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卢纶:他写出盛唐边塞诗的恢宏气势,《塞下曲》使他成为军旅诗人

卢纶:他写出盛唐边塞诗的恢宏气势,《塞下曲》使他成为军旅诗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蔷薇凋零 访问量:1717 更新时间:2024/1/26 3:14:05

卢纶: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诗至中唐,似乎便落寞了许多,虽然有元白的新乐府扛鼎,但比起刚过去的盛唐诗坛就不在一个层次上了,后人凑来凑去的,弄了个 “大历十才子”,不过,我相信没几人知道这些才子,大概也就是一个名词存在于中国文学史之中吧。

所谓“大历十才子”是指活跃于大历时期的一个诗歌群体,是一群有着大致相同的诗风,有着相同审美情趣的一帮人而形成的一个流派,主题以歌咏山水和乡情旅思为主,在感叹仕途失意中又有相当的隐逸成分,他们都擅长五言近体,其诗的语词还算优美,但题材相对来说显得狭窄。

但是,在这一群人之中,有一人却不同凡响,实有鹤立鸡群之感,奇葩的是,他的诗有多首被选家所看中,收入不同的版本中,而主题却是古调乐府之《塞下曲》,描写的是大唐久已远去的边塞诗情,他便是卢纶。

卢纶,字允言,河中蒲州人,即今山西永济人,中唐诗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屡试不第,后被推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后被牵连获罪,至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年约60岁。

以上简介自是来自官方,但看着怎么都觉得有些混乱,学士和校书郞当然是低级文官,而这监察御史可是属高官,虽然品秩不算太高,但却握有监察百官、巡视郡县及纠正刑狱等大权,非皇帝信任之人是很难获得此高位的。

但紧接着又从监察御史跌到户曹,那就不是官了,而是吏,是帮着长官管籍账﹑婚姻和田宅这些杂事,可以说是从天堂跌到了地下,这其中是何缘由呢?这就要从卢纶的经历来考察了。

“大历十才子”中的每个人于史书都记得很混乱,甚至没一个人的生卒年或籍贯能弄清楚的,比如这卢纶就还有说他是保定涿州人一说,他是从天宝末年开始考进士,后来到了唐代宗时还在考,却一直是名落孙山,书载其是“遇乱不第”。

这个就有点找理由了,遇战乱停考很正常,但既然在考,肯定就有人考中,不能因为战乱而影响我的成绩了,这就没道理了嘛,用我们四川话来说,这纯粹是“扯把子”。

才能和学历实在是不能划等号,大才之人考不中很正常,杜甫就没考上嘛,而李白、李贺等人甚至连考试的资格都没有,卢纶之所以没考上,估计是太偏科了,除了诗歌,其他科目并不在行,要不就是运气太差了,这都是有可能的。

久为名所误,春尽始归山;

落羽羞言命,逢人强破颜。

这首名为《落第后归终南别业》的诗是他又一次的落第后所写,他早有诗名,但却并没有对他的科举之路带来任何好处,面对友人的疑惑,让他产生了羞愧的感觉,可还得强作欢笑,其窘迫之情,很是尴尬。

东方不亮西方亮,但卢纶却是一个社会活动家,虽然屡试不第,人生与仕途都极不顺利,可他交游广泛,他的朋友圈却很是了得,里面都是些高官显达,他正是凭借这些朋友,生生地以一个白衣之身博得了做官的一席之地。

他先是受到宰相元载王缙的赏识,元载将卢纶的诗进给皇上看,由此被授阌乡尉,也就是今天河南灵宝县公安局长了,又迁升巩县令,成为一县的父母官;后来又被召回京师为集贤学士,又升任监察御史一职。

元载和王缙的声名很是不好,不久便获罪,卢纶因此也受到牵连而下狱,至德宗继位后,卢纶又被任为昭应县令,即今天的临潼县,也算是还在官场厮混,但风光已大不如前了。

“泾原兵变”爆发,朱泚乱兵围攻长安,德宗出逃,大唐又岌岌可危,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召卢纶为元帅府判官,他遂跟随浑瑊四处平叛征战,血战奉天、收复长安、平凉会盟、转战西北,这是卢纶一生最为重要的时期。

正是在这一段军营的生涯中,他的诗风有了重大改变,极为粗犷雄放,生气勃勃,他闻名于世的组诗《塞下曲》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这在当时的诗坛上是特立独行,为大历十才子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是当时最为雄浑豪迈的诗歌创作。

这样的诗歌在当时很是难得一见,遂引起了唐德宗的欣赏,擢为检校户部郎中;风云际会,卢纶终于迎来了他人生又一个新的起点,大好前程在向他招手。

户部郎中前面有个前缀“检校”,这个词很有些讲究,在唐朝中前期,它并不是正式拜授的官职,类似于今天的代理一职,但也是有实权之人,随时可以替补或转正。

但及至后期,则表示为散官或加官,不具有实权,主要表达皇家恩宠,但不管如何,卢纶此时是受到皇帝的青睐是肯定的,说他前途一片光明应该是可以肯定的。

可惜的是,正当他好即将青云直上之时,却迎来了生命的终点,好悲哀,幸好,他给我们留下了《卢户部诗集》。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边塞小诗是他《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二首,此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类,诗意取材于司马迁《史记》中名将李广的事迹,“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此诗意思直白,将《史记》中的故事作了一点小改动,添加了一些想象的意象,使得将军在紧张气氛下突发的神勇,以一个“引”字显现了出来,继而又以平明二字说明时间的转折,遂将记载之事变为一个富有戏剧性效果的故事,从而,一位武艺高强、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便跃然纸上,也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的色彩。

但要说他最为著名的一首诗,莫过于下面这首了,在我为孙儿买的《幼儿读唐诗》中,赫然在列,诗图相配,相得益彰,当然,这也是小学生必背的诗词之一。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首诗写得很是大气,寥寥几句,便将一个征战的场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以我的知识来看,这大雁是不会在夜间飞的,何况,即使有飞也无缘看见,那么,就只有一种情况下可以出现此现象,那就是大雁被惊了,是被单于所带领的兵丁在逃窜时,惊扰了已夜宿的大雁,在慌乱中鸣叫高飞。

月黑雁窜,单于遁逃,昔日不可一世的边寇,在我汉朝大军的打击下,希望能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幕中逃跑,这两句不仅将周边的环境作了交待,更是渲染了当时紧张的气氛。

大雪满天山,到了这首中,转为“大雪满弓刀”,一个“欲”字和一个“满”字,描绘出正准备进行追逐的将士们急迫之情形,还未开始追击,大雪便覆盖上了兵器,可见这风雪之剧骤,

此诗动静相接,画面感十足,气氛紧张又让人酣畅淋漓,其中有诗人向往上阵杀敌的愿望,有对戍边将士的崇敬,有对艰苦环境的刻画,也有对将士凯旋归来的期待。

边塞诗歌自高适岑参之后,鲜有佳作出现,这也是大唐战力日渐不济现实情况的反映,自玄宗后,内乱频仍,对突厥等边患只能消极防御,国土也被逐步地蚕食,几无主动出击之战例,所以,边塞诗歌也随之一蹶不振,这当然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倒是此时的卢纶横空出世,写了一系列的边塞诗,虽然在整体上无法同高、岑相提并论,但的确为大唐后期的诗坛,添加了一抹气势刚健的别样色彩。

卢纶除了这闻名的《塞下曲》外,他其他类别的诗也写得很好,于我来说,最欣赏的是他写有一首《晚次鄂州》,每每读来都感叹不已,顿生悲伤之情。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乌云散,汉阳城依稀可见,孤独的帆船载着我的悒郁又是一天的行程了,在看似风平浪静江上行舟,同船的商人早已熟眠,然而我通过舟子的对话,感觉到了潮水在慢慢地上涨。

秋色朦胧,三湘萧瑟,愁心明月,鬓发衰白,家园何处,兵燹战火,江船上那行船避让的警鼓,让我似乎又感觉到如战场上来自渔阳的鼙鼓声,直敲得人心中阵阵地心悸。

这是卢纶为避安史之乱时南逃路途中,途经鄂州时所作,描述了兵乱游离中叹老思乡的情怀,这其中的颔联对仗工整,韵味无穷,向为后世所称颂,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卢纶的文字功力和文学素养是出类拔萃的。

作为大历十才子冠冕的卢纶,一生是如此地不得意,诗名远播却始终是个白衣之身,虽凭借广泛的交游为他闯入仕途,却所依非人,随着显贵们的沉浮而不能自己,在最后得以上达天听并即将显赫时,又命短而逝;人生如戏,造化弄人,卢纶的经历,实在是让人扼腕痛惜。

标签: 卢纶塞下曲边塞诗诗人盛唐岑参

更多文章

  • 唐诗三百首 |《塞下曲·其四》卢纶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卢纶,塞下曲·其四,塞下曲,劳军,欢腾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唐代:卢纶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译文在野外天幕下设下劳军盛宴,边疆兄弟民族都来祝贺我军凯旋。喝醉酒后还要和着金甲跳舞,欢腾的擂鼓声震动了周围的山川。注释敞:一本作“蔽”。琼筵:盛宴。雷鼓:即“擂鼓”。简析这首诗系《塞下曲》组诗之一。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

  • 卢纶的《塞下曲·其二》堪与李白的《塞下曲》媲美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卢纶,李白,李广,边塞,诗人,千古名句,大历十才子,塞下曲·其二

    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汉朝名将李广猿臂善射,时任右北平太守,有一次,外出打猎,老远看到草丛中有块石头,状似老虎,欣然拔箭去射,结果,箭头没在草丛中,看不见了,走近去看,原来是将箭射进了石头里。可见其臂力之大,武艺之高。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一时传为佳话。位居大历十才子首位的唐朝诗人卢纶,生

  • 唐诗三百首 |《塞下曲·其三》 卢纶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卢纶,塞下曲·其三,塞下曲,匈奴

    塞下曲唐代: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译文死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大雁惊飞,单于的军队想要趁着夜色悄悄潜逃。正想要带领轻骑兵一路追赶,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身上的弓刀。注释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月黑:没有月光。单于(chán 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遁

  • 卢纶春风得意时的一首七绝,清新明亮,境界高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历史解密编辑:刘玲子标签:卢纶,塞下曲,唐德宗,司空曙,诗人,秋云

    前言:久被名所误,春尽始归山。落羽羞言命,逢人强破颜。——唐 卢纶《落第后归终南别业 节选》从天宝末年到大历初年,数十年间,卢纶究竟参加过多少次应举考试,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因为心有不甘,所以才会屡败屡战,可摸爬滚打多年,他终究还是拼了个寂寞,在科举入仕这条路上彻底败下阵来。卢纶最后能够入仕,一方

  • 唐代诗人韩翃的十首古诗,其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擅长写送别诗歌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诗人,诗歌,钱起,寒食,刘禹锡,唐代诗人,韩翃,送别,大历十才子,唐朝,艺术家

    韩翃(hóng),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韩翃玄宗天宝十三年考中进士。中唐初期,杜甫正处盛年,韩愈、白居易、刘禹锡等纷纷登场,韩翃在他们的光环下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读书人,充其量也不过是中唐时期中二流诗人。韩翃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建中年间,因作一

  • 唐朝的宰相是什么样子的呢,岑文本说,我忙得顾不上贪污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岑文本,宰相,中书令,李治,李世民

    如果所有的历史时间,都是一个城市,一个车站,抑或者是一个景点。大唐贞观年间,无疑是最值得去的目的地之一。因为每一代知识分子最理想的相遇,就是身负屠龙术的贤臣,遇到了有屠龙之志的圣君。不过史书往往都是描绘了君臣相遇后的气吞万里如虎,以及谈笑中樯橹灰飞烟灭的波澜壮阔。好像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在那个英雄

  • 唐朝22位皇帝在位时长:唐宪宗李纯15年,唐少宗李重茂最少仅17天

    历史解密编辑:妖妖浅谈标签:皇帝,李治,唐朝,唐宪宗,李重茂,唐殇帝,平民百姓,李纯(民国)

    唐朝22位皇帝在位时长:唐高宗李治34年位居第2,唐宪宗李纯15年,唐少宗李重茂最少,仅有17天。真的没有想到,唐高宗李治居然在位了34年,说实话,存在感不是很高,毕竟前一位是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唐太宗,后面更是我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唐宪宗李纯,一个为大唐续命百年的皇帝,是中兴之主,开创了元和中兴。唐少

  • 李重茂, 唐朝唯一不被承认的皇帝, 为何在位仅仅十七天就退位了!

    历史解密编辑:佳俊谈科技标签:皇帝,李显,李旦,唐朝,李重茂,武则天,李重润,唐殇帝,平民百姓

    唐朝曾有这样一位皇帝:在他爹去世后,他依法继承了他爹的皇位。然而仅仅十七天之后,上朝的时候,他姑姑就忽然帮他宣读了一份退位诏书,让他禅位给他四叔。等到这份诏书被读完之后,还没等他来得及反对,就已经被他姑姑拉下了皇位,文武百官已经转头去参拜他叔叔了。这个悲催的唐朝的皇帝,名叫李重茂,是唐朝在位时间最短

  • 李重茂:唐朝唯一不被承认的皇帝,为何在位仅仅十七天就退位了?

    历史解密编辑:烟寒若雨标签:李重茂,皇帝,李显,武则天,李旦,李重润

    唐朝曾有这样一位皇帝:在他爹去世后,他依法继承了他爹的皇位。然而仅仅十七天之后,上朝的时候,他姑姑就忽然帮他宣读了一份退位诏书,让他禅位给他四叔。等到这份诏书被读完之后,还没等他来得及反对,就已经被他姑姑拉下了皇位,文武百官已经转头去参拜他叔叔了。这个悲催的唐朝的皇帝,名叫李重茂,是唐朝在位时间最短

  • 溥儒的钟馗图,扫尽瘴气瘟神!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溥儒,瘟神,吴道子,唐玄宗,张大千,书法作品,钟馗捉鬼图

    溥儒 钟馗钟馗,是中国 民间传说中的赐福镇宅圣君。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长安终南山人(据古籍记载及考证,钟馗故 里为陕西省秦岭中段终南山户县钟馗故里欢乐谷下),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 ;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风流人物,平素为人刚直,不惧邪祟。在唐玄宗登基那 年(唐先天元年八月初四,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