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的子女结局如何?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的子女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花萃谈谈 访问量:4884 更新时间:2023/12/25 14:30:01

长孙皇后和李世民感情深厚,他们结婚23年,共生下三子四女:长子李承乾、次子李泰、三子李治、长女长乐公主、次女城阳公主、三女晋阳公主、四女新城公主。

虽然李世民对这几个子女都疼爱有加,但是这并没有让他们有个好结局。

先说说几个皇子,他们的不幸全都源自皇位

公元619年,长孙皇后为李世民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取名李承乾。取“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可见李世民对于这个儿子抱有极高的期望。

公元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除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接着又逼李渊传位于自己。就在当上皇帝后不久,李世民便急不可待的立李承乾为太子。

李承乾作为太子的表现也很令人满意。

太子太师李纲因为腿脚不便只能乘坐轿子入宫,每次李承乾都亲自将李纲扶入殿中,毕恭毕敬的行礼,再虚心请教问题。

太子尊师重道的名声由此传开了。

公元630年,李世民下旨:今后尚书省如果有难以决断的事情,要上奏东宫,让太子李承乾决断。

皇太子承乾,宜令听讼,在兹恤隐。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令承乾断决。今若有固执所见,谓理不尽,然后闻奏。

当时的李承乾年仅12岁,李世民让他决断只是想锻炼他处理政务的能力,最终做决定的还是李世民和一干朝臣。

而李承乾的表现都令李世民十分满意。

因此,每当李世民不在长安城的时候,干脆让太子监国,以便更好地锻炼他,让他早日熟悉政务。

也正是因为对于李承乾的期望太高,李世民甚至以自己为标准来要求李承乾。然而他却忽略了一件事:李承乾还只是个孩子。这最终导致了李承乾的悲剧结局。

李世民非常喜欢臣子直言进谏,指出自己的错误。因此他如法炮制,让房玄龄、魏征等十余位重臣每天去东宫谏言。

于是李承乾每天都要面对这群人的指指点点。

李承乾盖了一座新房子,于志宁就上疏指责他过于奢侈。

李承乾闲暇之余和宦官一块玩耍,于志宁又上疏将其比作秦二世

于志宁还算是就事论事,孔颖达和张玄素更过分,李承乾的言行举止稍有不对的,他们就严加指责,恨不得李承乾立刻按他们说的来做。

要知道,李承乾还小,心智不算健全,怎么能够对他这么严苛?就算是从善如流的李世民,如果臣子每天这么“直言进谏”,就算不把这些人赶出朝堂,也会给他们穿小鞋的。

不过于志宁等人毕竟是臣子,最多也就敢指指点点,做得更过分的还是李世民。

由于亲近女子会被一干“老师”说奢靡,于是李承干脆乾养了一个叫称心的男宠。

其实这在当时根本不算什么事情,唐朝风气开放,达官贵人家里养几个男宠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是李世民得知此事后,立刻派人将称心给处死。

对此,李承乾痛心疾首又无可奈何。只得私下为称心立碑让宫人供奉。

正是由于李世民一连串错误的教育方式,彻底激发了李承乾的逆反心理。此后,他以生病为由,一连几个月都不上朝。

此外,他也厌烦了那些每天对他指指点点的大臣,将他们的劝谏当做耳边风。

有一个叫张玄素的大臣由于总是指责李承乾沉迷游玩,被李承乾记恨上。李承乾一不做二不休雇人前去刺杀张玄素。张玄素福大命大躲过一劫,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即使如此,李世民依然没有放弃李承乾。不断给他换老师,让这些人去规劝李承乾,希望它能做回那个知书达理的太子。

可想而知,这么做只会产生反作用,于是李承乾更加沉迷享乐,做出了不少荒诞事。

而这也让一个人看到了争夺太子之位的机会,那就是李承乾的弟弟李泰。

说实话,这李泰之所以敢窥视太子之位,还是要怪李世民。

如果说李世民期望最高的儿子是李承乾,那么他最宠爱的儿子当属李泰了。

李泰从出生之日起便不断地被加官进爵,公元626年之前的就不说了,那时候唐朝的皇帝还是李渊。李世民军功太高,封无可封,李渊只得大肆封赏李世民的子女了。

从李世民继位开始,先是封李泰为扬州大都督兼越州都督,督22州事。此时李泰年仅九岁,同为皇子的李恪才督8州事。

此后连着几年李世民都给李泰加封官职。

公元631年,兼任左武候大将军。

公元632年,加封为鄜州大都督兼任5州都督。

公元634年,兼任雍州牧,也就是掌管长安城的官员。

公元636年,李泰晋封魏王,加封相州都督,掌管7州军事。

除此之外,李世民还曾经想让李泰搬进武德殿居住。这武德殿在宫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其临近太子居住的东宫,玄武门之变发生前,李唐王朝的四号人物齐王李元吉便居住于此。

让李泰入住武德殿,其意义非同凡响,会让一些人怀疑李世民是不是想改立太子了。因此魏征强烈反对此事,认为会动摇帝国根基,李世民这才作罢。

李泰因为太胖,行动不便。李世民特意下旨准许其乘着轿子上朝,这在当时也是闻所未闻。

有一次,有人给李世民打小报告,说魏征、房玄龄等忠臣对于李泰不尊重。李世民为此特意传唤几人入宫,将他们训斥了一顿。

总之为了这个儿子,李世民做了不少逾越礼制的事情。

李世民这么做,固然有喜欢李泰的原因,但是仅仅因为喜欢也不至于做到这个地步。他这么做,和当年李渊的做法又有什么区别呢?

李渊一方面立李建成为太子,另一方面又因为军功大肆封赏李世民,使得兄弟二人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才有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现在一方面立李承乾为太子,另一方面又过度宠爱李泰。这样下去迟早会出事的,说不定会再来个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如此英明神武,不可能不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既然如此他还这么做,要么老糊涂了,要么就是想借此给李承乾施压,让他更加努力学习为君之道。我更倾向于第二种可能。

而对于李泰来说,既然李世民这么宠他,他自然要争一争这个太子之位。恰逢李承乾由于逆反心理,表现得越来越叛逆,这让李泰看到了机会。

李泰也不笨,他爹是什么样的人他太清楚了。他明白自己要是刻意去争这个太子之位,那么必然没戏。

他的做法很简单,一方面努力讨李世民的喜欢,另一方面则有意树立好名声。其中有三件事最值得一提。

其一,由李泰牵头编写了一部叫《括地志》的书籍

数是当时最全面详尽的地理书籍,相继记载了唐朝358州的山川、地理、历史、物产、古迹等信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其二,尊师重道。

李世民让吏部尚书王珪当李泰的老师。李泰不仅不以皇子的身份自居,反而以弟子礼侍奉王珪,虚心请教忠孝之道。

其三,为母祈福。

公元634年长孙皇后身患重病,于公元636年因医治无效去世。

在此期间,李泰曾经发誓要在龙门山宾阳洞修筑佛龛为母亲祈福。最终佛龛于公元641年完工。

李泰对于这个佛龛非常用心,并没有因为长孙皇后已经去世而草草应付。其前方的碑文由岑文本撰稿、诸遂良书写,乃集大成之作。体现了李泰对于长孙皇后的一片孝心。

这一系列事情做下来,和沉迷玩乐的太子李承乾形成了鲜明对比。李承乾也不傻,立刻意识到了威胁,于是着手反击。

以当时的情况,李承乾也知道自己无论怎么做都不可能让李世民和群臣满意的,于是他兵行险着,决定效仿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使用武力夺取皇位。

李承乾暗中训练死士,并暗中联络汉王李元昌、驸马都尉杜荷,以及对李世民不满的潞国公侯君集。对他们许以高官厚禄,让他们支持自己起兵。

李世民是什么人?什么场面没见过?对于这些人的动向早有察觉。

最终,李承乾等人事情败露,其他人都被赐死,李承乾则被贬为庶人流放黔州,于公元644年去世。

这边李泰一看李承乾被废,立刻按奈不住了。

他找到李世民,一边撒娇一边表达了自己想当太子的想法。李泰声称,如果自己当了太子,在他去世前赐死自己的儿子,然后将皇位传给弟弟李治。

李世民一开始很高兴,真打算里李泰为太子。但是此事却遭到了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人的反对,褚遂良指出李泰的话不可信,毕竟虎毒不食子。

加上李承乾也曾说自己起兵是因为李泰威胁到太子之位,长孙皇后的三子李治也跑来打小报告,称李泰威胁自己不要打太子之位的主意。

李世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这个儿子野心极大,如果让他当上皇帝,其他皇子恐怕难以善终。于是打消了立其为太子的想法,改立李治为太子。

至于李泰,一个失败者能有什么好结局?虽说李世民和李治待他还不错,不过李泰也只能呆在自己的王府借酒消愁,说白了过得是软禁的生活。李泰最后郁郁而终。

后来李治继位,便是唐高宗。虽然李治当上了皇帝,但是他的结局也并不怎么好。

李治继位后,发现那些跟着李世民打天下的老臣们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为此他长期和老臣们斗智斗勇,为此不惜扶持武则天上位。

武则天也凭借自己的才智和手腕,帮李治将长孙无忌等老臣在朝堂上的势力一扫而空。

后来李治身体有恙,为了维护皇权,他不断授权给武则天,让她代理朝政。这样武则天逐渐掌握了李唐王朝的实权。在李治去世后,武则天干脆自己称帝了,李治也因此背上不少骂名。

总之,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兄弟,无论是当上皇帝还是没当上皇帝的,结局都不好。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皇位。如果他们不是身在皇家,而是个普通的富二代,也许会幸福很多。

再来说说几个公主

对于长孙皇后给李世民生的四个女儿,李世民都很喜欢,然而她们的结局并不好。

先说说长乐公主。

长乐公主是长孙皇后为李世民生的第一个女儿,因此分外受李世民的喜爱。

古人喜欢亲上加亲,因此长乐公主被许配给了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也就是她的表哥。

长孙无忌即使李世民得力的左膀右臂,又是他的至交好友。因此李世民对于这场婚礼非常重视,一定要大办特办。

为此,李世民为长乐公主准备的嫁妆的时候,打算比照永嘉长公主的嫁妆加倍准备。这永嘉长公主是长乐公主的姑姑,李世民这么做属于逾越礼法了。

为此魏征苦口婆心的进谏,最终李世民才心不甘情不愿的打消了主意。

而让长乐公主名留青史的一件事,当属公元639年的一次进谏了。

当时李世民想要恢复分封,将朝中大臣分封到各地去做永久性长官,官职可以父传子。魏征、长孙无忌等人皆反对,但是李世民不听。

后来还是长孙无忌请长乐公主进谏劝说李世民,李世民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长乐公主是有文化识大体的女子。可惜这么好的女子却红颜薄命,22岁便去世了。

再来说说城阳公主和新城公主。

这两位公主的悲剧都源自他们的婚姻。

城阳公主先是嫁给了杜如晦的儿子杜荷,杜荷由于参与了李承乾谋反被赐死。因此城阳公主成了寡妇。

李世民心疼城阳公主,不愿他年纪轻轻便守寡,于是将其改嫁给卫尉卿薛怀昱之子薛瓘。

据史书记载,城阳公主后来牵扯进巫蛊事件中。史书上关于此次无辜事件并无详细记载。

不过城阳公主并不涉足朝政,她会牵扯进巫蛊事件,必然是因为薛瓘。而且事后城阳公主并未受到任何惩罚,反而是薛瓘被贬为房州刺史,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个说法。

最后城阳公主夫妻二人都在房州去世。

而新城公主的遭遇比城阳公主更惨。

李世民与魏征的君臣之谊世人皆知,魏征临终之际李世民前去探望。为了让魏征安心,李世民答应将新城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魏叔玉。

后来李承乾谋逆案爆发,侯君集和杜正伦都牵扯其中,由于魏征蹭推荐过此二人,李世民怀疑魏征也是李承乾一党。

加上李世民后来得知魏征将自己的谏言留档,专门拿给史官看,这分明是要踩在李世民的头上名留青史。李世民一怒之下收回了所有给魏征的封赏,新城公主和魏叔玉的婚约自然也没了。

后来新城公主嫁给了长孙无忌的堂弟长孙诠。

因为长孙无忌的关系,长孙诠在朝中混的那是顺风顺水。可惜好景不长,长孙无忌在和武则天的斗法中落败,被污蔑意图谋反,长孙诠受到牵连流放被杀。

就这样,新城公主成了寡妇。

新城公主和长孙诠的感情很深厚,对于唐高宗李治的所作所为新城公主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而唐高宗也愧对自己的妹妹,因此又给她安排了一门亲事。对方是京兆韦氏的韦正矩,对方也是出身名门望族,门当户对。

唐高宗对这门亲事是很满意的,然而唐高宗满意没用,要新城公主满意才行。

可惜新城公主的心里一直对长孙诠恋恋不忘,根本就不正眼看韦正矩。最终新城公主因为过度思念长孙诠郁郁而终。

唐高宗认为这都怪韦正矩,于是将其赐死。

最后说说晋阳公主。

这晋阳公主也是个苦命人,在她三岁的时候,长孙皇后便去世了。她从小边和哥哥李治感情很好,李治对他多有照料,颇有点相依为命的意思。

晋阳公主自小聪慧过人,她自幼喜欢书法,在书法上颇有造诣。她常常临摹李世民的字迹,将李世民的飞白体学得惟妙惟肖。

李世民将晋阳公主的字迹拿给大臣们看,大臣们都难辨真假。

可惜天妒英才,晋阳公主还没到适婚的年纪便得了一场大病,御医们束手无策。最终晋阳公主就这样英年早逝了。

就结局来说,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所生的这几个子女都很惨。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儿子都终身为皇位说束缚,李治虽然当上皇帝,依然还要为了自己的权力和朝臣争斗,最终却便宜了武则天。而四个公主,要么婚姻悲剧,要么英年早逝,也算不上幸福。

这样看来,也许生在皇家并非什么好事,不如生在寻常富贵人家来得幸福。难怪刘子鸾会说出“来生不入帝皇家”这样的话。

更多文章

  • 长孙皇后子女之长乐公主,没生育子女,23岁孤独早逝死后墓地被毁

    历史解密编辑:校草不咋帅标签:长乐公主,长孙皇后,李世民,长孙无忌,昭陵,李治

    长期以来,由于中文网络上以“无臻”为代表的长孙粉大力宣传“李世民只爱长孙皇后生的子女”等洗脑包,让很多不了解唐代历史的人误以为长孙皇后的子女生活的很幸福。但是很遗憾,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实际上,长孙皇后生育的子女除了李治确实活得挺好、其余子女的人生普遍很悲惨。下面我们就结合史料和当代考古挖掘成果来逐

  • 魏征如何让唐太宗李世民拆掉了思念爱妻长孙皇后的高楼?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长孙皇后,魏征,李世民,昭陵,李渊

    唐太宗不仅在功业上是中国古代的“千古帝范”,在感情上与妻子长孙皇后也是一对恩爱有加的帝后佳侣。根据史书记载,唐太宗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每天都要登高楼远望长孙皇后安葬的昭陵,边看边哭。但奇怪的是,唐太宗在几天之后突然下令拆掉了这座怀念爱妻长孙皇后的高楼,此后很少再远望昭陵。而让唐太宗下令拆掉了高楼的人就是

  • 李世民最爱的女人是谁?既不是弟媳也不是前朝公主,而是长孙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李世民,长孙皇后,李渊,长孙无忌,魏征,李建成,长乐公主

    历史上李世民最爱的女人是谁?不是电视剧里编排的弟媳妇,也不是前朝公主,而是他的原配妻子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不仅与李世民恩爱多年,还蕙质兰心,以贤德之名流芳千古,没几个女人能做到长孙皇后这样,看完你就知道,长孙皇后确实是堪称完美的女人。长孙氏全名叫什么,史书没有记载,有传言说叫长孙无垢,她的哥哥就是大名

  • “长孙皇后”童爱玲罕露面,49岁皮肤紧致似少女,戴金表尽显阔气

    历史解密编辑:云图娱乐标签:长孙皇后,梁朝伟,唐太宗李世民,娱乐圈,童爱玲

    7月11日,资深女星童爱玲更新了个人社交账号的动态,曝光了自己的近况。最近,童爱玲闺蜜黎淑贤迎来生日,她在高级酒店举办派对庆祝,并邀请了不少圈中好友参加,场面热闹。近照中,“寿星”黎淑贤穿了一袭橙红色雪纺连衣裙出镜,她的头发挽了起来,再配上精致的妆容,打扮高贵。已经生了4个儿子的她,皮肤紧致无皱纹,

  • 伴君如伴虎,而长孙皇后与太宗却相安无事,她究竟有何人生诀窍?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长孙皇后,太宗,李世民,长乐公主,长孙无忌,魏徵,唐朝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翻遍中外封建社会的帝王史,多少帝王们的重臣元勋至亲密友、儿女妻室,虽荣耀显贵于一时,但最后往往成了政治舞台上的牺牲品,有的还身首异地,惨不忍睹。唐朝太宗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却能与太宗相安无事。她十三岁嫁给李世民,当时李年仅十六岁,还是隋王朝的一位臣民。李世民当了皇帝后册封她为皇

  • 长孙皇后重病将死,唐太宗大怒:不报此仇,名字倒着写!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李治,太医,隋朝,李世民,孙十常,唐太宗,长孙皇后,长孙无忌,国防政策,军事政策

    贞观年间,长孙皇后重病,众太医束手无策。孙思邈伸手切脉,片刻后,突然惊叫,“皇后要死了!”唐太宗听罢,大笑道,“给我重赏!”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宰相长孙无忌的亲妹妹, 唐太宗心尖上的女子。可即使贵为皇后,也躲不过头疼脑热。而在民间,有一位药到病除的神医,名叫孙思邈。西魏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器重,

  • 李世民为何独宠长孙皇后,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迷路了标签:李渊,隋朝,唐朝,李世民,李建成,唐太宗,书法家,长孙皇后,女皇武则天

    公元601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出生了,长孙氏原名长孙无垢,小名“观音婢”,河南洛阳人,父亲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昴,母亲为扬州刺史高敬德之女,自幼家境优越,从小就饱读诗书,读过很多史书。公元609年,长孙家发生巨变,长孙昴去世,其前妻之子长孙安业接手长孙家后便毫无顾忌的把长孙皇后一家赶了出去。

  • 郑婉言拥有与长孙皇后相似的容颜,但是刻意模仿,注定是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冰淇凌标签:萧蔷,唐朝,郑婉言,李世民,韦贵妃,长孙皇后,后宫佳丽,武媚娘传奇

    《武媚娘传奇》里面,有一个跟已故长孙皇后长得一模一样的女人——郑婉言。不仅说话的语气像,连动作神态都一样。这可吓坏了当时后宫的韦贵妃、淑妃、殷德妃,差点儿以为皇后复活了!李世民也被惊到了,才女郑婉言,被留下。而这一切也在郑婉言的意料之中。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是一代贤后,可惜年仅三十六岁就薨了,后被

  • 长孙皇后的聪明之处:魏征委屈了她的女儿,她还要重赏魏征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魏征,长孙皇后,李世民,长乐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科学家,历史学家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出自陇西的李氏家族作为一支延续了将近三百年的名门望族,其掌权者的雄心壮志自然不容小觑。由于隋炀帝的荒唐,隋朝社会一度陷入混乱之中,百姓们深受其害,民变四起。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也就是大唐王朝的开国皇帝,在隋炀帝遇弑后便夺过皇权、平定动乱,建立起大一统的中原王朝——唐朝。作

  • 李世民钟爱过的八位女子,长孙皇后与大杨妃,谁是李世民最爱?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李世民,长孙皇后,武则天,长孙无忌,魏征

    唐朝是一个拥有胡人血统的朝代,其民风的开放是封建帝制朝代所少有的,宽容对待着各国文化,在交流中吸收和发展。 唐代的宫廷更是将这种民风发挥到了极致,所以唐朝对于爱情的追求是最为自由的,对于女性的压制相较于其他朝代而言是最少的。 就是在这样自由开放的民风之下,才有了大唐盛世的降临。 大家都知道,唐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