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王到囚,李煜都经历了什么,才能写出一首首绝词

从王到囚,李煜都经历了什么,才能写出一首首绝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生活磁场 访问量:372 更新时间:2024/1/21 10:21:44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他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继位。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国破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七月七日,经历了亡国之君的囚徒生涯后,李煜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其以词的成就最高。他的词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他从而被誉为“一代词宗”。

身为一国之主的李煜,显然是不合格的,但正是因为有了亡国之君的囚徒生涯,才让李煜在无限的叹息和万般的无奈中,写出这些令后世无限回味的词来。

那么从王到囚,李煜都经历了什么,才能写出一首首绝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传奇人物。

向往自由而不得

据史书记载:“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所谓的重瞳,就是指一只眼睛有两个瞳孔,在李煜之前,还有仓颉、舜、重耳、项羽四人为重瞳,他们不是帝王就是圣人,项羽虽然失败了,却也是令无数人都敬仰的西楚霸王。

李煜原本是李璟第六子,但由于前面有四个哥哥早逝,他就变成了实际上的次子,上面还有个哥哥李弘冀。李弘冀虽是储君,但他因为李煜重瞳又是次子,对他十分忌惮。

然而,李煜对于皇权并没有什么渴望,所以当他知道兄长忌惮他,便尽力表明心迹。比如他不愿参与政事,还取了“钟山隐士”、“莲峰居士”这些名号,就是希望让兄长消除疑虑。

但为人猜忌严刻的李弘冀,是不可能就这样放过李煜的,只是他还没来得及清除李煜这个障碍,他自己就突然病逝了。如此一来,李煜就变成李璟如今最年长的儿子,加上之前李煜不贪恋皇权的表现,令李璟十分满意,于是顺理成章立他为储君。

李煜曾写了《渔夫》词两首,其二是这样写的:“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他独自乘着一叶小舟,只有钓线和鱼钩陪伴着他。放眼望去,都是长满鲜花的小洲,举着手里斟满美酒的瓦瓯,此刻在无边波浪中荡漾的他获得了自由。

然而现实中的李煜此刻已经明白,这种他向往的自由,这辈子都不可能有了。

沉迷美梦不愿醒

南唐自开国起,就有新君即位要改名的传统。比如李煜的祖父原名知诰,即位时改名为“昪”,有明亮之意;他的父亲原名景通,登基时改名为“璟”,为玉之光彩的意思。建隆二年(961年)六月,太子李从嘉在金陵登基,并改名为李煜。

“煜”这个名字,是大臣翻遍典籍,最终从《太玄·元告》中千挑万选出来的,有光明照耀之圣兆,以求新君新政新气象。原文是:“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

初登基时,李煜24岁,也曾拥有满怀壮志,想要做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当时有大臣张佖劝他以汉文帝为榜样,李煜认为此人很有能力,随即提拔为监察御史,并对他说:“朕必善初而思终,卿无今直而后佞。”

可是很快,李煜就“打脸”了,他对安逸享乐的帝王生活毫无抵抗能力,于是终日流连于诗词歌赋、美酒爱情。有大臣坚持劝谏,李煜都置之不理,朝中奸人趁机陷害,李煜竟然将敢于直言的大臣处斩了。

当然,他也有和大臣认真商议国事的时候,不过每当双方有分歧,李煜总是抱怨大臣不理解自己。他就是这样的性格,就好比后来他被幽禁在汴京,李煜也只是一句“天教心愿与身违”,把所有不如意归于天公不作美。

这些都反映出李煜的“逃避”,他一开始无心贪恋皇权,但如今的他,既不愿舍弃纸醉金迷的帝王生活,也不想去面对繁琐枯燥的政事。对于李煜来说,要是能这样偏安一世,那该多好啊!

史书记载:“李后主宫中未尝点烛,每至夜,则悬大宝珠,光照一室如日中。”可见极尽奢华。

多情自古空余恨

贪图着享乐的南唐国君李煜,沉醉于他的爱情无法自拔。李煜一生爱过两个人,即大周后与小周后。比起大多数帝王,李煜并不算多情,但这两段爱情都以悲剧收场。

大周后小字娥皇,父亲周忠是南唐开国功臣。在她19岁那年,被指定嫁给还是皇子的李煜为妃。史书记载大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尝为寿元宗前,元宗叹其工,以烧槽琵琶赐之。至于采戏奕棋,靡不妙绝。”

李煜被大周后的“才”所打动,他曾得到《霓裳羽衣歌》的残谱,是大周后将其重造,变成一首更加欢快的曲。然而,新曲却不被人们所接受,甚至将其视为淫曲。

可这首曲,彻底勾走了李煜的心,他不知道眼前这个女人,还能带给他多少惊喜。音乐上的共识,转变为李煜与大周后的爱情。他将自己心爱的烧槽琵琶赐给大周后,既是对大周后的嘉许,也是对二人爱情的承诺。他希望时时刻刻听到大周后为他弹奏琵琶,也希望他们的爱情能够天长地久。

大周后为李煜生了两个儿子,次子名唤仲宣,天资聪颖,三岁诵孝经不遗一字。大周后很是喜爱这个儿子,不肯交给宫人照顾,带在身边亲自抚养。

在李仲宣4岁那年,他在佛像前玩耍,一只猫跳上琉璃灯盏,导致灯盏坠地发出巨大声响,李仲宣受到惊吓,就这样夭折了。大周后受不住丧子之痛,本在病中的她病情加重,没多久也去世了。

大周后在病重期间,她的妹妹小周后曾进宫探望,如果不是这样,李煜和小周后的爱情便不会开始。当初李煜迎娶大周后时,小周后尚且年幼,加上大周后如此多才,李煜也不会多去看他人一眼。

可如今,小周后已出落得亭亭玉立,让同时承受丧子、丧妻之痛的李煜,心中顿时多了一丝光亮。很快,二人坠入爱河,李煜很是珍惜这段爱情,生怕有一天小周后也会离开他。

但李煜想错了,没人能够让小周后离开他,后来李煜死于汴京,不久小周后就随他而去,足见小周后对他的忠贞。或许有人说,是宋太宗霸占了小周后,分开了李煜和小周后。但这一切终归是李煜的错,他始终不明白,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保护身边的人。

兄弟离散降姿态

李煜不够强大,无法保护爱人小周后,也无法保护弟弟李从善

李从善是李煜的同母弟,曾经也觊觎过皇位。当李弘冀病逝,李璟决定立李煜为储君时,他就搞过一些小动作。只是父亲李璟心意已决,李从善也不能改变什么。

虽然弟弟和自己争夺皇位,但李煜对弟弟仍然很宽厚。他即位后,有人想讨好他从而揭发李从善有逾越之举,可李煜都没有理会,还将李从善封为韩王,后改为郑王。

李煜知道如何给兄弟荣华富贵,却不知如何才能保护他们。当北宋先后灭了楚国、荆南、后蜀,开始将目标转向后汉时,李煜仍不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不仅没有想办法寻找盟友,反而写信给后汉国主刘伥,劝说他降宋。

刘伥不像李煜那般怯懦,他一气之下,写了回信与李煜决裂。没想到的是,李煜竟然将两封信都呈给赵匡胤看。赵匡胤一看可乐坏了,这是他离间后汉和南唐的计谋。他当然不会因为李煜的示弱,就放弃吞并南唐,等灭了后汉,下一个就轮到南唐了。

后汉灭亡,赵匡胤在汴京修了一座礼贤馆,多次催促李煜入宋,这是先礼后兵。李煜自然不敢去,他只能让弟弟李从善去纳贡,一次次讨好赵匡胤,以求安生。但李从善一去,就被赵匡胤设法留了下来,成为人质。

李煜没有想过,弟弟此去回不来,他敢怒不敢言,只能写词表达对弟弟的思念。面对这个即将不国的南唐,李煜是有心无力,他只能寄希望于北宋,希望赵匡胤见到他的态度,会突然放弃对南唐的进攻。

此后,李煜多次上疏请求令李从善归国,赵匡胤都没有允许。史书记载:“后主闻命,手疏求从善归国。太祖不许,以疏示从善,加恩慰抚,幕府将吏皆授常参官以宠之。而后主愈悲思,每凭高北望,泣下沾襟,左右不敢仰视。由是岁时游燕,多罢不讲。”

赵匡胤扣下李从善,但没有阻止他与李煜书信往来,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借李从善之手,离间李煜与南唐大臣,二是让李从善劝李煜归降。

南唐有一员大将林仁肇,赵匡胤视为大敌,他让人画了林仁肇的肖像,故意拿给李从善看,称其已经归降宋朝。李从善赶紧写信告诉李煜,让他提防林仁肇。李煜对弟弟的话毫无怀疑,直接就赐了林仁肇一杯毒酒。

林仁肇死后,赵匡胤又逼李从善写了另一封信,劝说李煜入朝见大宋天子。一向怯懦的李煜,这次一反常态,坚持不肯答应。这恐怕是他这个江南文人,骨子里仅剩的最后一丝倔强了。

此时的李煜,早已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他一次又一次降低姿态,希望实现偏安的梦想,他的懦弱害了李从善,害了林仁肇,害了小周后,害了他自己,也害了南唐。哪怕他当初早一点联合诸国抗宋,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要面临国破家亡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李煜写下了这首《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这是他对于弟弟李从善的思念,也是对于国将不国的无奈。他终究还是要接受现实,宋朝对南唐的进攻已经开始了。

金陵王气终不在

开宝八年(公元975年)的一天,李煜登上城楼,想望一望自己的“大好河山”。却不曾想,凡肉眼可及的地方,全都已经插满宋朝的旗帜。原来,是大臣皇甫继勋和张洎串通,隐瞒了军情。

作为一个国主,敌人已经打到门口,他却浑然不知。才刚刚接受敌人即将打来的李煜,就被迫接受南唐已经败了的事实。一向仁厚的李煜,下令立即诛杀执掌兵权的皇甫继勋,但后者还未押到刑场,就被愤怒的南唐士兵及百姓打死了。

金陵城被攻破后,李煜率领众人出城投降。此刻他没有穿龙袍,也没有穿便服,而是赤裸着上身,以最“谦卑”的姿态,投降了宋朝。亡国后的李煜,只能在词中表现自己的复杂心情:“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前面说过,与皇甫继勋串通隐瞒军情的,是一个叫张洎的人。他隐瞒军情的原因和皇甫继勋不同,他深知国主李煜的性情,害怕让其知道军情,会动摇其抵抗宋军的决心。

当南唐国破,张洎与李煜一同被押往汴京,赵匡胤有意招揽他,张洎却说:“各为其主,今能一死,尽为臣之份了。”可张洎最后却并没有殉国,而是做了北宋的大臣。

有张洎这样的大臣,正是因为南唐有李煜这样的国主。当初他决心抗宋时,曾对将士们说,倘若城破,他会以身殉国。

他曾修建了一座净德院,专门供宫中女子在这里修行所用。这里有八十多位尼姑,她们听到李煜的承诺很是感动,李煜和她们相约,在城破那天一同自焚殉国。但当这一天真的来到,这些女子坚定殉国,李煜却退缩了,赤裸着上身开城投降。

李煜来到汴京的每一个夜晚,都无法安睡,他只能借酒消愁。赵匡胤害怕他醉酒而死,下令不准给他酒喝,李煜却说:“不然,何计使之度日?”之后,赵匡胤才同意继续供酒给他,李煜便借酒逃避亡国的痛苦。

曾经极尽奢华的李煜,到了汴京一下从天堂跌入地狱,他只能不断上表请求,求大宋天子多施舍他一些俸禄。在这种情况下,他又只能写出:“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传是李煜的绝命词,他写出来之后,命歌姬演唱,结果被宋太宗赵光义听见,认为他还是思念故国,不肯真心臣服宋朝,于是赐牵机药毒死了他。

李煜投降后,既没有勾践“卧薪尝胆”的心胸,也做不到刘禅的“乐不思蜀”。在亡国前表现出的犹豫和怯懦,使得他只能一边忍受亡国的耻辱,一边反复痛苦和悔恨。

做国主时,他奢华到了极点,做囚徒时,他悲伤到了极点。这种处于极点的悲伤,又造就了一代词宗。这,就是复杂的李煜,复杂的一生。

最后,我们一起再来体会,李煜充满悲伤的绝命词《虞美人》,或许你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见解:“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参考文献《新五代史》《南唐书》《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

标签: 李煜宋太祖宋太宗后主项羽小周后

更多文章

  • 李煜派大才子出使北宋,朝中无人敢接待,赵匡胤:找十个文盲侍卫

    历史解密编辑:暴龙历史记标签:李煜,宋太祖,韩熙载,宰相,徐铉

    960年,赵匡胤称帝建国,961年,南唐后主李煜继位,奉北宋为正统,岁贡保平安。入宋进贡的使者都是李煜千挑万选出来的,比如冯延鲁、韩熙载、徐铉、周惟简等,其中又以徐铉为使者入宋发生的故事最为著名。徐铉是南唐著名的大才子、大学士。他十岁就能写文,声名远播,是和韩熙载齐名的人物,被称为“韩徐”,韩熙载这

  • 李煜:人间不值得

    历史解密编辑:读书狗子标签:李煜,皇帝,娥皇,诗人,宋朝,宋太宗,陈叔宝,古典乐,五代十国,宋太祖赵匡胤

    ①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冬,金陵,潇潇苦雨,凛凛寒风。此时的江南比往年时候要更冷一些。金陵城外钩矛林立,旌旗蔽空,昨日的厮杀声已被迎宾进行曲所替代……“吱呀,吱呀,……”,伴随着几声刺耳声,两扇厚重的城门被缓缓打开,一队人马白衣素缟,颓顿而出。走在最前面中年男子,半裸上体,背缚荆条,手捧方盒,

  • 先“作”再哭:从诗词中看美到极致,悲到可怜的李煜

    历史解密编辑:博览群书君标签:李煜,皇帝,宋朝,诗人,虞美人,宋太宗,古典乐,五代十国,先“作”再哭,宋太祖赵匡胤

    才高八斗不为夸,可怜薄命做君王。前半生,他是帝王;后半生,沦为阶下囚。《虞美人》之后,再无李煜。汴京城一处幽静的居所内,把酒当歌,对月长吁。他,提笔濡墨,写下一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人生低谷时,千万不要读李煜的这首词,实在是太悲伤了,读完想哭

    历史解密编辑:平酱文史标签:李煜,人生,醉乡,一梦,诗人,宋朝,乌夜啼,古典乐,五代十国

    每个人,都会经历人生的低谷。而李煜的人生低谷,特别低。低到他几乎没有逆袭的机会,他能做的似乎就是坐以待毙。因此,那段时期以来,他的词作也都特别悲伤。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的一首《乌夜啼》,建议大家不要在人生低谷时读,因为除了徒增悲伤,似乎并无他用。乌夜啼·昨夜风兼雨李煜〔五代〕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 李煜:一首绝命诗,不仅将他带上了千古词帝,也结束了他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醉珺故事汇标签:李煜,皇帝,宋太宗,虞美人,他的一生,古典乐,宋朝,声乐,艺术家

    李煜,南唐中主的第六个儿子,亦被世人称为李后主,他的一生可以说是蜿蜒曲折,后人对其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宽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或许在当时的百姓眼里,他是一个好人,但作为皇帝,他整日不思进取,毫无谋略,更是沉迷佛学,在宫中招募人为

  • 南唐灭,李煜被允许带100箱黄金去汴京,却因写了一首词被赐毒酒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李煜,汴京,宋太祖,宋军,后主,宋太宗

    南唐后主李煜,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李煜既是南唐的最后一位君王,也是才华横溢的“千古词帝”。然而在世人眼里,李煜做君王并不合格,他只是一位被皇位耽误的好词人。当南唐君臣在宫里宴饮,有人来报说宋军要搭桥过江时,后主忙问大臣该咋办?大臣说:“自古以来,就没听说过有搭浮桥过江的,这事肯定办不成!”后主端起酒杯

  • 本周上演 | 在李煜的词里「读春天」,遇见你不曾知晓的「南唐后主」

    历史解密编辑:南宁吃喝玩乐标签:李煜,春天,诗人,虞美人,苏东坡,欧阳修,古典乐,南唐后主,五代十国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剧伙音乐&上玺文化联合出品剧伙音乐倾力制作新·国风音乐剧《南唐后主》以梦幻迷离、质感细腻的国风美学演绎南唐末代君主、著名词人李煜凄婉的生命绝唱兼具个性和人文关怀的独特视角将重新为历史人物填充血肉找寻与当代观众的共鸣一朝万人上,一朝跌云端。人生的起落皆映照于李煜的词曲中

  • 李煜被赵匡胤俘虏到开封后的一个晚上,写下这首词,读来让人心疼

    历史解密编辑:三分钟的温度呀标签:李煜,宋太祖,开封,俘虏

    李煜被赵匡胤俘虏到开封后的一个晚上,写下这首词,读来让人心疼。作为南唐后主,李煜在治理国家的同时,也进行过一些诗词创作。要说他在诗词创作上的巅峰,那还要数南唐灭亡之后,他成为阶下囚的那段艰难日子。宋开宝八年的时候,南唐覆灭,李煜被赵匡胤俘虏,成了开封城中的一个阶下囚。那段时间,他心中的苦闷、悲哀简直

  • 李煜的《虞美人》抒写亡国之痛,含意深沉,令人回肠荡气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李煜,虞美人,皇位,项羽

    李煜,出生于江宁府(今江苏省南京人),字重光,号钟山隐士、莲峰居士,唐元宗六皇子,五代南唐的最后一位君主,史称“李后主”。文学艺术造诣颇高,素有“词中之帝”的美誉。他擅书法、通音律,工绘画,精于诗词歌赋,尤其在词上成就最大,是历史上作词最好的皇帝。他词风生动明快、情真意切,风格鲜明;亡国后所作的词,

  • 五代·李煜——庸驽无能的皇帝,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李煜,皇帝,后主,宋太宗,虞美人,宋徽宗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有两位艺术造诣极高,才华横溢的皇帝,一个是北宋的宋徽宗赵佶,另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南唐后主李煜。李煜是南唐中主第六子,前面有五个哥哥,还有一个皇叔。大哥李弘冀果断刚毅,权利欲极强,在把有威胁的皇叔叔毒杀后,没几个月自己也跟着去了。其余四个哥哥都早夭,至高无上的皇位就这样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