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去世后,唐玄宗为何不放过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武则天去世后,唐玄宗为何不放过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1635 更新时间:2024/2/7 10:09:05

公元713年,唐玄宗忽然下旨,让她自杀。太平公主却拒绝了,说道:“三年之前,我帮你杀了魏王,扶持你父王登基,立你为储君,你怎么能如此忘恩负义,灭我满门?”

唐玄宗一言不发,这场叔侄之争到此为止,就连自己的嫡子薛崇简也在一旁劝道:“娘,该走了!”

唐玄宗一开始并没有想过要杀自己这个唯一的小姨。唐隆叛乱之后,他不顾大娘的哀求,一意孤行,将上官婉儿给杀死,之后更是无视礼仪,将上官婉儿的坟给砸了,李隆基要用这两点来向她表明:你不要和我争,我绝不会让一个女子执掌大权!

但太平公主却是遗传了武则天的强势,不肯善罢甘休,不肯善罢甘休,不肯善罢甘休,执意要与李家三郎决一死战,最后连累了全家。

唐玄宗为何要把她的姨娘安乐公主给杀了?

我想,理由有三个:

1、捍卫李唐皇室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王位

自从683年,李治驾逝之后,李唐皇室一直被武则天扫荡一空。

直到705年,唐中宗李显终于在民众的拥护下,发起了一场“神龙政变”,终于将武则天的皇位给抢了回来。

然而,李家还没有站稳脚跟,唐中宗的夫人,韦皇后,就已经在网上露面了。

韦皇后一向以武则天为楷模,和自己的小女儿安乐公主一般,都希望能当上武则天那样的皇帝,因此,他们甚至把李重俊也给杀了,中宗李显也死了,甚至还把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也给弄死了,李唐皇室又要被毁灭了。

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在危急关头,与她的姨妈——太平郡王联手,发起了“唐隆政变”。

公元710年七月二十一日,李隆基带兵进宫,杀死韦后与安乐,将相王李旦推举为帝,李隆基也因此被册封为太子,太平郡主更是被册封为郡主。

至此,李唐皇室重新掌握了皇室的权力。

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防止女人上位,唐玄宗终于忍无可忍,想要杀死太平公主。

2、对太平公主的致命一击

唐隆的变故之后,李隆基与安氏的“蜜月期”就此告一段落,他们在朝中的权力和掌控力上,展开了一场“斗法大战”。

第一轮:残杀

太平公主当初在唐隆的政变里,之所以会选择自己的外甥李隆基做交易,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年纪小,在朝里没有什么势力,可以更好地掌控他。

但太平公主却惊讶地意识到,李隆基的胆识和手段,比她预想的还要强大,一个25岁的少年,怎么可能会被人左右?

事情到了这一步,也只有尽快把李隆基给替换掉了,好在他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他的嫡系,也就是他的三弟。

根据历代的嫡系血脉,李隆基是不可能坐上王座的,真正的继承人,是睿宗李旦的大儿子李成器。

太平公主认为,如果能利用李隆基的软肋,那么东宫就会易主。

于是太平公主便派人在朝中造谣,说李隆基不是皇族的大儿子,根本没有继承皇位的能力。

然后,他就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在他的周围,安排了大量的眼线,24小时监视着他。

若是太子殿下有什么私事或者是政治上的失误,她立刻就能找到机会,将他送到皇上的面前,让他去告他。

可事实却让她大吃一惊。

李隆基很清楚我在明处,敌人在暗处,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很谨慎,甚至他还限制了自己的妻子和妻子。

在七百一十一年,心浮气躁的她,忽然做了一件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堂堂镇国公主殿下,居然驾着一辆马车,拦在了大臣们的去路上,并公然宣布道:“我看现在的皇储并不合适,从朝政的角度来看,不如另立一位皇子!“……”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一脸的无奈,他们都明白,这件事牵扯到了什么,一个是帝国的皇女,一个是未来的皇储,没有人敢招惹!

就在大家绞尽脑汁,绞尽脑汁思索对策之时,宋璟却站了出来,率先打破了僵局:“世子乃举世之才,乃是吾朝万人之君,你为何会有此念头?”

宋璟显然是太子一方的铁杆支持者。

太平公主忍住心头的愤怒,冷眼看着不懂事的宋璟,没想到会在这里吃瘪。

没多久,胜利在望的太平郡王再次传来“噩耗”,睿宗李旦不想让自己的姐姐在朝中拥有更大的影响力,于是颁布了一道旨意,禁止任何人讨论废掉皇储。

第一次交手,太平公主使出了浑身解数,但始终无法对他造成任何伤害。

《资治通鉴》中说:“太子殿下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为朝廷立了大功,朝廷重臣,国君安危,宋璟抗命而行!”

但太平公主并没有惊慌,以她在朝中的阅历和阅历,要想收拾李家三郎,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一招不中,他又换了一招。

但太平公主万万没有料到,第一个动手的竟然是李隆基。

第二轮:转移

眼看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闹得不可开交,朝中的文武百官们也都各自支持自己的立场,谁也不会去管朝政事。

宋璟、姚崇两位大臣连忙劝谏。

“宋王是皇帝最大的儿子,现在太平公主从中作梗,想要废掉他,属下怕他有生命危险。为了天下安宁,为了东宫的安全,应该把宋王和豳王贬为刺史,让她再也没有机会,而且,应该把她和她的夫婿从长安调到洛阳去。”

很明显,这样的提议对于李隆基和政治的安定都是非常有益的。

可睿宗因为想念自己的妹妹,所以只是答应了皇子的要求,让她住在蒲州,距离长安更远。

太平公主被从权力的核心抽走,还没有来得及出手,便已经输了。但在武则天多年的教育下,她早已养成了一种处变不惊的能力。

在大局未明之前,总有转圜的余地。

太平公主权衡利弊,最后还是要在离开之前,做出两个选择,那就是绝不能让他如愿。

第一条,是让她的亲信,去弹劾姚崇和宋璟对皇帝的不尊重。

第二,亲自登门,以前辈自居,痛斥他忘恩负义,过河拆桥。

当着一众家丁的面,李隆基被人这么一顿臭骂,丢尽了脸面,不过他马上醒悟,太平公主在朝里的权势依然很大,这一次若是和她对着干,只怕自己会吃大苦头。

李隆基已经做好了准备。

他连忙跟姑妈道歉,说姚崇、宋璟有错在先,但随即就改口,说两个孙儿纯粹是自己擅自行动,故意挑起两位姑姑的矛盾,其目的可想而知,如此小人当诛。

李隆基在关键的时候,做出了牺牲,这是一个政客必须要做的事情,也是一个皇帝必须要做的事情。

太平公主的目标已经达成。她极不甘心地前往蒲州,而姚崇和宋璟则被罢免,降为地方上的知府。

这一轮谁也不会成为胜利者。

但太平公主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善罢甘休。

第三轮:退场

七十二年七月,一条长长的尾巴划过寂静的天空。

太平公主抬头看天,心里已经有了一个绝杀李隆基的办法。

她当即禀告睿宗道:“近日天空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似乎是皇储要罢免皇帝,成为皇帝!”

如果是别的朝代,换做别的皇帝,太平公主一道奏章,就能让他的脑袋掉下来,老天爷警告他,造反,这是何等的大罪!

可睿宗这些年风风雨雨,二废二立,早已看淡了皇权,也厌烦了做这帝王,恨不得能让他早日登基!老天都发话了,还愣着干嘛?

因此,公元712年八月,唐睿宗李旦继任李隆基为皇帝。

本来,他是打算将李隆基从皇位上除名的,可没想到,却是功亏一篑,一份折子,就让他坐上了皇帝的位置。太平公主长叹一声,捶胸顿足,真是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与太平公主同样焦急的,是刚刚登上皇位的李隆基,他很明白现在的局势:一边是太平公主,一边是随时准备反击的姑姑,一边是强大的父王,又是一个善于平衡的人。

第四轮:一场阴谋

713年七月,太平王妃发动政变,以暴力手段将唐玄宗李隆基赶走。

但就在这场叛乱发生的前一天,曾经是太平王妃一派的大臣魏知古,却忽然造反,把她的阴谋告诉了唐玄宗和盘心,在这场叛乱尚未真正展开之前,唐玄宗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主动。

结果自然是太平公主溃不成军,只能狼狈地逃入深山寺庙,三天之后,她黯然返回长安,只盼着自己的外甥能够念旧恩,让她过上好日子。

然而,她刚一走进去,圣旨就来了。

太平公主在这一轮里彻底输了,不但把自己的生命给赔进去了,连带着她的亲生骨肉也跟着一起死了,除了她的亲生骨肉薛崇简之外,镇国公主府里那些珍贵的宝贝,自然也就成为了唐玄宗的囊中之物。

《资治通鉴》记载:「太平郡主逃往山中,三天后,被处死,与王妃等人及党羽,亦有十余人。薛崇简因训斥母亲,被贬为李,封了他的爵位。籍王妃的女儿。”

3、夺回李旦的大权

睿宗李旦虽然退居了皇位,但他依旧拥有任命三品以上大臣的权力,处理重大案件的权力,甚至是处理重大事务的权力。

李隆基的皇帝之位,实在是太过凄惨了。

于是,当太平派被剿灭的时候,太上皇已经被禁卫们抓了个正着,他顿时明白过来:这是自己的孩子找自己要权力了!

第二日,太上皇就下达了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条旨意,从今日开始,“一切军事、政务、刑罚,一律由陛下处置。我不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意志,而是为了自己的纯真。”

至此,太上皇李丹彻底退出了权力中心,消失在了朝堂之上。

大唐,已经属于李隆基了。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独子,也是她最疼爱的女儿,她的能力很强,政治上的影响力遍布整个朝廷,就算是武则天也不得不夸奖她,说她长得很像我。

她在权力和权力的争夺中,拥有着至高无上的荣华富贵,但同样,她也因为权力而被毁灭。

大唐妇女在政治舞台上,终于迎来了太平郡主的末日。

标签: 武则天唐玄宗太平公主李旦

更多文章

  • 上官婉儿墓被挖,暴露和太平公主的关系,网友:这才是考古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长汀里标签:太平公主,上官婉儿,武则天,唐玄宗,上官仪,唐中宗

    2013年6月,陕西咸阳修路工人,突然挖掘到一座大型墓葬。工人见怪不怪,淡定地打通了文物局的电话:“你好,我们这边发现了一个大型墓葬,希望考古队能来勘察一下。”这个消息并没有震惊到陕西人民,毕竟“陕西土厚埋皇上”,随便修一条路,建一座高楼,都有可能挖到大型陵墓。上官婉儿可当得知这个陵墓主人是何方人物

  • 太平公主——不太平的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薛绍,武则天,武承嗣,唐玄宗,张昌宗,张易之,太平公主,唐太宗李世民

    黑格尔说,历史往往会发生惊人的重复,但如果第一次是以喜剧面目出现,第二次则以闹剧出现。太平公主就经历过这样的闹剧。她是大唐帝国中最受宠爱的女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武则天的女儿,血管里流动着的是她那极不安分的母亲的血液。太平公主出身高于她的母亲武则天,容貌、性格酷似其母,才能、智慧不逊其母,她曾经野

  • 太平公主两次拯救李唐王朝,仍难逃一死,唐玄宗为何不肯放过她?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唐玄宗,太平公主,李旦,武则天,李显,薛绍

    在大唐王朝的历史当中有过几段高光的时刻,它们基本上都集中在了唐太宗李世民、第一女皇武则天和唐玄宗李隆基身上。这三个人单独拎出来都能书写一段不朽的传奇历史。特别是女皇武则天,她身上的传奇事迹更是多不胜数,她执掌大唐期间开创了许多的壮举,但她始终因为女人的身份一直不被承认。最终她也在神龙元年的宫廷兵变当

  • 浅论唐玄宗诛太平公主一事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唐玄宗,太平公主,武则天,唐中宗,韦皇后

    宫廷恩怨政变,一直都是中国古代王朝的一场政治大戏。在这场政治大戏中,胜者为王败者被诛,有人悲有人喜。其中在李唐王朝出了一个武则天,她以女子之身登上帝位,一己之力颠覆人们认知。太平公主在政治上扶持李隆基起家,一直到李隆基成为独掌一方的皇帝。但是为何李隆基上位以后,迅速剪除了太平公主羽翼,并且逼迫他的亲

  • 太平公主身为武则天女儿,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为何要出家当道士?

    历史解密编辑:史论纵横标签:武则天,太平公主,薛绍,李治,宫女

    太平公主第一任驸马薛绍陵墓的重见天日,引起了一阵轰动,太平公主与薛绍的种种往事被推上了各历史板块的头条。史论纵横少年时代很喜欢《大明宫词》,对剧中太平公主与薛绍的爱情故事也颇为动容。不过随着薛绍陵墓的发现,业内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认为他们也不过是一桩政治婚姻,并没有剧中百转千回的痴情爱恋。作为一名

  • 太平公主被杀,李隆基为何留下她的儿子?这里有一不可告人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唐玄宗,太平公主,武则天,李显,韦皇后,李旦

    唐朝社会开放,造就了许多“新兴”女性,她们打破了世人对女性的定义,活出了自己的人生,有不少女性差点就完成了武则天的壮举,其中就有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的欲望丝毫不亚于母亲,她一生经历六任皇帝,其中不少都是在太平公主的扶持下上位,这种“壮举”,试问还有谁能做到?不过太平公主的下场并不好,

  • 太平公主为何放荡一生,阅男无数?因为表哥强迫童年的她做了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太平公主,武则天,李治,薛绍,宠爱,宫女

    武则天作为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生平事迹,历来备受人们津津乐道。想想也是,古往今来,有权有势的女子当真不少,但真正像武则天那般敢称帝的人还真没有,饶是西汉的吕后、辽朝的萧后等人,她们也虽然享受到了至高的权力,但也仅仅只在皇帝之位的门外徘徊。武则天是个很强势的女人,她登基称帝之后,便想着

  • 太平公主被赐死,她叹道:我助你杀韦后却全家被杀,说完拔刀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韦后,太平公主,李旦,武则天,唐玄宗,李显

    大唐历史风云变幻,似乎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开始就预示着大唐不会太平,他的儿孙们都纷纷效仿他,他死后先是武则天夺了李家江山登基称帝,后有韦后,太平公主、上官婉儿等女人专权,好在李家出了个英明神武的李隆基夺回了江山,公元713年,大权在握的李隆基赐姑姑太平公主自尽,公主长叹说:“三年前我助你杀韦后,立

  • 太平公主:一生都活在母亲武则天的阴影下,权势极盛时被侄子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尚宫女史标签:李治,薛绍,李旦,唐朝,唐玄宗,太平公主,女皇武则天

    开元元年癸丑,秋,七月,《资治通鉴》记载:“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赐死于家,公主诸子及党与死者数十人。”后武周时代,最后一位活跃在权力中心的女性—太平公主跌落政坛,死在了侄子的手中。纵观她的一生,太平公主从来就没有太平的,她的一生跌宕起伏,称得上是唐朝权势最盛的公主,而她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注定

  • 李隆基赐死太平公主,公主长叹:我曾助你父登基,而你却杀我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茅舍品史标签:李旦,薛绍,李显,韦后,唐朝,唐玄宗,武则天,李隆基,书法家,太平公主,平民百姓,中国传统音乐

    713年,李隆基赐姑姑太平公主自尽,公主长叹:“三年前我助你杀韦后,立你的父亲为帝,如今不但杀我,还要杀尽我一家。”一旁的薛崇简哭着说:“我早就劝母亲不要和陛下作对,现在太上皇求情也没有用!”太平公主听罢,拔刀自刎。这个在千娇万宠中长大的公主,为什么会走上争权夺利的道路,最后沦为政治的牺牲品呢?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