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十四年(779年),唐代宗评定“至德已来将相,功效明着”之人,张巡等八人被定为第一等。
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评“至德以来将相既殁者”,张巡等十一人被定为功臣上等。
大中二年(848年),唐宣宗命挂张巡等三十七人像于凌烟阁。
宋朝时,尊许远、张巡为“保仪尊王”“保仪大夫”。
至清代,张巡的塑像还被请到太庙中,成为四十一位陪臣之一,与历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
就是这么一位被封建王朝歌功颂德的历史人物,其事迹闪耀千古,却是连初中生课本都没有上,其中究竟有何原因?让我们走进那段尘封的岁月,了解这位后世史学家极具争议的人物。
张巡,708年——757年,唐开元末年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因战功累迁河南节度副史、御史中丞。唐肃宗时被追封为扬州大都督,邓国公。
第一篇 山雨欲来风满楼
大唐开元末年,河南邓州大瓦寺,从山东逃难过来的张家又有一件喜事,小儿子张巡中了进士。时年33岁的张巡,年少出名,通览群书,知晓战事,志向高远,早就在中原地区名重一时,他的哥哥张晓,当时是监察御史。监察御史虽然官的品级不高,8、9品的样子,却是实打实的权力机构,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御史管辖弹劾范围内。《新唐书·百官志三》:“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说实话,跟当今的纪委性质差不多,但是实际权力还要更大。
张家一门两兄弟,兄张晓权重,第张巡进士,一时风头无两,张老太爷着实高兴面上有光。在拜祭完张家祖先后,将张巡拉到祖宗牌位前,语重心长的说道:"咱家世代布衣,我逃难从永济逃到这里,就是因为有些官员视民如草芥,导致在老家民不聊生,不得已背井离乡。如今你中了进士,即将为官,你哥现在又是监察御史,希望你们两兄弟不负皇恩,心存百姓。到了京城,向你哥哥把话带到,为人臣子,必忠君事国,不得二心。‘’
天宝年间,张巡出任太子通事舍人一职,辅助太子李亨,处理相关的文书工作。太子是储君,毫无疑问,能够辅佐太子,以后必然会成为重臣,这里面也不乏张晓的功劳,否则进士虽然不多,但是能辅助太子,这也是最好的结果了。太子通事舍人就是今天所说的秘书,负责太子的文书、通联,只要做好了工作,处理好了跟太子的关系,一旦太子上位,日后定然前程无量。
天宝初年的太子李亨,形势却不容乐观,此时的宰相李林甫是太子的死对头,唐玄宗李隆基又不愿意太子党或者李林甫党坐大,一手帝王均衡术,玩得两个人恶斗不止。李林甫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厚黑,后世流传“口蜜腹剑”李林甫,不是没有道理的,特别是天宝五年,太子李亨私底下与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小舅子韦坚在崇仁坊内的景龙道观会面。李林甫得知消息,令御史中丞杨慎矜上疏,以“欲共立太子”,以谋反为名弹劾太子,欲将太子党一网打尽。
唐玄宗是政治高手,帝王心术,其实不过是平衡术罢了,他又岂会坐看李林甫独大,只是将皇甫惟明贬为播州太守,太子近臣被罚,未伤太子根基。张巡因此被外放清河县令,清河县远离长安,也算是远离政治中枢,不难看出也是对张巡的一种保护。
张巡到了清河县,励精图治,爱民如子,以大义为先。旧唐书记载:
天宝中,调授清河令。有能名,重义尚气节,人以危窘告者,必倾财以恤之。说的是遇到有困难的人,不惜倾家荡产资助别人。新唐书记载:巡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
天宝十一年,张巡因治理地方出色,届满回京。此时,李林甫病逝,杨国忠即杨贵妃族兄拜相,权倾一时。张巡这些年的至交好友就对他说,何不投靠杨相,加之你与太子是旧相识,且你的祖籍是山西永济,跟杨国忠是老乡,必定会被重用。张巡却看不惯杨国忠以裙带关系上位、祸国殃民的作风,说道:“
是方为国怪祥,朝宦不可为也。
”。意思就是,杨国忠这种人掌权,这是国家的怪事,京官不能干啊。
天宝十二年,张巡外放为真源县令。真源即现在河南鹿邑,当时的真源,当地人的权势滔天,财产又多,特别是最大的华南金,欺男霸女,巧取豪夺,无恶不作,实在是当地的一个大毒瘤。真源县内流传一句话:“金南口,明府手”,意思就是华南金说的话,就是县令的手谕,也就是正式公文。张巡到任不久,就整肃县衙人员,招揽人才,出身贫寒的雷万春被任命为郎将。
雷万春,自幼学习武术,天生智勇兼备,进入四十八寨赤松山跟随磨镜老人学习拳术及兵法,磨镜老人赐给雷万春将军法名叫道阐(现四十八寨有碑刻遗在言传),雷万春在四十八寨修习拳术及兵法时间达16年之久,后从军。经结义兄长雷长青举荐,被张巡收为麾下,成为日后那场惊天动地大战的主角。而他的结义兄弟南霁云,更是同他一起,名垂青史。
天宝十二年,到任不久的张巡掌控了真源县政治、人事、军事全局,收集华南金罪证,并将境内土豪劣绅、牛鬼蛇神一网打尽。罪首华南金伏诛,其他人经过教育后,全部释放。从此以后,真源境内再无宵小,百姓安居乐业,张巡政名远播。邻县雍丘县令令狐潮仰慕其名声,多次与张巡相交,高谈阔论,痛斥杨国忠祸国,朝纲不整。两人同属谯郡,太守杨万石是弘农杨氏之后,杨素之子,令狐潮是山东望族令狐氏。张巡与这些名门之后同僚,同样也被他们轻视,毕竟张家只不过逃难的平民。
天宝十四年冬,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攻陷东都洛阳,称帝,国号为“大燕”。
大唐帝国至暗时刻终于到来。
天宝十五年,燕军将领张通晤攻陷宋、曹等州,谯郡太守杨万石投降燕军,,又逼张巡为长史,并令其向西接应燕军。
张巡在真源玄元皇帝祠即《道德经》作者李耳祠,哭拜李耳金身相,起兵抗燕。
“今夷狄作乱,大唐飘摇,宵小纷纷以降,道德沦丧。我等受皇恩,忠君死节,就在今日!”
第一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