤”之一的李道宗是如何被后世抹黑的?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世民,李道宗,薛仁贵,李渊,尉迟恭,长孙无忌

    继续我们的#被文学作品抹黑的历史人物#这个话题。看过电视《薛仁贵传奇》,听过评书《薛家将》的朋友应该都记得,想害死我们白袍将军薛仁贵的人里,身份最高贵的莫过于那位老皇叔李道宗。为了能安慰自己的小妾,千方百计的要整死薛仁贵,以至于接下来引发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影视和文学作品中,李道宗是一位养尊处优,沉迷

  • 李道宗:唐朝被黑得最惨的名将,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枕猫标签:李道宗,李世民,突厥,吐谷浑,唐朝,侯君集

    在很多后世小说、戏剧以及影视作品中,李道宗无疑是一个妒贤嫉能、心胸狭隘的小人,尤其是在《薛仁贵传奇》的电视剧中,李道宗反复污蔑、陷害薛仁贵,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贼形象,但是真实的李道宗却不是这样。恰恰相反,在正史上,李道宗是唐朝初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他的一生参与过无数次南征北伐的战争,立下了十分卓越的功

  • 既是李唐宗亲又与李靖齐名的李道宗,为何没有入选凌烟阁?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李靖,李道宗,李世民,李孝恭,凌烟阁,李勣

    在电视剧《薛仁贵征西》中有一个反面人物李道宗,他妒贤嫉能,陷害薛仁贵,和程咬金等正直的老臣们作对,最终被处死。其实这是对李道宗的黑化,历史上的李道宗可完全是一个正面人物,而且是唐初名将,《旧唐书.薛万彻传》记载,唐太宗曾经和战神李靖讨论当世名将,说“当今名将,唯李勣、江夏王道宗、万彻而已”,这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