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福海讲堂:为什么陆羽《茶经》里没有普洱茶?

福海讲堂:为什么陆羽《茶经》里没有普洱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福海茶厂 访问量:1577 更新时间:2023/12/31 12:45:05

福海讲堂第一百零三期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读过陆羽《茶经》的人,一定对这句话极有印象。

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们讲过《茶经》,这部7000多字的书籍,包含了茶叶栽培、生产加工、药理、茶具、饮用、历史、化、茶产区规划等方面的内容。可以说是目前我国,甚至是全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茶叶典著,也被誉为茶叶的百科全书。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最早发现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国家。而云南又是我国保存古茶园面积最大、古茶树最多的省份。

据数据显示:在云南,树干直径在1米以上的大茶树就有十多处。在云南离凤庆七十多公里的香竹菁,有一株3200年的茶树,它是凤庆栽培型古茶树的代表,也是世界上发现的最粗大古茶树,以此也足以证明云南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

既然云南的茶树资源在茶文化研究中,地位非常重要,那茶圣陆羽在1200年前写了著名的《茶经》时,为什么书中却一点也没有提到云南?也没有提过普洱茶呢?

陆羽(约733—约804),唐代人。

这个时代正是唐玄宗~唐德宗(唐玄宗曾孙)时代,他的一生经历了大唐的昌盛与衰落。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继续翻阅中国历史,追溯至先秦时期,云南尚未被华夏所知;西汉时期,汉朝授滇王尝羌以金印,治滇国于益州,管辖滇东北,当时红河以西称为哀牢;东汉时期,哀牢并入益州,此时云南才算真正进入中国版图。直至唐代,云南也还不算是一个独立省份,而是与四川同属于剑南道,由朝廷派遣官吏前去治理。

唐760年-780年间,此时的云南名为南诏国,是隶属于大唐的一个藩属地。当时南诏国管辖的地域北至大渡河边,南至越南、老挝、泰国、缅甸一部分,东盖一半贵州,西连缅北与印度。

南诏国本是唐朝扶持起来的一个云南地方政权,但当时以南诏为主的诸多各方势力与大唐的关系却是比较微妙的。他们时而举杯结盟,时而干戈相,合好又分,分了又合地折腾。双方刀兵相向,前前后后打了几十年。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给繁华四季盛唐来了沉重一击。此时的陆羽为了避乱随着流民顺着长江而下,一路收集大唐各地茶叶“情报”。

大约公元762年,三十岁的陆羽在湖州苕溪闭门读书,潜心著作完成《茶经》初稿。而此时的南诏与大唐正处于敌对状态,南诏国的辖地,大唐人不能随意进入。经过20年的亲自调查和实践,陆羽倾尽一生心血完成了《茶经》这部作品。

南诏与大唐的恩怨直至公元794年才算了结,而这个时候陆羽也已经六十多岁了,无力再去攀登茶山,观看、实践南诏的茶事,直至他去世,也没能进入当时的南诏国,也就是今天的云南。所以,自然而然,《茶经》上也就没有出现过云南普洱茶。

其实在这个时间,南诏产茶量已经不低,也早已懂得烹而饮之的饮茶法,如果陆羽可以到南诏国游历,《茶经》上可能不只会有云南普洱茶,相信南诏少数民族的种茶、饮茶的文化也会被陆羽提及。

所以说,不是《茶经》把普洱茶忘了,而是因为种种不可抗力,才让陆羽与普洱茶失之交臂。

参考文献:

[1]段兆顺. 普洱茶的唐宋遗韵[J]. 普洱, 2014(6):6.

[2]程坤, 杨招棣, 姚国坤. 陆羽《茶经》:茶经[M].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3.

[3]吴觉农. 茶经述评[M].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4]李肇. 唐国史补.新1版[M].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标签: 陆羽茶经普洱茶南诏茶叶

更多文章

  • 从陆羽开始,喝茶在中国才算个正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陆羽,茶经,茶道,茶具,茶叶

    古往今来,喝茶就是一个待客之道,不管拜访还是社交,先喝上一杯茶再说,这个茶现在可以是泡茶叶的茶,也可以是单纯的白开水,但是茶圣陆羽出现之前,中国人的喝茶其实就是一锅大乱炖,什么玩意都可以放进去,茶叶混合着食盐、橘子皮、姜片、大枣之类的,煮出来的茶粥恐怕现在没人喜欢。陆羽烹茶从茶粥到魏晋风雅大乱炖的茶

  • 陆羽:一生为墨客,几世做茶仙

    历史解密编辑:半卷诗书一窗月标签:陆羽,茶经,李季兰,墨客,僧人

    作者:月满天心 陆羽身世凄凉,无名无姓无家,他在自传中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三岁被遗弃,被龙盖寺僧智积禅师在湖堤上拾得带回寺庙,不知生身父母是谁,也没有名字。因为脸有疵,大家都叫他:疾儿。 长大后,他博学强记,博览群书,用《易经》给自己算了一卦,得卦:自筮得蹇之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 事关天门陆羽高中…

    历史解密编辑:天门通标签:天门,武汉,师范,江汉大学,陆羽高中

    5月17日上午江汉大学托管帮扶天门市陆羽高级中学揭牌仪式在陆羽高中南校区如期举行市教育局、陆羽高中、江汉大学相关负责人为江汉大学托管帮扶陆羽高中揭牌。本次托管帮扶工程,搭建了江汉大学与陆羽高中的良 好交流平台和友谊桥梁,将成为陆羽高中和天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据悉,江汉大学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

  • 一家之言:陆羽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到底是谁?他为陆羽做了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东方青牛君标签:陆羽,颜真卿,茶经,韵海镜源,一家之言,香草,艺术家,茶,可食用植物

    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热爱中国茶,打造传世品。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分享。网络上有很多关于陆羽贵人的文章,流行“两僧两吏”的说法。“两僧”指积公和皎然,“两吏”指李齐物和崔国辅。认真研究陆羽的一生,青牛君认为“两僧两吏”的说法值得商榷。两僧,一位是将他捡回并养育在龙盖寺形同再造的积公,他应视为陆羽的

  • 李世民杀单雄信时,徐茂公力保他的妻儿,却给大唐留下祸端

    历史解密编辑:野史戏说馆标签: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李密,李渊

    使其事真主,勠力鏖疆场。功岂后褒鄂,名应并徐常。——赵翼评价单雄信对于单雄信这个名字想必很多人都熟悉,他既是生活在隋末唐初的一位将军,也是《隋唐演义》中的绿林好汉、江湖英雄。不过,《隋唐演义》对单雄信的记载到他被杀的时候就结止了。但单雄信亦或者说是单雄信家族的传奇并没有结束,李世民杀了单雄信后,徐茂

  • 杨广死众夫人无依靠,徐茂公先挑一个,剩下魏征尉迟恭程咬金抓阄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隋炀帝,程咬金,魏征,尉迟恭,李渊,李世民

    隋炀帝杨广爱旅游,喜欢和美女打成一片,他有十六院夫人,各个都是才貌出众。杨广一死,隋朝一亡,众夫人无依无靠,徐茂公、魏征、尉迟恭、程咬金美了,徐茂公先挑一个,剩下的魏征、尉迟恭、程咬金抓阄挑。隋朝灭亡之后,十六院夫人各自逃命,徐茂公访高人的时候,遇到了袁紫烟。此人善观天相,能察国运,先天数术非常精通

  • 李世民能接纳秦琼尉迟恭, 为何却非杀单雄信! 问题出在徐茂公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青青资讯记标签:秦琼,李勣,李密,唐朝,李世民,单雄信,尉迟恭,王世充,徐茂公,唐太宗,尉迟敬德

    一、单雄信被杀,后果太严重隋唐乱世,人才喷涌。所谓环境造就人,越是复杂的环境,人物也就越复杂多样。比如李世民,一手开创到了贞观之治,直接奠定了大唐的高度。他跟魏征的君臣佳话,也是千古流传。但同时在李世民的身上,还有“玄武门之变”、“杀弟夺妻”等标签死死贴住,撕都撕不下去。若再深究下去,很快还会发现,

  • 徐茂公留下7字预言,15年后字字应验,武则天花容失色:开棺鞭尸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武则天,徐敬业,武则,李治,骆宾王,李世民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乌台诗案”毁了苏轼的仕途,这个宋仁宗留下的“太平宰相”,尝尽了木秀于林的苦头。苏轼是后知后觉者,而徐世勣是先知而先觉者,但他们两人都没能全身而退。徐世勣作为徐茂公的原型,不仅智谋过人,而且能征善战,与李靖并列“武庙十哲”。李

  • 徐茂公临终遗言:处死最出色的子孙,15年后武则天:挖了他家祖坟

    历史解密编辑:俊小伙呦标签:武则天,徐敬业,李治,骆宾王,苏轼,李世民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乌台诗案”毁了苏轼的仕途,这个宋仁宗留下的“太平宰相”,尝尽了木秀于林的苦头。苏轼是后知后觉者,而徐世勣是先知而先觉者,但他们两人都没能全身而退。徐世勣作为徐茂公的原型,不仅智谋过人,而且能征善战,与李靖并列“武庙十哲”。李世

  • 李世民杀单雄信后,徐茂公偷偷照顾其妻儿,不曾想给大唐留下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世民,单雄信,王世充,李密,李渊,宇文化及

    人间处处有真情,徐茂公的战友兼好兄弟被帝王处决以后,徐茂公有情有义,冒着风险将其妻儿悉心照料,昔日的仁慈竟为大唐埋下了隐患。01义结金兰,情同手足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雄纷纷投靠明主,渴望在战场上大显身手。单雄信出生于济州曹阳,与好兄弟徐世绩一起加入了瓦岗起义军。兄弟两人皆是有勇有谋的英才,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