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归隐孤山,梅妻鹤子 —— 林逋《自书诗卷》欣赏

归隐孤山,梅妻鹤子 —— 林逋《自书诗卷》欣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坦腹斋 访问量:3601 更新时间:2024/1/16 18:48:40

林逋《自书诗卷》,纸本,手卷,纵32厘米,横302.6厘米。行书34行,6段接纸。

此卷是林逋归隐西湖孤山时所作,共5首诗,除第2首是五言诗外,其余均为七言诗。

据诗后林逋自识:“時皇上登寶位歲夏五月”,可知此作品写于仁宗天圣元年癸亥(1023年),林逋时年57岁,其书体瘦劲,秀逸,笔法厚重,风致绰约,与时人李建中风骨俊整的书风极为接近。再后又有苏轼书七言古诗一首,无年款,据徐邦达先生考证可能是元祐四、五年间苏轼(时年约54岁)第二次到杭州作刺史时所书。此书藏锋敛锷,姿媚可爱,是罕见的苏轼传世佳作之一。这两段名人书法相映生辉,珠联璧合,实为难得的珍宝。

后纸有乾隆皇帝用苏轼原韵四次御题七言诗及题记一段,又有明王世贞、王世懋,清王鸿绪、董诰四家题跋。

林逋善绘事,惜画从不传。工行草,书法瘦挺劲健,笔意类欧阳询、李建中而清劲处尤妙。林逋携鹤长为诗,其语孤峭浃澹,自写胸意,多奇句,而未尝存稿。风格澄澈淡远,多写西湖的优美景色,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如七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一诗,清冷幽静,闲淡浑远,是其诗风的典型体现。《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成功地描绘出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陆游谓其书法高绝胜人。苏轼高度赞扬林逋之诗、书及人品,并诗跋其书:“诗如东野(孟郊)不言寒,书似留台(李建中)差少肉。”黄庭坚云:“君复书法高胜绝人,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明沈周诗云:“我爱翁书得瘦硬,云腴濯尽西湖绿。西台少肉是真评,数行清莹含冰玉。宛然风节溢其间,此字此翁俱绝俗。”。

林逋书法存世作品仅3件,《自书诗帖》是其中篇幅最长者。此卷行书五言、七言诗共五首,分别为《松扇》、《孤山雪中》、《孤山松亭》、《送史》和《春日》。此书诗卷笔势瘦挺健劲,风格独殊。起笔多用侧锋,多见露锋而入,虽有隐锋收笔,而更多露锋而出,牵连映带间亦见露锋,不欲深藏圭角。以此其书势于瘦挺中更为孤峭。此卷行距极宽,行间是可写入同形字体两行,字距疏朗,字字清劲,气足神完,极为潇散有致。

林逋《行书自书诗卷》释文:

制诰李舍人,以松扇二柄并诗为遗,上次来韵。编松为箑寄山中,兼得紫微诗一通。入手凉生殊自慰,可烦长听隐居风。

孤山雪中写望:

片山兼水绕,晴雪复漫漫。一径何人到,中林尽日看。远分樵载重,斜压苇丛乾。楼阁严城寺,疏钟动晚寒。

孤山栏上人林亭写望:

林表秋山白鸟飞,此中幽致世还稀。谁家岸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送史殿省典封川:

炎方将命选朝伦,治行何尝下古人。拥旆肯辞临远郡,登舻还喜奉慈亲。水连芳草江南地,烟隔寒梅岭上春。若过中途值归雁,慰怀能与致音尘。

春日斋中偶成:

空阶重迭上垣衣,白昼初长社燕归。落尽海棠人卧病,春风时复动斋扉。

殿直丁君自沂适闽,舣舟惠顾晤语。未几,且以拙诗为索。病中援笔勉书数章,少塞好事之意耳。

款署:时皇上登宝位岁夏五月。孤山北斋手书。林逋记。

苏轼跋林逋《行书自书诗卷》

书和靖林处士诗后,苏轼。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遗篇妙字处处有,歩绕西湖看不足。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平生高节巳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乾隆御题一

五诗二札逋翁迹,札作册方诗卷曲。同弆石渠最上乘。璧合珠聨两结绿,即今携以随南巡。对景坡诗六赓玉,卷三王(世贞世懋绪)。跋册七家(谢升孙沈周)。(陈颀吴宽东阳张渊程敏政《石渠宝笈》旧蔵林逋诗卷手书七言近体诗五首苏轼长歌极为推许后有王世贞等三跋,又裘曰:修得林逋二札装为一册呈进有谢升孙等诗跋诸人皆元明以来赏鉴家非漫为推许者,逋人品高卓遗墨流传宜加宝护况此卷与册壁合珠聨不期,而会尤为艺林嘉话余自丁丑南巡题句至今甲辰复携以随跸凡六叠苏轼韵中间缕陈巅末以识珍重爱慕盖不啻三致意云)。要皆法眼非流俗,我诗卷册乃并书,如火传薪灯引烛。其分其合总听之,所咏胥随无不足。便使分为各一脔,享照千秋同鼎肉。缕陈颠末识珍重,七言当记仍亲录。林为夷清苏尹任,宫商虽别原同曲。幸哉孤山山之阴,又得重来抚松竹。却惜柴桑未经到,泉明孤醉东篱菊。甲辰暮春月御题,五用苏轼韵。

乾隆御题二

好春重至西湖曲,不爱山靑与水绿,所爱别馆近林家,步步远尘树树玉,设云处士今在否,我知斯人未免俗,新得先生遗墨妙,日观不厌继以烛,五诗神合暗香句,清峭雄浑无不足,宜令东坡拜下风,健笔藏筋讵丰肉,马迁死后良史无,峰色湖光皆实录,即景合璧咏双绝,和吟岂谢巴人曲,两贤同得社而祭,往往丛祠倚松竹,所惜潜亦个中人,遥遥祗享柴桑菊。乾隆丁丑二月望日题,即用卷中苏轼书后原韵御笔。

乾隆御题三(右)

钱塘孤山放鹤亭,宋处士林逋旧隐处。苏轼所为赋诗者也,西湖行宫在X阳丁丑南巡适得处士诗帖,坡诗宛在墨彩犹新,顷来湖上重展是卷,缅高风于千载,抒雅兴以重赓并纪,卷末以志缘起。御笔。

乾隆御题四(左)

先生昔隐孤山曲,结粗爱就深林绿。廿年足不及城市,欬唾皆成珠与玉。晦迹不欲名一时,况后世乎识超俗。章哉五首留世间,片羽吉光霄泽烛。东坡见诗如见翁,五字长言吟不足。三百余篇虽在世,知音谁辨丝与肉。今去坡又七百载,两贤高躅诚宜录。西湖上读西湖诗,横琴似春水仙曲。漫说吴人不好事,祠堂写梅复有竹。和诗还拟问髯仙,谁竞春兰笑秋菊。壬午暮春月御题,再用苏轼韵。

乾隆御题五(右)

金错刀书状缪曲,瑶腹锦赠古色绿。是谁遗迹乃惊人,林句苏和两珠玉。世间书卷岂不彩,半属伪为半荏俗。逋清坡健此联珎,焕觉虹光屋梁烛。携未即境证精神,三度赓吟意未足。论帖早匹乞鹿脯,说倡不拟烧猪肉。两翁出处纵殊致,一例高风有史绿。佳湖山处缅芳踪,异代同时通欺曲。谁谓两翁真往哉,后人常抚祠箭竹。祠中古貌粹如生,鄙矣长生学服菊。乙酉暮春月御题,三用苏轼韵。

乾隆御题六(左)

不到西湖十五载,物景民情在心曲。重来情景未殊前,祗觉鬓霜异前绿。乘闲试步孤山阴,一泓碧水浸羣玉,其间知有处士坟,无神道碑已绝俗,依然梅树护墓门,千秋地下安漆烛。乐饥乐道趣有余,廿年城市不及足,向题三诗和苏韵,真迹不厌韩画肉,继得二札仍迭吟。更识沈作先我录(向曾三用苏轼韵题林逋诗帖卷,继得和靖二札册,有沈周用苏韵题其后,余亦仍迭韵题之。兹南巡至浙江,卷册并携行箧,展对印证,因四迭韵题识岁月)。携来卷册相印证。朗诵那藉招隐曲,徘徊半晌命归舆。扫尘迹动清风竹,竹风拂径菜花黄,虽弗柴桑亦疑菊。庚子暮春月御题,四用苏轼韵。

王世贞跋文

右和靖林处士君复手书七言近体,五首其语冲夷可咏。而结体尤峭劲,然有韵态不作,嵓嵓骨立也。苏长公一歌,其推许此君至矣,然至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留。台差少肉二语,便是汝南月旦何甞少屈狐笔也。留台者李建中也甞分司御史台考之集,称西台以偶东野当更称耳。长公书法匀稳妍妙风神在披拂间,而丽句层出,尤刺人眼。始钱塘人即孤山,故庐以祀和靖,游者病其湫隘因长公诗后有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遂徙置白香山祠,与长公配故迨于今,香火不绝,乃其遗迹与长公同巻价,踊贵十倍。太史公有云:伯夷叔齐得夫子而名益彰若,君复者抑何其多幸也欤。壬午嘉平月吴郡王世贞谨题。

王世懋跋文

世言林和靖先生字不如诗,诗不如人,然观此卷,X自瘦劲有法。杜襄诗阳云:书贵瘦劲硬方通神。岂先生谓耶。世人贵耳若无坡翁诗,此卷当无以重价售,者第,苏长公去,先生时代无几为长歌题其卷后推重至此。吾辈固当以坡翁增重讵X重末而先其本耶。若苏书则又是其生平合作余兄,谓君复多幸诚然。丁亥春正月吴郡王世懋书于奉常斋中。

王鸿绪跋文

史称林逋力学好古,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尝自为墓于其庐侧。临终为诗,有喜无《封禅书》之句。既卒,州为上闻,仁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史又称其善行书,喜为诗。今遗墨数篇为坡公所题。备极称许君复词翰,得坡公而增重。数百年来,人奉为至宝。夫以坡公之才学品望,可涵盖君复数辈而长篇秀句,推荐容于口。可见坡公乐道人之善,而不轻视前哲,如此其至也。君复书六峭劲,坡公书则出入鲁公季海间。姿媚可爱,而藏锋敛锷,运方圆于规矩之外,真乃折剑股屋漏痕之妙。骎骎乎直逼晋王侍中书矣。盖能于偏处耶,正中出见侧相生互用,遂为大家董文敏谓其好用偃笔,似犹未知,坡公之深也。康熙五十七年岁次戊戌十一月六日,横零山人王鸿绪谨题于长安邸舍,时年七十有四。

董诰跋文:

宋和靖处士林逋,高节迈俗,诗文笔札,当时即乡之。苏轼题其五诗卷,又有二札册,明吴宽诸人皆叠轼韵。题末二种先后入内府珍藏。予自丁丑至甲辰五次南巡携卷就题。乙丑得二札,复题之六叠韵互。书卷册联匣XX志延津之合。乾隆辛亥御识。敕敬书。臣董诰奉。

全卷整图

坦腹斋征集书画类稿件,通过便可在平台发布,如有意向,请加微信zdazhuo

更多文章

  • 林逋临终之作|每日一诗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中华标签:林逋,诗词,隐逸,诗文,诗人

    诗词赏析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但即使这样也很在意自己死后的名声,这首诗可以说是临终明志之作。诗文从“结庐”与“坟头”落笔,虽然清苦冷落,但徜徉在绿波荡漾的西湖旁,也算有安贫乐道的志趣。林逋生当盛世,却淡于荣利,终生布衣,诗中所表露的,并非虚语,所透出的是一股高逸淡远之气。文字由好诗

  • 《千家诗》136《山园小梅·其一》林逋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林逋,疏影,暗香,山园小梅·其一,浮动月,千家诗

    山园小梅·其一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译文: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

  • 林逋:西湖倾笔墨,羽鹤伴梅花,真正的隐士为何写有《长相思》?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林逋,梅花,隐士,范仲淹,咏梅,长相思,宋朝,书法家,古典乐

    林逋:西湖倾笔墨,羽鹤伴梅花喜欢梅花,平时看见咏梅的佳句总会背记下来,最先背诵的自然是毛主席的那首“她在丛中笑”,以及下面作为注释用的,叫“反其意而用之”的陆游词。八十年代,邮政部发行了一套梅花邮票,在同时发行的首日封上印有两句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于是,又知道了这“梅妻鹤子”的林

  • 宋韵荷风 | 《长相思·吴山青》林逋

    历史解密编辑:采荷发布标签:林逋,长相思·吴山青,吴山,江边,孤山,长相思

    《长相思·吴山青》【宋】林逋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PART 01古词今译青翠的吴山和越山耸立在钱塘江的北岸和南岸,两两相对,隔江呼应,谁能理解恋人的离别愁绪。你泪眼盈盈,我泪眼盈盈,你我相爱却无法相守在一起。江潮过后水面已经恢复平静了

  • 归隐孤山,经典千秋 —— 林逋《自书诗卷》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林逋,自书诗卷,苏轼,王世贞

    林逋《自书诗卷》,纸本,手卷,纵32厘米,横302.6厘米。行书34行,6段接纸。此卷是林逋归隐西湖孤山时所作,共5首诗,除第2首是五言诗外,其余均为七言诗。据诗后林逋自识:“時皇上登寶位歲夏五月”,可知此作品写于仁宗天圣元年癸亥(1023年),林逋时年57岁,其书体瘦劲,秀逸,笔法厚重,风致绰约,

  • 林逋:梅花诗写得超凡脱俗,爱情词写得百转千回

    历史解密编辑:绿窗花影标签:林逋,山园小梅,相思令,苏轼,咏梅,梅花

    文/绿窗花影岁暮冬深,花事寂寥,唯梅花凌寒绽放,暗香浮动,清雅不俗。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为之痴迷,写下了不少梅花诗词,隔着迢遥的旧时光,散发幽香,经久不衰。尤其适合寒冬腊月里赏读。“梅妻鹤子”之称的林逋闻名遐迩,他写的《山园小梅》,已是千古咏梅绝唱。林逋性情淡泊,人与梅花一样清。无意功名,不婚亦

  • 林逋:当官好还是当隐士好

    历史解密编辑:云水终南标签:林逋,隐士,暗香,苏轼,疏影,北宋,宋朝,诗人,踏莎行,书法家,千古名句

    山园小梅宋 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看看路边的梅花,这几天都慢慢开了,从这一周开始,踏青寻梅的之旅就要开始了。收到梅,就想起了林和靖——“梅妻鹤子”。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人,以草木为妻,

  • 苏轼看到林逋的书法手卷后,赞不绝口,写下一首诗表达敬仰之情

    历史解密编辑:漫话诗词标签:林逋,苏轼,高洁,司马相如,白头吟

    林逋是北宋初期的隐逸诗人,被称为“千古真隐”,而他真正的隐居是在四十岁。他对经史百家无不精通,却终身不仕不娶,在杭州孤山与梅花为伴侣,与丹鹤为相依,善写梅花。许多达官贵人慕其才华,前往孤山拜望,围炉夜话,问学求道,被范仲淹称为“山中宰相”。林逋自己不入仕,但对前来拜望的人,劝谏他们不要学习自己绝意仕

  • 林逋一生未婚,却写下一首最深情的《长相思》,全词写尽爱与别离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长相思,林逋,一首,吴越,诗人,爱情

    宋代有这么一位诗人,他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以梅鹤为伴,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终生未娶,人谓“梅妻鹤子”。然而,他写下的这一首《长相思》却写尽了爱情的酸楚与悲哀。他就是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林逋,字君复,号和靖先生。他的那句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林

  • 宋代林逋行书《松扇五诗卷》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林逋,行书,苏轼,题诗,宋代,宋朝,诗人,书法家,古典乐,千古名句,松扇五诗卷

    宋代林逋书,纸本行书。纵32厘米,横302.6厘米。书于宋天圣元年(1023),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全书名为《自书松扇五诗卷》。《自书诗帖》这幅作品的大片空白和清雅的墨痕,创造了一个标致雅洁,自然宁静的气氛。他的书法有一种气,一种清雅静逸之气。其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对他书法的绝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