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黄袍加身前有哪些微妙的征兆?

赵匡胤黄袍加身前有哪些微妙的征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2277 更新时间:2023/12/7 3:14:09

一、柴荣托孤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五月三日,英年的后周皇帝柴荣看到手下将士仅几十天就收复了三关三州十七县,他从前线返回瓦桥关,志得意满地信马驰上一片高坡,他要临高一暏军容,当地老百姓牵牛载酒来欢迎他。柴荣随口问了一句:“此地何名?”

有一个长者告知:“回陛下,故老相传,称之为病龙台!”古代以“龙”喻天子,身为天子却登上了“病龙台”,周世宗不由愕然,立刻黯然失色地驰马而下。谁知,当晚柴荣就感觉到身体不舒服,过了两天病情加重,不得不放弃收复失地。诏以瓦桥关为雄州,益津关为霸州。五月八日,从雄州起程南归。

据宋人笔记中记载,当时流传一个谶言:先前幽州城中有人闻知周世宗北伐,便窃窃私语:“此不足忧。天子姓柴,幽州古称燕地,燕者亦烟火之谓,柴入火中,实是不吉之兆,安能成功!”

虽然这有些迷信,但自从柴荣即位以来,五年的时间里五次亲征,鞍马劳顿,事必亲躬,所以身体透支,造成恶果,生病也是情理之中。

周世宗柴荣共有七个儿子,前三个儿子被后汉隐帝杀了,现在第四子柴宗训刚七岁,还是一个小娃娃,被封为梁王,皇位继承人。

(后周版图)

柴荣临死之前,为了让年幼的儿子顺利继承皇帝,柴荣托孤,文臣中选择了三位宰相范质、王溥与魏仁浦,但这三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宰相大人是无法压制武人,五代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时代,城头变幻大王旗。

本来禁军一把手、殿前都点检张永德是不二的选择,他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但柴荣认为他有“资格”篡夺皇位,便免去他殿前都点检的职务,解除了禁军兵权,让他远离了权力中心,派到澶州当节度使。看似这有点反常,这其实缘于柴荣北伐行军途中那块“点检作天子”的木头。这“点检”就是张永德呀,这人看似老实,图谋不轨呀。

五代军制,以侍卫亲军司掌管全国禁军(正规部队),侍卫亲军司长官称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下设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分统马军与步兵。马步军又分左右厢,厢下辖若干军。由于郭威就是利用侍卫亲军马步都指挥使的权力夺了后汉天下,他认为这个位置权太重,以防故伎重演,便创立殿前司,以分侍卫司的兵权,相互牵制,彼此独立。殿前司辖左右两厢骑兵,左右两厢步兵,还统领天子卫队的殿前诸班。殿前司的一把手为殿前都点检,位置排在侍卫都指挥使的前面。而侍卫司马步都指挥使李重进是周太祖郭威的外甥,也是响当当的实力派。一直以来,张永德与李重进争权,并且五代有兵权的人常常玩废立之事,这李重进也是需要提防之人。

张永德的位置由赵匡胤升任殿前司都点检,这仿佛是天上掉馅饼。李重进职务依旧,但率兵在外备御南唐,亲信韩通为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主管侍卫司业务。所以,韩通与赵匡胤成了武臣的托孤大臣。柴荣认为赵匡胤与韩通资历浅,会一心一意辅佐自己的儿子。

六月十九日晚,一代英主周世宗去世,年仅三十九岁。

二、暗潮涌动

后周显德六年七月,周世宗幼子柴宗训,也就是周恭宗,又对殿前、侍卫二司首领做了一些调整:

以侍卫步军都指挥使袁彦为陕州节度使,免去禁军职务;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陈州节度使韩令坤为侍卫马步都虞候(实际上的侍卫司二把手)。以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高怀德为夔州节度使,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以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常州防御使张令铎为遂州节度使,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

如此一来,殿前与侍卫二司的将帅情况是:殿前都点检为赵匡胤,副都点检为慕容延钊,都指挥使是石守信,都虞候是王审琦。侍卫马步都指挥使是李重进,副都指挥使韩通,都虞候韩令坤,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其中侍卫司老大李重进出任淮南节度使驻守扬州。副手韩通加同平章事主管侍卫司。

这些人中,李重进不在京城,除了韩通以外,石守信与王审琦都是赵匡胤的义社兄弟(义社十兄弟赵匡胤、石守信、王审琦、杨光义、李继勋〔时任安国军节度使,知刑州〕、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涪州团练使,铁骑右厢都指挥使〕、韩重赟〔虔州刺史、控鹤军都指挥使〕、王政忠。我们从史料中找不到余下四人在周恭帝时任何职,但极有可能都是禁军将领)。

慕容延钊、韩令坤都与赵匡胤关系非同一般,而高怀德与老赵更是密切,剩下一个是厚道的老实人张令铎,重要的是,赵匡胤的人已经进入侍卫司任职了。

对于赵匡胤而言,面前的拦路虎就是韩通,这小子乃一介武夫,又性格暴躁,人称“韩瞪眼”,深受柴荣信任,忠心耿耿。

自小皇帝柴宗训上台,就暗流涌动,军中与京城百姓间逐渐传出密谋推戴赵匡胤为天子,“点检作天子”的谣言,人心惶惶。

殿中侍御史郑起就上书宰相范质,说赵匡胤等人言行诡异,如今“主少国疑”,赵匡胤不宜掌管殿前司,握有军权,但范质没当回事。

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的那个残疾儿子韩微,因驼背,人称“橐驼儿”,也察觉到赵匡胤有非份之举,反复劝学其父韩通除掉赵匡胤,刚愎自用的韩通也没当耳旁风。

三、兵变前奏

一转眼,来到春节了,正月初一一早,小皇帝就在侍臣们的簇拥下上朝了,参加新年朝贺,还没等高兴一番,北边靠近契丹人边境的镇州(今河北正定)、定州(今河北定州)两地守臣千里加急送来警报,契丹人联合北汉入寇,十万火急。刹那间,朝堂上乱成一锅粥,三位宰相一商量,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决定出兵。那么派谁统兵?侍卫长官韩通要守卫京城,保护小皇帝,所以,殿前司老大赵匡胤挂帅出征。

这契丹人与北汉联合入寇的消息是镇州或定州传来的吗?据史料记载,此时的镇州守将是成德军节度使郭崇,守州守将是义武军节度使孙行友,此二人都不是赵匡胤的人,这百分百是一个假消息,而且从种种迹象表明,是赵匡胤干的。

正月初二,赵匡胤升帐点兵:令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为先锋,领兵马先行北上。调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张令铎、侍卫步军虎捷左厢指挥使张光翰、右厢指挥使赵彦徽率部随征。留下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候王审琦率麾下殿前人马协助韩通守卫京城。

从表面上看,赵匡胤此番操作十分合理,无可挑剔,殿前司与侍卫司都是部分出征,部分留守,相互牵制,也是大家最愿意看到的。

但深层去分析:侍卫司的张令铎是老好人,张光翰与赵彦徽与老赵关系很铁,如此,侍卫司出征的步兵就被赵匡胤控制了,高怀德与老赵的关系更别说,后来高怀德娶了老赵的妹妹,这侍卫马军自然是老赵的部队。侍卫司兵马本来就分成几部分,一部分被李重进统率驻守扬州;一部分韩令坤率领巡视河北沿边,归韩通指挥的人马本来就不丰厚,如此又是精锐皆出,留守京城的已经是人数不多了。

赵匡胤派了自己的亲信石守信与王审琦率殿前精兵留在京城,就是为了抗衡压制韩通的侍卫人马,根本不会听韩通指挥。唯一令老赵不能完全把握的人慕容延钊,让他率先锋部队先行,以防坏事呀。

但是,就是这天,京城开封发生了许多反常的事。

首先许多大户人家和官宦人家出城避难了,拦都拦不住。“点检作天子”的流言,如瘟疫般四下传播,有一个士兵在闹市街头频频大喊:“将在出军之日,策立点检为天子。”

据说赵匡胤也有点害怕了,自言自语地说“怎么办?”(外间汹汹若此,将奈何?)

赵匡胤的妹妹,(后来嫁给高怀德),也是一个女中丈夫,抡起擀面杖就揍了赵匡胤一顿,边打边说:“大丈夫临大事,要有决断,在家中吓唬妇女是什么货色?”

赵匡胤定了定神,便做出一个惊人之举,去韩通府上辞行,也是为了解除猜疑,体现君子坦荡荡。

韩通的儿子见赵匡胤送上门来,天赐良机,力劝其父杀掉赵匡胤,千万不要错过机会。这韩通脑子被驴踢了,固执地让赵匡胤怎么来的怎么走了。

正月初三,赵匡胤率大军自开封爱景门出京,精心排练的“黄袍加身”,陈桥兵变正式上演了。

更多文章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漏掉一人,此人不仅夺走他的江山,还谋害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苏柒美妆妞标签:晋王,皇帝,唐朝,宋太宗,石守信,五代十国,杯酒释兵权,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要说五代十国时期谁最懂军官专政对朝廷的危害,那恐怕便是赵匡胤了,如果历代开国皇帝比出身的话,赵匡胤恐怕仅仅优于刘邦和朱元璋,赵匡胤的祖父赵敬都只是一个小小的涿州刺史,父亲赵弘殷也不过是一个厢指挥使。然而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却在短短十几年之类完成了底层豪门到开国皇族的转变,其中最大的功劳当然要归咎于五代

  • 赵匡胤和赵光义相比,谁的治国才能高?

    历史解密编辑:莫地方标签:宋太祖,宋太宗,皇位,李世民

    中国历史这个班级,班级中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这些人当中优等生毫无疑问是名流千古君主,中等生一般是能力稍差,但可以守住基业的君主,差等生毫无疑问是那些臭名昭著一团糟的君主。那么谁是较为优质皇帝,毫无疑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赵匡胤几人,这些人因其在位期间做出的卓越贡献,以至于名扬千

  • 揭秘:赵匡胤的义社兄弟们有几个,他们都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宋太祖,石守信,节度使,郭威,陈桥兵变,李继勋

    赵匡胤义社兄弟们,是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宋朝的基本力量之一,以他为首的“太祖义社兄弟”,也称为“义社十兄弟”,即赵匡胤、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他们十人结拜成为异姓兄弟。赵匡胤义社兄弟们,在建立宋朝后,赵匡胤对他们如何?他们是怎么死的?他们的儿子如何?

  • 北宋一虎将曾多次保护赵匡胤,被诬陷时,赵匡胤说了两字让人心寒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宋太祖,郭威,后周世宗,张琼

    未离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万国明。——《咏月诗》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绝对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他不仅兵不血刃地夺取了皇位,更是以“杯酒释兵权”这样的手段收回了各个将领手中的军权。从登上皇座再到收回权利,赵匡胤这一过程十分的轻松。不仅如此,由于生怕有人重演“黄袍加身”的戏码,赵匡胤在收回兵权之后,对宋朝的军

  • 赵匡胤设宴释兵权, 漏掉了1个人, 多年后被他夺走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老张的海贼标签:刘邦,唐朝,宋太宗,后周世宗,五代十国,杯酒释兵权,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陈桥风云变,东海鳞波卷。情剑断山河,杯酒释兵权。——《陈桥》我国自古以来便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趋势,每当一个王朝屹立很多年后,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之后在问题的积累下,王朝崩溃了,最后又经过惨烈的战争,新的王朝建立了,整个社会焕然一新。新王朝能够区别于旧王朝,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说由于战乱,

  • 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是救人还是害人?京娘投湖自尽为哪般

    历史解密编辑:寇晓星奇闻谈标签:皇帝,投湖,唐朝,王昭君,五代十国,千里送京娘,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字元朗,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在位十七年,在他身上发生了许许多多神奇的事情,从兵不血刃“黄袍加身,陈桥兵变”、谈笑间“杯酒释兵权”到最后“烛影斧声”死亡之谜,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的色彩,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戎马一生的将军、帝王却和一位女子有过这样一段传奇故事……赵匡胤“

  • 从多角度说说,赵匡胤为什么要杯酒释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史君策标签:皇帝,唐朝,宋仁宗,五代十国,杯酒释兵权,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酒释兵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也是宋代执政者政治危机的体现。在涵盖历史背景、事件过程、影响等多个方面的介绍中,需要充分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在历史上的作用以及该事件的深层含义等等。第一部分: 历史背景赵匡胤之前的唐朝及五代时期,在中国历史上被认为是朝代的更替时期。唐朝的强势统治赋予了官

  • 皇帝赵匡胤出生时,传说体有金光,三日不散,现代医生:这是黄疸

    历史解密编辑:长汀里标签:宋太祖,皇帝,郭威,刘邦,朱元璋,杯酒释兵权

    古代迷信起来有多奇葩?这一点,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可太有发言权了!赵匡胤有个很搞笑的小名叫:香孩儿。这样的名字和英俊威武的外貌是一点也不沾边的,但传说他出生时,他老爹看见赤红色的光照耀在老婆的产房里,很快便传来一股奇香。这股奇怪的香味正是从新生儿赵匡胤的身上传来,让产婆更稀罕的是,这孩子身上竟然裹着

  • 赵匡胤参观武庙,突然指着白起塑像怒道:此等凶徒也配站在武庙?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白起,武庙,赵军,秦军,宋太祖,姜子牙,赵匡胤,长平之战,春秋战国,五代十国,四大名将,中国传统音乐

    赵匡胤参观武庙,突然指着白起塑像怒道:此等凶徒也配站在武庙?白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秦军将领,在三十余年的戎马生涯中,他保持了不败战绩,立下赫赫战功,为秦帝国的统一大业做出巨大贡献。然而,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军降卒的决策,使白起成为千夫所指的历史罪人,甚至还影响了他本应崇高的军事地位。首先,就让我们来简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但却漏掉了一人,多年后此人夺了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宋太祖,宋太宗,皇位,杯酒释兵权,军权,皇帝

    公元960年,陈桥驿站,原本效忠于中原王朝的赵匡胤突然起兵造反,在众人的拥戴之下,披上了黄袍,自立为王,然后一路势如破竹,杀入京城,夺了政权。与所有开国皇帝一样,赵匡胤稳定政权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排除异己。但在登基时,赵匡胤就确定了大宋文人王朝的基调,所以并未像其他皇帝一样使用残忍的屠杀手段。他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