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初安边名将裴行俭,虽是一介文弱书生,却被誉为“儒将之雄”

唐初安边名将裴行俭,虽是一介文弱书生,却被誉为“儒将之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九天历史记 访问量:1194 更新时间:2024/4/22 0:32:35

裴行俭字守约,虽一介书生,却是唐朝继苏定方之后的又一位名将,苏定方曾为找不到传人而苦恼,后来两人相遇对他说:“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贤也。”裴行俭得苏定方传授其一生所总结的用兵奇术,后世称其为“儒将之雄”。

西平突厥叛军

公元677年,吐蕃经常骚然唐朝边境,西突厥中有一些部落也叛唐归附吐蕃,唐朝开始商议征讨叛贼一事。在公元679年,唐朝得知吐蕃国赞普去世的消息后,唐太宗便趁其子还未巩固吐蕃上下之时,令裴行俭率大军出征剿灭叛军。

只是裴行俭对讨伐吐蕃有着自己的看法,他向唐高宗进言献策,认为吐蕃现在虽然刚刚死了领头的,但是群臣之间依旧和睦,加上国力强盛又接连取得胜利,现在正是士气正旺的时候,不好强行征讨。

接着裴行俭提出了应对政策,借着波斯国王去世,护送压在唐朝的其子回国,等路过西突厥和吐蕃的地盘时,再突然发难拿下吐蕃。此计确实精妙又符合时宜,唐高宗当即便采纳裴行俭的计策,然后任命他为安抚大使,执行这次秘密斩首行动。

很快裴行俭一行人就到了西州,沿途唐朝的各个属国全都派出官员迎接,然后裴行俭就开始实施他的计划。首先他四下传播现在天气炎热,要在须秋驻军,等到秋天凉爽的时候再前进,而对方藏在人群中的探子也很快将这个假情报送了回去。

裴行俭又召来安西四镇的酋长,说他自幼便喜欢打猎,到京城做官后也不曾忘记,邀请众人前去一同狩猎。在裴行俭的招揽之下,很快就凑齐了上万名打猎的好手,带着这些人一路前进,路过阿史那都支突厥可汗的营地时,裴行俭派出使者前去问好。

阿史那都支还以为裴行俭真的是来打猎的,在前来拜见时被擒获,李遮匐听到消息后也投降大唐,随后两人被押送回京师问罪。裴行俭不费一兵一卒就抓获叛党,被唐高宗夸赞说集文韬武略于一身,要同时授予他文官武将的职位。裴行俭当即被高祖任命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粮车藏兵破敌

公元679年,东突厥的两个部落蓄谋已久叛出唐朝统治,单于都护府管辖内二十四州的酋长响应反叛。在萧嗣业讨伐失利后,朝廷任命裴行俭为军队大总管率军三十万讨伐叛逆,军队规模之大历来少有。

萧嗣业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粮车被劫,裴行俭吸取教训,又针对突厥人爱袭取粮车这一点设下计谋。裴行俭下令伪装粮车三百辆,精兵持陌刀劲弩藏于其中,由羸弱士兵护送前进,而大军紧跟其后。

突厥人的探子将粮车的位置送回去之后,突厥人果然率大军来袭,护送粮车的士兵逃走。等这些贼人放下戒心查看粮车之时,精兵从粮车中杀出,紧接着大军杀至,自此突厥人再不敢袭击后续的运粮部队。

次年裴行俭同叛军在黑山处决战,以突厥叛军惨败的结果暂时告终。不久之后,阿史那温傅同阿史那伏念再次叛变作乱,裴行俭第二次奉命征讨东突厥。在裴行俭的反间计之下,阿史那伏念对盟友心生猜疑,先是送来请降的信件,之后没几天就押着阿史那温傅前来投降。

裴行俭随即押送两个叛军首领凯旋回京,只是侍中裴炎一干人等嫉妒裴行俭立下的功劳,在向高宗一番进言之下,裴行俭的功劳变得只值一个“闻喜县公”。而之前裴行俭承诺阿史那伏念说降者不杀,只是朝廷最后依然将两人斩首示众。

这是唐朝自建立以来第一次处决投降的将领,也为之后突厥再次反叛埋下了祸根。裴行俭对这种行为表示耻辱,称杀降之后,恐怕再也没有人敢来投降了,随即以生病为借口,再不出府门。

公元682年,突厥再次发动叛乱,唐高宗任命此时已经六十多岁的裴行俭为大总管,打算让其再次西征平定突厥叛乱。或许是裴行俭年老身体不适,或许是他对伏念和温傅降而被杀依旧心中抑郁,在即将要出征的时候于家中突然去世,享年64岁。

《旧唐书》:“裴闻喜,文雅方略,无谢昔贤,治戎安边,绰有心术,儒将之雄者也。”

唐高宗念及裴行俭多年里为稳定边疆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追授他为幽州都督,并令京城中一位六品官员负责裴行俭的家事,直到其子孙可以自立为止。而这位花甲之年仍要为国效命的裴行俭老将军,虽原是手无缚鸡之力一介书生,率军却依然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愧于旧唐书对其的评语,无愧于“儒将之雄”的称号。

标签: 突厥李治吐蕃唐初唐朝裴行俭苏定方

更多文章

  • 上下五千年 | 第10集-李林甫一手遮天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诗词,是缘,解读,唐朝,李林甫,国防部门,五代十国,上下五千年

    不想错过我们每天的推送?您可 以进入【每日解读诗词】主页面,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点图标,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 因李林甫专权,而杜甫因此落选

    历史解密编辑:张轼奇标签:李林甫,杜甫,奸臣

    在杜甫到长安区谋求官职的一段时间过后,他的老父亲就去世了,本来父亲身居要职,生活还可以保障,但到了杜甫这块,还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赐,没有家庭资金的支持,往后余生,生活是越来越惨淡。 大唐王朝都是流行写诗,在这个写诗的年代,我们的大诗人在求职生涯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点收获,从

  • 唐朝李林甫有多厉害?安禄山冒犯了李,李一个动作,差点把他吓尿

    历史解密编辑:三分钟的温度呀标签:安禄山,李林甫,唐玄宗,宰相,唐朝,杨玉环

    唐朝宰相李林甫有多厉害?有一次,安禄山进京觐见唐玄宗,完事后按照惯例,去拜见宰相李林甫。见面时,安禄山仰仗皇帝宠信,连礼都不施。李林甫不动声色,做了一个小动作,把安禄山差点吓尿了。安禄山的暴戾自大是出了名的,为什么呢?因为安禄山在朝廷有靠山,唐玄宗非常宠信他;安禄山还认杨贵妃为干娘,当了她的干儿子。

  • 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为何怕李林甫?李林甫当时是什么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认真的罗刹标签:宰相,唐朝,安禄山,李林甫,唐玄宗,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国防部门,女皇武则天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后代,可以说是官二代、官拜宰相。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李林甫的政治生涯,主要三大罪:一是擅权乱政,独揽朝纲。二是重用胡将,他的谬论是:胡将朝中没做根基和党援,不能够结党营私。重用安禄山,这就使得安禄山做

  •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历史解密编辑:闲云清意标签:皇帝,宰相,大将,唐朝,李林甫,郭子仪,唐玄宗,国防部门,五代十国,女皇武则天

    唐朝天宝年间,在唐玄宗执政期间,爆发了安史之乱,郭子仪率兵平定天下,立了大功,但他并不居功自傲,为防小人嫉妒,他格外小心。有一天,朝中有一位比自己低的李林甫要来拜访郭子仪,郭子仪就事先做了周密的安排,因为他家中侍女太多,因为每次郭子仪打完胜仗他都会向皇帝要美女和黄金,这样就会消除皇帝对他的猜忌。他安

  • 李林甫:唐朝在位最长的宰相,大权独揽,口蜜腹剑,却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李林甫,宰相,玄宗,安史之乱,唐朝,魏征,五代十国,兵部,军事制度,中国军事制度

    臣为立仗马,君作雨霖铃 在史上有人罗列的十大奸臣中,这李林甫自是在其中,一般不是学历史的对他不是太了解,但有个成语大家一说却都知道,“口蜜腹剑”指的便是这人,此语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有宋以降,因这个评价便将

  • 隋唐史丨唐肃宗登基后,为什么第一件事就是想掘了李林甫的坟?

    历史解密编辑:萌宠动态标签:唐肃宗,李林甫,武惠妃,玄宗,李瑁,唐玄宗

    一、唐肃宗的委屈人生唐肃宗的太子宝座和皇位,都来的侥幸,这一点,小编在别的文章里说过,在这就不重复了。唐肃宗当太子的时候,李林甫没少设局害他。而唐肃宗在自己的太子生涯里,也是忍辱负重,默默忍受李林甫的打击。李林甫对唐肃宗的打击,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此,当唐肃宗的军队赶走安禄山的大军收复

  • 唐玄宗风流成性执拗娶子妇,李林甫口蜜腹剑蓄谋败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唐玄宗,李林甫,安禄山,杨国忠,杨妃,史思明

    唐玄宗与李玉环口蜜腹剑李林甫安史之乱贼首安禄山第一推手史思明安史之乱场景唐玄宗风流成性执拗娶子妇,李林甫口蜜腹剑蓄谋败江山——刘福新读史札记杨氏系寿王瑁的妃子——玄宗儿媳妇。杨氏小字玉环,弘农华阴人,徙居蒲州永乐县的独头村。父名玄琰,曾为蜀州司户。玉环生自任所,幼即丧父,寄养叔父家。开元二十二年十一

  • 改革税收、修订唐律、改进募兵制,李林甫变法有何积极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林甫,变法,募兵制,宰相,唐玄宗

    全文共1751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提起李林甫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他是大唐的一位宰相,进而想到这位宰相与唐朝的由盛转衰有着极大的关联,甚至不夸张地说,李林甫扮演了推动唐朝衰亡的重要角色。世人认识李林甫多是从“口蜜腹剑”这个成语开始,指的是李林甫表面上友好,实际上看不惯所有能力在他之上,又深得皇帝信任的大

  • 唐朝宰相李林甫为女儿设“选婿窗”,自主选择婚姻,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曲殇别离标签:李林甫,宰相,杨国忠,唐玄宗,武惠妃,选婿

    唐朝是我国封建王朝中较为繁盛的一个时代,在盛唐时期,各族文化融合,使得这个时期更加繁荣、更加开放。因此唐朝时期也出现了不少的奇闻轶事,让人十分惊诧。比如这李林甫为女儿设立“选婿窗”,在封建的古代社会就显得十分特别。唐玄宗时代最受宠的奸相李林甫是唐朝时期唐玄宗手下一名权势很大的宰相。李林甫起初只是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