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权贵“专用药方”,药王孙思邈为何呼吁销毁,不得流落民间?

古代权贵“专用药方”,药王孙思邈为何呼吁销毁,不得流落民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桃姐讲故事 访问量:4673 更新时间:2023/12/13 6:22:56

在世界文化科技史上,中医是唯一历经2000多年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文化科技奇迹。

尤其是中医方剂更是中华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神奇的药方,中医才能继续大放异彩。

然而,在现代,经常有一些奸商打着古代宫廷秘方的幌子,蒙骗不懂中医的老百姓。他们不关心别人的健康,他们只想着如何赚更多的钱。

很多卖中药的药商,大多会通过这种方式来宣传自己的中药方剂,比如宫廷秘方。如果这方子被皇上所用,那一定是一件好事,这样人们对于这方子的可信度就会增加很多。

魏晋唐时期就有这样的药方在宫廷达官贵人之间流传。只有达官贵人用得起,普通人是享受不到的。

但是,唐代药王孙思邈却号召人们烧掉这个药方,不要让他流落民间。为什么?

药王孙思邈

唐代医学家、道士孙思邈被后人尊称为“药王”。据史料记载,孙思邈年仅101岁。 《旧唐书》说孙思邈至少有120岁。

除了他们之外,甚至还有人认为,药王孙思邈活到了141岁。但不管是哪种说法,孙思邈都是一位活了百余岁的长寿老人,无愧于药王的美誉。

很多人认为孙思邈之所以能活到百岁,是因为他的身体比别人好,其实不然。关于孙思邈的史料中记载了这样一句话:

“他年少风寒,造医多所,煎药经费耗尽了家财。”

也就是说,孙思邈年轻时多病缠身,时常请来一些大夫为孙思邈治疗。正因如此,孙思邈从小立志学医。只有 18岁时,孙思邈从小就聪明伶俐,被称为“圣童”

西魏大臣

独孤心。

杨坚建立隋朝之前,曾邀请孙思邈入朝,但孙思邈无心仕途名利,认为做官太过世故,只想专心学医。

后来,隋唐以后,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对孙思邈十分钦佩,便邀请孙思邈进宫。此时的孙思邈已经七十多岁了,相貌、气色、身材、步态都像个少年,李世民对此极为惊叹。

孙思邈不仅是药王,还是道家修行者,所以

李世民见到孙思邈后惊叹道:“这才是真正得道的人啊,原来古代黄帝时代传说中的广成子这样的人真的存在。”

李世民想封孙思邈,被孙思邈直接拒绝,坚持要回乡为百姓治病。后来,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即位后,也将孙思邈请进了宫中。李治也想让孙思邈留在宫中,还是被孙思邈拒绝了。因为情分,他把徒弟塞进了太医院。

相传孙思邈晚年隐居五台山,享年142岁。

除了这些,孙思邈还嘱咐后人,如果遇到“五十三散”的药方,“遇到这个药方,一定要马上烧掉,不要久留。”

那么,“五石散”是什么方剂呢?

五石粉

“五石散”是一种流传于宫廷达官贵人之间的方剂。汉武帝时期,一些方士

将金、石等矿物烧成石药。

其药性燥热,服用后会让人全身发热,产生一时迷惑人心的效果。它实际上是一种慢性中毒。

在西汉名医淳于仪的诊录中,有

服用五色散引起坏疽的事情。

三国时期,曹魏

驸马何晏是五十三的倡导者。五十三又名寒十三。流传于权贵之间。

看到这里,很多人就明白了,五石散类似于现代意义上的药物。难怪医王孙思邈要号召人们销毁“五石散”方剂。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有很多权贵因长期食用“五石散”而中毒身亡,

裴秀

, 晋哀帝\ n司马丕

, 北方

魏道武帝拓跋

北魏献文帝

拓跋宏等,一直流传到唐朝,从未间断。

因此,药王孙思邈号召人们销毁此方。

所谓的 ”

无恒德者,不能为医。

从孙思邈的生平可知,他是一位有“医仁”之德的圣人,一生从不贪图仕途和荣华,潜心研究医学,诊治百姓,无愧于“君王”之誉。医学”!

千年过去,传承不改。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阅读本文~

专注国学、历史、文化分享,点击上方名片关注,再次感谢阅读~!

更多文章

  • 药王孙思邈长寿秘密,一生勤练「六字养生诀」,借发音促五脏安宁

    历史解密编辑:宠到家了标签:丹田,开合,按摩,六字诀,浊气,孙思邈

    《六字诀》之起源,可远溯于《庄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到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写道: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再到唐代名医孙思邈,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传至明清时期,便逐渐规范形成了当今的《六字决》。1、“吹字诀”,调理肾。在五脏之中,肾乃封藏之本

  • 中医需要奇迹,于是有了孙思邈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说故事标签:针灸,太宗,中医,孙思邈,医学家,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伤寒杂病论

    史上最长寿的医生,医术医德为后世树立了楷模西魏大统七年,孙思邈出生于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自幼体弱多病,常请医生诊治,以致耗尽家财,因此他很早就立志为医,用毕生精力从事医学的研究。孙思邈自小聪明过人,又勤奋好学,七岁时就能每天背诵千余字,被人称为“圣童”。兵荒马乱的年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开展科教系统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阳光报阳光网标签:安全教育,孙思邈,北京中医药大学,消防安全,防患于未然

    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为积极响应教育部等五部门要求《从严从细从快做好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的通知,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于8月3日、8月4日在学术报告厅分批开展2022年首次科教系统安全教育系列培训工作。本次培训由科教部组织,南院区全体实习生、见习生参加了本次培训。本次培训主要以防溺水安全教育为主题

  • 初唐最凄惨的诗人,拜药王孙思邈为师,却始终治不好自己的病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孙十常,卢照邻,杨炯,诗人,王勃,唐诗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诗圣杜甫的这首论诗绝句想必大家都读过,诗中所说的王杨卢骆便是初唐时期诗文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俱都才华横溢,且都反对当时的齐梁浮糜诗风,他们力图突破齐梁遗风的牢笼,将诗歌题材扩大到市井、边塞,赋予

  • 药王孙思邈一生行医,却唯独治不好自己的徒弟,徒弟最终投河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卢照邻,孙十常,思邈,杜甫,王勃,杨炯

    药王孙思邈的医术在唐朝一度无人可以匹敌,他一生悬壶济世,救过不少人的性命。但是孙思邈努力了半生,却始终没能将自己的徒弟治好。因为实在难以忍受疾病的痛苦,孙思邈的徒弟最终投水自尽。他的徒弟,正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初唐四杰“王杨卢骆”,按照这个排名,卢照邻当位居第三。但排名第二的杨炯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 “药王”孙思邈“中风”自救的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侯宛聊娱乐标签:孙思邈,药王,血管,治疗,活血

    “药王”孙思邈老先生有着传奇的人生,关于他的年龄,有100多岁,120多岁,140多岁等说法,但最起码上百岁,这可是高寿啊,尤其是在唐朝。今天我们不讨论老先生的寿命及养生方法,而是看看他是怎么治疗自己的“中风”的。“中风”这个病在古代也是时有发生,它的病因病机有很多,但最后出现的症状比较典型:四肢的

  • 远志, 孙思邈列为益智第一味,是咱老百姓镇静催眠、增强记忆力的单方

    历史解密编辑:太极本草标签:当归,甘草,大枣,酸枣仁,孙思邈

    远志为远志科植物远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黄色,木部黄白色,皮部易与木部剥离。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生于向阳山坡或路旁。生于海拔1100-2800m的山坡草地。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江苏、安徽和江西等地。【炮制】本品对

  • 周恩来赴西安谈判,日谍伪装成牙医,罗瑞卿问:孙思邈是哪朝人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周恩来,罗瑞卿,孙十常,张学良,蒋介石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冒着生命危险来到西安,住在张学良专门收拾出来的公馆中。考虑到当时的西安形势错综复杂,组织上专门派出罗瑞卿,保护周恩来安全。不知哪天,周恩来所住的公馆对面,开了一家牙医诊所

  • 周总理赴西安谈判,日谍伪装成牙医,罗瑞卿问:孙思邈是哪朝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臣史记标签:军训,罗瑞卿,孙十常,周恩来,张学良,蒋介石,周总理,孙思邈,战争法,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为和平解决此事,中共中央派出周恩来等代表,前往西安谈判。因为事关重大,一直对中国怀揣窥探之意的日本人在听到消息后,也快速派出大量的日本特务潜入西安,希望通过谋害国共两党中的领导人,制造天下大乱的行动,实现其能快速出兵侵占中国的目的。而就在这其中,我党代表罗瑞卿将军,意

  • 高考备考必备!药王孙思邈的中药方,让你不再读书善忘!

    历史解密编辑:张胜兵中医标签:考试,王孙,药王,孙思邈,中药方,医学家,高考备考

    信心来自实力实力来自勤奋倒计时52天黑板上的高考倒计时数字越来越小,高三学子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抗压能力比较强,能化压力为动力。然而,还有另一部分学生在高三这个紧张的阶段会表现出考前综合症,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一、“考前综合症”是什么?考前综合症是指在考试前出现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