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山乡里,村村户户都种竹。毛竹、石竹、苦竹、西竹,品种繁多,不下百计。每年三月间,竹笋破土而出,人们都要上山挖笋尝鲜。新笋尖又嫩又脆又香甜,做出菜肴鲜美可口。山民将它晒制成笋干,销往外地,称为“庆元山珍”。
另有一种喊作“孝顺竹”的竹子,长出来的“孝顺笋”,与别的笋不一样,这种笋的脑根美味香甜,笋的顶尖坚硬难啃,你说怪不怪?提起“孝顺笋”,当地有个民谣:“孝顺笋,有来因,儿吃尖,娘吃根。”
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当时,在离庆元不远的一个山垄里,住着一妇人,她早年死了丈夫,独自艰辛地抚养儿子,家里有点好吃好穿的,都先给儿子,她自己却是常年喝稀咽菜,穿破衣裳。
妇人屋后的小山上,长着一片小竹林,每年春后,长遍小笋,妇人天天去挖笋作菜,她总是把鲜嫩可口的笋尖给儿子吃,自己吃质硬无味的脑根。
一年又一年,儿子成人了。妇人掏尽积蓄,托亲求邻,总算给儿子娶了个媳妇,后来又添了个孙子,这时妇人已满头白发,成了老婆婆啦!
媳妇是个泼婆娘,对婆婆十分不孝;儿子是个软骨头,芝麻小事都要听老婆安排。苦事累活要母亲去做,好吃好穿却没有
的份。那妇人自从来了媳妇,生活得更苦啦!
开春了,媳妇天天逼着年老的婆婆上山挖笋作菜,她夫妻俩和孩子吃鲜嫩美味的尖顶,把质老茎粗的脑根让牙齿脱落的老婆婆去啃嚼。
一天,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下凡云游到庆元,化做乞丐路过这里。他见这家年轻夫妻带着儿子围坐桌边,吃着鲜嫩的笋尖,津津有味;门口破凳上坐着一个年迈的老婆婆,端着饭碗,啃着笋脑根,艰难下咽。张果老见此情景,心里十分不平,就指责这对夫妻不该如此对待老人。
媳妇大声说:“讨饭佬,快走开,我家的事不用你管。”张果老笑着说:“我想问你一件事,老人是否就该吃脑根?”媳妇说:“脑根滋味好,老婆子从小吃惯了,喜欢吃,我们是行孝顺呀!”
儿子也呐呐地附和:“不错不错,从来都是娘让我吃嫩笋尖,她吃老笋脑,历来如此,做事不能违背老人意,我们是行孝顺呀!”
张果老听了,气呼呼地说:“如此说来,你们就是要吃笋尖,老人定该吃笋脑?”
儿子媳妇心安理得地点头说:“是呀,是呀!”
“如此行事,决不反悔?”
“决不反悔。”
“好吧,就让你们永远吃笋尖!”张果老大笑一声,随即走到后山竹林里,拔起竹笋,随口念道:竹笋,竹笋
我要你行孝顺,
顶尖变老惩儿媳,
脑根鲜嫩敬老人。
念罢,把拔起的竹笋倒过来插下,飘然而去。从此,这竹林里长出的笋,就变成尖老脑嫩了。
自此,那儿子媳妇就只能吃坚硬难吃的笋尖,而婆婆却吃着鲜嫩可口的笋脑了。就这样,庆元山乡就长岀了这种根嫩顶硬的竹笋,人们都称为“孝顺笋”。
姚得安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