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宋朋友圈|除了斯人和是人 林逋我也错读很多年

大宋朋友圈|除了斯人和是人 林逋我也错读很多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时拾史事 访问量:1473 更新时间:2024/1/22 14:54:10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宋慧敏

五七三

天地良心,是人和斯人的大讨论中,我站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网上说这种错误是集体无意识记忆错位。除了是人和斯人,以梅妻鹤子青史留名的林逋名字,我也错认很多年。

林逋的词我小时候就会背: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初读不解此中意,再读已是此中人。江头潮已平,我们心中剩下的只有意难平。与这首词打烂熟于心的词作者林逋,我一直读成林富,正确的读音是不。

逋是逃亡的意思,不得不说网上那些你叫什么名字就是什么命运的八卦有那么一丢丢的靠谱。浙江钱塘人林逋,满腹经纶学问,却不参加科举考试,不工作,在西湖附近的孤山一宅就是二十年。终身不仕也就算了,还终身不娶,若问平生志,种梅养鹤写文章诗词,用自己的人生为中华传统文化贡献一个梅妻鹤子的成语。高格隐逸的生活方式令人垂涎至今。

我也十分向往林逋的隐士生活,尤其是隐在西湖山上的别墅里。但是有一个问题度娘和知网都没有给我答案,林逋从来不工作,他的生活来源于什么?种梅花一次投资只要成活就无需花销,可是养鹤还有童仆以及访友需要乘坐的友谊小船都需要钱,钱从何来,颇费疑猜。

关于房子的问题史料上有答案。林逋大约四十岁的时候游学来到孤山,竹影摇摇,花香阵阵,远处的西湖烟波浩渺,渔歌互答。此地甚好,林逋就地取材搭建一个简陋的房子,那时候叫结庐,他在草庐前种植梅花,养了两只鹤,一个童仆左右追随。

没有人举报林逋在景区私搭乱建,倒是引来附近寺庙的僧人和隐士来访,与林逋谈诗论道,鸥鹭忘机。林逋也应邀划着小船到他们的寓所访问,每次出行之后,若是草庐来了客人,童仆就放飞两只鹤子召唤林逋家,林逋看到空中盘旋的仙鹤,程回家。

林逋是饱学之士,诗词文章无一不精,为人淡雅超拔,身边粉丝很多。就连宰相王随和杭州太守薛映都数次来到林逋的草庐,一番清谈,对林逋的风度学问推崇备至。但是有一个有学问却始终怀才不遇,在小县城当文书的许洞来了林逋颇不欢迎,三观不同不能相容,许洞看得出林逋的冷淡和傲娇,对林逋也起了反感,他写了一首诗嘲讽林逋:寺里掇斋饥老鼠,林间咳嗽病猕猴,豪民送物鹅伸颈,好客临门鳖缩头。翻译成现代汉语是都穷成四不象还拿捏个毛线。

林逋根本不理会许洞,尽管人家凭着想象写了一本传世的兵书。林逋的拿捏声名远扬,惊动了宋真宗,他很好奇林逋读了那么多的书不知道书中有黄金屋、颜如、千钟粟吗?野无遗贤是盛世的标签,他命郡守王济带着政府的关怀去走访林逋,希望他能够为朝廷所用。

王济还没有到孤山寻访林逋,仙鹤就带着林逋的信来了。信是一首诗,对仗工整辞藻华丽,内容是表明心志,自己无意功名,与梅花相伴相知,称为“梅妻”,有一对仙鹤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我有“鹤子”,有三五知己酬唱诗词,吾道不孤。王济品着林逋的诗很为他不世的才华以及不肯上进的人生态度惋惜,把他的心意转达给朝廷,希望能赐他一个文职小官,被林逋拒绝了。

宋真宗颇有些惋惜,赐他钱财衣物若干,让王济经常去看看林逋,及时解决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精准扶贫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薛映也来了,带着工程队,把林逋的草庐修成别墅。因为有了宋真宗的关注,慕名而来的人像西湖春汛的鱼,一波一波,范仲淹见到林逋,探讨一番文学流派创作体会,说这里是他做梦都想来的地方。

苏轼苏大学士到杭州做通判,来不及报到就直奔孤山找林逋,惺惺相惜。后来在扬州同好与苏大学士讨论林逋的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可以作为万金油通用,比如桃李杏。苏大学士回答大约不可以吧,桃李杏太闹了。

林逋老了给自己安排后事,他在别墅旁边为自己修了坟墓,修着修着来了灵感: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林逋为人孤高傲世,写文章也从不保留,世人甚为惋惜问他为什么不留墨宝?我无意功名,更不想用这些文字流芳。

隐逸一生的林逋去世后,他的两个侄子从京城赶来把他葬在修好的坟墓中,宋仁宗听说林逋去世的消息说多好一枚宅男,就这么走了。入世之人理论上都表示羡慕出世的人生。有意思的这么一个超然世俗梅妻鹤子的宅男,死后和他做邻居的都是一些青楼或者中产以上人家的妾室。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想必被宋仁宗亲赐“和靖先生”的林逋如果活过来,看看他身边日夜相伴长眠不醒的芳邻,也会被生生气死。

南宋时杭州成了首善之都,孤山清理很多老百姓家的坟茔辟为皇陵,唯独保留林逋的墓。却不想宋亡时召来祸端,盗墓贼想当然认为这个和皇陵毗邻的墓里一定要很多宝贝,挖开之后,却只有一方砚台和一枚精致的碧玉簪。

碧玉簪的主人是谁?让人想起当年林逋那首《长相思》的词,那么与他“罗带同心结未成”的女子后来怎么样了?若能轮回到今生,总是玩忽职守错配鸳鸯的月老,让他们结一段尘缘吧。

参考资料:《宋人轶事汇编》丁传靖 中华书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标签: 林逋隐士苏轼赵恒诗词

更多文章

  • 林逋这首五律: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听芭蕉夜雨,叹时光匆匆

    历史解密编辑:漫话诗词标签:林逋,碧涧,红叶,芭蕉,秋思

    林逋是通晓经史百家的宋初诗人,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他擅长书法绘画,陆游赞其书法“高绝圣人”。不过林逋也是一位诗歌大家,一生作诗三百余首,内容包括咏物、送别、酬唱等许多方面。林逋十岁时,父母相继过世,与兄长相依为命,生性逸傲,唯读书为上,不慕荣利,自甘贫困,隐逸西湖孤山时,谢绝出仕为官,植梅养鹤,被人

  • 北宋林逋行书,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林逋,黄庭坚,隐逸,疏影,行书

    林逋喜欢作诗,也善写行书。在这件信札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结体昂挺,笔画线条细瘦,所以许多人形容他的字“有骨少肉”。而这件书法的字距、行距宽绰,字与字间多细笔游丝,起笔、收笔处多露尖削,转折方硬等,因此他的字往往给人“清劲”的感觉。历代评书,多有“字如其人”的联想。林逋终隐山林,因此有人认为他的字脱

  • 清雅静逸,还得看林逋《自书诗卷》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林逋,自书诗卷,苏轼,诗卷

    《自书诗》卷,宋,林逋书,纸本,手卷,纵32厘米,横302.6厘米。行书34行,6段接纸。此卷是林逋归隐西湖孤山时所作,共5首诗,除第2首是五言诗外,其余均为七言诗。先看全卷,高清放大在后——据诗后林逋自识:“時皇上登寶位歲夏五月”,可知此作品写于仁宗天圣元年癸亥(1023年),林逋时年57岁,其书

  • “宋”读 | 林逋养鹤

    历史解密编辑:幸福闸弄口标签:林逋,养鹤,西湖,梦溪笔谈,宋韵

    编者按:诗盛于唐,词盛于宋。宋承唐后,也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期,形成了独具风神的“宋韵文化”,宋韵文化是华夏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座峰峦,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为展现宋韵文化魅力,传承弘扬宋韵文化,“幸福闸弄口”推出“‘宋’读”专栏,让宋韵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林逋养鹤北宋

  • 归隐孤山,梅妻鹤子 —— 林逋《自书诗卷》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林逋,苏轼,处士,宋朝,诗人,王世贞,书法家,古典乐,自书诗卷

    林逋《自书诗卷》,纸本,手卷,纵32厘米,横302.6厘米。行书34行,6段接纸。此卷是林逋归隐西湖孤山时所作,共5首诗,除第2首是五言诗外,其余均为七言诗。据诗后林逋自识:“時皇上登寶位歲夏五月”,可知此作品写于仁宗天圣元年癸亥(1023年),林逋时年57岁,其书体瘦劲,秀逸,笔法厚重,风致绰约,

  • 林逋临终之作|每日一诗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华标签:林逋,诗词,隐逸,诗文,诗人

    诗词赏析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但即使这样也很在意自己死后的名声,这首诗可以说是临终明志之作。诗文从“结庐”与“坟头”落笔,虽然清苦冷落,但徜徉在绿波荡漾的西湖旁,也算有安贫乐道的志趣。林逋生当盛世,却淡于荣利,终生布衣,诗中所表露的,并非虚语,所透出的是一股高逸淡远之气。文字由好诗

  • 《千家诗》136《山园小梅·其一》林逋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林逋,疏影,暗香,山园小梅·其一,浮动月,千家诗

    山园小梅·其一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译文: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

  • 林逋:西湖倾笔墨,羽鹤伴梅花,真正的隐士为何写有《长相思》?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林逋,梅花,隐士,范仲淹,咏梅,长相思,宋朝,书法家,古典乐

    林逋:西湖倾笔墨,羽鹤伴梅花喜欢梅花,平时看见咏梅的佳句总会背记下来,最先背诵的自然是毛主席的那首“她在丛中笑”,以及下面作为注释用的,叫“反其意而用之”的陆游词。八十年代,邮政部发行了一套梅花邮票,在同时发行的首日封上印有两句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于是,又知道了这“梅妻鹤子”的林

  • 宋韵荷风 | 《长相思·吴山青》林逋

    历史解密编辑:采荷发布标签:林逋,长相思·吴山青,吴山,江边,孤山,长相思

    《长相思·吴山青》【宋】林逋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PART 01古词今译青翠的吴山和越山耸立在钱塘江的北岸和南岸,两两相对,隔江呼应,谁能理解恋人的离别愁绪。你泪眼盈盈,我泪眼盈盈,你我相爱却无法相守在一起。江潮过后水面已经恢复平静了

  • 归隐孤山,经典千秋 —— 林逋《自书诗卷》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林逋,自书诗卷,苏轼,王世贞

    林逋《自书诗卷》,纸本,手卷,纵32厘米,横302.6厘米。行书34行,6段接纸。此卷是林逋归隐西湖孤山时所作,共5首诗,除第2首是五言诗外,其余均为七言诗。据诗后林逋自识:“時皇上登寶位歲夏五月”,可知此作品写于仁宗天圣元年癸亥(1023年),林逋时年57岁,其书体瘦劲,秀逸,笔法厚重,风致绰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