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打击?知足吧,倘若他遇上的不是李世民,恐怕命都保不住,如果不小心对位朱元璋,裴家就准备“封门息业”吧!
裴寂出身河东豪门裴氏,不过他家并不显赫,当年被举孝廉进京,没钱坐马车,靠两条腿走到京城。
裴寂在官场混了大半辈子,仕途也是不温不火,年近四十还是个七品芝麻官。按这个速度,太守基本上是他这辈子的最高峰了。
有一年他坐“11路”去长安,半路累瘫在华岳庙。为官多年连一辆“专车”都买不起,裴寂悲从中来,忍不住跪在菩萨面前求助。菩萨还真显灵了,夜里托梦给他:阿寂啊,你别急,四十岁之后你就快发达了,宰相的宝座等着你哩!
还真准,不久裴寂跃升一大步,被任命为晋阳宫副宫监,更关键的是,在这里他遇上了人生的贵人,太原留守兼晋阳宫监李渊。
李渊陇右李氏豪族出身,世袭唐国公,隋文帝是他姨夫,地位甩裴寂十八条街。但李渊这个人有个优点,一点贵族子弟的傲娇气都没有,无论贵贱一律倾心相交。
李渊有小资情结,喜欢玩,武的纵马游猎,文的歌舞琴棋,不文不武的美酒美女,偶然赌两把。裴寂赌技不算高,酒量不算大,棋艺不算强,但就是有耐心陪,何况他是晋阳宫现管,手上有的是资源,弄出个把宫女给老李暖被窝,远在天边的隋炀帝也看不到。
于是老哥俩成了密友,走共同享乐的幸福路。
当然了,那只是他们的业余爱好,老李有大事要办。我们不大清楚李渊是什么时候把自己的反隋计划告诉裴寂的,但他一定是最早得知计划的人之一,且他掌握的秘密应该不会比李世民少。
裴寂为何敢把身家性命押在李渊身上?理由有三,其一,他被李渊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更被李渊的友谊锁死;其二,天下已经大乱,隋朝已经没救了;其三,菩萨不是说了嘛,他有宰相命,除了李渊谁还能给他这么大的回报?
史书上说,李世民拉拢裴寂,又伙同刘文静,三人联合给李渊下套,逼他不得不起兵反隋,我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您,那是李二给自己脸上贴金,把自己美化成晋阳起兵的首功。
那么谁是元谋首功呢?我认为李渊是核心,李世民和刘文静在外围操作,裴寂居中串联,三个人都很重要。
这一把豪赌裴寂赌赢了,李渊登基后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成为大唐开国第一位宰相。
不过说实话,裴寂的人品有点“打折扣”,能力也有点“缺分量”。刘文静就很不服气:裴寂没上过一天战场,凭什么我才是个尚书,他却是宰相?
愤懑难平的刘文静开始作妖,一心想扳倒裴寂,结果闹出了请巫师作法的闹剧,因此被扔进监狱受审。李世民和宰相萧瑀都替刘文静说话:这家伙就是心眼窄,不存在谋反的事。
裴寂却借着跟李渊独处的机会进言:“刘文静的才华一等一,但生性阴险。如今天下未定,赦免了他等于埋了一颗定时炸弹啊!”
李渊一哆嗦:那就清除了吧!就这样,裴寂一句话要了晋阳元谋功臣的一条命。
大概被刘文静刺激到了,裴寂决定亲自上战场露一手,给自己的宰相宝座镀层金。恰逢刘武周入侵太原,于是他自告奋勇率军出征。
上了战场裴寂才发现智商不够用!他被敌人牵着鼻子走,先丢掉了介休,又丢掉晋州,敌方就没见过他的脸,盯着他的后脑勺一路追到河东。
李渊真是好脾气:冇事冇事,还有河东在嘛,好好守住,相信你哟!结果裴寂一个大巴掌抽在李渊脸上,他搞了个坚壁清野,逼反了当地百姓,没等到刘武周出手就光屁股逃回长安。
从那以后,裴寂再也不敢鼻孔插大葱了,老老实实窝在李渊身边取暖。
说实话,以裴寂的能力,换作别人他早就被一脚踢开了。可李渊是个极重感情的皇帝,虽然二人现在是君臣关系,但李渊一直拿他当老友。上朝的时候拉他同坐,退朝允许他随时直达皇帝的卧房,还将公主嫁给他儿子,又让自己的儿子娶了他的女儿。
朝中的大臣,即便萧瑀、窦抗、独孤怀恩这些李家血亲,他们的得宠程度都远不如裴寂。
这种优待连裴寂自己都觉得受之有愧,有一次终于忍不住提出辞职回家养老。李渊却泪流沾襟地拉着他的手说:“当初我们有约,等我当太上皇我们一起养老,再过逍遥的日子,现在你不能走。”
可能是李渊心有感应,果然当年他就当了太上皇,李家二小子不讲武德,逼老爸提前退休了。
李世民上台打击裴寂了吗?没有,恰恰相反,李世民给予了特别的优待,他保留了裴寂的宰相职务,还将他的封邑从500户增加到1500户。1500户是什么概念呢?李世民最心腹的功臣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也才1300户。
有一次南郊祭祀,半路上李世民特地让裴寂和长孙无忌同乘御辇:“你有佐命之功,除了你谁还有这个资格呢?”
其实李世民这话多少有那么一点点言不由衷,裴寂有佐命之功不假,但要论功绩,裴寂能挤出一缸水。李世民也不傻,知道裴寂的斤两,加之他也不是自己的心腹,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并不依赖裴寂。
即便如此,李世民还是保持极大的耐心,没有撤换裴寂。当然,这里面也有给李渊留面子的因素。
这种格局维持了四年,裴寂自己“撞枪口”了。李渊在位的时候,有个叫法雅的僧人受宠,经常出入皇宫,跟裴寂也混得很熟。李世民即位后,法雅失宠了,于是这家伙居然口出怨言,甚至妖言惑众,因此被逮捕入狱。
法雅向主审官杜如晦透露了一个秘密:当初这些话裴寂也知道。
李世民火了,令人杜如晦责问裴寂,裴寂却矢口否认。于是让法雅跟他对质,裴寂顿时哑口无言。
妖言惑众这东西是高压线,历史上为此丢了性命,甚至搞得家破人亡的比比皆是。李世民还算仁慈,他下旨将裴寂的封邑削去一半,罢职回乡养老。
连牢饭都没舍得让他尝一口,这是“疯狂打击”吗?可裴寂得寸进尺:我要留在长安。
李世民顿时怒了:“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吗?你能当这么多年宰相,无非是靠太上皇的恩宠。你当宰相期间朝政有多混乱,给国家带来多少损失自己心里没数吗?如今我念及旧情没有杀你,你还不满意吗?”
李世民这个人对大臣一向客气,从来没有说过如此严厉的话,可见他对这件事有多生气。
回到蒲州老家的裴寂再次犯事,有个叫“信行”的狂徒,居然对裴寂的家僮说:“你们家裴公有天命。”家僮把这话传给了裴寂。
裴寂吓得魂飞魄散,这可比法雅的话杀伤力大一万倍。可裴寂低下的能力再次暴露,他不是向上汇报,而是私下令一个叫“恭命”的人去暗杀家僮。结果恭命私下放了家僮,给裴寂埋了颗雷。
多年后恭命贪污钱财,被裴寂下令追杀。恭命逃无可逃,一咬牙跑到官府告裴寂谋反,把这件事抖了出来。
这件事要是放在朱元璋身上,估计裴家给裴寂发丧的人都没了。李世民勃然大怒,下旨将裴寂流放于四川静州。
李世民虽然有“玄武门之变”的诟病,但在裴寂这件事上,我不认为他有过错,有任何打击报复,这一切都是裴寂咎由自取,相反,李世民已经法外开恩了。
不久,历史又给了裴寂一次机会。静州土羌造反,这些人觉得自己分量有点轻,正好有个大人物在,于是就想抓了裴寂给他们当头目。
消息传到长安,说裴寂加入了叛军。李世民摇摇头:不会的,裴寂不会这么做。果然,不久又传来新消息,裴寂不光没有就范,还率领仆人打败了土羌贼。
裴寂办了两件糊涂事,但晚年在大是大非的事上保持了清醒,守住了底线,也给自己赢得了赞誉。
李世民很欣慰:重新招裴寂入朝为官吧。然而,裴寂终究未能再回到长安,他病逝了,终年62岁。
回顾裴寂的一生,他能位列宰相十几年,又两次躲过杀身之祸,只能说他的命太好,碰上两位仁慈的皇帝。也亏得他能力不强,没有野心,也没有党羽,否则李世民想救他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