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改革税收、修订唐律、改进募兵制,李林甫变法有何积极作用

改革税收、修订唐律、改进募兵制,李林甫变法有何积极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2523 更新时间:2024/1/14 23:04:33

全文共1751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提起李林甫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他是大唐的一位宰相,进而想到这位宰相与唐朝的由盛转衰有着极大的关联,甚至不夸张地说,李林甫扮演了推动唐朝衰亡的重要角色。世人认识李林甫多是从“口蜜腹剑”这个成语开始,指的是李林甫表面上友好,实际上看不惯所有能力在他之上,又深得皇帝信任的大臣,于是暗中进行陷害。

这个成语生动地刻画出李林甫作为宰相,没有包容的气度,而以小人之心自居的形象,仿佛他只是历史上的一个反派角色。

但事实上,在李林甫任职的时间里,唐朝税收、法律、兵制等多方面出现了较好的改变,有了较好的发展,这些与李林甫个人的能力分不开。除去李林甫自身性格上的奸诈狡猾,这位宰相的工作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而历史对其的评价也多是片面脸谱化的,以至于我们对李林甫是奸诈小人这个印象颇深,往往忽略了他的能力。下面就来看看李林甫变法的成功之处吧。

第一、均田制的瓦解崩溃

在古代封建时期,国家收入大部分源自土地。因此各个封建王朝对于土地的制度的制定显得格外慎重。唐朝初期,为了修养战争过后的国家,实行均田制的土地制度,目的是为了恢复国家的经济发展。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官僚主义和豪强地主主义的不断发展,落在百姓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国家的农业经济的发展陷入了僵局

均田制的逐渐崩溃,引发了大量农民开他们的逃亡之路。他们开始躲避官府的收税,藏匿起来或者成为豪强地主的佃户。不少农民逃亡当时的关中地区,使得政府对他们的掌控力度大大削弱,有着极大的社会不稳定隐患。

土地兼并问题的日益严重终于引发了朝廷的关注,中央下令限制豪强购买土地,但是这些努力都是杯水车薪,均田制一度陷入窘境。

第二、频繁征战,军费紧张

唐玄宗时期,可能是由于李家人血液中流淌着好战的因子的缘故,李隆基在其在位期间,对包括吐蕃在内的各个周围国家进行征伐。正所谓战端易开不易止,唐朝便在不断的战争中将身体拖垮,百姓便在不断的战争中举步维艰。

大量的战争使得上位者获得不少的赞誉,建立起不小的声望。但是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有些战争是没有必要的,且比较沉重的存在。

不断地打仗不仅会消耗大唐的国力财力人力,还会直接间接地加重人民的生活负担。这一时期内的唐朝陷入了一种紧绷的状态,国库的紧张让整个国家的发展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第三、“府兵制”出现问题

唐朝时期的府兵制主要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随着均田制的瓦解,府兵制也多是名存实亡的存在。府兵们依赖的田地被豪强们纳入怀中,他们逐渐变得懈怠,加重了唐朝当时军队机动力不足的问题。

军队制度出现了较大的裂痕代表着当时的国家陷入了较大的危机中,此时亟需做的就是改变,改变各种制度。

第一、变法内容

针对当时财库的紧张问题,唐玄宗焦虑不已,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李林甫率先发起了改革。从当时的税收制度下手,以“开源节流”为中心,采取节约用钱的手段,最终达到积攒财富的目的。

不仅如此,李林甫还主持修订了当时的唐律,完成了一部名为《唐六典》的法律著作,是我国第一部行政法典。除了这些,代替府兵制的募兵制也在李林甫手中得到了改变。

第二、变法的积极作用

税收制度的改变直接影响了当时唐朝的财政收入,缓解了因为巨大军事之初的危机。这个带有李林甫特质的唐朝税收制度,从大胆实际的层面出发,整个税收制度受到大刀阔斧地改革,实际产生的有利影响也比较明显。

针对当时的情况,拿国库来说,节约用钱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开源节流增加了不少收入,从这些角度来说,李林甫的税收改革算得上非常成功。

唐朝法律在李林甫的改革中逐渐走向完善,其身上增添了各种具有约束力的东西,能够更好地管理民众,管理国家。募兵制的改革更是唐朝的一大创举。

推动了唐朝军事系统的完备,为后面唐朝的军事实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的来说,这些改革并不是画蛇添足,而是具有点睛之笔的作用,对于当时唐朝的现状能够发挥挽救的功效,说明此次改革异常成功。

李林甫是后人眼中的大奸臣,但凡事都具有两面性,不管对其人性如何评价,这些改革所带来的的积极作用是没办法抹去的。

李林甫变法是一个大胆创新的举措,可以说,改变了当时唐朝陷入窘境的现状,推动了唐朝的发展。我们说一项改革是否成功,不就是看它的内容能否对改革的当下产生积极的效益吗。显然,李林甫做到了这一点。

参考文献:《唐书》

标签: 李林甫变法募兵制宰相唐玄宗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李林甫为女儿设“选婿窗”,自主选择婚姻,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曲殇别离标签:李林甫,宰相,杨国忠,唐玄宗,武惠妃,选婿

    唐朝是我国封建王朝中较为繁盛的一个时代,在盛唐时期,各族文化融合,使得这个时期更加繁荣、更加开放。因此唐朝时期也出现了不少的奇闻轶事,让人十分惊诧。比如这李林甫为女儿设立“选婿窗”,在封建的古代社会就显得十分特别。唐玄宗时代最受宠的奸相李林甫是唐朝时期唐玄宗手下一名权势很大的宰相。李林甫起初只是担任

  • 李林甫以一己之力开创开元盛世?唐玄宗:他是挖墙脚的甜蜜毒药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李林甫,唐玄宗,毒药,武惠妃,高力士,宰相

    我替姚崇、宋璟对提问者表示抗议!唐玄宗肯定也不服:这个口蜜腹剑的家伙就是个“开元盛世”的掘墓人,啥时候成了开创者?如果非要用“一己之力”这个词,我觉得应该是:“李林甫以一己之力摧毁了开元盛世!”唐玄宗登基后,启用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等一干贤臣,对初唐以来的积弊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历经二十余年将大

  • 李白为啥要向大唐奸相李林甫的女儿和杨国忠的妹妹大献殷勤?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李白,李林甫,杨国忠,唐玄宗,杨玉环,国防部门,中国军事制度

    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春日,李隆基和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急召翰林待诏李白作诗助兴,李白随手写了《清平调三首》。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其二: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

  • 古代名人智慧:李林甫诱人入彀除政敌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宰相,皇上,唐朝,李林甫,唐玄宗,古代名人,五代十国,国防部门,官宦世家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唐玄宗时,有李适之和李林甫两位宰相共同辅政。二人面和心不和,互相倾轧,互相勾斗,但表面上还很客气。唐玄宗荒于酒色,穷奢极欲,弄得国库日见空虚,满朝文武都很着急,日夜思谋开源节流之计。最后,皇上也感觉到了财政威胁,下诏让两位宰相想办法。形势所迫,二人都很着急。但李林甫最关心的却

  • 敢于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为何惧怕李林甫?

    历史解密编辑:学姐看生活标签:安禄山,李林甫,杨国忠,安史之乱,丞相,唐玄宗

    安禄山在中国古代史上算是一个自带流量的人物:因为安禄山挑起的安史之乱,差不点推翻唐朝。虽然在唐肃宗的挺身而出之下,唐朝开始了反击。但是,安史之乱还是让大唐再也无法恢复到盛唐盛世的局面。但是,敢于发动 “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为什么要惧怕李林甫?个人认为,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李林甫拿捏安禄山事实上,安

  • 李林甫不学无术,为何却能当19年宰相?看完你就明白此人多奸诈

    历史解密编辑:凯旋帝国史标签:宰相,皇帝,宦官,唐朝,李林甫,唐玄宗,安禄山,国防部门,五代十国,官宦世家

    前言虽然在世人的眼中,善良正直的人,一直是比较受人们的推崇和喜欢的。但是在某些社会环境之下,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中,一个奸诈狡猾,懂得审时度势的人,往往会混得更好,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李林甫,便是一个经典的例子。李林甫的“政绩”李林甫,小字哥奴,为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是唐朝宰相,唐太祖李虎五世

  • 安禄山真是等李林甫死了才敢造反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懒人喜欢搬砖标签:宰相,唐朝,安禄山,李林甫,杨国忠,唐玄宗,哥舒翰,国防部门,五代十国

    李林甫和杨国忠是唐玄宗一朝后期的两位主要政治人物,与安史之乱的爆发有着重要关系。在李林甫执政时代,安禄山不仅没来得及叛乱,当他军权在握后的很长时间内,对李林甫都颇为忌惮,因此有一种很常见的看法认为:李林甫权术水平远高于杨国忠,有能力驾驭安禄山,杨国忠则是靠裙带关系上位,政治上无能,最终逼反了安禄山。

  • 李林甫VS张九龄,一个太“圆”,一个太方,你怎么看?

    历史解密编辑:姑娘聊历史标签:宰相,尚书,诗人,李林甫,张九龄,唐玄宗,国防部门,五代十国

    736年10月,洛阳宫中突然传闻闹鬼,唐玄宗每晚睡觉惶惶不安,苦不堪言,就召集大臣商议回长安。宰相张九龄上奏:“如今正值百姓收割时节,御驾经过必定会扰民,陛下还是再等等,农闲时再出发。”唐玄宗眉头紧皱,郁闷地摆摆手宣布散朝。看到唐玄宗的表情,李林甫计上心来。待到其他大臣都走后,李林甫返回来找到唐玄宗

  • 安史之乱爆发有多奇葩?李林甫去世,唐玄宗的纵容,成就了安禄山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林甫,唐玄宗,安禄山,杨国忠,宰相

    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把持了大唐朝政近二十年的宰相李林甫,撒手人寰,无力地松开了那双握着权柄的手。随着李林甫的去世,有一个人彻底放飞了自我,其羽翼日渐丰满,逐渐尾大不掉,最终将一个繁华富庶的唐王朝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这个放飞自我的人,就是安禄山。为什么李林甫死后,安禄山会放飞自

  • 李林甫一箭三雕打击太子,明知太子受了冤枉,唐玄宗为何坐视不管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宰相,李亨,皇帝,皇甫,唐朝,李林甫,唐玄宗,国防部门,五代十国,女皇武则天

    天宝五载(746年),大唐帝国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刑部尚书韦坚、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因“规立太子”被杀,韦氏子弟或被处死,或被流放,宰相李适之被贬黜。而身处漩涡之中的太子李亨,为了撇清关系被迫与太子妃韦氏离婚。这个事件普遍被认为是李林甫对太子集团炮制的冤案,也是李林甫的一次完胜。其实这是一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