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伴君如伴虎,而长孙皇后与太宗却相安无事,她究竟有何人生诀窍?

伴君如伴虎,而长孙皇后与太宗却相安无事,她究竟有何人生诀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有料吧 访问量:2796 更新时间:2024/2/15 10:45:10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翻遍中外封建社会的帝王史,多少帝王们的重臣元勋至亲密友、儿女妻室,虽荣耀显贵于一时,但最后往往成了政治舞台上的牺牲品,有的还身首异地,惨不忍睹。唐朝太宗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却能与太宗相安无事。

她十三岁嫁给李世民,当时李年仅十六岁,还是隋王朝的一位臣民。李世民当了皇帝后册封她为皇后,他们一直和睦相处,感情甚笃。李世民还不时主动地拿国家大事方面的有关问题请她发表意见。更为难得的是,当长孙皇后英年早逝,那时李世民还十足四十岁,但他再也没有另封皇后。一度李世民还在御苑中筑起一座高楼,以便远望长孙皇后下葬的昭陵,寄托他的思念之情。

长孙皇后究竟有什么人生诀窍呢?下面几件小事也许能略见一斑。

一、动之以情,为魏徵撑腰

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生有一个女儿,被封为长乐公主,也许这位公主有特别讨人喜欢的地方,一直受到父母亲的格外钟爱。李世民治国有方,唐朝的国力和财力大有增长,当长乐公主出嫁时,李世民早就盘算好了要好好陪送一下,提出陪嫁的东西要比自己的妹妹永嘉公主出嫁时多一倍,场面也要更隆重一些。谁知这件事却遭到了谏议大夫魏徵的竭力反对,认为这样做违反礼仪,况且奢侈之风不可长。

他对李世说:“过去汉明帝封自己的儿子当王时说:‘我的儿子岂敢和先帝的儿子相比!’,因此封的地盘只有汉光武帝儿子的一半。如今陛下陪嫁长乐公主,却要比永嘉公主多出一倍,这岂不是和汉明帝的想法背道而驰吗?”李世民见魏徵扫了自己的兴,又没法加以反驳,闷闷不乐地回到内宫。长孙皇后见李世民的情绪有些反常,就和颜悦色地问他发生了什么烦恼的事情,李世民就将魏徵的话重复了一遍。

长孙皇后听了,面带笑容地对李世民说:“过去我曾经多次听到陛下称赞魏徵,一直没有全弄明白陛下为什么对他特别偏爱,今天才知道他确实是国家的栋梁!我与陛下结发为夫妻这么多年,陛下对我恩礼相加,可谓情深义重,但我还要常常顺着陛下的脸色行事,明知不妥,也不敢轻易冒犯。而魏徵作为一名臣子同陛下的关系远比我要疏远,竟敢置个人得失于不顾,如此大胆地犯颜反驳陛下的意见,这实在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样好的意见,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如果拒绝不听,让奢侈之风蔓延开来对陛下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呢?希望陛下能从长考虑魏徵的意见。”

长孙皇后的这番话语,动之以情,不仅使唐太宗胸中的闷气烟消云散,而且促使他自觉地采纳了魏徵的意见,改变了为长乐公主的婚事大操大办的老方案。

魏徵经常给李世民提意见,有时甚至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出言不逊,态度傲慢,简直不给他留一点面子,常常连在场的其他大臣都感到火辣辣的。对此,李世民偶尔也会按捺不住。有一次,李世民退朝回宫,满脸怒气,杀气腾腾地自言自语:“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下佬!”在旁的长孙皇后一听给惊呆了,她心里明白,皇上今天一定又与魏徵发生了冲突,想不到会发展得如此严重,眼看着就要出现君臣残杀的血腥结局了。长孙皇后见状当然十分焦急,她沉思了一会儿,故意惊奇地问李世民要杀掉谁,李世民怒气未消地说:“魏徵!他经常当着朝廷百官伤我的面子,使我下不了台,真是忍无可忍!”长孙皇后听后,没有立即发表意见,而是转身默默地退到了内宫。

不一会儿,她身穿皇后的衣服,来到李世民的面前,给他“行大礼”。皇后的这种打扮,只有在参加大典或其他严肃的场合才使用,今天她为什么要这样呢?李世民给弄得莫名其妙。长孙皇后便说:“妾听说,君主英明,臣才正直。现在魏徵这样正直,说明陛下十分英明啊!咱们国家大有希望,妾怎敢不祝贺呢!”紧接着,长孙皇后又对忠心耿直、直言敢谏之臣的难得,以及他们对于国家的不可或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巧妙地规劝,使李世民恢复了平静,加深了对魏徵的理解和认识,君臣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场流血事件避免了。事后,每当李世民想起这件事,总是免不了流露出对长孙皇后的感激之情。

二、晓之以利,为马官请命

有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所特别心爱的一匹骏马“无病而暴死”,他不禁勃然大怒,下令将养马的宫人抓起来,并打算将他处死。

李世民爱马成癖,朝野闻名。这也许是他在武力统一中原与边疆的长期戎马生涯中,得益于骑射战术,逐渐养成的一种特别爱好。在当年的虎牢战役中,窭建德军中有个名叫王琬的,乘隋炀帝所御骢马出来挑战,李世民竟仿佛忘记了自己置身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为那匹好马大声赞叹起来。后来这匹马被俘获,成了他的坐骑,在一次远征中死去,他为之深感悲哀,专门命乐工为死马谱写了一首曲子,取名《黄骢叠曲》,寄托他的哀思。李世民即位后,在宫中建筑马苑,专门为他饲养名种良马,他生平最得意的诗作《咏饮马》,也是以马为题材。足见李世民爱马之情非同一般。

这一次,由于养马宫人的过失,使他失去了一匹不可多得的良马,龙颜大怒当然可以理解。但为了一匹马而杀死一个人,情理难容。为了不使皇上的名声受到不必要的污损,长孙皇后站出来为养马宫的人请命了。

她没有半点批评、指责或教训的口气,而是给李世民讲了一个动听的故事:“当年齐景公也是这样,因为死了一匹马而要杀死养马的人,齐大夫晏婴便当场给养马的人列出了三条罪状:你把国君心爱的马养死了,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你使国君因马死而杀人,老百姓知道了必然要埋怨国君重马轻人,滥杀无辜,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你使我们的国君在诸侯中留下坏名声而轻视我们齐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经晏婴这么一说,知道自己处理问题不够慎重,就赦免了那个养马的人。”长孙皇后说到这里,提醒李世民说:“陛下您是爱读书的人,这个故事不会不知道,今天怎么忘了呢?大概是过分气恼的缘故吧!”

经长孙皇后这么一说,李世民茅塞顿开,立即打消了要处死养马宫人的念头。他深情地对长孙皇后说:“要不是你提醒,我差点又干了蠢事。”

三、高瞻远瞩,阻拦亲属参政

长孙氏身居皇后显位,但绝不像历史上有的皇后那样趁机结帮拉派,大搞裙带风,培植后党势力。她平生反对得最起劲的就是外戚干政。长孙皇后曾亲自动笔撰文,对东汉明帝的马皇后,没有能够有效地抑退外戚专政造成内乱的历史教训,进行认真地总结,作为自勉,也用来勉人。

她不仅有言论,而且还有具体的行动。长孙皇后的胞兄长孙无忌,是唐太宗起事前的布衣之交,在玄武门之变中为李世民夺取帝位立下大功。李世民一直将他当作密友至交,委以重任。对此,长孙皇后一直感到惴惴不安,多次向李世民表示心迹:“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女布列朝廷。”李世民因赏识长孙无忌的功德和才干,对他倍加信任,没有采纳皇后的意见,还是封他为宰相。长孙皇后只得自己出面,找哥哥密谈,恳请他坚决辞职。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哥哥一直没有能够离开权力中心。

长孙皇后在去世前,还念念不忘地告诫自己的亲属,千万不要仗势篡权。直到武则天参政时,他的哥哥长孙无忌终于被视作绊脚石而遭放逐,最后落得自杀身亡。

长孙皇后的这些言论和行动充满着智慧和机警,也使李世民对她更加深信不疑。当这位皇后病逝时,李世民悲痛欲绝,他流着泪倾诉道:长孙皇后能够经常规劝我,纠正、弥补了我的许多过失,从今以后,我再也听不到她的善言规劝了!失去一个这么好的贤内助,我怎么能不悲伤啊!

更多文章

  • 长孙皇后重病将死,唐太宗大怒:不报此仇,名字倒着写!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李治,太医,隋朝,李世民,孙十常,唐太宗,长孙皇后,长孙无忌,国防政策,军事政策

    贞观年间,长孙皇后重病,众太医束手无策。孙思邈伸手切脉,片刻后,突然惊叫,“皇后要死了!”唐太宗听罢,大笑道,“给我重赏!”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宰相长孙无忌的亲妹妹, 唐太宗心尖上的女子。可即使贵为皇后,也躲不过头疼脑热。而在民间,有一位药到病除的神医,名叫孙思邈。西魏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器重,

  • 李世民为何独宠长孙皇后,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迷路了标签:李渊,隋朝,唐朝,李世民,李建成,唐太宗,书法家,长孙皇后,女皇武则天

    公元601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出生了,长孙氏原名长孙无垢,小名“观音婢”,河南洛阳人,父亲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昴,母亲为扬州刺史高敬德之女,自幼家境优越,从小就饱读诗书,读过很多史书。公元609年,长孙家发生巨变,长孙昴去世,其前妻之子长孙安业接手长孙家后便毫无顾忌的把长孙皇后一家赶了出去。

  • 郑婉言拥有与长孙皇后相似的容颜,但是刻意模仿,注定是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冰淇凌标签:萧蔷,唐朝,郑婉言,李世民,韦贵妃,长孙皇后,后宫佳丽,武媚娘传奇

    《武媚娘传奇》里面,有一个跟已故长孙皇后长得一模一样的女人——郑婉言。不仅说话的语气像,连动作神态都一样。这可吓坏了当时后宫的韦贵妃、淑妃、殷德妃,差点儿以为皇后复活了!李世民也被惊到了,才女郑婉言,被留下。而这一切也在郑婉言的意料之中。李世民的皇后长孙皇后,是一代贤后,可惜年仅三十六岁就薨了,后被

  • 长孙皇后的聪明之处:魏征委屈了她的女儿,她还要重赏魏征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魏征,长孙皇后,李世民,长乐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科学家,历史学家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出自陇西的李氏家族作为一支延续了将近三百年的名门望族,其掌权者的雄心壮志自然不容小觑。由于隋炀帝的荒唐,隋朝社会一度陷入混乱之中,百姓们深受其害,民变四起。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也就是大唐王朝的开国皇帝,在隋炀帝遇弑后便夺过皇权、平定动乱,建立起大一统的中原王朝——唐朝。作

  • 李世民钟爱过的八位女子,长孙皇后与大杨妃,谁是李世民最爱?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李世民,长孙皇后,武则天,长孙无忌,魏征

    唐朝是一个拥有胡人血统的朝代,其民风的开放是封建帝制朝代所少有的,宽容对待着各国文化,在交流中吸收和发展。 唐代的宫廷更是将这种民风发挥到了极致,所以唐朝对于爱情的追求是最为自由的,对于女性的压制相较于其他朝代而言是最少的。 就是在这样自由开放的民风之下,才有了大唐盛世的降临。 大家都知道,唐玄宗

  • 李世民抱怨:我要杀魏征,不想长孙皇后不劝,反而回卧室换套朝服

    历史解密编辑:杨军吃吃吃标签:李世民,魏征,长孙皇后,长孙无忌,高士廉,宰相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女人,这句话一点都不假,李世民治理下的大唐出现了贞观之治,为大唐百年的兴盛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李世民广开言路,成了一个仁慈开明的君主。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背后如果没有长孙皇后的把持,李世民不可能有如此功业,大唐也不可能有如此繁盛的局面。比如有一次上朝,魏征和李世民争

  •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一生感情笃厚,他们的子女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欢乐就是你哦标签:李世民,长孙皇后,李承乾,李治,长乐公主,武则天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一生感情笃厚,他们的子女是什么结局?风雨惊虹2022-06-1910:37山东历史领域创作者关注李世民绝对算得上一个长情的男人,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是他唯一的皇后。长孙皇后13岁嫁给了秦王李世民,夫妻恩爱和睦,但是她只陪伴了李世民短短的22年便早逝了,李世民命人筑了观望陵来怀念她,之后李

  • 长孙皇后:13岁入宫,23年独宠,死后12年独霸后位,武则天也嫉妒

    历史解密编辑:西门史纪标签:太宗,唐朝,李世民,长孙皇后,长孙无忌,女皇武则天

    在古代,皇帝有三宫六院,能得皇帝宠爱的皇后少之又少,而后宫中的嫔妃就更惨,有些甚至一辈子都没见过皇帝几面,就将一生终结在那深似海的宫中。但是,在唐朝,有一位女子,她13岁嫁给李世民,36岁去世,被李世民独宠23年,死后还独霸后位13年,令武则天羡慕不已。这位女子便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长孙皇后,就是唐

  •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感情那么好两人的子女又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李世民,长孙皇后,李治,李承乾,李泰,武则天,皇后,唐太宗,唐朝,艺术家,军事制度

    对李世民与长孙皇后一生感情笃厚,他们的子女是什么结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世民绝对算得上一个长情的男人,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是他唯一的皇后。长孙皇后13岁嫁给了秦王李世民,夫妻恩爱和睦,但是她只陪伴了李世民短短的22年便早逝了,李世民命人筑了观望陵来怀念她,之后李世民的王

  • 长孙皇后的有趣冷故事你看过没?得此女做老婆三生有幸!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长孙皇后,高士廉,李世民,长孙无忌,魏征,李承乾

    1,长孙皇后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出生,其名于史无载,小字观音婢,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一箭双雕说的就是他)之女,大业五年(609年),长孙晟去世。年仅八岁的长孙氏与母亲及哥哥长孙无忌一并被异母兄长长孙安业赶出家门,高氏无奈之下只得带着一双年幼的儿女投奔哥哥高士廉。2,高士廉将高氏与长孙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