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愈被贬后写下这首诗, 读来慷慨激昂, 凄凉悲壮, 颔联是千古名句

韩愈被贬后写下这首诗, 读来慷慨激昂, 凄凉悲壮, 颔联是千古名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苏苏娱乐记 访问量:4180 更新时间:2024/1/20 12:24:26

韩愈,字退之,中唐著名学家,倡导古文运动,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不过韩愈的仕途不算平坦,他19岁进京参加科举考试,考了6年才考中。唐朝制度,科举及第之后还要参加吏部考试才能做官。

韩愈考了三次都没考中,只好写信宰相求助,写了三封信,一封比一封诚恳,但每一封信都是泥牛入海。所以韩愈久久得不到官做,困居京城,以至于穷困潦倒。后来几经辗转,终于入朝做官,但仕途也是坎坷。

50岁这一年,韩愈好不容易担任刑部侍郎,却因为一件事,差点掉了脑袋。

他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就记载了这件事,是一首名篇。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首诗是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

一上来就交代了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多悲壮啊!我一大早上了一本奏折给皇帝,结果到了晚上,就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潮州。

潮州即为现在的广东潮州,和陕西西安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我不得而知,韩愈在此处用了八千里,当然不是实际距离,但即使用上一万里的所指,也不算夸张,这一走,千山万水。

为什么皇帝会这么大发雷霆,把韩愈赶出京城?这里有一段故事:

唐代的宪宗皇帝信佛,在他的倡导下,全国上下佛事大盛。

819年,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迎佛骨运动,将据称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骨头,又名舍利,迎到长安。为此修路盖庙,人山人海,官商民等捐物捐款,山呼万岁,热火朝天。身为监察御史的韩愈对此很有看法,便上书劝谏。

上书前,他也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文死谏,武死战”的传统观念鞭策着他,大义终于战胜私心,可这勇敢的一谏,就惹来大祸。

这就是诗中所说“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韩愈在上书中说,佛骨不过是一块枯骨,皇上却亲临观之,实在有失体统,而且惊动上下官民,是劳民伤财。现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我感到十分羞耻,希望能皇上能让我烧了这块佛骨,以绝后患。

不但如此,他还说:“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如果佛真有灵要降什么祸殃,就让他来找我吧。

于是皇上大喝一声,把他赶到八千里外的海边。

当时韩愈的心境之冷,可想而知。

他年仅十二岁的小女儿还惨死在路上。当他过蓝关时,见到了赶来看他的侄孙韩湘,就写了这首名诗。

下面一句是很有名的句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云横秦岭家何在”,面对秦岭的白云,想想自己的家在哪里呢?这是回顾过去。

“雪拥蓝关马不前”,在大雪拥膝的蓝关下,连马都不肯走了。这是展望前景。

这两句是写景,更是抒情。

最后说“知汝远来应有意”,我知道你这么远的赶来是有心意的,你是一个有心意的人。我现在就托付你“好收吾骨瘴江边”。

因为在唐代的时候,潮州是个荒蛮之地,一般来说去了的人就回不来,就死在那了。你这样来送我,我知道你是有一片心意的,现在我郑重地托付你,等我在那死了的时候,你一定去那把我的尸骨收回来,运回老家埋掉。

这首诗抒发了韩愈内心的郁愤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慷慨激昂,苍凉悲壮,诗意醇厚。

不论当下招致多么严重的挫折和打击,也不论未来的命运多么黯淡和无望,韩愈没有丝毫畏惧和退缩之意。他坚持着自我,坚持着内心认定的真理。

他的这种坚持和承担,可以向上追溯到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

韩愈对后世的感召力量,除了他的文学上的杰出成就,还来自他这种光辉的人格。

特别一提的是,韩愈到了潮州,看到那里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大吃一惊,他觉得比起那里的老百姓,自己的一点冤一点苦算不了什么了。于是,在那里短短的八个月,做了四件有利于老百姓的事:

一是驱除鳄鱼之害;二是兴修水利,推广先进耕作技术;三是赎放奴婢;四是兴办教育,推广“普通话”,给那里带来了文明。

有人研究,韩愈之前几百年,潮州只出了三名进士,韩愈之后,到南宋,登第进士达一百七十二名。

现在潮州一带的山叫韩山,一条河叫韩江,就是当地人民为感谢他而命名的。

标签:

更多文章

  •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有史标签:韩愈,唐宋八,宰相,裴度,唐宪宗,节度使

    明朝的时候,有一个文人叫茅坤,他从唐、宋写散文的人里选出他认为最好的八位,组成“唐宋八大家”,把他们的文章整合在一起,编成一本书叫《唐宋八大家文抄》,给当时写作古文的人作为学习、模仿的榜样。 正是从他编写的这本书起,“唐宋八大家”这个名称开始出现。 在唐宋八大家当中,排在首位的毫无疑问是韩愈,后来

  • DSE中文范文丨韩愈《师说》全文大解析!考前冲刺必看!

    历史解密编辑:活石DSE叶老师标签:韩愈,师说,孔子,师道,译文,唐朝,宋朝,诗人,唐宋八大家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十二篇范文之一的韩愈《师说》全文语译、重点注释、主旨、段落大意、文章特色及修辞手法等范文分析,一文看清文章温习重点!Part 1-全文语译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译文古代的读书人一定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授

  • 韩愈奉命写碑文被砸,武将:我们打胜仗,凭什么夸宰相领导有方?

    历史解密编辑:纵拥千千晚星标签:韩愈,宰相,唐宪宗,平淮西碑,裴度,节度使

    《平淮西碑》,又名《韩碑》,由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撰写。《平淮西碑》有一点非常特殊的地方,就是它“一碑二文”,天下少有。而且两位作者都是当时名家。碑文的第一个作者就是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第二个作者虽然现在不算出名,但在当时也是一时名士,乃是时任翰林大学士的段文昌。为何一个碑文会由两位名家撰写呢?这就

  • 韩愈被贬花20万俸禄建学校,柳宗元被贬解救奴隶,被贬文人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水墨疏窗标签:韩愈,杜甫,李白,宋朝,柳宗元,唐宪宗,千古名句,唐宋八大家

    引言:我们上学的时候,语文课本上的很多古诗词都要求背诵,为此很多人提起都觉得苦不堪言。老师在讲解古诗的时候经常会说:“这首诗是哪位大诗人在被贬谪的时候所写的……”有些同学发现,似乎教材里的古诗词,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文人因为各种原因丢了官,被赶到各种偏僻地方时写的。有一个玩笑说,教材里的古诗,一半是诗人

  • 孟州:韩愈文化“活”了!城市品牌“亮”了

    历史解密编辑:孟州市广播电视中心标签:韩愈,孟州,诗词,孟州市

    今年以来,孟州市以韩愈文化“六进”活动为抓手,大力打造和提升具有地方特色的韩愈文化品牌,不断加大韩愈文化的影响力,扩大韩愈品牌的知名度,把“韩愈故里·圆梦之州”打造成孟州文化软实力的一张靓丽名片,为孟州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凝聚强大精神力量。赵和镇苏庄村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祖茔地,今年以来,该村依托

  • 韩愈曾写下一篇天下雄文,为何历代帝王都对其敬而远之?

    历史解密编辑:穗穗看娱标签:韩愈,帝王,皇帝,天下,诗人,唐朝,士大夫,散文家,儒家思想

    唐代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的韩愈,在其一生中有部分作品得到了历代的认可,可有一小部分作品却被历史所埋没,这倒不是韩愈的作品在文学上的水平不高,相反是因为其政治观点有着强烈的时代局限性,这其中便包括了一篇雄文。这篇天下雄文早年与韩愈的其他文章一样,都被冷落了,特别是在历代帝王的眼里,这篇诗文似乎是在

  • 韩愈《送石处士序》:士者自强不息,义者任重道远。

    历史解密编辑:自古文人嘰嘰喳标签:韩愈,王良,先生,东都,唐朝,诗人,送石处士序,唐宋八大家

    韩愈〔唐代〕要说场面文章,没有比韩愈写得更好的了。810年,乌重胤就任河阳军节度使不久即访求贤才,共济国事。石洪德高望重,颇具才略,当乌氏以国之大事相邀,石洪便欣然出山就任其幕府参谋。东都人士作诗饯别,并请韩愈写序以赠之。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

  • 韩愈居然有这么幽默?

    历史解密编辑:宝宝爱我标签:韩愈,宰相,儒家,崔群,幽默,宋朝,唐宪宗,老顽童,散文家,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大家都知道吧,“唐宋八大家”为首的是谁呀,韩愈。他的文章写的特别好,一篇一篇的文章正气凛然。然后好像韩愈为人还特别正直,还特别有勇气,所以韩愈是个什么形象的?好像让人敬而远之,不敢亲近啊!实际上,韩愈不止如此,他在生活当中是一个特别爱开玩笑的人,而且啊韩愈还是一个大胖子,他一点儿都不严肃

  • 韩愈谏迎佛骨,为何差点被处死?真正原因:唐宪宗求长生太疯狂

    历史解密编辑:棠棣说史标签:韩愈,裴度,佛骨,诗人,唐宪宗,散文家,唐宋八大家,女皇武则天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随着讨伐藩镇的成功,宪宗不仅在执政方针上有了变化,而且随着企求长生不老愿望的增强,日益沉迷于佛教和道教。1、唐宪宗为何晚年佞佛?元和后期,宪宗与僧人的交往日益密切。曾有京师大安国寺僧人释端甫,本姓赵氏

  • 余秋雨:韩愈被贬官其实没有那么惨,唐朝的好诗只有区区五十首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韩愈,余秋雨,唐诗,唐宪宗,李白

    选手答出了“B,唐朝”,没有答出“韩愈”。余秋雨点评:中国古代有一种贬官文化,被贬的官员在路上的时间很长,加之路又很不好走,因此他们在半路上难免要写诗言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是历代贬官文化产生的最好的两句诗。韩愈早上给皇帝上奏折,主张尊儒排佛,但唐代的皇帝对儒、佛都能接受,韩愈因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