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贾岛:家贫入寺出家,得韩愈鼓动而还俗,却怀才不遇终客死他乡

贾岛:家贫入寺出家,得韩愈鼓动而还俗,却怀才不遇终客死他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局小乖简史 访问量:2045 更新时间:2024/1/16 21:57:36

贾岛这个苦吟诗人尽管出生在唐朝,可他却始终未如盛唐大大小小的才子们那般闲逸,既没乐享过风花雪月、也未曾在戏谑间逐柳眠花、更无情起时的快意潇洒……终其一生,贾岛也只不过混得了“诗奴”和“诗囚”之名,毕生为了写诗绞尽了脑汁。

不近凡俗的贾岛终生未娶,到死的时候依旧是孑然一身、形单影只,简直是客死异乡的一朵诗坛奇葩。

而更鲜为人知的是,贾岛曾经是一名出家的僧人,他昔日因满腹的才华而被文坛宗主韩愈所赏识,在韩愈的鼓动之下,贾岛为了追求“诗与远方”而还俗。

怎奈命无显荣的贾岛屡次科考不中,仕途不顺的他余生便与诗歌相爱相杀,为后世留下了不少意境清雅、禅意颇深的诗坛佳作。

贾岛无可奈何的寺庙生涯

熟知唐代诗人贾岛的人一定知道,贾岛早年间因家贫而入寺为僧,后来又因遇到了知己韩愈而半路还俗。

终其一生,贾岛一直在思想上介于僧俗之间,他既贪念着寺庙中清幽宁静的闲适生活,又无法完全摒弃尘世中的功名利禄,因此,贾岛的一生可以说是和寺庙结下了不解之缘。

公元779年,贾岛出生在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的一户苦寒之家,贾岛虽然出身贫贱,但却独好习文读书,18岁那年,心求明志的贾岛离开家乡,开了游历漂泊的旅居生活。

贾岛穷游祖国的山川大河,结识了诸葛觉、李益、韦执中等一些文人雅士,他们互称挚友,且曾写下若干诗歌以做往来应和。

在吟诗苦作的过程中,贾岛发现自己对诗歌创作情有独钟,甚至可以为写诗而闭门数日、不思饮食。

每当贾岛到了身无盘缠的窘迫时刻,就会通过写诗来忘却物质生活匮乏的苦闷和压抑,他将周身的饥饿和寒冷通过苦吟诗歌而排解掉,久而久之,苦吟便成了他的精神支柱、成了他脑中的丰腴膏粱。

冬去春来、斗转星移,在外面游历了数年的贾岛依然没有找到精神世界里的麦加圣地,心灰意冷的他就在河北的云盖寺出了家,从此栖身在佛门之下,一日三餐唯有薄粥粗茶。

然而对于彼时的贾岛而言,简单的三餐一宿都不需要自己花费银钱便唾手可得,还有什么可不知足的呢。

云盖寺远离市井,是一处清幽静谧的世外桃源,年轻的贾岛寓居在那里,主要还是受环境所囿困,再加上贾岛天性不愿与外人交往,因此,贾岛便有了大段大段的时光用来读书和苦吟。

据说,就是在那段出家为僧的日子里,贾岛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寻隐者不遇》,以及反映了禅修清净的《过木岩寺日暮》。

世人多称贾岛和孟郊为“岛痩”、“郊寒”,想来,年轻时候的贾岛一定是一副身型清瘦的文人模样,他的“瘦”,一则是因为饮食不丰、常年营养匮乏;二来是因为精神困顿,一介文人寻觅不到人生的出路、精神的出路,自然抑郁不得志,思想上充满了压抑和苦闷。

自古以来,寒门之子稍微有些志向抱负的,都把读书作为唯一的希望和出路,贾岛应该也不例外。小有才华之人必然会有些许清傲,20岁出头的贾岛那么年轻,又怎会甘心情愿一辈子守着古佛青灯、完全摒弃尘世中的繁华和热闹呢?!

由此可见,贾岛年轻时选择遁入佛门,完全是他的无奈之举。

与韩愈结为知己之交,听从韩愈劝告还俗应举

有一回,贾岛骑驴去拜访住在城郊的朋友李凝。到了李凝家门口才发现主人不在家,于是,贾岛就在李家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

在返程的路上一心苦吟的贾岛又开始精益求精起来,他对诗的第二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究竟用“敲”字好还是“推”字好犹豫不决。

为了选择更加贴切形象的词汇,贾岛便在驴背上反复吟咏,并伸出双手来回做着“推”和“敲”的不同姿势,就像着了魔一般。

贾岛全身心地沉浸在“苦吟”的氛围之中,殊不知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带着自己的车马仪仗途径此处,而端坐在驴背上的贾岛竟不知不觉地“闯入”了韩愈仪仗队伍的第三节中。

见到眼前出现了这样奇怪的一个人,韩愈的侍从马上就警觉起来,他们将贾岛从驴背上拉下来,将其推搡着带到了韩愈面前。

韩愈见这个年轻人一脸无辜的模样,便开口询问贾岛误入仪仗队的原委,当韩愈得知贾岛是因为思考得太过入神才弄得如此尴尬之后,不禁对这个实诚的青年产生了好感。

其后,韩愈略微思考了一番,然后告诉贾岛还是取“敲”字为好,贾岛深以为然,自那以后,韩愈便和贾岛结成了忘年交。时为诗坛文宗的韩愈还写下《赠贾岛》一诗用以盛赞贾岛苦心提炼诗句的精神。

随着二人交往的日益密切,贾岛便将自己的境况和盘托出,韩愈本就是个惜才爱才之人,他不忍看到贾岛这样一个年轻的才子毕生埋没于佛门之中,就一力劝导他还俗并积极参加科举考试。

在韩愈的劝导下,贾岛那颗“凡俗之心”重新跳动了起来:如果自己的才能能够轻松地招来功名利禄,那又何妨一试呢?!

不久,贾岛蓄发还俗,并在韩愈的资助下积极地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往年间,贾岛也曾数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成功。

这一次,贾岛满怀信心与希望,又一次踏进了考场准备以才德博取功名,盼望能够一举迎来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科考落榜却仍“幸运”地挤进了仕途,不料最终结局却是客死异乡

贾岛无疑是位较有才华的文人,但似乎他的才华却不够有张力、远不及才华横溢的地步,因此,他虽然听了韩愈的话兴冲冲地再次参加了科举考试,结果却依然名落孙山。

落榜之后,贾岛对科考失望至极,怀才不遇的他既悲伤又愤懑,在一通嚎啕大哭之后便决定此生再不入考场半步,可见,贾岛是被科举考试狠狠地伤了心。

彼时的贾岛本想着在失意之时去韩愈那里寻求一丝宽慰,可没想到韩愈因为直言“谏佛”而被宪宗贬官到了潮州。后来,待韩愈再度复职、重新回到了长安,贾岛这才在京城谋得了一个小官职。

可惜,性情刚直的贾岛不懂得韬光养晦、不泄锋芒的道理,不久便因作了一首讥讽科举制度的诗而触怒了朝中大员。

其后,贾岛被逐出京,所幸他遭贬之时仍因朝廷的“责授”制度而带着“长江县主簿”的官职而离京到四川赴任,只不过,他即将赴任的地方荒僻边远,等同于让贾岛此生在仕宦之路上再无出头之日。

已经年逾五旬的贾岛担任了长江县主簿刚满3年,便又被一纸调令遣派到普州去做了一名司仓参军,主管地方的财政税收职务。

3年后,任期已满的贾岛又升任普州司户参军,但颇为遗憾的是,贾岛未及赴任便在四川普州因病辞世,享年64岁。

贾岛去世后,被友人安葬于四川安岳县南安泉山麓,晚景惨淡的他终究还是在异乡走完了他落寞的一生,令人倍感凄凉和怅惘。

回望贾岛的一生,他以一颗虔诚之心对待每一首诗歌,用反复推敲的方法提炼字句,这份真我不变的执着不仅让他得以结交了一群同道的诗友,更为贾岛在诗坛和文学界中赢得了不朽的盛名。

是“诗奴”也好、是“诗囚”也罢,总之,唐代大诗人贾岛拼尽了全力,将一生的苦楚锻造成了一行行闪亮的诗句,让后世之人得以在浮生的况味之中,品读到了一丝丝堪称清雅的余韵幽芳。

标签: 韩愈贾岛诗人孟郊

更多文章

  • 广东好风物之潮州篇:这座最崇拜韩愈的广东小城,不只有凤凰单丛与陶瓷

    历史解密编辑:消费者报道标签:韩愈,凤凰,陶瓷,诗人,宋朝,潮州市,广东省,广东好风物

    “在潮之洲,潮水反复”,在广东东部有这样一个小城,因潮水而得名,被称为潮州市。“潮州”作为地名已经使用了1000多年。不过,古时潮州的范围并不是只有潮州市,还包括了其他的潮汕地区。“到广不到潮,白白走一遭!”潮州市是潮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有着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广济桥至今已有八百年历史;这里是“中

  • 韩愈跟别的诗人果然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宝宝爱我标签:韩愈,张籍,刺史,诗文,诗人,唐朝,散文家

    对于韩愈来讲,诗和文有的时候是他人生态度的宣言,有的时候啊居然还能当他宣战的檄文。只不过他宣传的对象有点儿好玩。韩愈被贬到潮州的时候,他听说当地有鳄鱼为害,吃了很多百姓们的牲口,韩愈这个时候是潮州刺史,他就写了《祭鳄鱼文》来表示。“刺史虽弩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且承

  • 韩愈晚年热衷服用硫磺,是因为沉迷美色欲望?答案让人揪心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韩愈,皇帝,白居易,儒家,水银,唐朝,宋朝,艺术家

    根据历史学者考据,唐代文学家韩愈,在晚年的时候非常喜欢服用硫磺,对于他服用硫磺的原因,历史学家范文澜认为,这是因为韩愈老年的时候贪恋美色,通过硫磺来维持体能,结果,也因为韩愈的不节制,导致健康受到影响,最终去世了。那么,韩愈服用硫磺,真的是为了纵欲吗?答案让人深思。图片来源于网络:韩愈雕像一、韩愈生

  • 韩文公祠:国内最早纪念韩愈的专祠,倚山临水古朴清幽!

    历史解密编辑:鸭鸭爱生活标签:韩愈,韩文,祠堂

    提起潮州,就不得不提韩愈了,他在潮州虽然才七个多月,他把中原先进文化带到岭南,驱赶鳄鱼、解放奴婢、兴修水利、兴学育才,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被潮人奉为神。潮州人为了感谢韩愈的功德,将笔架山改称韩山,山下的鳄溪改称韩江。韩文公祠,便是为了纪念韩愈而设,始建于宋,历代都有修葺,是我国现存的历史最久远、保存

  • 口腔病人韩愈,为牙写了多少苦情诗?

    历史解密编辑:东方出版社标签:韩愈,牙疼,陆游,白居易,口腔,牙痛

    本 文 约 510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min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哪怕是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仍饱受牙疼及口腔疾病的困扰。古人碰见牙疼会出现哪些症状?古人又是如何治疗口腔疾病的呢?针对上述问题,聪明的古人想到了哪些方法护理牙齿呢?韩愈:40不到,我的牙松动了 中国人常

  • 这位“大胡子”嘲笑青年毛泽东的“梁启超体”,毛发奋研读韩愈文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的凡人标签:毛泽东,梁启超,韩愈,毛主席,青年毛泽东,郭沫若

    韩愈是唐代的散文大家,“文起八代之衰”,文学上反对六朝骈体,倡导古文运动。所作散文气势雄浑,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是深刻影响了古代文学史的大文豪。毛泽东自走出韶山后,有半个多世纪读韩愈文、说韩愈文、评韩愈文。他的文体深受韩愈文影响。青年毛泽东下功夫研读韩愈文章,是受到一位清末举人的点化,此人名袁吉六

  • 韩愈一生沉浮,梦见两位天神,一个往他嘴里塞书,一个带他降妖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韩愈,李白,唐宪宗,孟郊,贾岛,孔子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腊月,雪后初晴,寒风萧索。长安城靖安里韩侍郎府邸内,一群和尚围站在韩愈病榻前,正听韩愈交代后事。病入膏肓的韩愈颤巍巍伸出双手,跟和尚们说,你们仔细看看我的双手双脚,还有双腿,是不是完好无损,有没有长癞疮。群僧说,没有没有,绝对没有。韩愈说,你们出去告诉世人,我是不吃药病死的

  • 《千家诗》13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苏轼,千家诗,裴度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何当共读香云帙,最是诗情画意时。”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读一生不可错过的唯美诗词。就中唐而言,如果单以诗论,这标志性的一个人物、里程碑

  • 韩愈,也是伯乐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韩愈,贾岛,李贺,孟郊,张籍

    文|祁文斌 韩愈,“一代文宗”,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自唐宋以来,儒林中人无不对其赞赏有加。白居易说他:“学术精博,文力雄健,立词措意,有班(班固)、马(司马迁)之风,求之一时,甚不易得。加以性方道直,介然有守,不交势利,自致名望。可使执简,列为史官,记事书法,必无所苟。”苏轼则说他:“文起八代之

  • 历史故事:韩愈到潮州后,江边写一篇文章,当天晚上鳄鱼就没有了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韩愈,鳄鱼,唐宪宗,潮州,新唐书,祭鳄鱼文

    韩愈,想必大家学习过古诗词的,都知道这位唐朝的文学家,韩愈在诗词文章上面有着很高的造诣,但同时韩愈也是一个为官清廉的仕途人物,而且韩愈为人还非常的正直,从不去做那些阿谀奉承的事情,而韩愈这样的性格,是注定他会在官场上碰壁的。唐宪宗年间,皇帝非常痴迷佛道,古话说“上行下效”,皇帝都那么的崇信佛教,老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