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的儿子李恪到底有多强?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有人怀念他?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到底有多强?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有人怀念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2642 更新时间:2023/12/4 11:53:34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句话出自李世民赐予臣下的一首诗,意思是只有在动荡时局的磨练中才能够识别出谁是可靠的人才。

不过世间万事,总是说比做容易,如果李世民能够像他诗里说的那样轻易地识别出人才,也不会在挑选皇储之时犹豫不决了。人们都知道李世民最终选择的皇位继承人是九子李治,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在李治之前,李世民更加钟意的皇子却是李恪

那么李恪到底是谁呢?为什么他最终没能登上太子之位,在李治即位之后,他又遭遇了什么呢?

01李世民易储

太子被称为国之储君,是整个国家未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哪怕再精明的帝王在选择太子的时候,也不能不思之再三。

按照封建王朝的习俗,应当立嫡长子为太子,李世民最先也是这样做的。他和长孙皇后的长子李承乾在八岁之时就被立为了太子。但是,太早确立太子并非是一件好事,从小就被立为太子的李承乾在众人的奉承中长大,没有经历过任何的磨难和挫折,渐渐养成了放纵任性的性格。

随着李承乾的一天天长大,李世民对他的失望也在一天天增多,他不仅没有继承父亲的英明和刚性,也不具备一个太子应有的勤勉和爱民,反而整天花天酒地,胡作非为。一言以蔽之,李承乾不是大唐帝国合格的继承人。

李世民一生英明,开辟了贞观之治,如何肯将大唐的锦绣江山交给李承乾这样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失望在他心里逐日累积,终于引起质的变化,李世民决定废弃太子,从自己的儿子重新选择储君。

李承乾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吓坏了,而作为东宫太子的他手下也有着一批自己的谋臣,这些谋臣向他建议,与其等着皇帝废了你,不如你自己抢先一步发动政变,逼皇帝退位,自己做上龙位。

李承乾惊慌失措之下,竟然真的听从了这个馊主意。结果显而易见,政变失败,李承乾被废为庶人,不久之后就无声无息地死掉了。而之后李世民又钟意过魏王李泰为储君,但是李泰此人太张扬,很快就被李世民从太子人选中移了出去。

到此时,李世民心中的太子人选就只剩下了两个人,一个是李恪,一个便是李治。其实,在李恪和李治之间,李世民更倾向于李恪,他也曾亲口说过,李恪与自己很像。那么为什么李世民最终会选择李治呢?

02李恪无缘东宫的原因

李恪是唐太宗的第三个儿子,虽不是长孙皇后所出,但身份也丝毫不低,他的生母不仅是李世民的四妃之一,深受李世民宠爱,而且还是前朝公主,隋炀帝的亲生女儿。所以李恪的身上其实流淌着隋唐两朝的皇室血脉。

而李恪本人也很优秀,无论是文采武功,在一众皇子之中都起出类拔萃的,在办理朝政上也甚是沉稳妥帖,因此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大家都认为李恪成为新的太子是人心所向,天命所归。

然而却有一个大臣竭尽全力反对李恪,而拥护李治,这个人就是国舅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尽力拥护李治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李治是长孙皇后所出,如果来日李治继承大统,自己作为皇帝的亲舅舅自然能够得到更大的权利。

当然,这样的私心是不可以向皇帝说的,所以长孙无忌向李世民陈述的理由是李恪身上有着隋朝血脉,当初李渊在晋阳起兵,谋夺天下,这才建立起了唐朝,如果立隋朝血脉为储君,岂不是拱手将江山还了回去?而且如果将来李恪为隋朝报仇,那么岂不是要引起朝中大乱。

长孙无忌的话打动了李世民,作为大唐的皇帝、李家的子孙,他不能不为唐室江山的延续而考虑。他心里也清楚长孙无忌说这话必然是存了让自己立李治为储的私心,但是李世民却不敢拿大唐江山去赌。

除此之外,李世民最终选择李治还有另外一层原因。虽然李治并没有什么过人的能力,但是他却有一项难能可贵的品德——仁爱。立李治为储,至少可以保证他即位之后不会去迫害曾经和他争皇位的兄弟。

李世民自己的皇位就是通过弑兄逼父剁来的,但他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为了皇位相互厮杀。然而精明了一辈子的李世民这次却算漏了长孙无忌,李治虽然不会残害授予,却架不住长孙无忌为了谋夺权力还排除异己。

03李恪之死

李治即位之后,让李恪做了司空、梁洲都督,还算是重用。而长孙无忌也以国舅身份辅政,为了夺取更大的权力,他开始在朝中通过各种手段,党同伐异。而李恪就是长孙无忌的要铲除的对象之一。

当年因为长孙无忌的反对致使李恪无缘于皇位,此后长孙无忌深恐李恪报复自己,必欲除之而后快。只是李恪是皇帝手足,身份贵重,长孙无忌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终于,房遗爱和高阳公主等人给长孙无忌递上了一把刀。

房遗爱和高阳公主密谋造反,企图推翻在位的唐高宗而另立新帝。然而,政变还没有筹备好,就已经走露了风声,房遗爱一干人等通通成为了阶下之囚。而此事终究是皇室内乱,不太好让外人知道,唐高宗李治派了舅舅长孙无忌去审理此案。

长孙无忌意识到这是个大肆铲除异己的好机会,于是趁机诬陷李恪也牵连在谋反案之中。于是李恪含冤莫白地被缢死在宫禁之内,赴死之前李恪大骂长孙无忌弄权,必将得到报应。

04结语:

霜雪无法躲避太阳的光辉,冤案也终有平凡的那一天,李恪之案最终在神龙年间被平凡,千百年来,一直有人凭吊感怀这位身负大才却含冤而死的皇子,反观长孙无忌,这位专权弄政的国舅最终也因为谋反的罪名被逼自缢,不知道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天道的轮回。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34岁李恪自缢身亡,临死前发出恶毒诅咒,多年后真的成为了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东哥谈猛兽标签:李治,皇帝,唐朝,李世民,李承乾,长孙无忌,女皇武则天,李恪(吴王)

    传统史书上,要说李世民的后代,一般人只会记得李世民的三个儿子,他们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治。客观来说,只有这三个人才有资格争夺李世民的权力。前两者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后者直接成为了唐高宗。历史的趋势似乎是真实的。但是当我们讨论这些后代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忘记李世民的另一个儿子是很多学者眼中的最佳继承人。但

  • 历史上真实的李恪, 李世民的三儿子, 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程龙讲体育标签:皇帝,唐朝,隋朝,李世民,李承乾,隋炀帝,唐太宗,书法家,女皇武则天,李恪(吴王)

    李恪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皇子,并且是李世民最爱的儿子之一。可惜造化弄人,这位皇子的身份血统实在太过敏感,加上李世民去世之前,并没有来得及打理好所有身后事。最后导致李恪的一生,无比坎坷。1.两种皇族血脉李恪的父亲李世民,雄才大略,称得上是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不过,极少有人知道的是,他母亲那边的家世

  • 34岁李恪被逼自缢,死前大怒诅咒,当时无人在意,最后字字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李恪,李治,李世民,长孙无忌,李承乾,皇位

    俗话说“自古无情帝王家”,身为皇帝,在登基之前大多数都是要经历一番恶狠狠的争斗的。否则的话,没有人能够轻而易举的登上皇位。我们参考清朝时期的九子夺嫡就知道为什么了,即便是身为手足兄弟,还是要经历这一切的。就连我们熟悉的“明君”李世民,他为了登上皇位还是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兄弟。而他的儿子李

  • 李恪:他是李世民的儿子,杨广的外孙,为何最后却会蒙冤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李恪,李世民,隋炀帝,李承乾,长孙无忌

    在李世民众多的儿子当中,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李恪,微微有些特殊。李恪的特殊之处在于,他的生母杨氏,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对于李恪来说,唐高祖李渊是他爷爷,唐太宗李世民是他爹,而隋炀帝杨广,则是他的外祖父。这种特殊的关系,从李恪出生开始,就深刻影响了他的命运。公元619年,李恪生于长安。这一年,唐朝才刚刚

  •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究竟有多强?为何千百年后,依旧有人怀念他?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李世民,李恪,长孙无忌,李治,李承乾,高阳公主

    千百年来,英雄与爱情始终是艺术作品歌颂的主题,后者让人们体会到世间的美好,而前者则被赋予了更多的壮烈色彩,即便英雄落幕,其伟大的功绩也始终让人们难以忘怀。根据“成王败寇”的逻辑,历史都是由胜利者所书写的,因此许多英雄在死后其真实的经历通常也会遭到篡改,人们也只能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有

  •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到底有多强?为啥千百年来,一直有人怀念他?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李治,皇帝,唐朝,隋朝,李世民,李承乾,唐太宗,书法家,长孙无忌,女皇武则天,李恪(吴王)

    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超过千百年,这期间出现的帝王也有千百位。正因为他们人数众多,因此能让后世人们记住的,也只有那几个最出名的。其他人几乎全被埋没在了历史长河中,并未因为他们是帝王,就被人们重视。就拿唐朝一个朝代来说,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也是李世民,再不济也是他爹李渊。其实,李世民的儿子之一李恪,也是个颇

  • 徐惠君丨听黄河涛声

    历史解密编辑:020艺术观察标签:山水画,工笔画,尚辉,中国画,吴为山

    徐惠君,1973年生,江苏江阴人,毕业于南京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荣宝斋画院特聘教授。徐惠君师从著名美术家吴为山,从事山水画创作多年,在他的画中,黄河、海浪尤为磅礴惊鸿。为表达出水的灵韵

  • 徐惠泉:临夏写生记

    历史解密编辑:艺术百科标签:徐惠泉,写生,水墨,临夏,江苏省美术馆,中国画

    2022年6月28日至7月4日,我随中国美术报组织的“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中国书画名家走进临夏采风活动”赴甘肃临夏写生。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42个民族。临夏历史文化悠久,这里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齐家文化等遗址星罗棋布,被誉为“中国彩陶之乡

  • 【国画周刊】徐惠林|说说当下诗人作家“书画热”

    历史解密编辑:文化艺术报标签:书画,设色,诗人,冯骥才,徐惠林,国画周刊

    作品欣赏冯骥才《岁初的阳光》纸本设色 2007年冯骥才《醉看荷塘即如此》纸本设色 1992年本文选自2023年2月11日《文化艺术报》责 编 | 王越美审 核 | 吴汉兴

  • 童年阴影徐盈盈,竟是徐惠的亲妹妹,唯一被武则天善待的妃嫔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星主张标签:徐惠,李治,唐朝,诗人,徐盈盈,武媚娘,女皇武则天

    黑化不靠烟熏妆一看就成了全剧最大反派粉嫩俏皮,玩转后宫我们童年的影子许莹莹也有历史原型?在2003年的热播剧《至尊红颜》中,笑容甜美却腹黑的徐盈盈真是让观众恨得牙痒痒!尤其是针扎小朵的那个部位,更是成为了很多90后的童年阴影。但一开始,徐盈盈也是一个善良天真的女孩。她和武媚娘、钱小朵是无话不谈的好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