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广西合浦寻古考察,纯粹是北海友人的邀请,我们几乎走遍了合浦的大街小巷。
合浦,位于北部湾东北岸,是一座岭南古城,文化氛围浓郁。目前,人口超过100万。县政府驻廉州镇,距南宁市176公里,距北海市28公里。东北与博白县、东南与廉江县相邻,西与钦州市交界,北与浦北县、灵山县接壤,南界东西两段临海,海岸线长308公里。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置南海、桂林、象郡。汉初,今合浦县境属南越国辖地。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划出南海、象郡交界地方置合浦郡。三国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孙权派步骘任交州刺史,合浦属孙吴辖地。
汉置合浦县,宋入石康县,旋复置,原属广东省,1965年划入广西壮族自治区。1987年合浦县划归北海市管辖。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海开放县。1990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合浦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十分便捷,北枕丘陵,南滨大海,大部分土地为南流江冲积平原和南海北部湾古浅海沉积物积聚而成,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合浦是著名的还珠故郡,历史悠久,公元前111年始设合浦郡,意为江河汇集于海之地。合浦珍珠和合浦生态珍珠,又称南珠、廉珠和白龙珍珠,素有“掌握之内,价盈兼金”之说。有“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之美誉。
合浦是南珠之乡,合浦珍珠的历史至今已逾两千年。故宫博物院里陈列的珍珠多为合浦出产。慈禧太后的皇冠上镶嵌的数千颗珍珠即合浦珍珠。
南珠主要分布两广、海南沿海,以合浦白龙尾至西村约三十公里海区出产的珍珠品种为南珠上品,史称合浦珠,名曰南珠。出欧洲西洋者为西珠,出东洋者为东珠,国际上一向认为“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古时称南珠为“走盘珠”,即放在盘中稍动,就能滚动自如,合浦南珠圆度好,粒粒放光,颗颗走盘。
关于合浦珍珠,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合浦珍珠是一位善良美丽的人鱼公主的眼泪。很久以前,人鱼公主于海上救了一位青年,他与凶恶海怪勇敢搏斗而受伤昏迷。经人鱼公主精心护理,后来两人感情日笃,结成了夫妻,双双带着夜明珠回到了人间。县官想霸占夜明珠,杀害了人鱼公主的丈夫。人鱼公主找到县官报了仇后,化作一道金光射向天空,回到大海水晶宫。
合浦有宝珠的消息被朝廷知道后,便派太监来到合浦,逼迫珠民驾船出海围捕。人鱼公主故意让太监三获宝珠又三失宝珠后,掀起巨浪,将宝珠带走。太监自知得不到宝珠,回京也性命难保,即自杀珍珠城,于是大海回归平静。月亮从海上升起来了,人鱼公主非常思念丈夫,她手捧夜明珠,泪如泉涌,眼泪变成了颗颗亮晶晶的珍珠滚落大海。
人鱼公主真挚的感情感动了海中的珠贝,每当人鱼公主滴下晶莹的泪滴,珠贝就吞下,使泪滴变成了珍珠。于是,合浦一带便成了珠母海,出产的珍珠闻名于世。
据《汉书·孟尝传》载,东汉时,合浦当地百姓以采珠为生,以此向邻郡交趾郡换取粮食。采珠的收益很高,当时合浦官吏为了向民间搜刮珍珠,官吏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盘剥珠民,不少人因此而饿死。汉顺帝继位后,孟尝当合浦太守。孟尝到任后,改革前弊,下令废除盘剥的非法规定,并不准渔民滥捕乱采,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不到一年,珍珠贝又回到了合浦沿海,珠贝终于又生息、繁衍和发展。这就是“合浦珠还”的故事。
合浦文物古迹众多,古风独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群、山口永安大士阁以及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昌塔、东坡亭、海角亭子、惠爱桥、东山寺、魁星楼、抗日名将陈铭枢故居、陈铭枢故乡璋嘉陈氏宗祠等70多处文物古迹。
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建设颇有创意。像一座古墓!合浦古墓群为汉代古墓群,为广西最大古墓群,整个藏馆布展的文物与“海上丝绸之路”和古代中外交通有关,21件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铜凤灯、铜屋、铜提梁壶、三足铜盘、铜魁等具有南方青铜器精巧细致的地方特色;带有干栏式结构特征的陶楼,显示出当地的气候环境和日常居住条件;汉墓出土完好的玻璃杯、玻璃碟、铜屋、铜井、铜灶、金带钩、玉壁和传世的铁斗、铜钟等更是珍贵。
最为典型代表是1971年西汉晚期木椁墓出土的一对铜凤灯、造型为昂首回望的凤鸟,堪称瑰宝。青铜出土文物中的龙首柄铜魁,人形三足承盘、活链龙首提梁壶,孔雀纽三熊足铜樽,錾刻守门卫士干栏式铜仓,人面纹和人臂执刀铜铺首,错金铜剑等器物,也是罕见的艺术珍品。
我们考察中,采访一位合浦当地人说,当时设郡治,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地理优势,是海上丝路和始发港。二是合浦古来女人出众,美丽无比,达官富人跃跃而至。唐太宗第十七女高阳公主性聪慧,备受,封合浦公主,足见合浦的显位。
据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一批批迁徙六国贵族往南方,并派大批商人南下贸易经商,这些皇孙贵胄、富裕商人的择偶要求不一般化,遗传基因决定了后代的精灵秀气。
从汉代开始,合浦即中国海上丝路之始发港之一,合浦在当时有“繁庶之地”之称,不少人家过着“家有米粟,户盈罗绮”的富裕生活,有钱人家自然娶纳娇妻美妾。同样地,美丽的自然环境也熏陶孕育了合浦人的美好气质、娇艳和体态,合浦多美女有歌谣为证。
惠爱桥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而又罕见的木制梁桥。在古代钢筋混凝土没有应用到桥梁建筑之前,桥梁建筑材料主要以木质和石质桥梁为主。现存于世的木制梁桥已很少,而在合浦县廉阳镇的西门江上仍存一座,并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功能,这座桥就是合浦惠爱桥。
惠爱桥始建于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作为廉州古城历史文物之一,几经损毁,饱历沧桑,四百多年过去了,依然飞架于江面上,维系着百姓日常往来。惠爱桥的建筑设计别具一格,整座桥长26米,宽2.75米,桥面至桥顶高5.64米,桥的结构形式为没有下弦拉杆的人字架式的三铰拱,中间没有桥墩,除了两端的墩台外,无论是桥面、桥身、扶栏、支架全是木造,没用过一颗沙石子和一撮水泥。桥的各部上下结构除了拱脚节关用钢夹板外,其余部分均无任何铁件。这种结构和造型在同类桥梁的建筑史上是罕见的。
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大文学家苏东坡获赦,从儋州量移廉州。著作了许多反映合浦风物的诗文,这对合浦文化艺术的发展极具深远影响。
古迹建有东坡亭、东坡井。东坡亭是为纪念苏东坡而建的。诗人62岁时,因“乌台诗案”而坐牢,从广东惠州贬到海南岛,三年后召回合浦,受廉州名士邓拟热情接待,居住于风景秀丽的清乐轩,两个月间,著作了《廉州龙眼质味珠绝可敌荔枝》、《雨夜宿净行院》和《记合浦老人语》等诗篇、札记。
在离开合浦的第二年病逝,后人为了纪念,在清乐轩故址修建一座亭子,命名为“东坡亭”。建于乾隆四十一年,歇山顶二进亭阁式砖木结构建筑。
东坡亭主亭正门上端挂着“东坡亭”的大字匾额,为广州六榕寺铁禅和尚所书,正面壁上嵌有苏东坡石刻像及其他诗文碑刻十多件,像上方“仙吏遗踪”四大字体古朴浑厚。此亭历代重建几次,现亭为1944年重修。
东坡井位于东坡亭东侧,为廉州四大名井之一。相传为诗人被贬至此,看见居民饮水的不卫生。想方设法帮助居民寻找饮水的解决办法,帮助乡亲们打了一口井,清泉水甜。为了纪念,命名为“东坡井”。
合浦的海角亭很出名,在这儿不能不提。北宋时为纪念太守孟尝“去珠复还”的政绩而建。始建于北宋景德年间(1004年—1007年),经明成化、嘉靖多次迁建,至隆庆年间迁定于今廉州中学校内。当人们说到“天涯海角”一词时,自然想到海南三亚。其实“天涯海角”之名始于合浦和钦州。合浦又称廉州,合浦和钦州合称“钦廉之地”。
苏东坡诗说:“廉州既称海之角,钦州旋说天之涯”,就是因为合浦有了这座海角亭、钦州有天涯亭的原因,因此“海角天涯”之名始于广西钦廉,比海南三亚早了七百多年。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林金铭作家将持续为你分享精进干货,欢迎关注。
以下是自我介绍时间:
我是林金铭,作家,作文培训师,从事文学创作30年,至今创作文学作品500万字。
你关注的上一篇作品: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活出个模样,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