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乌兹别克斯坦人曹仲达,所绘佛像曹衣出水,与吴道子并称画史

乌兹别克斯坦人曹仲达,所绘佛像曹衣出水,与吴道子并称画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寓书喻画 访问量:4189 更新时间:2023/12/11 21:05:24

导语:曹仲达北齐画家,以画梵像著称,为北齐第一人。其笔下的人物其体稠迭、其衣紧窄,与吴道子的用笔圆转、衣物飘举的画风并称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曹衣出水”相对于“吴带当风”要出现得更早一些

是由北齐画家曹仲达在吸收外来佛画风格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其面貌为“曹之笔,其体稠迭,而衣服紧窄”

曾创造“曹家样”,成为后世佛画的典范

曹衣出水佛造像风格

曹创佛寺画,佛有曹家样

北齐画家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曾任朝散大夫。擅画人物、肖像、佛教图像,尤精于外国佛像。

曹仲达生于南梁,后入东魏、北齐。在东魏时已开始服务于朝廷,但其作画声名最盛之时当在北齐,时任朝散大夫,后事周、隋。以袁倩父子为师,既擅长佛画,又擅长泥塑。他自辟蹊径,独树一帜,所做佛画,于唐代有“曹家样”之美称。

由于过去与中原的生活背景与化背景大相径庭,曹仲达的绘画风格与绘画技法明显带有异域格调。在唐代张彦远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历代名画记》中有记载:北齐的曹仲达以绘画梵像名闻各地,后来还官拜朝散大夫。

所谓梵像,即是佛像,以肖像画、人物面见长的曹仲达,尤其擅长佛像绘画。所绘佛像细线稠密、衣物贴身褶皱,好像刚着衣于水中出来一样。

同时,又因其受到中原魏晋以来的汉族文化传承,得其师法,掌握了画绮罗人物即画工笔重彩所应用的粗细一致,细劲有力的线条,把这种线型应用来画菩萨与佛像的衣锦。他将西域与汉族传统绘画的优点融合,创造出新的样式,才有了“曹衣出水”的美誉,成了“曹家样”的代表画家。

代著名的画史评论家、书画鉴赏家郭若虚在《论曹吴体法》一文中,将北齐曹仲达与唐代画圣吴道子相提并论,这就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著名的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由来。

当然,曹仲达紧密笔法形成的“铁线描”线条和吴道子“莼菜条”式的用笔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强调人体自身的结构,后者则是努力营造线条的视觉美感和用笔的自由挥洒。

这也能看出,于阗画派在当时中国画坛不但声名卓著,而且是和佛教艺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种状况也和当时的社会文化状况相一致。

俊朗、细腻的绘画风格

曹仲达在曹国所养成的艺术气质与他外来佛像绘画的艺术风格自然很容易吸引中原人士强烈关注的眼球。

北朝承五胡十六国之变乱,前有北魏拓跋氏以武力征服中原,中经北魏分裂,东西魏对峙,后有北齐、北周之间相互兼并,政权更迭频繁,战事连绵。

除了人祸,还有天灾,多年的自然灾害与瘟疫造成大量难民、流民。所有这些都让普通百姓难以将生活的希望寄托于明天或更远的未来,而只能寄托于来世。

颓废气息充斥着整个社会。在作为社会精英分子的文人圈子中,也普遍对虚谈玄学崇尚至极。求轮转来世、善待人物的佛教正好契合了社会上下各阶层的需要,人们普遍对佛教在精神安慰方面的作用给予了极大重视。

但,当时的统治者却热衷于开窟造像,以至于一般艺术家多舍绘画而就雕塑。故而北朝绘画艺术远逊色于南朝。

其时,画家既少,画迹亦不多见。此时来自异域的曹仲达,带着与中原截然不同的绘画风格,以其新奇的彤式、新颖的画功、俊朗的救世诸佛形象和细腻的线条刻画成为后世的楷模。

曹仲达的佛像绘画下笔的线条长短韵致相依、曲直错落相衬,每一个线条细节都为佛像端庄威严的整体考虑、设计。

人物的衣物多紧窄,外表形象大多俊朗、超凡脱俗,大有不食人间烟火、源于仙境之感,这也正好契合了佛教超脱世俗的教义。很容易将人们带入一种恍若隔世的精神世界,使人们能顿时暂忘现实的痛苦。给当时的北齐繁荣的画坛注入了耳目一新的新鲜血液和创作活力。

衣服紧窄,曹衣出水

曹仲达的绘画风格被后来的学者概括为“曹家样”或“曹衣出水”。此种风格用笔的效果在衣纹表现上较为稠密,“衣服紧窄”正说明衣服是紧身贴体式,状若出水。

曹仲达的佛像绘画样式主要通过勾勒线条的变化产生形体丰富变换的视觉效果。这种效果形成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在于曹衣出水,即佛像衣物紧贴着身体宛如刚着衣从水中而出。

曹衣出水实际是外来佛像绘画技法在不断中国化过程中文化交融的一种产物,它极大推动了中国美术整体的进步。这种进步不仅体现在佛像绘画上,同时也体现在佛像造像上。以形写神的曹衣出水也是将线条定为基本元素的一种衣纹程式

在绘画的角度方面,曹仲达将动势融入线条的表意处理过程,不仅塑造了完美的、有别于两域人物形态特征和韵味的东方人物形体,而且匠心独具地为后期绘制的色彩与墨线勾勒了清晰的轮廓。

曹仲达佛像绘画上的这种形体,具有一种一眼便可感知到的动态夸张,它不拘束在肉体实际体积大小的限制内,而是一种无比传神的体态刻画,是以形传神,是绘画经典。

尽管现在已经没有曹仲达遗作可供人们细细欣赏这一经典,但也可以从其他途径对此加以考略。例如山东青州出土的北朝时期彩塑佛像造像,就明显让人感到曹家样线条艺术的神美。它以线条的穿插、起承刻画处理,竟然使一尊造像具有透视效果。

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造像工匠的巧夺天丁,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造像制作基础——曹仲达佛像绘画以形传神的神奇功力。

综上所述,北齐少数民族画家曹仲达的佛像绘画代表了一种在当时新奇的绘画风格,从而获得了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最早的佛教绘画的基本样式——曹家样的称谓。

他以佛像俊朗的外形、细腻的线条世人展现了佛像超凡脱俗的艺术与视觉形象,使以形写神的曹衣出水在后世佛教和绘画的发展中广为传颂。

标签: 吴道子曹仲达佛像佛画曹衣绘画

更多文章

  • 1950年,小伙子“错过4个亿”卖掉破布条,竟是吴道子爱徒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潍水仙儿标签:吴道子,小太监,布条,紫禁城

    1950年,故宫的工作人员在漱芳斋的一块地砖下,发现几块“破布”,随即当垃圾扔掉……然而,这哪是垃圾破布,居然是价值4个亿的极品古画。01、藏宝时间回转到二十六年前,一个人心惶惶的夜晚。威严神秘的紫禁城,城墙依旧高大耸立,它见证了明清两个封建王朝的兴衰,繁华过后便是没落……1924年11月,末代皇帝

  • 人民网|中华三圣: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鹤圣陈九怪。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近现代书画名人录标签:王羲之,吴道子,陈九怪,书圣王羲之,中华,画圣吴道子

    【王羲之】(303年—361年),王羲之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

  • 「民间故事」吴道子作画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吴道子,民间故事,麦子,财主

    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的大画家,是河南禹县人,他擅长画佛教、道教人物画和壁画。传说, 他画人人活了,画鸟鸟会飞,画花花有香味,人称“神笔”。至今河南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吴道子作 画的故事。玉兔和白菜吴道子有一个邻居是大财主,这个财主觅了 一个长工,这个长工是个老实、忠厚的年轻人。 他在劳动之后,常到吴道子家去

  • 吴道子、范宽、郭熙等历代名家,将传统与自然融于心中,行于笔下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范宽,郭熙,画家,吴道子,山水画,书法作品

    艺术意象的产生在于意与象的契合。“外师造化”是就“象”而言的,“中得心源”是指“意”。但,两者却是一个统一的审美创造过程中的两个不同侧面,不能割裂开来。“象”需以自然造化为师,然而它作为艺术创作对象而出现在作家心中之时,已经有“意”的熔入,并不是客观物象的单纯的再现。“意”源于心中,它在艺术创作中是

  • 吴道子趣事:画佛显圣,画驴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吴道子,唐玄宗,贺知章,山水画

    吴道子趣事:画佛显圣,画驴成真吴道子,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大约生于约公元685年左右(唐高宗时期),年轻时即有画名,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

  • 清贫画家吴道子的平凡生活:百姓交流,自然观察,画中寻美。

    历史解密编辑:渤哥点评标签:画家,草书,壁画,平凡,生活,吴道子,书法作品

    在古代的敦煌城中,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吴道子。他是唐朝著名的画家之一,在他的画中,常常能够看到神仙、美人、山水等美好的事物。然而,吴道子的平常生活却远没有他的画作那么传奇。吴道子平时过着一个简朴、清静的生活,他喜欢早起,每天都会在家中的花园里散步。他会仔细地观察花儿、鸟儿和园中的其它事物,有时候还会

  • 吴道子:天赋、努力加热爱,成就一代“画圣”之美名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吴道子,画圣,绘画,草书,画家,八十七神仙卷

    “道子画人物,如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馀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苏轼评吴道子。吴道子雕像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这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多位堪称大师的画家。其中吴道子更是其中

  •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人物画,画家,枯木怪石图,艺术家

    1.这件笔法精妙、精美天伦的作品。此画装帧形式为手卷,纸本白描,画心尺寸纵35.7厘米,横338厘米。2.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国宝为何流落他乡,不得不提阿部房次郎。20世纪初,日本著名藏家澄怀堂主人山本悌二郎在中国闽、浙、京、鲁一带搜购书画时,购得《送子天王图》,并携回日本,藏于自家澄怀堂。此画后经

  • 南宋人物画家马和之,在吴道子笔法上演变,所创蚂蟥描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李唐,绘画,苏轼,宋朝,画家,吴道子,人物画,马和之,蚂蟥描,书法作品

    导语:马和之作品构思巧妙、笔法超脱,创中国传统绘画十八描中“蚂蟥描”技法,别开生面。更厉害的是他还将人物与配景山石树木相结合,使得人物与景物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形成了典型的图式风格。《唐风图卷》局部南宋宣和画院是个神仙打架之地。艺术皇帝宋徽宗招考画师时不求形似,而重意境。他出的考题由实物变为一句诗或

  • 西安这座寺庙 藏罕见“画圣”吴道子画作 被誉为“西北第一禅林”

    历史解密编辑:向古兰说动物标签:寺院,高僧,住持,寺庙,禅林,画家,吴道子,卧龙寺,藏传佛教

    陕西西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境内人文积淀丰厚,历史古迹众多,佛教文化更是举世闻名,拥有大慈恩寺、大兴善寺等多座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千年古寺。然而在西安还有一些寺庙,虽然面积不大,也不为众所周知,却也值得探个究竟,卧龙寺就是其中一座。位于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35号的卧龙寺,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