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太宗李世民最有名的女儿,不是至纯至孝的庶长女襄城公主,也不是李世民特所钟爱的嫡长女长乐公主,更不是备受李世民宠爱的么女新城公主,而是其母不知是谁的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之所以能在历史上很出名得益于三点:是李世民宠爱的女儿、和辩机和尚私通、卷入房遗爱谋反案,这三点缺一不可。
李世民确实宠爱高阳公主,这在两唐书中均有记载,宠爱的表现就是高阳公主嫁给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之后,房遗爱的礼仪规制要在其它驸马之上,而高阳公主仗着李世民的宠爱,也就有些飘了,性格上有些骄横跋扈,以至于成婚之后也丝毫没有收敛。
在房玄龄病逝,长子房遗直继承爵位和家产之后,高阳公主就怂恿驸马去和房遗直争爵位和家产,房遗直自然不肯轻易让出,于是高阳公主就闹到了李世民那里,试图诬告房遗直。
房遗直好歹是房玄龄的长子,自然不可能任由高阳公主欺负,于是在李世民面前为自己辩解。
李世民很快就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狠狠地批评了高阳公主,父女俩由此离了心,李世民对这个女儿有些失望,行事有失皇家公主的气度,而高阳公主则觉得父亲不宠爱自己了,心里很是埋怨李世民。
说来也是巧,就在父女俩离心后,有御史站出来弹劾高阳公主。起因很简单,就是一个小偷从一个和尚那里偷了一个枕头,这个枕头不是一般的枕头,而是金宝神枕,皇家之物,标志太明显了,小偷想换点银钱都不行, 很快他就被抓了。
突击一审问,就问出了一切,再一查金宝神枕,于是就牵出了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以及两人之间的惊世恋情。
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的身份都不简单,高阳公主就不用说了,当朝皇帝的女儿、大唐身份尊贵的公主,当然还是已逝宰相房玄龄的儿媳妇。
而辩机和尚也不简单,他是《大唐西域记》的执笔人,是玄奘在弘福寺开译场时选定的九名缀文大德之一,虽年纪轻轻,但于佛法上造诣很高,是佛教界的翘楚。
这样的两个人本是没什么机会产生交集的,但偏偏两人就产生了很深的羁绊,究其开始,其实也能算得上是一见钟情。
高阳公主自嫁给房遗爱之后就闷闷不乐,她原本就不喜欢房遗爱,《新唐书》记载房遗爱“诞率无学,有武力。”就是一个没啥才学的武将,气质与儒雅没有半分关系,完全与高阳公主喜欢的类型相悖,但李世民安排的婚事她又不可能拒绝,要知道身为皇家公主,婚姻半点不由己。
相比于高阳公主的不情愿,房遗爱倒是没什么,甚至他尚了公主之后所得到的还是比较多的,为此他也真的是很纵着高阳公主,想办法让高阳公主高兴。
见高阳公主在家里闷得慌,他就带着高阳公主到她的封地上去骑马射箭,在房遗爱又一次将高阳公主带到她的封地上游玩的时候,她遇见了辩机和尚。
只看了一眼,高阳公主就被辩机和尚身上的儒雅、温润、超凡脱俗的气质所吸引,她停下来和他说话,又深深折服于他的博学和才情,而辩机和尚因为鲜少接触女性,很容易就被风姿绰约的高阳公主吸引了。
爱情悄无声息在心底发芽,然后茁长成长,两人相爱了,他们还在封地上建了爱巢。
对于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相恋一事,房遗爱很看得开,他甚至和高阳公主达成了某种协议:房遗爱为两人打掩护,每次他都是和高阳公主一起去封地,没人会怀疑高阳公主,作为回报,高阳公主给房遗爱无数的钱财,还特意选了两名女子服侍房遗爱。
夫妻俩可谓是各取所需,各得其乐,本来是配合得很好,即便不说是天衣无缝,但确实没有外人知道这件事,但百密一疏,坏就坏在高阳公主将自己的金宝神枕赠予了辩机和尚,而辩机和尚的住处又遭了贼,于是什么都瞒不住了。
李世民知道后直接震怒,将辩机和尚处死,还杀了高阳公主身边十余名奴婢,这件事才终于落下帷幕,也因此,李世民和高阳公主之间的关系更加剑拔弩张,以至于李世民病逝后,高阳公主的脸上并没有悲戚的神色,是真的产生了怨恨之情。
李世民病逝之后,李治继位,高阳公主原本压下去的心思又活络起来了。高阳公主和李治虽不是一母同胞,但年龄相仿,感情还是比较好的,所以李治继位之后,高阳公主又跑到这个弟弟面前,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要求李治废黜房遗直的爵位。
房遗直也不甘示弱,对李治说:“罪盈恶稔,恐累臣私门。”短短九个字,让人不寒而栗,早已不是什么家事了。
李治就让舅舅长孙无忌好好查一查,这一查不要紧,造就了永徽年间的一桩大案,即房遗爱谋反案。
原来高阳公主和房遗爱准备联合薛万彻(丹阳公主驸马)、柴令武(平阳昭公主之子、巴陵公主驸马)等发动政变,废李治而拥立李渊之子李元景为帝,准备工作做的差不多了,但因着高阳公主,政变还没有发动就被长孙无忌揪出来了。
此案牵扯甚广,最后的结果就是:
高阳公主和房遗爱、丹阳公主和薛万彻、巴陵公主和柴令武、吴王李恪、荆王李元景等被处死或者赐自尽;江夏王李道宗被流放,死在路上;蜀王李愔被贬为庶人流放,最终死在流放地;安国公执失思力被流放,其妻九江公主同行;还有薛万备、柴哲威、宰相宇文节等等均被流放;房遗直虽然因为房玄龄的功勋而免于一死,但也被贬为铜陵尉,连累房玄龄的配享也停了。
如果我们细细看这个案件的结果,就会得出一个结论,即李唐王室因为此案损失巨大,很多人认为,长孙无忌就是借机对付李唐王室,达到一个把持朝政的结果。
当然长孙无忌万万想不到,他让李唐王室变得单薄无影响力,以至于后来李治想要“废王立武”的时候,根本没有有影响力的李唐王室成员能站出来阻止,长孙无忌纵然位高权重,但早被李治忌惮,所以他的阻止只不过是坚定了李治让武则天当皇后的决心。
而武则天当上皇后后,长孙无忌也就迎来了他的结果:因“谋反”被流放,又被赐自尽,家产被抄没,近亲也都被流放到岭南做奴婢。
这样的结果是长孙无忌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或许在自尽的那一刻,他也想到了永徽年间的事情吧,不过对于高阳公主牵扯出的一系列事情,历来也是蒙着一层雾,真真假假很难说清楚。
至少关于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有一段惊世恋情的故事,在正史中,是存在于《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上的,但却在成书更早的《旧唐书》中没有任何记载。
细细辨来,这个故事是有很多漏洞的,就是后面的房遗爱谋反案,也是疑点重重,但最终高阳公主被李治赐死是真的,李唐王室遭受巨大损失也是真的,至于中间的过程实在是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