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能够从太原起兵到占据关中不到一年就称帝,有两个人至关重要,他们是晋阳宫副监裴寂和晋阳县令刘文静,尤其是裴寂。虽然他只是副监,但他是隋炀帝的眼睛,只要他一封密信奏上去说李渊造反足够他喝一壶的。他可不是野史里面的宦官太监,他有儿有女,儿子尚公主,女儿嫁皇子。跟唐高祖李渊不仅是儿女亲近,更是李渊的好兄弟好朋友,好到穿一条裤子都不觉得肥的那种。李渊对他从始至终没有过猜忌,始终对他宠信如初,如同孙权对诸葛瑾一般。
裴寂的家族是个了不得的千年望族,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就是河东闻喜裴氏,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之后。尤其是汉朝到唐朝更是名人辈出,光立传的就六百多人,大将军59人、宰相59人、封公爵就89人,七品以上官员就三千多人,想想这种家族有多大的底蕴,裴寂的祖上世代做高官,裴寂想不发达都难。
“寂少孤,为诸兄之所鞠养。年十四,补州主簿。及长,疏眉目,伟姿容。”裴寂的父亲裴瑜在裴寂小时候就去世了,由哥哥们将他养大,十四岁就补任并州主簿。长大之后眉目清秀,姿容俊伟,是个大帅哥,在隋朝的时候做到了晋阳宫副监。本来作为世家子弟的裴寂,凭着家族影响力一辈子平平安安的做个官员到退休就好,可生逢乱世,老天爷又给他送了一个朋友唐高祖李渊。
大业十二年(616年),唐国公李渊出任太原留守。这要是在太平年代也没什么,只是多了一个朋友而已,本来他们以前就认识,属于旧交。可是此时的大隋朝已经风雨飘摇摇摇欲坠了,全国各地都在造隋炀帝的反。而李渊也是个有野心的主,他也蠢蠢欲动,等待时机。李渊结交裴寂很可能有另立山头的打算,因为要明目张胆的造反没有裴寂点头是不可能的。他就是隋炀帝的眼睛,时刻监视着李渊,要起誓必须要先摆平他,这不天天找裴寂喝酒,没日没夜的宴饮。
《旧唐书·裴寂传》记载:“时太宗将举义师而不敢发言,见寂为高祖所厚,乃出私钱数百万,阴结龙山令高斌廉与寂博戏,渐以输之。寂得钱既多,大喜,每日从太宗游。见其欢甚,遂以情告之,寂即许诺。”李世民想干大事又不敢跟李渊说,看见裴寂跟李渊关系不一般,就送了一百万钱暗中让高斌廉去找裴寂赌博,故意输钱给他。裴寂赢了那么多钱很高兴,趁着兴起李世民就告诉裴寂要造反的想法,裴寂当即许诺去帮李世民找李渊说去。
这个可信度不高,都知道李世民篡改历史,当时李世民还只有十七岁,就算再厉害也还没有到这种地步。裴寂跟李渊关系好,李渊又有野心,至于另立山头这种谋逆大罪李渊他不敢轻易透露,就算是再好的朋友也不行。很可能是李渊自己让李世民去试探裴寂的,因为李世民去说比李渊方便多了,就算裴寂生气也是挡住李世民年轻不懂事,李渊自己说意义就不同了。
裴寂和李世民商量之后就跟李渊喝酒宴饮,还找了两个晋阳宫人送给李渊。裴寂趁机说:“二郎暗中招兵买马,想干大事,我现在又私自送你宫人,这要是被皇帝知道了就是大罪过,若拘小节难免一死,若举义兵定能成大事,不知唐国公意下如何?”李渊回答到:“小儿既已定计,那就依计而行”。
义宁元年(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及义兵起,寂进宫女五百人,并上米九万斛、杂彩五万段、甲四十万领,以供军用。”这可是个大手笔,机会把整个晋阳宫送给李渊了,这晋阳宫不只是隋朝行宫,还是军火库,以备不时之需,本来晋阳就是军事重镇,难怪李渊后来那么信任裴寂。李渊不缺钱,最关键最重要的是这四十万铠甲,这足够配备一支庞大的军队装备了。李渊能在几个月时间攻下长安占据关中裴寂的礼物起到关键作用。
没过多久,李渊自立为大将军,任命裴寂为大将军府长史,赐爵闻喜县公。就在同年十一月,李渊攻取长安,立代王杨侑为帝,自任大丞相,任命裴寂为大丞相府长史,进封魏国公。从起兵到攻下长安只用了短短九个月时间,裴寂功不可没。
第二年,李渊干脆逼着杨侑禅位给自己,建立李唐王朝,自己当皇帝,是位唐高祖,带头劝进的就是裴寂。李渊登基后封裴寂为尚书左仆射,是名副其实的宰相,因为尚书令是李世民。从此开始李渊对裴寂的宠幸与日俱增,每次上朝总要让裴寂坐到自己身边,散朝后还要留在宫中,几乎对他言听计从,满朝文武都不如他的待遇,李渊从来不叫他的名字都是叫裴监。
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部将黄子英、宋金刚入侵太原,来势汹汹,接连战死两位行军总管,姜宝谊和李仲文,形势十分危急,这可把李渊急坏了。因为当时最能打的李世民和李孝恭都不在,裴寂为主分忧,主动请缨。李渊大喜,于是任命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允许他便宜行事。裴寂打仗实在是拿不出手,结果被宋金刚打的大败,李渊招他回来。
高祖数之曰:''义举之始,公有翼佐之勋,官爵亦极矣。前拒武周,兵势足以破敌,致此丧败,不独愧于朕乎?''首倡义举你有元龙之功,已经位极人臣,让你去拒刘武周,在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还丧师辱国,难道对我没有愧疚吗?说完就将他下狱,不过监狱的床铺还没睡热就被放出来了,李渊只是做给臣子们看的,他可舍不得惩罚裴寂。出狱后李渊更加器重裴寂了,每次出巡都让裴寂坐镇长安城。
时间一长就出现问题了,有人告他谋反,这告状的人是麟州刺史韦云,既然闹得这么大李渊也不能坐视不理啊。把裴寂交给有司调查,结果什么也没查出来,当然查不出来的,因为谁都知道李渊宠幸他,只是权利大了点,哪里会谋反。事后,李渊跟裴寂说:“朕之有天下者,本公所推,今岂有贰心?皂白须分,所以推究耳。”为之所以有天下都是你推荐我的,怎么可能对我会有二心,之所以把你交给有司调查,就是要让大臣们看到事实的真相。这还不算,为了给老伙计压惊,李渊带着三位妃子去裴寂家里喝酒,还在他家里住下了,第二天才回宫,这种信任度和关系可不是一般的好。
后来,李渊改铸钱币,给裴寂自行铸钱的特权。为了两家永世修好,让赵王李元景迎娶他女儿为王妃,后来李渊十八公主也嫁给裴寂的儿子。武德六年(623年),李渊晋升裴寂为尚书左仆射,还特意赐宴。趁着酒劲裴寂提出请乞骸骨,想要退休了,李渊这可不能答应,而且拉着裴寂哭的泣不成声:“今犹未也,要相偕老耳。公为台司,我为太上,逍遥一代,岂不快哉!”现在还没到时候,我们要相偕到老,你为司徒我为太上皇,成就一段君臣佳话,岂不是快意人生。难道武德六年就想退位了?武德九年(626年),发生了“玄武门之变”,李渊拜裴寂为司空,赐实封五百户。当年八月,李渊退位太上皇,李世民就继位登基。
李世民一上台,裴寂的人生发生了转变,他的继位不合法,有些事情还不能做的太过火,先要稳住朝局。裴寂这个元龙功臣的食邑被加至一千五百户,李世民去祭祀的时候让他和长孙无忌同坐龙撵,裴寂推迟说不敢当,李世民说:“以公有佐命之勋,无忌亦宣力于朕,同载参乘,非公而谁?”你有佐命之功,长孙无忌对我也是最为出力,你们同坐龙撵,除了你还有谁有这个资格?不用怀疑。
贞观三年(629年),李世民已经掌控朝政,不用顾忌太多了。有个僧人法雅妖言惑众被治罪了,裴寂也受到牵连。李世民发飙了,免了裴寂所有官职,把他的封邑给削了一半,还让他滚回老家去。裴寂请求表示想留在长安,李世民就数落他:“计公勋庸,不至于此,徒以恩泽,特居第一。武德之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职公之由。但以旧情,不能极法,归扫坟墓,何得复辞?”你的本事平庸,能有今天都是太上皇宠幸你,才让你位极人臣。你在武德年间为政失误太多,官吏为政紊乱,我念及旧情没对你处以极刑就不错了,让你回家养老难道还不满足?裴寂无奈只能回了老家。
屋漏偏逢连夜雨,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有个狂人叫信行跟裴寂的仆人说裴寂有天分。等信行死后这个仆人就把信行的话告诉了裴寂,裴寂吓坏了,不敢告诉李世民,就让另一个仆人恭行把仆人杀死来灭口。结果这个恭行瞒着裴寂把仆人给放了,后来恭行犯事裴寂要逮捕他,很可能是恭行要挟裴寂,结果人没抓到跑了把裴寂给告发了。这还了得,李世民发怒了给他定了四大罪:一、勾结妖人;二、事发之后还口吐狂言说国家是你谋划得来的;三、妖人说你有天分,你隐瞒不抱;四、还要杀人灭口。其实这只是借口,要整裴寂是真的,于是把裴寂发配到了静州。
到了静州后,当时山羌叛乱,有人上奏李世民说山羌想尊裴寂为主,李世民不相信,他说国家对裴寂有性命之恩,断然不会谋反。果然,传来裴寂率破了山羌的消息传到朝廷,李世民念及裴寂的佐命功劳,将他召回长安。不幸的是,裴寂一直想回朝却回不来了,诏书送到的时候裴寂已经病逝了,享年六十。朝廷追赠为相州刺史、工部尚书、魏国公。
李世民为什么要打压裴寂?原因是裴寂跟李渊献言杀了刘文静,这刘文静跟裴寂一样,都是佐命元勋。裴寂的功劳大,刘文静的功劳同样大,当时在晋阳的时候裴寂是晋阳宫监,刘文静是晋阳令,都是朝廷的眼线。而且他俩的关系非常要好,李渊起兵的时候他俩同心协力支持李渊,裴寂送了大理给李渊,刘文静则给李世民出谋划策,亦师亦友,而且刘文静的功劳远比裴寂大多了。后来裴寂位极人臣,刘文静却做冷板凳,他脾气暴躁,多余怨言,两人就在政见上发生了分歧不愉快了。
刘文静抱怨多了话就难听了点,有次刘文静跟弟弟刘文起喝酒说了些难听的话,越说越愤怒,拔出佩剑砍柱子,还说迟早要杀了裴寂老贼。他弟弟劝都劝不住,本来只是愤怒之言,偏偏被失宠的小妾听见了就告诉她哥哥,小妾的哥哥就上报了。李渊就召集重臣商议怎么处理刘文静,当时萧瑀与李世民、李纲都表示刘文静只是酒后乱言不可能谋反。裴寂在旁边进谗言说现在天下还未定,刘文静的能力不同寻常,要是赦免了他记恨跑去投敌怎么办?李渊本来就对刘文静有点意见了,就将刘文静斩首,李世民和萧瑀、李纲怎么求情都没用。
其实杀刘文静只是个幌子,真正的原因是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的问题。随着李世民的功劳越来越大,太子就显得有点不足了,裴寂是李渊心腹当然支持太子。刘文静却义无反顾的支持秦王李世民,李渊杀他只是警告李世民谁才是老大,只是可怜了刘文静。
总的来说裴寂这个人虽然位极人臣,深得李渊宠幸,能力也有限。好歹没有做过什么祸国乱政,恃宠而骄的事情,无功也无过,不然以李渊的英明不能看容忍他。很有可能重用裴寂是来平衡朝中朝中势力,尤其是李世民。
李世民打压裴寂是因为裴寂谗言杀了帮他出谋划策刘文静,幸好李世民是天选之子,文韬武略,英明神武,不然以刘文静的谋略对李世民的损失非常大。还有就是裴寂没少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不是,要李渊压制李世民,既然李建成是皇太子就应该削弱李世民的权利,不然后果很严重,很可能是这个原因。
最后裴寂和刘文静两位最早的佐命功勋双双没有进入凌烟阁,有史学家和学者认为是李世民觉得裴寂功劳太大了,又是李渊的宠臣,为了继位的合法性如果把他放进去其他功臣就有点不好看了,刘文静没进凌烟阁也是李世民平衡裴寂的,毕竟他俩功劳一样都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