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瑀出身很厉害,他是梁明帝的儿子,隋文帝的内侄女婿,隋炀帝的表弟加小舅子,唐高祖的表弟,唐太宗的姑父。这中间谁和他最亲,肯定是梁明帝了,俩人是父子关系。除此之外,最亲的应该是隋炀帝,这俩不仅是表兄弟,还是姐夫和小舅子的关系。这关系都怎么来的呢?
萧瑀同母姐姐嫁给了隋炀帝,所以他叫隋炀帝姐夫。他的姐姐也不是旁人,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萧皇后。他又怎么和隋炀帝成为表兄弟呢?这萧瑀也出身皇族,基因好,长得帅,一表人才的。隋炀帝的母亲也就是独孤皇后见到萧瑀就很喜欢,然后把娘家的侄女嫁给了他。这样他就成了孤独皇后的侄女婿了,也成了隋文帝的内侄女婿了。这样,隋炀帝杨广和他也就成了表兄弟了。他娶了杨广的表妹,杨广娶了他姐姐。
那么他又怎么和老李家这一对父子攀上关系呢?唐高祖李渊的母亲也姓独孤,和隋炀帝母亲独孤皇后是亲姐妹,都是天下第一外公孤独信的女儿。而且独孤信的这俩女儿都当上了皇后,一个是当皇后当到薨的隋文帝独孤皇后,一个是薨了之后,被儿子李渊追封的唐朝的独孤皇后。所以,隋朝独孤皇后的侄女,也是唐朝去世后的独孤皇后的侄女。就这样,李渊就成了萧瑀的表哥,萧瑀也成了李世民的姑父。有了这样的身份,不管是隋朝的老杨家做皇帝,还是唐朝的老李家做皇帝,萧瑀都是皇亲国戚。
萧瑀最早是跟随姐姐一起到了隋朝的都城长安,并且和姐夫隋炀帝一起生活。萧瑀不仅人长得好,也是个学霸,学习也不错。后来隋炀帝做了皇帝,萧瑀就成了国舅,这国舅不是花瓶摆设,是有真才实学的。萧瑀在隋炀帝手下成了内史侍郎,相当于唐朝的中书侍郎,也是宰相了。
萧瑀为人比较正直,经常向隋炀帝进谏。隋炀帝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一直以为自己才是天下最牛的,这种人怎么可能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那怕是他小舅子。所以,俩人关系也不是很和睦。
隋炀帝喜欢学习汉武帝到处迅游,汉武帝在国内迅游,隋炀帝喜欢到边疆迅游。这可是个危险工作呀,边疆距离邻国太近,万一碰上敌军就麻烦了。隋炀帝嘴上说不怕,照样玩火。有一次到了和突厥交界附近迅游,突厥听说了,就准备派兵逮隋炀帝。隋炀帝也得到信了,也不说不怕了,跑进雁门关躲避。突厥军队跟过来把雁门关围了个密不透风。
萧瑀一看形势,就跟隋炀帝建议说,你就免了高丽的罪过吧!这么说实际上是不让隋炀帝再次征伐高丽了,因为打了两次,没打下来,吃了不少亏。萧瑀的说法,是给隋炀帝留着面子的。总不能说你老吃败仗,就别再打了吧!那隋炀帝没有面子,萧瑀没好果子吃。隋炀帝当时答应了,等雁门关之围结束后,隋炀帝又不认账了。萧瑀继续劝谏,被隋炀帝贬为河池太守。隋炀帝后来又进行了第三次东征高丽,这正是这次东征,爆发了“杨玄感叛乱”,也敲响了隋朝的丧钟。
萧瑀到了河池老老实实的当起了太守,有吃有喝的,日子过得还可以。
公元618年,李渊代隋而立,成了唐高祖。萧瑀还继续当太守。李世民有一次打仗经过河池的时候,就去拜访萧瑀,李世民直接叫姑父的。这姑父一叫,再把老爹李渊的信一给。萧瑀就摇身一变,从隋朝的太守干起了唐朝的民部尚书。等于是从姐夫隋炀帝手下,跳槽到表哥李渊手下继续打工。反正都是亲戚,吃不了亏。李渊对萧瑀也不赖,给他封了爵位,宋国公。在姐夫隋炀帝手下都没有的待遇,到表哥这混上了。爵位有了,后来还被封为宰相。这下萧瑀就更加用心了,经常给李渊提建议,多数都被采纳了。在唐朝这儿,萧瑀是混得风生水起的。
后来李世民登基了,也就是唐太宗。萧瑀继续当他的宰相,李世民对姑父也不错。只是萧瑀脾气比较倔,对表侄李世民也是经常劝谏。不仅如此,萧瑀在同事面前也挺倔的,一言不合就撂挑子。一共撂了六回,又都被唐太宗请了回来。有一次当众说:“我不干了,我要去当和尚。”
结果,后悔了。挑子撂了,和尚不想当。被李世民降了罪,后来又请回去继续做宰相。
唐太宗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姑父的儿子,等于结了亲家。后来,萧瑀唯一的亲人萧皇后去世了,萧瑀心情很郁闷,最终也去世了。
萧瑀的一生历经三朝,六个皇帝,活了74岁。大部分时间都权掌中枢,可谓官运亨通。萧瑀去世后,他的画像也被唐太宗置于凌烟阁上,成为二十四功臣之一,荣耀大唐。
萧瑀的后代继承了他的官运。成了唐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官宦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