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恪被逼自缢,诅咒字字应验

李恪被逼自缢,诅咒字字应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美好的甜瓜 访问量:4009 更新时间:2024/2/12 4:59:05

我们总是羡慕王侯将相家的富贵人生,并且常常幻想王侯将相的生活,认为他们拥有如此多的财富和如此强大的权力一定可以过得十分幸福。

事实上,权力越大也意味着责任越大,王侯将相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意味着他们往往也要承担着普通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和责任。

而且更为可悲的是,普通人所能享受的平凡的幸福,与家人和谐共处的天伦之乐却是帝王将相遥不可及的梦想,甚至于出身帝王家的孝武帝之子刘子弯曾发出感慨:“来世不生帝王家。”

而唐王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虽然在内政外交上取得辉煌的成功,但是在统治者内部却有着重重矛盾,甚至为了争权夺利而常常手足相残。

而其中李世民第三子吴王李恪就是其中一个受害者,甚至于他受政治斗争的逼迫,不得已选择自缢,死前留下了一段诅咒,最后竟然字字应验!

一、李恪渴求平静的生活

李恪可以说是李世民众多儿子中,身世最为高贵的一个,因为他的母亲是隋朝末代君主隋炀帝的女儿——杨妃,可以说李恪的身上流淌着隋唐两个王朝的血脉。

不仅如此,李恪自小就被母亲教导在这个步步惊心的宫廷之中,要谨言慎行,不要留下把柄给别人,因此李恪从来没有权贵二代身上常有的嚣张跋扈,反而十分平易近人,待人十分和气。

而且更让杨妃欣慰的是,李恪自小聪慧异常,自小便勤奋好学,深得父亲李世民的喜爱,甚至于李世民曾经对朝臣亲口说出:“吴王恪英果类我”这样高度评价李恪的话。

李世民对李恪的喜爱到了什么程度呢?在李恪年仅十岁的时候,李世民就封李恪为蜀王。

要知道,蜀州是我国古代十分富饶的州郡,而且当时蜀州的首府益州大都督府,作为财税上供重地,又加之民族杂居,堪称唐朝首屈一指的绝对核心之地,将此地分封给李恪,可见李世民对李恪的喜爱程度。

更让人惊奇的是,李世民作为历史上一个十分心狠手辣的君主,在李恪将要走马上任益州时,因为舍不得违背祖制,强留李恪在皇宫之中,同时也体现了李恪的存在,很好地填补了李世民对亲情的渴望。

不过虽然李恪深得李世民的喜爱,但是毕竟李恪身上还是流淌着前朝的血脉,这也决定了李恪永远成为不了唐朝的皇帝,幸好李恪自身也并不贪念权力,十分安分守己,遇事不争不抢的,只求能平静的过完一生

二、夺嫡风波

虽然李恪安分守己,只求过好自己的平静生活,但是俗话说得好:“你不去找生活的麻烦,生活的麻烦也会找上你。”

在李世民最初立下的太子李承乾犯了大错,削去爵位,贬为平民之后,这宫廷之中就热闹起来了,每个人都暗怀鬼胎,思考着如何趁乱浑水摸鱼,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且朝廷上的官员也希望能够找到未来的皇帝,及时站队,为其雪中送炭,以保后半辈子无忧。

而李世民的儿子虽然多达十四个,但是大多都是烂泥扶不上墙,只有李治和李恪堪当大任,并且李恪相比于李治,更加杀伐果决,所以李世民最开始也希望能让这个最像自己的儿子继承大统。

当时黎民百姓大多反感隋炀帝的暴政,并且李治能力虽说不如李恪,当时守住唐朝江山的能力还是有的,所以后来李世民便选择了更具有统治合法性的李治继承唐朝的江山。

李恪最终没有当上唐朝的皇帝,但是李恪原本也是志不在此,所以一开始也并没有表露出沮丧的态度,只想到封地上本本分分地做个富家翁。

可是在这个时候,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为了以防意外,决定对李恪斩草除根,以保障自己的侄子李治最终能继承大统,正好此时房遗爱和高阳公主意图谋反之事被暴露出来了,于是便趁此机会,将于此事毫无关联的李恪牵扯进来。

李治虽说十分仁慈,但是毕竟是涉及到自己权力的事情,加之自己的舅舅又不断地煽风点火,最终便决定赐死李恪,就这样可怜的李恪最终自缢,连带着自己的弟弟一同送命。

三、李恪死不瞑目,留下诅咒字字应验

在李治下令赐死李恪时,李恪便明白这是有人在背后暗算自己,一开始也决定奋起反抗,但是由于自己在就任地方大员时,一心想表忠心,并没有积攒兵权,如今祸到临头,自然便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加之李治承诺不追究他的家人,便毅然决定赴死。

但是很可惜的是,在长孙无忌的挑拨下李治最终还是违背了自己的承诺,让李恪的弟弟一同赴死。

年仅34岁的李恪见此情况自然也是十分无力,在临刑前诅咒长孙无忌的家族在不久后就要覆灭。

但是世事难料,谁能想到强盛的唐王朝在李恪死后不久,竟然被李治的皇后,一代女圣武则天夺走了江山,而且武则天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掌权后不久就大肆迫害唐朝的旧贵族,其中就包括了长孙无忌的长孙家。

长孙家又怎么能抵挡皇上的打击报复呢?家族中的男丁大部分被以莫须有的罪状杀害,剩下的人大多也被流放到边疆地区,就这样,曾经枝繁叶茂的大家族很快便在历史上了无踪迹了,也正应了李恪的那句诅咒。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封建王朝旧贵族之间的政治斗争有多凶险,李恪本无意夺取皇权,但是其身份和能力十分突出,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自然引起了他人的猜忌,最终落得身死的下场,所谓皇权,而正是由一个个这样无辜的人的生活所换来的。

更多文章

  •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到底有多强?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有人怀念他?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世民,李恪,李承乾,长孙无忌,李治,长孙皇后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句话出自李世民赐予臣下的一首诗,意思是只有在动荡时局的磨练中才能够识别出谁是可靠的人才。不过世间万事,总是说比做容易,如果李世民能够像他诗里说的那样轻易地识别出人才,也不会在挑选皇储之时犹豫不决了。人们都知道李世民最终选择的皇位继承人是九子李治,也就是后来的唐高宗。然而

  • 34岁李恪自缢身亡,临死前发出恶毒诅咒,多年后真的成为了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东哥谈猛兽标签:李治,皇帝,唐朝,李世民,李承乾,长孙无忌,女皇武则天,李恪(吴王)

    传统史书上,要说李世民的后代,一般人只会记得李世民的三个儿子,他们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治。客观来说,只有这三个人才有资格争夺李世民的权力。前两者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后者直接成为了唐高宗。历史的趋势似乎是真实的。但是当我们讨论这些后代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忘记李世民的另一个儿子是很多学者眼中的最佳继承人。但

  • 历史上真实的李恪, 李世民的三儿子, 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程龙讲体育标签:皇帝,唐朝,隋朝,李世民,李承乾,隋炀帝,唐太宗,书法家,女皇武则天,李恪(吴王)

    李恪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皇子,并且是李世民最爱的儿子之一。可惜造化弄人,这位皇子的身份血统实在太过敏感,加上李世民去世之前,并没有来得及打理好所有身后事。最后导致李恪的一生,无比坎坷。1.两种皇族血脉李恪的父亲李世民,雄才大略,称得上是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不过,极少有人知道的是,他母亲那边的家世

  • 34岁李恪被逼自缢,死前大怒诅咒,当时无人在意,最后字字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李恪,李治,李世民,长孙无忌,李承乾,皇位

    俗话说“自古无情帝王家”,身为皇帝,在登基之前大多数都是要经历一番恶狠狠的争斗的。否则的话,没有人能够轻而易举的登上皇位。我们参考清朝时期的九子夺嫡就知道为什么了,即便是身为手足兄弟,还是要经历这一切的。就连我们熟悉的“明君”李世民,他为了登上皇位还是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兄弟。而他的儿子李

  • 李恪:他是李世民的儿子,杨广的外孙,为何最后却会蒙冤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李恪,李世民,隋炀帝,李承乾,长孙无忌

    在李世民众多的儿子当中,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李恪,微微有些特殊。李恪的特殊之处在于,他的生母杨氏,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对于李恪来说,唐高祖李渊是他爷爷,唐太宗李世民是他爹,而隋炀帝杨广,则是他的外祖父。这种特殊的关系,从李恪出生开始,就深刻影响了他的命运。公元619年,李恪生于长安。这一年,唐朝才刚刚

  •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究竟有多强?为何千百年后,依旧有人怀念他?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李世民,李恪,长孙无忌,李治,李承乾,高阳公主

    千百年来,英雄与爱情始终是艺术作品歌颂的主题,后者让人们体会到世间的美好,而前者则被赋予了更多的壮烈色彩,即便英雄落幕,其伟大的功绩也始终让人们难以忘怀。根据“成王败寇”的逻辑,历史都是由胜利者所书写的,因此许多英雄在死后其真实的经历通常也会遭到篡改,人们也只能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有

  •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到底有多强?为啥千百年来,一直有人怀念他?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李治,皇帝,唐朝,隋朝,李世民,李承乾,唐太宗,书法家,长孙无忌,女皇武则天,李恪(吴王)

    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超过千百年,这期间出现的帝王也有千百位。正因为他们人数众多,因此能让后世人们记住的,也只有那几个最出名的。其他人几乎全被埋没在了历史长河中,并未因为他们是帝王,就被人们重视。就拿唐朝一个朝代来说,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也是李世民,再不济也是他爹李渊。其实,李世民的儿子之一李恪,也是个颇

  • 徐惠君丨听黄河涛声

    历史解密编辑:020艺术观察标签:山水画,工笔画,尚辉,中国画,吴为山

    徐惠君,1973年生,江苏江阴人,毕业于南京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荣宝斋画院特聘教授。徐惠君师从著名美术家吴为山,从事山水画创作多年,在他的画中,黄河、海浪尤为磅礴惊鸿。为表达出水的灵韵

  • 徐惠泉:临夏写生记

    历史解密编辑:艺术百科标签:徐惠泉,写生,水墨,临夏,江苏省美术馆,中国画

    2022年6月28日至7月4日,我随中国美术报组织的“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中国书画名家走进临夏采风活动”赴甘肃临夏写生。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等42个民族。临夏历史文化悠久,这里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齐家文化等遗址星罗棋布,被誉为“中国彩陶之乡

  • 【国画周刊】徐惠林|说说当下诗人作家“书画热”

    历史解密编辑:文化艺术报标签:书画,设色,诗人,冯骥才,徐惠林,国画周刊

    作品欣赏冯骥才《岁初的阳光》纸本设色 2007年冯骥才《醉看荷塘即如此》纸本设色 1992年本文选自2023年2月11日《文化艺术报》责 编 | 王越美审 核 | 吴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