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开国功臣徐茂公,在临终前为何称,若后代出“高人”定要杀?

唐朝开国功臣徐茂公,在临终前为何称,若后代出“高人”定要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榜秀才 访问量:3883 更新时间:2024/3/29 9:47:57

中国古代战争讲究师出有名,无论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还是国家内部起兵造反,都需要找一个足够支撑自己行动的理由。唯有如此,才能让百姓不至于反对。

而说起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造反理由,那就是唐武则天执政时期,骆宾王的代表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这篇著作条理清晰、先声夺人,起到了极大的宣传鼓动作用。

不仅如此,后代史学家和文学家们深思熟虑以后,还将《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称为天下第一“骂文”。

就连武则天看完以后都忍不住感慨,这样优秀的人才竟然不能为我所用,实在可惜。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文章中提到的徐敬业,其实还是唐朝开国功臣徐茂公的子孙。而他后来的造反行为,甚至早就被徐茂公预料到。

徐茂公的前期——“投资”瓦岗寨

徐茂公在临终前对身边的人说道:“如果我的后代中出现了‘高人’,那就一定要提前将他杀害,否则他未来一定会造反。”

对此,不少人都表示怀疑,徐茂公对大唐如此忠心,他的后人又怎么可能走上造反的道路。

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徐敬业还真让他们啪啪打脸。而有关于这一切,还得从徐茂公个人的发展开始说起。

隋朝末年,朝堂暴政已久,国家民不聊生。面对如此景象,年仅十七岁的徐茂公愤而参军,并且劝说当时的起义军首领翟让一同创业。

原本在翟让看来,自己只想老老实实地打家劫舍,做一个不为生计发愁的土匪头子就好。毕竟隋末乱时,那就是土匪创业的最佳风口。用现代的话来说,哪怕一头猪当了土匪,都能够“飞黄腾达”。

奈何徐茂公实在太能说了,而对方一辩还是翟让这个大老粗。在徐茂公的忽悠下,翟让成功看到自己的另一片未来:封侯拜将,光宗耀祖。

于是翟让下定决心和徐茂公干一票大的,要抢就要抢富人,穷人的三瓜两枣,什么时候才能帮助自己走上人生巅峰。就这样,两人密谋一番以后,直接跑到隋炀帝的京杭大运河一带抢劫。

后续的发展也果然如徐茂公所料,富贵险中求。

虽然这部分地区和隋朝正规军距离很近,但油水也是真不少。当钱财问题解决以后,两人自然要扩大起义军的规模,天下各地诸侯割据势力都在起义或者准备起义的路上,自己绝不能慢别人一拍。这就好比现如今公司上市一样,徐茂公心理想着越快越好。

在他的规划下,瓦岗寨“有限公司”顺利上市,接下来就是招揽人才,密谋下一步行动。而此时距离瓦岗寨最近,且名声十分响亮的李密就成了徐茂公的争取对象。

他对翟让说到,咱两只要能招揽到李密过来做事,凭借李密的威望,瓦岗寨发展成“世界五百强”(彼时的起义部队中,瓦岗寨绝对是不弱的一股势力)指日可待。

只是徐茂公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招揽李密的心思是好,结果却把翟让给害死。

原来李密进入瓦岗寨以后,瓦岗寨的人员数量也的确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力不足的翟让再想占据老大的位置,那就显得有些德不配位了。

不过翟让也很识趣,他明白自己的能力在哪里,徐茂公刚一暗示,他就将寨主让给了李密。

结果李密真不是啥好人,外界的名声也多半是误传。翟让分明已经退位让贤,并且对李密表示自己只对钱财感兴趣,对权力没有任何兴趣。

可李密仍然不放心,在瓦岗寨内部上演一出鸿门宴。趁着翟让、徐茂公两人赴宴之时,刀斧手冲出。翟让还没有任何反应就被砍死,徐茂公也被砍成重伤。

要不是众多瓦岗寨骨干替徐茂公求情,估计徐茂公早就和翟让一样死在了创业之路上。

经过此次事件,徐茂公虽不至于心灰意冷,但对瓦岗寨也不报多大的希望。即便瓦岗寨真能取得最终的成功,他也不觉得自己能够得到什么好处。

于是在安葬了翟让的尸身以后,徐茂公开始找寻下家,希望让自己的才华继续发光发热。

恰好当时发展如日中天的李渊、李世民集团进入徐茂公的视野之中。比起“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李密,徐茂公认为李氏父子更值得自己投靠。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心中已经下定决心,但徐茂公还是走得坦坦荡荡。当时手上还掌握李密一批物资的徐茂公对李密表示:“我现在要换一个老大,但绝不会将你的财产当做我的敲门砖。”

三朝元老徐茂公

就这样,徐茂公将溧阳的兵马粮草一同还给李密以后,自己一个人跑到李渊手下做事。

听闻徐茂公的故事,李渊觉得徐茂公做事大气,很快就委以重用。而徐茂公也没有辜负李渊期望,效力期间,多次为李渊、李世民等人出谋划策,让李家征战天下的过程变得更加轻松。

不过让他意外的是,李密在吃了败仗以后,竟然也跑来投靠李渊。只是李密是什么人,徐茂公可清楚多了。虽然没有明说,但他一直暗中堤防李密再次反水。

果不其然,已经尝到过权力的甜头,又怎么可能甘心久居李渊手下。当李密认为自己又行了,很快就表示要和李氏集团1V1。

结果还没等李密真正准备好,李渊、李世民父子就轻松将他解决。和这两个人玩手段,李密还是嫩了一些。

事情发生以后,徐茂公有感于曾经的“君臣”之义,请求厚葬李密。李渊心中虽然不爽,但他又怎么可能放过拉拢人心的好机会。而徐茂公后续的表现,也证明李渊的决定足够明智。

“主公如此诚心待我,我岂能没有丝毫作为”,带着这样的信念,徐茂公帮李渊、李世民成功收复大将尉迟恭

当时尉迟恭生擒李世民的计划失败以后,只能选择屯粮对抗李氏集团。可徐茂公的计谋实在太高超,他让李世民正面对抗吸引尉迟恭注意力的同时,悄悄安排程咬金偷袭尉迟恭的粮草部队。

第一次取得成功以后,徐茂公再一次故技重施,让程咬金和上一次一样,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兵力,再抢尉迟恭一次。

对徐茂公的提议,所有人都比较怀疑。结果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完全就是贾诩深夜两次追击曹操的计谋翻版。尉迟恭原以为对方已经偷袭过一次,总不可能原封不动地再来一次,结果徐茂公还真就不讲武德。

就这样,连续受损的尉迟恭没了精气神,对阵李世民时也没有太大信心。等到己方大军撤退以后,尉迟恭本人也被活捉。

如果说李氏征战天下之时,徐茂公就用出色的表现赢得李氏尊重的话,那么他在唐朝建立以后,连续三朝而不倒的经历,就值得所有封建王朝时期的官员学习。

无论李渊传位给李世民,亦或者是李世民传位给李治,他都有自己的应对方法。李渊在为期间,徐茂公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就是表现出自己的价值,让李渊重用自己。

等到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以后,徐茂公就明白自己必须要掩盖锋芒,原因就在于李世民政变之时,自己并没有站在李世民这一边。

于是李世民对他的各种安排,徐茂公都高高兴兴地答应。毕竟对此时已经功成名就的徐茂公来说,保命远比一切都重要得多。命都没了,一切都是空谈。

甚至哪怕李世民将徐茂公贬谪,徐茂公心中也没有任何怨言。

为官多年,他清楚地知道这不过是帝王笼络人心的手段而已。李世民贬他,李治提升他。一来一去,官职没有发生变化,自己倒是要对皇家感恩戴德。

不过这样的事情李世民、李治以及徐茂公知道就好,其他人就没必要深究。

那么后来徐茂公对人说“后代”如果有高人,一定要杀,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徐茂公担心在权力和自己威望的腐蚀下,后人会或许会变得十分骄纵。到了那个时候,只要给他们一点理由,造反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而徐敬业也果然没有辜负徐茂公的担忧,利用李贤的身份,公然反抗武则天的统治。

要说徐敬业也不是没有头脑的人,只可惜在权力和欲望面前,他根本没有徐茂公那样的境界。

更重要的是,《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虽然行文精彩,赢得天下众人的响应,但打仗毕竟还是手底下见真章。徐敬业想要掌握唐朝国力的武则天掰手腕,不说一点机会都没有,但成功的可能性的确十分微弱。

结语

就徐茂公的一生来看,从前期的忠义、正直,到后期逐渐学会明哲保身,其实就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年间,绝大多数官员的真实人生写照。

只是无论前期还是后期,其他官员都没有徐茂公做得好。而后人在了解徐茂公故事的同时,或许也该认真思考一下,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又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做事情。

一个人不能学会变通,一定很难取得成功。可一个人始终在变通的路上,也注定走不了多远。

唐朝初年,徐茂公并不是最有才能的一个人,但他确实是能够轻松应对不同领导者的人。这样的能力无论在哪一个时代,都一定会让人十分羡慕。如果将其单纯看作投机取巧,那就有些浅薄了。

更多文章

  • 徐茂公和李世民喝酒,酒醒后惊恐发现身披龙袍,他的保命方式绝了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治,李渊,秦王,李世民,李建成,诸葛亮,李元吉,徐茂公,女皇武则天

    作为《隋唐演义》中的第一智将,徐茂公可以说的上是那个年代的诸葛亮了,他不仅有着和孔明一样道袍加身、羽扇纶巾的形象,还有着和诸葛亮类似的那份智谋。“奇策在此,谁与争锋”正是对徐茂公的计策的最好写照,虽然徐茂公有着和诸葛亮一样的才华,但是与诸葛亮相比他是幸运的,因为没有落得和孔明那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

  • 高清:文彭草书《唐王勃滕王阁序》

    历史解密编辑:谢云逸标签:文彭,草书,书法家,雕塑家,唐王勃滕王阁序

    ~欢迎点赞留言分享~LOVE谢云逸云逸书院◎有益分享发 现 书 法 的 美 好谢谢留言点赞!

  • 重磅!王勃华: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形势与未来展望

    历史解密编辑:光伏产业网标签:光伏,王勃华,理事长

    2022年12月1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2022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暨(滁州)光伏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在安徽滁州成功召开。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出席会议并作我国光伏行业发展形势与未来展望报告。PPT全文内容如下:

  • 五一假期你不满意?王勃:还好你没在唐代,不然一个月就得辞职!

    历史解密编辑:小恩说历史官方标签:王勃,皇帝,放假,旬假,丧假,唐朝,诗人,五一假期

    王勃在《滕王阁序》里曾经写道: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他说指的是唐朝时候的旬假,那么,当时的休假制度究竟如何,我们来看看唐朝都有哪些节假日:旬假旬假跟我们现在的周假,有些类似,是唐代所有公职人员的例行假日,每一旬也就是十天,上十天班休一天,所以称为旬假。唐高祖、太宗时期,天下初定,所

  • 王勃华:预计2023中国光伏新增95-120GW!(附PPT)

    历史解密编辑:光伏产业网标签:硅片,王勃华,ppt,多晶硅,制造业,中国光伏,光伏产业链

    2023年2月16日在“光伏行业2022年发展回顾与2023年形势展望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就光伏行业2022年发展进行了回顾及对2023年形势进行了展望。多晶硅产量82.7万吨,同比增长63.4%,硅片产量357GW,电池产量318GW,同比增长60.7%。组件

  • 就业服务专员王勃:为了391名毕业生的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毕业生,就业,王勃,社保,高校毕业生,专员

    一共391人,其中304人已就业,87人未就业,还有2名是困难家庭——今年6月,根据大兴区人力社保局发布的2022年应届毕业生名单,庞各庄镇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帮助这87名未就业大学生找到工作,就是就业服务专员王勃的任务。“一个都不能少!”拿着名单,王勃开始帮人找工作。王勃依次拨通电话摸

  • 有一位“乘风破浪”的弟弟,他的故事被李白、王勃追捧

    历史解密编辑:花香般的忧伤PLUS标签:李白,王勃,乘风破浪,滕王阁序,宗悫

    平讲平说这几天呀《乘风破浪的姐姐》王心凌很受关注,她的一首老歌《爱你》唤醒了很多80后老男孩的回忆。今天抽点时间,我们给大家讲讲“乘风破浪”这个典故,最开始啊这个典故说的可不是姐姐,而是一个弟弟。在南北朝时期,南阳有一个少年名叫宗悫,注意啊这个“悫”字有点难写,这个字是诚实谨慎的意思。这位南阳的少年

  • 他是初唐的第一隐士,王勃的叔祖,被誉为五律的奠基人

    历史解密编辑:静静的猫超标签:王勃,王绩,陶渊明,隐士

    在初唐诗坛上有这样一个人,他才华横溢,热爱自由;虽生于乱世,却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他性情孤高,嗜酒如命,只要有人以酒诚邀,那么他必会欣然前往;他打破了长期以来诗歌创作内容的局限,被誉为“五言律诗的奠基者”。这个人就是王绩。他是隋代国子博士王隆的儿子,是思想家王通的弟弟。王家兄弟自小深受家学

  • 王勃生平轨迹

    历史解密编辑: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标签:王勃,版权,生平

    .【转载仅供思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问题,请后台留言,立即删除】

  • 原来,李白、苏轼、王勃、韩愈还有一个共同点……

    历史解密编辑:唐山市图书馆标签:韩愈,李白,王勃,苏轼,成语,王安石,千古名句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最近一个新发现:要论起“成语制造业务”,李白、苏轼、王勃、韩愈四人绝对可以成团出道!他们单人贡献的“成语业绩”相当抢眼 ——据不完全统计,少则三四十个,多则上百!真是不数不知道,一数直呼“绝了绝了”!友情提示:一定要看到最后的韩愈!李白贡献的成语洋溢盛唐的青春气息‍巡游在李白贡献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