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古代中国最辉煌的朝代,唐朝的荣光直到现在似乎还在影响着整个世界。不仅仅是在文化上有突出贡献,唐朝时期奠定的各项政策也在以百年尺度影响着后来的中国。如科举制等,更是多个国家选拔人才所用的妙招。
但是,盛唐终究还是没了。造成唐朝灭亡的原因很多,但是公认导致盛唐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党争、藩镇、宦官。这三个问题,从地方到中央,使得唐朝彻底走向了覆灭的结局。
而在唐朝党争的历史中,又以牛李党争最为知名。牛僧孺和李德裕,两人都是大才。特别是李德裕,后世对他的评价那是相当的好。因为有了李德裕这个人,牛僧孺自然是一个被反复攻击的对象。在某些人的口中,牛僧孺是一个靠着阿谀奉承上位的小人。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现在,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牛僧孺的一生。
相比于李德裕的显赫出身,牛僧孺的出身肯定是远远不如的。在史料中,关于牛僧孺的出身并没有怎么被提及。想来,牛僧孺也不是出身豪门。不然,按照唐朝史书的特性,必然会对牛僧孺的出身重点描写。
因此,牛僧孺此人,我们可以认为他就是一个纯纯的做题家出身。和众多天才少年,25岁的时候,牛僧孺就已经考上了进士,进入了唐朝体制内。此时的他,气血方刚,就像是所有的理想主义者,这个时候的牛僧孺并不畏惧朝廷权贵。他此时想做的,只是把自己的政治理想化为现实,从而让国家走向他想要的方向。
如果是唐朝初期,牛僧孺毫无疑问可以有所成就,流芳百世不是问题。但是,牛僧孺生活在中唐。安史之乱过去后的唐朝,中枢开始逐渐在各种方面出现问题。其中,就包括了旧门阀与寒门科举士人之间的争斗。
而牛僧孺,很不幸就参与到了这些政治斗争里面。他惹恼了李吉甫,惨被贬黜。一直到李吉甫死,牛僧孺才有了出头的机会。这个时期的牛僧孺,等到了自己施展能力的机会。
客观来说,牛僧孺是个清官。在当时,朝野就对牛僧孺的清名有所赞誉。其人在位的时候,也是一概不收贿赂。
但是,牛僧孺是清官,并不代表他不用自己的人。这个人是一个权力欲很重的人,结党现象很重。因此,当政治见解相左的李德裕出现之后,牛僧孺会以李德裕为主要攻击对象,连同其手下,一起对李党的政见产生阻碍。
当然了,牛僧孺的政见也并不都是错的。作为科举出身的士人,牛僧孺天然就站在了科举派一方,和李德裕之间的差异,也主要在于对待藩镇态度,选拔人才主要策略两件大事上面。因此,当我们后世在评价牛李党争的时候,也不会认为谁就是正义的。他们的争斗,都是对国家的损害。
公元848年,牛僧孺病逝。罪否功否,唯有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