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汉朝名将李广猿臂善射,时任右北平太守,有一次,外出打猎,老远看到草丛中有块石头,状似老虎,欣然拔箭去射,结果,箭头没在草丛中,看不见了,走近去看,原来是将箭射进了石头里。可见其臂力之大,武艺之高。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一时传为佳话。
位居大历十才子首位的唐朝诗人卢纶,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那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了,但是各地藩镇的势力还很强大,动不动就发生战争,卢纶就希望自己能够在军营中效力。正巧,唐朝的一位很有名的大将军浑瑊那里缺人,就把他招去当了元帅府的幕僚判官。他十分崇拜汉朝的“飞将军”李广。
卢纶在任元帅府判官期间,常年在军营中,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故而创作了一组著名的边塞诗——《塞下曲》。全诗由六首诗歌组成,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成为诗歌史上的千古名作,堪与李白的六首《塞下曲》相媲美。
现将卢纶的《塞下曲·其二》摘录如下: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的大意是:夜里林深草密,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猛虎来了,黑暗中连忙开弓射箭。天明搜猎去,寻找白羽装饰的箭杆。发现整个箭头,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卢纶这首《塞下曲·其二》是一首乐府古曲诗,这首边塞小诗,描写了将军夜里巡逻时景况,借用了西汉文学家司马迁《李将军列传》中李广射虎的典故。这首诗用语晓畅,叙事清楚,其突出特点就是用最朴实通俗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颇具传奇经历的故事,浪漫主义色彩十分浓厚,因而也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启蒙诗。当然,他的《塞下曲·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同样十分精彩,也是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