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天一首古诗词唐诗,白居易《秋雨夜眠》

一天一首古诗词唐诗,白居易《秋雨夜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城市种菜小白 访问量:2296 更新时间:2024/1/19 19:30:23

《秋雨夜眠》

【唐】白居易

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秋雨夜眠音频:00:0006:03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

仿佛一整个秋天的夜晚,都带着寒凉与冰冷,安闲自在的恐怕只剩下“我”这个体弱多病的老翁吧。

灯火熄灭后,才迟迟躺卧睡下;秋雨声中,睡梦很是美好。

把水瓶放在着过的火灰里,水也会热;把香笼放在被子里,被子也会暖和。

秋天早晨,晴空万里,寒气却未消去,故而不想起床,又看见窗外的石阶上,落满了红色的霜叶。

注释

三秋:指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合称三秋。

安闲:安宁清闲,安宁自在的样子。

宿(xiǔ):夜。

瓶:烤火用的烘瓶。

晓:拂晓,天刚亮的时候。

阶:台阶。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秋眠诗。

这首诗的绝妙之处在于用秋景写秋情,以萧瑟写淡泊,以无情写有情,以悲景写乐境,体现了诗人不同流俗的审美意趣,能于悲苦之中保持一份乐观淡泊的心态。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首联是说,仿佛一整个秋天的夜晚,都带着寒凉与冰冷,安闲自在的恐怕只剩下“我”这个体弱多病的老翁吧。这是写“秋夜之凉冷”。

“凉冷”二字,言深秋之夜,风雨萧瑟,寒意袭人,给全诗抹上了一层深秋的底色。

“三秋夜”与“三秋叶”表达相近,指的是整个秋天的夜晚。与唐代诗人峤的《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中“三秋”一致。也就是说诗人这个秋天的夜晚,过得总是凉凉的,冷冷的。这当中自然有天气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真实写照。当时,诗人已经六十多岁,任河南尹,好友散尽,体衰多病,所以多少有些孤寂冷清之感。

“安闲”二字,可作全诗诗眼,亦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表达了诗人面对凄清之秋,透露出的一丝淡泊与宁静。虽然秋天总是令人悲伤,但在这样的秋雨之夜,似乎也有一丝丝的暖意与安闲,这就为下文写秋夜之美,埋下了伏笔。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颔联是说,灯火熄灭后,才迟迟躺卧睡下;秋雨声中,睡梦很是美好。这是写“秋夜之睡美”。

一个“迟”字,一个“美”字,都表达了诗人“安闲”的心态,不慌不忙,安静恬淡,秋夜之美,正美在宁静、闲适。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颈联是说,把水瓶放在着过的火灰里,水也会热;把香笼放在被子里,被子也会暖和。这是写“秋夜之取暖”。

“灰宿”二字,言“烘瓶里的燃料,一夜过去,已化为灰烬“,与上文“睡美”二字相呼应。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尾联是说,秋天早晨,晴空万里,寒气却未消去,故而不想起床,又看见窗外的石阶上,落满了红色的霜叶。这是写“诗人之心境”。

一个“寒”字,既交代了老翁“我”为“未起”,还交代了“我”因年老体弱,很怕寒冷,同时,“寒”字还含蓄折射出诗人对政治上的心灰意懒和生活上的孤寂闲散。

“霜叶满阶红”,言秋风秋雨加深了夜“寒”之意,昨日还是“霜叶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扫落叶”,飘满了石阶。诗人用反衬手法,道出了大自然的冷酷无情。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然而“老翁”却“晓晴寒未起”,对它漫不经心,任它“霜叶满阶红”,也说明诗人的心境又回到清静淡泊上来了。

纵览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无华,一幅静谧的秋眠图跃然纸上,形象逼真,极富生活气息,是为秋眠诗中的名篇佳作。

赏析来源公众号:古诗词日历,作者:严勇。

更多文章

  • 白居易11岁时遇到初恋,被母亲多次阻拦,单身等到37岁,最终无果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白居易,初恋,歌妓,杨氏,湘灵

    “诗王”白居易晚年,竟以圈养家妓为乐,喜新厌旧,家中莺莺燕燕居然100多人,60多岁依然乐此不疲……白居易生于官宦世家,自幼学习刻苦,聪慧过人,考取功名踏足仕途后,官居三品以上。其文采斐然,诸多佳诗名作被后人津津乐道。白居易11岁那年,正好赶上战争,父亲决定一家人搬到一个叫“符离”的地方暂居。邻家有

  • 白居易一首罕见的朦胧诗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元稹,天明,春梦,唐朝,诗人,白居易,花非花,悼亡诗,朦胧诗

    众所周知,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白诗不仅以语言平易通俗著称,且其意境亦多显露。但在《白氏长庆集》中有一首悼亡诗——《花非花》,却比较新奇,据该诗诗意来看,大抵是描述和反映往事虽美,却如梦如云,不复可得之叹。这首《花非花》一改白诗通俗易懂的特色,颇有些“朦胧”味儿,在白诗中的确属于一个特例。

  • 寻访周至仙游寺!白居易为何在此写下《长恨歌》?

    历史解密编辑:金周至标签:周至,元稹,杜甫,唐朝,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仙游寺,唐玄宗,千古名句

    周至仙游寺博物馆近日恢复正常开放。说起仙游寺,就不得不提起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因为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长恨歌》就写成于此地。白居易为何会在这里写下《长恨歌》,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近日,“陕西文物探探探”邀请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北大学文学院柯尊斌副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为网友们实地解读了白居易的仕宦

  • 白居易这首诗,充满了人生哲理,后两句很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丁宁讲娱乐标签: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柳宗元,裴度,韩愈

    一朵女子,风轻云淡欢迎关注明月,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大隐于朝 -白居易,字乐天,名如其人。如果从唐朝找出一个最聪明的诗人,非白居易莫属,当王叔文和刘禹锡、柳宗元推动“永贞革新”时,他在吟风弄月,与武元衡、裴度进行诗词酬唱;结果刘禹锡、柳宗元双双被贬,刘禹锡更是一去23年。在元稹宦海沉浮时,白居易正稳

  • 唐诗三百首第40首:《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钱塘湖春行,唐诗,诗词,白居易

    好物推荐·粉丝专享【1-5已发】【正版秒杀】一套即使不爱读诗的孩子也抗拒不了的古诗词创意读本——《藏在历史里的古诗词》(全4册)古诗词、历史百科知识、作文素材……一套书(4本古诗词+配套音频)全搞定~还愁孩子记不住、不爱学? 用22个主题,串起了大量经典诗词,也串起了诗人的生平、历史大事件、当时的

  • 白居易的一首惜花诗,短短二十八字,便引起后人争相模仿!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苏轼,唐朝,诗人,白居易,李商隐,花下醉,惜花诗,惜牡丹花,千古名句

    纵观古代诗歌史,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歌咏不绝。如唐代诗人李商隐《花下醉》中“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代诗人苏轼《海棠》中“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两首惜花诗,历来为人所称道。少为人知的是,它们都模仿了白居易《惜牡丹花》中的构思。《惜牡丹花》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它

  • 女子丧夫和男子丧妻有什么不同?白居易这首诗写得太清楚了

    历史解密编辑:平酱文史标签:丧夫,何曾,诗人,委曲,丧妻,唐朝,白居易,鱼玄机,千古名句

    古代妇女的生活十分不易,在那个时代,女性处于社会底层,遭受了种种歧视和限制。她们受到严格的礼教束缚,无法继承家产,命运往往取决于丈夫和家族的意愿,而不是自己的选择和决策。古代妇女还要面对各种歧视,哪怕是许多才华横溢的优秀女性,也无法得到公正的评价和竞争的机会。比如说,唐代才女鱼玄机,满腹才华,却只能

  • 白居易《长恨歌》为什么如此感人?缘起自身经历,所以悲悯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唐朝,诗人,白居易,杨玉环,长恨歌,唐玄宗,安禄山,李林甫,女皇武则天

    白居易《长恨歌》为什么如此感人?缘起自身经历,所以悲悯作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曾官至翰林学士,才学之高,无可置疑。而在白居易留下的名作中,《长恨歌》赫然在列,他早年的诗作中,思想大多是";兼济天下";,而后期逐渐转为";独善其身";。白居易笔下的《长恨歌》,杨贵妃与帝王的爱情令人动容。这首诗也婉

  • 唐诗三百首第31首:《池上》白居易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池上,唐诗,诗词,白居易

    不想错过我们每天的推送?您可以进入【每日解读诗词】主页面,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点图标,

  • 白居易《偶作寄朗之》,告诉人们即使渐渐老去,也不会忘记老朋友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相思,刺史,东都,为官,唐朝,诗人,白居易,千古名句,偶作寄朗之

    白居易的性格就像他的字“乐天”一样乐天达观,尤其是到了晚年,经历了官场的起起伏伏,他早已看透了人生和官场的是是非非,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并成为僧如满的弟子,人也变得越来越佛系,从不参与当时闹得纷纷扬扬的牛李党政,远离朝廷纷争,其结果反而使其左右逢源,晚年仕途较为平坦。56岁那年,白居易至长安任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