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之变后,秦王李世民如何对待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家人和部下?

玄武门之变后,秦王李世民如何对待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家人和部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世界属于你我 访问量:4183 更新时间:2024/2/12 4:48:18

作者:忆香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听从魏征的引导,收服被李世民重创的刘黑闼尝试拿回兵权,李渊也尝试任用裴寂,最终导致大败,不得不再用李世民领兵。

以李世民为首的功臣集团,为求自保,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李世民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

秦王登储

政变发生时高祖正在宫内的海池上划船,李世民让尉迟恭入宫担任警卫。尉迟恭身披铠甲,手握长予,径直来到高祖所在的船上。高祖大惊,问道:“今日作乱的人是谁?爱卿到此做什么?” 尉迟恭回答道:“秦王因为太子和齐王作乱,起兵诛杀了他们。秦王殿下担心惊动陛下,故派臣担任警卫。” 高祖对裴寂等人说:“不料今天竟然会出现这种事情,你们认为应当怎么办呢?” 萧瑀和陈叔达说:“建成与元吉本来就没有参与举义兵反抗隋朝的谋略,又没有为天下立下功劳。他们嫉妒秦王功劳大,威望高,便一起策划奸邪的阴谋。现在,秦王已经声讨并诛杀了他们,秦王功盖宇宙,天下归心,陛下如果能够决定立他为太子,将国家大事委托于他,就不会再生事端了。” 高祖说:“好!这正是我素来的心愿啊。”当时,宿卫军和秦王府的兵马与东宫和齐王府的亲信交战还没有停止,尉迟恭请求高祖颁布亲笔敕令,命令各军一律接受秦王的处置,高祖听从了他的建议。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从东上阁门出来宣布敕令,众人便这样安定下来了。高祖又让黄门侍郎裴寂前往东宫开导原李建成麾下的诸将士,将士们便都弃职而散。 于是,高祖召世民前来,抚慰他说:“近些日子以来,我几乎产生了投杼的疑惑。”世民跪了下来,伏在高祖的胸前,号啕大哭良久。

李世民画像

李建成的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的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等幼儿都被残忍杀害,还在宗室的名册上删除他们的名字。 传说李世民恐惧兄弟的鬼魂前来索命,于是派尉迟恭与秦琼担任门前守卫,但后来因两人年老,无法长期担任,只好转绘制两人的画像挂在门口,成为后世门神的由来。

原东宫和齐王府的女眷则全部没入宫中,后来成为李世民的后宫组成部分,其中较著名的是原来李元吉的妻子杨氏,李元吉死后被李世民纳为妾,但没有正式封号,宫中呼为“巢剌王妃”,是长孙皇后去世以后唯一一个生下子女的嫔妃。这也是李世民为部分学者所诟病的原因,认为他霸占弟媳,有悖伦常。不过也有学者认为李唐皇室本就有北方少数民族血统,较中原汉族更为开放,兄纳弟媳很正常,他们的思想中乱伦的概念较为淡薄。

秦王府诸将领准备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一百多名亲信全部诛杀,并将他们的家产没收官府,尉迟恭再三争辩说:“罪孽都是两个元凶所犯,而他们已经伏诛了,倘若还要牵连他们的党羽,就不是谋求安定的做法了!” 于是诸将领停止了追杀。当天,高祖颁布诏书赦天下,叛逆的罪名只加给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对其余的党羽,一概不加追究。僧人、尼姑和男女道士都应当依照原先颁布的诏令处理。国家的各项事务,都任凭秦王处置。

武德九年(626年)7月5日,高祖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又颁布诏书:“从今天起,军队和国家的各项事务,无论大小,全部委托太子处理和决定,然后再报告给朕。”

尽弃前嫌

政变后的第一天,即武德九年六月初五辛酉日(626年7月3日),冯立和谢叔方都自动出来负罪。薛万彻躲起来以后,李世民多次让人明示他,于是他也出来了。李世民感慨地说:“这些人都能够忠于自己所事奉的人,是义士啊”!便赦免了他们。

武德九年(626年)7月10日,高祖任命政变功臣宇文士及为太子詹事,长孙无忌与杜如晦为左庶子,高士廉与房玄龄为右庶子,尉迟恭为左卫率,程知节为右卫率,秦王府旧臣虞世南为中舍人,褚亮为舍人,姚思廉为太子洗马,论及政变的功劳,以长孙无忌和尉迟恭为第一,分别赐绢一万匹。高祖还特别嘉奖尉迟恭,慰劳他说:“爱卿对于国家来说有安定社稷的功劳。”于是把齐王国司的金银布帛器物全部赏赐给了尉迟恭。

当初,太子洗马魏徵经常劝说太子李建成及早除去秦王。建成败亡后,世民传召魏徵,问道:“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的关系呢?”大家都为魏徵担惊受怕,魏徵却举止如常地回答道:“如果已故的太子早些听从我的进言,肯定不会有今天的祸事。”李世民素来器重他的才能,便改变了原来的态度,对他以礼相待,引荐他担任詹事主薄。李世民还将王圭和韦挺从巂州(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召回,两人和魏徵一起都担任了谏议大夫。任命政变功臣屈突通为陕东道行台左仆射,镇守洛阳。

武德九年(626年)7月31日,以秦王府护军秦琼为左武卫大将军,又以程知节为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恭为右武候大将军。

武德九年(626年)8月3日,以高士廉为侍中(相当于宰相),房玄龄为中书令(亦相当于宰相),萧瑀为左仆射(亦相当于宰相),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

武德九年(626年)8月4日,以宇文士及为中书令,封德彝为右仆射(亦相当于宰相);又以前天策府兵曹参杜淹为御史大夫,前任中书舍人颜师古、刘林甫为中书侍郎,左卫副率侯君集为左卫将军,左虞候段志玄为骁卫将军,副护军薛万彻为右领军将军,右内副率张公谨为左武候将军,右监门率长孙安业为右监门将军,右内副率李客师为领左右军将军。至此,李世民集团成员和支持李世民的官员控制了国家的要害部门和职位,完全掌握了全国军政大权

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余党流散逃亡到民间,虽然朝廷连续颁布赦免令,他们仍然感到内心不安,图谋侥幸获利的人争相告发捕捉他们,以此邀功请赏。谏议大夫王圭将这种情况告诉了太子世民。武德九年(626年)8月7日,李世民颁布太子令:“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以前与东宫和齐王府有牵连的人、六月十七日以前与李瑗谋反 有牵连的人,一概不允许相互告发,对违反规定的人以诬告罪论处。”

武德九年(626年)8月8日,朝廷派遣谏议大夫魏徵安抚崤山以东地区,允许他见机行事。 魏徵来到磁州的时候,遇到州县枷送前任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前往京城。魏徵说:“我奉命出使的时候,对原来的东宫与齐王府的属官已经一概赦免,不予追究。现在又押送李思行等人,那么谁会不对赦令产生怀疑呢!虽然朝廷为此派遣了特使,又有谁会相信他呢!我不能够因顾虑自身遭受嫌疑,便不为国家考虑。何况我既然被视为国中才能出众的人士而受到礼遇,怎敢不以国中才能出众人士的本色来报答太子呢!”于是,他将李志安等人一律释放。太子李世民得知此事后甚为高兴。

李世民即位后,于贞观十七年二月廿八戊申日(643年3月23日)下令将宫廷画师阎立本所画的辅佐他平定天下,安邦治国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悬挂于宫中凌烟阁之上, 世称这二十四位功臣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其中大部分功臣都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谋划,在政变前就属于世民一党或支持世民一党,也有如魏徵这样原太子建成一党、后来为太宗所用的能臣。

武德九年(626年)7月14日,高祖将亲笔诏书赐给裴寂等人说:“朕应当加上太上皇的尊号。”表达了自己要退位和内禅的想法。

武德九年(626年)7月27日,撤销了太子李世民兼任的天策上将府邸, 为李世民登基做准备。

武德九年(626年)9月3日,高祖颁布制书,将皇帝位传给太子李世民,自为太上皇,仍居于大内皇宫正殿——太极殿。李世民坚决推辞,高祖不许。

高祖颁布传位制书的第二天,即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626年9月4日),太子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并大赦天下,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皇帝生涯,即位第二年正月初一乙酉日(627年1月23日)改元贞观。太宗在位期间文治昭昭,武功赫赫,史称“贞观之治”。

参考资料: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弟媳究竟有多美?让李世民杀掉李元吉后,还霸占她为妻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李世民,李元吉,杨妃,魏征,秦王

    在历史上,李世民成为了一代圣君,但是他有两个污点却一直无法抹去。这头一个污点自然是渭水之约,丢光了一个皇帝和中原人的脸面。另一个污点就是玄武门之变,他不仅杀了自己的兄弟,而且还霸占了自己的弟媳齐王妃杨氏。如果说,当年的渭水之约是一个皇帝忍辱负重的伟大,那么毫无疑问,玄武门事变中霸占自己的弟媳,那简直

  • 一母同胞三兄弟,李元吉为何跟李建成更亲近?为何不喜欢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李元吉,李建成,李世民,李渊,齐王,唐太宗,书法家,隋朝

    唐朝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七月,当时的大唐秦王李世民于玄武门发动政变,干掉了两位亲兄弟,皇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李世民也借由这次政变,真正走上了人生巅峰,两个月后,他就变成了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事变”之前,李世民在皇位之争上,显然处于了下风,否则,他不会采取这么极端的方式来争位。而李世民之所以

  • 李世民妃嫔众多,为何玄武门之变后,还要娶李元吉的妻子杨氏

    历史解密编辑:茗人堂史标签:李渊,元帅,军衔,唐朝,李世民,李元吉,玄武门之变,女皇武则天,杨氏(江国太妃)

    玄武门之变,是我国历史上一大重要事件。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了自己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后又逼迫父亲李渊退位,成为唐朝第二位皇帝。不仅如此,他还将李元吉的妻子杨氏,纳入自己的后宫。李世民在玄武门一战中大获全胜,也就意味着他的皇位到手了,当上皇帝后,后宫佳丽自然少不了。根据史书记载,李世民的后宫,

  • 李世民杀死李元吉和他五个儿子,为何仍敢娶弟媳杨氏,不怕报复?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名人堂标签:唐朝,军衔,元帅,李世民,李元吉,扈三娘,隋炀帝,萧太后,杨氏(江国太妃)

    严格来说,杨氏(连杨氏这个人,历史上也有争议,甚至有的故事里,被李世民占有的元吉姬妾根本不姓杨)不是李元吉的正妻,所以也算不上李世民的弟媳。她不过是一个姬妾而已。元吉五子,并不是杨氏所生。所以,杨氏仅仅是元吉的一个姬妾,连遗孀也算不上。更不是“失去儿子的母亲”了。古代也不是所有时代,都非常讲究贞操观

  • 李建成李元吉死后,仍有三位猛将激战玄武门,杀李世民两员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玄武门,玄武门之变

    在李渊成为唐朝皇帝后,皇位的继承人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了。按照礼法,下一任皇帝应该由嫡长子李建成来当,但当时大唐内部的朝臣并不偏向李建成,大唐的官员们大部分都听从秦王李世民的命令,尤其是大唐的武官。再加上唐朝推翻隋朝的时候李世民战功卓越,被封为“天策上将军”,最终封无可封,在大唐的地位极高。不过李渊仍

  • 李世民杀了弟弟李元吉,却又纳他老婆为妻,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李渊,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发生在我国唐朝时期的一件大事,正因为玄武门事变 的发生,才使得唐朝的进展步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而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就是之后耳熟能详的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也凭借玄武门之变成为了当时的皇帝,站在了权力的顶峰。不过李世民成为皇帝之后并没有令人失望,在李世民的带领下,唐朝不管是经济还是社会治安

  • 李世民的弟媳有多漂亮?让李世民消灭李元吉后,还要夺她为妻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皇帝,弟媳,元帅,隋朝,李世民,李元吉,唐太宗,书法家,玄武门之变,女皇武则天

    武德九年(626年),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弟弟李建成、李元吉,随后逼父让位,顺利登基,成为了唐朝第二位皇帝,是为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期间,从谏如流,锐意改革,励精图治,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千百年来为人所赞颂。司马光赞叹道:“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盖三代以还,中国之盛未

  • 李世民杀死李元吉后,将其妻子纳入后宫,杨氏妥协的原因有这几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李世民,李元吉,杨氏,齐王,李建成,王子,杨氏(江国太妃),军衔,元帅,唐朝

    李世民军事才华出众,他既有勇气又有胆量。唐朝建立后的几年里,他率领军队在西方讨伐,在南方进攻,在北方进攻,并消灭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群。他不仅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和崇高的威望,更重要的是,他增强了自己的力量。随着统一战争的结束,他夺取王位继承权的欲望和阴谋变得更加强烈和迫切。李世民显赫的军事地位引起了李建成

  • 李世民的实力明显比李建成高很多,为何李元吉却要和李建成站一起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李渊,王世充,秦王

    李渊最初在太原起兵的时候,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这三个儿子的地位和实力都是旗鼓相当的。到了李渊剿灭了大隋朝、建立大唐的时候,册立李建成为太子,又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李渊没有去按照功劳封赏而是按照长幼有序的顺序封赏,或许就是担心李世民有一天会谋反。在李渊父子打江山的时候,太子李建成一般就是留

  • 李元吉为何站队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呢?其实他有自己的2点考虑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李元吉,李建成,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渊

    也许我们在看唐朝历史的时候,总会有一个问题十分好奇,那就是为何李元吉当初选择站队的时候就是要支持李建成,而不是支持李世民呢?难道双方之间存在什么问题还是过节?实际上并不是因为这些原因,李元吉之所以站队李建成,他是有2点自己考虑的,不信我跟你讲一讲。01考虑到整个形势发展因为历史这个东西十分有趣,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