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家:唐.吴道子

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家:唐.吴道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書畫聯盟 访问量:2687 更新时间:2024/2/7 18:00:40

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年(永隆元年) ,卒于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吴道子大约生于约公元685年左右(唐高宗时期),少年时孤苦穷困,随书法大家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后发奋改攻绘画,渐渐掌握了绘画的妙法。由于他的刻苦好学,年未弱冠之时,已“穷丹青之妙”。

公元709(景龙三年),韦嗣立擢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逍遥公。这时吴道子在其属下任小吏。他“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后来,又任瑕丘(今山东兖州)县尉。约在开元初年,吴道子不再做官,开始“浪迹东洛”。

由于他能“穷丹青之妙”,在画坛上有些名气,公元713年左右,即被唐玄宗召到京都长安,入内供奉,充任内教博士,并命他“非有诏不得画”。后官至“宁王友”。吴道子入内供奉之后,多在宫中作画,有时也随从玄宗巡游各地。一次,他随驾去东都洛阳,会见了将军裴旻和书法家张旭,三人各自表演了自己的绝技:裴旻善于舞剑,当即舞剑一曲;张旭长于草书,挥毫泼墨,作书壁;吴道子也奋笔作画,“俄顷而就,有若神助”。

吴道子在绘画艺术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于他刻意求新,勇于创作。《历代名画记》记载了他这样两句话:“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由此可见他在绘画艺术上不落俗套,大胆创新的精神。因此他的作品成为画师们所学习的楷模,绘画作品称为“吴家样”。故唐人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序》中品评了唐朝诸画家“近代画者,但工一物以擅其名,斯即幸矣,惟吴道子天纵其能,独步当世,可齐踪于陆(探微)、顾(恺之)。

吴道子长于山水画,他主画的《金桥图》令人拍手称绝。在他独自画《嘉陵江山水三百里图》的过程中,其绘画技艺更有所创新。

唐代佛教、道教都十分流行,宗教艺术也有长足的发展。因此,吴道子的佛画艺术有很高的成就。他在东、西两京寺观作壁画四十(一作四百)余间,而且“人相诡状,无一同者”。西京兴唐寺御注金刚经院、慈恩寺塔前面文殊普贤及西面降魔盘龙、小殿前面菩萨,景公寺地狱帝释龙神,永寿寺中三门两神等,“皆妙绝当时”。吴道子画中门内神,圆光最在后,一笔而成。坊市老幼,每日有数百人“竞候观之”;及其下笔之时,“望者如堵”,只见他“风落电转,规成月圆”,围观的人群见他画技如此高明,“喧呼之声,惊动坊邑,或谓之神”。他画的人物,使人感到“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可见,他画的人物形象鲜明,真切感人。他画人物,人体各部分比例十分精确。

吴道子所画的《地狱变相》是其代表之作。《东观余论》记吴道子在景云寺所画《地狱变相》时说:“视今寺刹所图,殊弗同。了无刀林、沸镬、牛头、阿房之像,而变状阴惨,使观者腋汗毛耸,不寒而栗。”既然画中无“刀林、沸镬”的恐怖的直觉形象来辅助画面的“阴惨”,那么作品中当然要有比神灵鬼怪等更能强烈地感动人心的力量。据景云寺的老僧玄纵说:“吴生(道子)画此地狱变成之后,都人咸观,皆惧罪修善,两市屠沽,鱼肉不售。”其艺术效果如此惊人,足见吴道子在佛画艺术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吴道子画人物,笔势圆转,衣服飘带如迎风飘扬,后人称这种风格“吴带当风”。敦煌的唐宋壁画中可见类似风格。与吴道子风格相似的还体现于线描与晕染等技法上。学者们认为,敦煌壁画中的兰叶描与吴道子线描绝技也是一脉相承的。唐代流行的兰叶描所描勾的形态,外柔内刚,粗壮者挺拔有力,精细者委婉柔丽。

在画史上评吴道子壁画是“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道子之画如塑然。”许多学者赞叹吴道子的画:“风云将逼人,鬼神若脱壁”。这样的形象在敦煌壁画中比比皆是。

更多文章

  • 乌兹别克斯坦人曹仲达,所绘佛像曹衣出水,与吴道子并称画史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吴道子,曹仲达,佛像,佛画,曹衣,绘画

    导语:曹仲达北齐画家,以画梵像著称,为北齐第一人。其笔下的人物其体稠迭、其衣紧窄,与吴道子的用笔圆转、衣物飘举的画风并称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相对于“吴带当风”要出现得更早一些是由北齐画家曹仲达在吸收外来佛画风格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其面貌为“曹之笔,其体稠迭,而衣服紧窄”曾创造“曹家样”,成

  • 1950年,小伙子“错过4个亿”卖掉破布条,竟是吴道子爱徒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潍水仙儿标签:吴道子,小太监,布条,紫禁城

    1950年,故宫的工作人员在漱芳斋的一块地砖下,发现几块“破布”,随即当垃圾扔掉……然而,这哪是垃圾破布,居然是价值4个亿的极品古画。01、藏宝时间回转到二十六年前,一个人心惶惶的夜晚。威严神秘的紫禁城,城墙依旧高大耸立,它见证了明清两个封建王朝的兴衰,繁华过后便是没落……1924年11月,末代皇帝

  • 人民网|中华三圣: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鹤圣陈九怪。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近现代书画名人录标签:王羲之,吴道子,陈九怪,书圣王羲之,中华,画圣吴道子

    【王羲之】(303年—361年),王羲之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

  • 「民间故事」吴道子作画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吴道子,民间故事,麦子,财主

    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的大画家,是河南禹县人,他擅长画佛教、道教人物画和壁画。传说, 他画人人活了,画鸟鸟会飞,画花花有香味,人称“神笔”。至今河南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吴道子作 画的故事。玉兔和白菜吴道子有一个邻居是大财主,这个财主觅了 一个长工,这个长工是个老实、忠厚的年轻人。 他在劳动之后,常到吴道子家去

  • 吴道子、范宽、郭熙等历代名家,将传统与自然融于心中,行于笔下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范宽,郭熙,画家,吴道子,山水画,书法作品

    艺术意象的产生在于意与象的契合。“外师造化”是就“象”而言的,“中得心源”是指“意”。但,两者却是一个统一的审美创造过程中的两个不同侧面,不能割裂开来。“象”需以自然造化为师,然而它作为艺术创作对象而出现在作家心中之时,已经有“意”的熔入,并不是客观物象的单纯的再现。“意”源于心中,它在艺术创作中是

  • 吴道子趣事:画佛显圣,画驴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吴道子,唐玄宗,贺知章,山水画

    吴道子趣事:画佛显圣,画驴成真吴道子,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大约生于约公元685年左右(唐高宗时期),年轻时即有画名,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

  • 清贫画家吴道子的平凡生活:百姓交流,自然观察,画中寻美。

    历史解密编辑:渤哥点评标签:画家,草书,壁画,平凡,生活,吴道子,书法作品

    在古代的敦煌城中,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吴道子。他是唐朝著名的画家之一,在他的画中,常常能够看到神仙、美人、山水等美好的事物。然而,吴道子的平常生活却远没有他的画作那么传奇。吴道子平时过着一个简朴、清静的生活,他喜欢早起,每天都会在家中的花园里散步。他会仔细地观察花儿、鸟儿和园中的其它事物,有时候还会

  • 吴道子:天赋、努力加热爱,成就一代“画圣”之美名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吴道子,画圣,绘画,草书,画家,八十七神仙卷

    “道子画人物,如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馀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苏轼评吴道子。吴道子雕像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这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多位堪称大师的画家。其中吴道子更是其中

  •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人物画,画家,枯木怪石图,艺术家

    1.这件笔法精妙、精美天伦的作品。此画装帧形式为手卷,纸本白描,画心尺寸纵35.7厘米,横338厘米。2.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国宝为何流落他乡,不得不提阿部房次郎。20世纪初,日本著名藏家澄怀堂主人山本悌二郎在中国闽、浙、京、鲁一带搜购书画时,购得《送子天王图》,并携回日本,藏于自家澄怀堂。此画后经

  • 南宋人物画家马和之,在吴道子笔法上演变,所创蚂蟥描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李唐,绘画,苏轼,宋朝,画家,吴道子,人物画,马和之,蚂蟥描,书法作品

    导语:马和之作品构思巧妙、笔法超脱,创中国传统绘画十八描中“蚂蟥描”技法,别开生面。更厉害的是他还将人物与配景山石树木相结合,使得人物与景物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形成了典型的图式风格。《唐风图卷》局部南宋宣和画院是个神仙打架之地。艺术皇帝宋徽宗招考画师时不求形似,而重意境。他出的考题由实物变为一句诗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