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宇文化及面前,虞世南请求代替哥哥去死,许敬宗却请求活下去

宇文化及面前,虞世南请求代替哥哥去死,许敬宗却请求活下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榜秀才 访问量:4722 更新时间:2024/1/2 7:52:49

唐朝宰相封德彝在隋朝的时候曾任内史舍人,依附于当时的内史侍郎虞世基,为虞世基出谋划策,倒是让虞世基在隋炀帝那里得到了不少的宠爱,以至于参掌朝政,是隋炀帝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后来虞世基跟随隋炀帝下江都,封德彝也跟着到了江都。

杨广在江都显然是有长久的打算的,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愿意再回到长安或者洛阳,而当时的局势又十分的严峻,各地的起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杨广成了一个缩头乌龟。这个时候,曾护卫他下江都的骁果军不愿意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关中人,在江都时间长了难免会想家,而回家又无望。

所以他们开始谋划出逃,最开始一批出逃的,都被杨广派出的追兵杀死了,而后骁果军开始谋划叛乱,这一次谋划被宇文述的次子宇文智及得知,他想利用骁果军干一番大事业。在大家的一番商量下,决定让宇文智及的兄长、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来做首领,于是一场叛乱就在紧张的谋划下拉开了帷幕。

这件事并非没有泄露,但是杨广已经听不进去任何的进谏,进谏的也都被杨广杀了,而当有人告知裴蕴,准备矫诏出兵抓捕宇文化及的时候,虞世基却觉得骁果军不可能会做这样的事,而拒绝出兵,就这样,谋划在被泄露之后仍旧顺利执行了。

骁果军们成功拿住了杨广,将其缢杀。杨隋宗室被杀了个赶紧,紧接着内史侍郎虞世基也被杀死,虞世基被杀的时候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意外。《资治通鉴》记载:“世基弟世南抱世基号泣请代,化及不许。”

虞世南是虞世基的亲弟弟,不过与虞世基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在生活上奢侈华丽相比,虞世南在隋朝只是一个小官,比较低调、清贫,并没有因为哥哥的关系而发达起来,这在当时还被一些人讥笑,讥笑虞世基卖官鬻爵,却对这个弟弟一点都不照顾。

但是兄弟俩的感情应该不错,要不虞世南也不会在虞世基要被杀的时候,痛哭流涕要代替哥哥去死,只是宇文化及并没有答应虞世南的请求,最终虞世基还是死了,而虞世南活了下来。

当时被杀的隋朝官员并不只有虞世基,还有裴蕴、来护儿、袁充等人,等宇文化及将局势收拾的差不多了,“百官悉诣朝堂贺,给事郎许善心独不至。”

许善心不去,宇文化及就派人去请,请不来再派人去把许善心绑了来,但是即便如此,许善心见了宇文化及也没有任何的恭敬之意。但宇文化及尚找不到理由杀了许善心,只能将他放了。结果这个老头更有意思:

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怒曰:“此人大负气!”复命擒还,杀之。

这直接给了宇文化及杀他的理由,于是宇文化及下令将这个毫无规矩的许善心给杀了,而许善心的母亲知道后,大赞儿子的行为,紧跟着绝食而死。从这件事看来,许家的家风也是很不错的,只是这件事并没有完,因为还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被当时的内史舍人封德彝给看到了。

封德彝虽然在杨广时期依附于虞世基,但他惯会观察形势,早就投靠了宇文化及,还替宇文化及去历数杨广的罪行,被杨广一句“卿乃士人,何为亦尔?”给赶了出去。

后来被宇文化及任命为内史令,封德彝跟随在宇文化及身边,就有幸见到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旧唐书》记载:

封德彝时为内史舍人,备见其事,因谓人曰:“世基被诛,世南匍匐而请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蹈以求生。”

这还真的是有意思,虞世南恨不得替哥哥去死,却不能如愿;而许敬宗恨不得父亲的死别连累自己,而且如愿了。虞世南和许敬宗都没有死, 并且后来都做了大唐的官员。

只是许敬宗虽然文采很好,但是人品实在不怎么样,一直不怎么受重要,一直到唐高宗想立武则天为皇后的时候,许敬宗坚定地支持立武则天为皇后,从而成为大唐的宰相,一时风光无两。而在许敬宗被重用的时候,虞世南已经死了很多年了。

大唐建立的时候,虞世南已经年过六十,后成为秦王府的一员,为十八学士之一,后来李世民登基,对虞世南很是敬重,李世民认为:

“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并且“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

只可惜当时的虞世南年岁比较大,很多工作已经渐渐吃力,但仍不忘时时向李世民进谏,638年,八十一岁的虞世南去世,五年后,虞世南的画像入了凌烟阁,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实际上,虞世南在政治上的贡献并不是很高,毕竟他年龄摆在那里,但是在其他地方的成就却是很高的,比如书法、文学、藏书等方面的成就都很高,是初唐四大家之一。

更多文章

  • 文武百官为长孙皇后服丧的时候,许敬宗为什么大笑不止?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许敬宗,长孙皇后,李治,李世民,长孙无忌,欧阳询

    贞观十年六月,唐代宗李世民的佳偶良佐长孙皇后在立政殿去世,五个月以后葬于昭陵,而在文武百官为长孙皇后服丧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中书舍人许敬宗居然大笑不止。整个大唐都沉浸在哀痛中的重要时刻,许敬宗为什么会大笑呢?再怎么说他也是一名官员,应该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代表着什么,但他还是笑了,实在是

  • 李世民:有人在我面前说你坏话!许敬宗:正常现象,这才是人性啊

    历史解密编辑:刘肖艮说娱乐标签:臣子,君王,隋朝,许敬宗,李世民,唐太宗,书法家,地理学家

    唐朝时,有一次李世民下朝后,单独留下许敬宗谈话。领导找自己单独谈话,不是升职就是挖坑啊!许敬宗小心翼翼地看着李世民。李世民说:“老许啊,你这人不错,我很欣赏你。我看众多臣子之中,你是最贤能的那个。”许敬宗更加小心了,答道:“陛下过奖了,臣只是尽本分罢了!”李世民听了却有点生气地说:“说来也是奇怪,你

  • 一段绝对经典的君臣对话:唐太宗问许敬宗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李世民,许敬宗,臣子

    唐太宗问许敬宗:我看满朝的文武百官中,你是最贤能的一个,但还是有人不断地在我面前谈论你的过失,这是为什么呢?许敬宗回答: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嫌恶它;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地对月欣赏,吟诗作赋,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

  • 面对亲人被杀,虞世南和许敬宗态度截然相反,后来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尚宫女史标签:许敬宗,虞世南,李世民,宇文化及,李治,宰相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都说大灾大难最能看透人性。当初宇文化及带着骁果军杀死杨广后,很多隋朝的官员也被杀死,就出现了两幅截然相反的画面:其中一幅是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被杀的场景。当时虞世基的弟弟虞世南抱着虞世基大哭,请求代替他赴死,但是宇文化及不肯,最终虞世基被杀。虞世南官位太低,自然不在被杀的行列。不过

  • 任见:“武氏”权力集团顶端人物李义府和许敬宗

    历史解密编辑:巴黎邮报标签:李义府,许敬宗,宰相,李治,长孙无忌,李世民

    任见:“武氏”权力集团顶端人物李义府和许敬宗-《大唐上阳》141第三十六章 偷取帝宠武顺的脸更红了,假装嗔怨地以手轻轻拨拉李治一把,却将正在凑近桃花的李治转向了她的脸。两人的眼睛、鼻子和嘴巴近在一线,心里忍不住,瞬间就合做一处了。四只胳膊把两副肉体箍在一起,四片口唇以及内中热烈活泼的口条把周围晚开

  • 许敬宗: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方认证的奸臣,到底都做了什么坏事?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许敬宗,李世民,奸臣,长孙无忌,宰相,武则天

    公元1060年,北宋嘉佑五年,由欧阳修主编的《新唐书》终于宣告完成。自此,唐朝也就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个有两部正史的朝代。之前五代十国时期,刘昫主编的那一版《唐书》,此后被称之为《旧唐书》。宋朝开国之后,宋朝觉得自己是袭承了唐朝的正统,所以应该由自己来修唐史。所以,到了宋仁宗继位后,随着宋朝渐趋稳定,宋

  • 重识薛家(三六)唐朝并没有樊梨花,她的原型是明末名将秦良玉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唐朝,明朝,杨藩,薛家,秦良玉,樊梨花,薛丁山征西

    在《薛丁山征西》的故事中,樊梨花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角色,说是女主角都不为过。这个角色不但在故事中非常重要,在民间也影响深远,甚至有人把她和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并称为四大巾帼女将。在陕西祭奠梨山老母的道观里,也有人把樊梨花单独列殿祭祀,以表彰她的功绩。然而我们从史书上却并见到这个女英雄的任何资料,只是

  • 樊梨花绑子上殿有忠义,高宗杀人无君恩,程咬金力挽狂澜救薛刚

    历史解密编辑:淋筱绘故事标签:程咬金,薛刚,樊梨花,薛丁山,皇上,丞相

    忠臣难逃磨难,良将亦有坎坷。人生琐事繁多,哪个要命催祸。通城虎薛刚暴打右班丞相张天佐给家里惹来大祸,老祖宗程咬金仗义出手相助,威宁侯樊梨花绑子上殿面君!单说右班丞相张天佐,当街被薛刚打了一个鼻青脸肿,想那张天佐尽欺负别人了,何时受过这么大的委屈,他气冲冲率领手下众人直奔皇宫。很快张天佐就到了八宝金殿

  • 八版“樊梨花”,秦岚、宣萱、孙耀琦,谁演出了女元帅的飒爽英姿

    历史解密编辑:娱有趣故事标签:秦岚,孙耀琦,宣萱,赵雅芝,大唐女将樊梨花

    樊梨花,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以她与丈夫薛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在后世影响深远。樊梨花,在我国地方史记、掌故稗史中都有记载,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其传奇故事被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尤其是电影、电视剧、歌舞戏剧

  • 巾帼英雄樊梨花:她在正史中不存在,却留下了痕迹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樊梨花,薛丁山,薛仁贵,薛讷,巾帼英雄,秦良玉,正史

    作者:小螃蟹听闻樊梨花,还是在《隋唐英雄传》中。隋唐中的樊梨花,一直觉得为薛丁山付出的她不值得,薛丁山配不上樊梨花,三休三请也不是佳话。可是脱离传说和演义,历史上没有关于樊梨花的任何记载。甚至那个和樊梨花纠缠一生的薛丁山,也是查无此人。樊梨花的出现,是神奇的。她甚至脱离了现实,她是梨山圣母的徒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