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程颐说老子是玩文字游戏的高手,朱熹说他是阴谋家的鼻祖,为什么

程颐说老子是玩文字游戏的高手,朱熹说他是阴谋家的鼻祖,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464 更新时间:2023/12/21 8:29:15

南宫教授说:这个网红教授太离奇,他说老子的无为就是坐吃等死

南宫尉教授是一个纯粹的老子迷,你若说老子一个不字,他会跳起来跟你理论。昨晚他就跟我说某交大一个网红教授“太扯淡”!竟然把“无为”理解为“没有一丝念头的为”,莫非是叫侯王都来做“活死人”,就真的“天下归心”了吗?整个社会都成了活死人,这还是老子要的那个“无不为”的生机盎然的理想社会吗?

看过k教授的视频,但没在意他关于无为的理解。找到k教授的文章,他的观点果然坚定到不容反驳:有一丝一毫的“为”都不能叫无为。他以朱熹的理解为据,认为“ 老子所谓无为,便是全无事事”。

他的结论是:无为是意识上的空无和行为上的“全无事事”。

所以,南宫尉教授很气愤:“无为”若是这么个玩意儿,跟死人何异!一句“坐吃等死”便可“取天下”,称“天下王”,百姓能“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岂不快哉?何苦写下五千言蒙人?

二程、朱熹对“无为”的解释,近千年来几成定局

南宫尉说话很犀利,很辛辣,我只好把他口味太重的话过滤掉。他说:像k教授那样的人进入大学只能是误人子弟,他们只是匍匐在“道学家”脚下的宗教崇拜者,只能看到朱熹的脚趾头,看不到朱熹的全貌,更看不到朱熹神像背后的真相。

朱熹跟弟子们对《道德经》的讨论,记载在《朱子语类·老氏》里。他对老子的评价有好有坏,涉及到文字解读时,通常是公正的。但是一旦涉及思想观点,它通常是持批判态度的。南宫尉说:刘笑敢教授认为朱子的“解老”评价是“门户之见”,这个评价我赞成。的确,以朱熹的水平不至于搞不懂一点老子思想,而是门户之见的必然结果。

两宋南北朝直至五代,正是“儒门淡泊,收拾不住”的儒学惨淡时期,也是儒家广泛吸收道家和佛家思想,反戈一击,恢复儒学地位的关键时期,整个两宋,沿袭唐代遗风,从王安石、司马光等人开始,包括北宋五子和朱熹、陆九渊在内,多数是贯通儒释道三教的人物,因此,理学家不研究道家思想的几乎没有。

但是,理学家们的“道”早已不是孔子的周礼之道,更不是老子“道法自然”之道,而是道德神学之道。

南宫尉感慨:元代之后,理学取代汉代经学而成为国学,朱子成为圣人,《四书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钦定教材和标准答案,朱子的话比圣旨还管用,他说“无为”是明里什么也不做,暗里什么都做好,是阴谋家理论,那么,老子就是阴谋家——你说说到底谁是阴谋家吧!

《道德经》反复强调: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功成事遂;功成而弗居……这里面的“生”“为”“成”“长”“遂”等,是意识上的空无和行为上的“全无事事”,能做到的吗?

同样在《朱子语类》里,朱熹在回答学生问“老子的无为之意”时说:“圣人所谓无为者,未尝不为”。

“看到了吧,朱熹认为孔子说的‘无为’‘未尝不为’,既然如此,为何却要将老子的“无为”理解为“全无事事”呢?这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

朱熹又说“老氏之学最忍,只是占便宜(《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五·老氏》)”。但是,老子说的很清楚:“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为天下王”,“为天下正”,“战胜,以丧礼处之”,整部《道德经》,你能找到一丝狠心、残忍、占便宜之任何意图吗?

“无为而无不为”真的是玩文字游戏或者搞阴谋诡计吗?

舜帝的“垂衣拱手”是无为,而老子的“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反而不是?不光朱熹说老子的“无为”是“全无事事”,“道学(理学)”创始人程颐也说老子“窃弄阖辟”,“无为而无不为”就是“窃弄阖辟”的证据之一。到了朱熹这里,不只是玩文字游戏了,又升级为权谋之术了。

“窃弄阖辟”是啥意思?就是偷来捣鼓“开合”玩,实则是说老子在玩文字游戏。窃谁的?当然是窃孔圣人的“无为而治”概念:“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孔子的“无为而治”是指舜推能尚贤的“德治”,即“垂拱而治”。即便这样的垂拱而治,朱熹都解释为“圣人所谓无为者,未尝不为”,也就是说,孔子所称赞的尧舜清明之治的“无为”,尚且都“未尝不为”,何况老子的“能辅百姓之自然而弗能为也”的“无为”,是“能辅”,怎么就成了“全无事事”了呢?

说到这里,南宫尉教授很生气:“《论语·曾子问》《孔子家语·观周》记载的都是孔子问礼于老子,谁听说过老子问道于孔子吗?到底是谁在窃弄阖辟?”

从文字游戏到阴谋诡计。正因为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楚简:亡为而亡不为)”,所以,程颐就有理由认为:既然“无为”,怎么会有“无不为”呢,这不是玩文字游戏吗?

舜帝的“垂拱而天下治”可以顺理成章,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怎么就成了“窃弄阖辟”了呢?何况前者是“德治”,后者是“道治”?而在老子思想体系中,道治高于德治,即: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朱熹则更进一步断言:老子言,前后矛盾,如冰炭不容。起初论道极妙,后来却转入权诈者上去。申不害、韩非、张良之徒,皆出自老子门下。

权诈之术的确是法家之术,但是韩非子的《解老》《喻老》是为他建立自己的中央集权制服务的,因此解读时肯定是有个人倾向的,这就如同道教解老就得往“炼养”“长生不老”方向解读是一样的。

对此,作为一代大儒,二程与朱熹应该是知道的,但因为立场不同,老子崇道而贬仁义,两家观点不同,故道学家认为:老子之言,距离“仁义”远矣,而“仁义”正是儒家(道学家)们的根本政治主张和修身纲领。

正因为“远离了仁义”,所以不管是谁,哪怕他是奠定儒家地位2000年的大儒董仲舒,整理传播儒家经典第一功臣“后圣”荀子,甚至连王安石变法涉嫌道法思想,都被认为是圣人之辱。

程颐说老子“窃弄阖辟”,到了朱熹这里,老子又成为法家、兵家、纵横家的祖师爷,朱熹将“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此老子之体用”,那么这个体用,又说如何用的呢?

朱熹举例说:“如‘将欲歙之,必固张之’之类,是它亦窥得些道理,将来窃弄。如所谓‘代大臣斫则伤手’者,谓如人之恶者,不必自去治它,自有别人与它理会。只是占便宜,不肯自犯手做……如子房为韩报秦,撺掇高祖入关,又项羽杀韩王成,又使高祖平项羽,两次报仇皆不自做。后来定太子事,它亦自处闲地,又只教商山四皓出来定之。”

南宫尉说:只要读过老子的都知道,这是老子无为思想在司法制度上的体现,君主不应该亲自执刑杀人,而应交由“司杀者”去执行,这怎么就是占便宜了呢?我想问一下,执行刑罚不是由“司杀者”,难道还得君主亲自执行吗?

南宫教授说:至于“将欲歙之,必固张之”,这是说事物收敛之前必定张扬过,句式是“将要如何,之前必定如何过”,讲的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而不是韩非子出于君权驾驭术的“想要如何,必须如何”的权谋思想。

朱熹的用意很明显,是借韩非而攻击老子。但是不管韩非如何解老、喻老,也不管二程、朱熹如何曲解老子,老子的思想依然光芒万丈。

“总之”,南宫说:“无为而无不为,相当于‘我无为而民自化’,权力者无为,天下自然和谐安定,这跟阴谋有什么关系?阴谋都是不可告人的利己害人且不择手段的,老子的无为思想体现的是‘为而不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功成身退’,光明正大,跟阴谋诡计有什么关系?”

标签: 老子朱熹程颐孔子儒家道德经

更多文章

  • “文坛大家”苏轼与“理学宗师”程颐,两个互相看不上眼的好人

    历史解密编辑:说话请投币标签:程颐,苏轼,司马光,宋哲宗,理学

    苏轼(东坡)与程颐(伊川),一个是文坛大家,一个是理学宗师。洛蜀党争是历史上有名的党派争端,而起因,与程颐和苏轼两人的性情和思想有关。1、程颐与苏轼恶交的矛盾焦点所在元祐元年九月初一,执政数月的司马光因病逝世。苏轼与他在政治上的矛盾没有继续发展,然而事情并未就此了结。在祭奠司马光的丧礼上,率性的苏东

  • “理学亢宗——千年程颢程颐个性化邮票”首发仪式在京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宋明,宋朝,唐朝,周敦颐,郭沫若,王安石,太极图说,个性化邮票,理学亢宗——千年程颢程颐

    致敬古圣先贤,传承千年文脉。2月5日,“理学亢宗——千年程颢程颐个性化邮票”首发仪式于北京金台艺术馆暨金台国际友谊主题邮局成功举行。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宣部原副部长王世明,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

  • 哲学研究 | 姜海军:和而不同:邵雍、程颐的易学诠释及思想之比较(上)

    历史解密编辑:孟子研究院标签:邵雍,程颐,姜海军,朱熹,周易,孔子

    邵雍、程颐都是北宋时期乃至古代颇为著名的易学家,他们的易学著述《皇极经世书》《程氏易传》分别是象数易学、义理易学的典范之作。邵、程两人交游论学甚密,但彼此却“和而不同”,邵雍重“数”、程颐重“理”,并形成了以此为核心范畴的思想体系。可以说,邵雍、程颐尽管都是宋代易学、理学的奠基人,不过在易学诠释、理

  • 程颐与北宋道学新文化:程颐的文化观和天地观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洛阳铲标签:程颐,孔子,孟子,义理,宋朝,唐朝,文化观,天地观,散文家,王安石,儒家思想

    程颐对学生的口头指点,包含了一个很一致的看法,这个看法是关于上古三代文化形式的作用和基础,以及那种文化为什么不能在当前恢复的原因。在上古三代,礼、乐、舞和诗都协调一致,也就是说,它们是调节人的有效手段。那种对全面培养人十分必要的文化形式丧失了,人们别无选择,只能继之以义理养心,而那些文化形式曾经在三

  • 程颐说今人不会读书,以《论语》举例谈如何读书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文化育人标签:程颐,论语,读书,孔子,大儒

    关于读书,北宋大儒程颐认为大部分人都是不会读书的。他说:“今人不会读书”,因为“如读《论语》,旧时未读是这个人,及读了后来,又只是这个人,便是不会读也(《二程遗书》)。”意思就是大部分人都不会读书,即只会读死书,作用不大。拿读《论语》举例,说如果以前没读《论语》时是一个这样的人,等到读完《论语》时还

  • 辽代皇太叔耶律重元滦河之变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重元,乙辛,萧观音,辽道宗,仁先

    作者:陈二虎一、耶律良举报叔太叔叛乱辽清宁九年(公元1063年)七月,正逢草原之上最美的季节,辽道宗耶律洪基携母后宗天皇太后萧挞里,皇后萧观音(辽朝的婚姻十分有趣,萧挞里的父亲萧孝穆与萧观音的父亲萧孝惠是亲兄弟),率许王、南院枢密使耶律仁先、南府宰相萧德等文武大臣到太子山行猎。刚刚到达太子山行宫不久

  • 琴操冰雪听无声——水仙诗和水仙画 | 徐建融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徐建融,水仙,陈淳,苦铁,白描

    作者所绘水仙花专一情操,寂寞精神,未悟伯牙。故成连乃曰:吾师方子,熙春东海,人在幽遐。既置蓬莱,不还旬日,延颈心悲望晚霞。山林窅,更汨波群水,众鸟飞沙。先生移我情耶。又岂料余今天一涯。但洞庭斯护,粮空舟楫,呜钦仙窟,徽动鸣笳。翠带临风,凄凉环佩,片片无声落冰葩。玲珑犯,转高山流水,铁板铜琶。这阕《沁

  • 古装女神李若彤:五大经典角色,琴操一角是其演技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李若彤,小龙女,侠肝义胆,神雕侠侣

    李若彤,可以说是一个天生的美人胚子,也是很多90后的童年女神。小编相信,在很多观众的心中,她如同“仙女”一样的存在,神圣不可侵犯。从出道至今,李若彤塑造过太多经典,让人无法忘怀。今天,为大家盘点下李若彤最火的4个角色,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吧!说起她,我们就不能不说《神雕侠侣》这部剧,在这部剧中李

  • 白雪阳春传雅曲之琴操

    历史解密编辑:南青意中人标签:杜鹃,横梁,冷血

    我吊琴操玲珑山爱啼冷血染杜鹃惟遗东坡千古恨雅女横梁梦正酣

  • 明代琴操诗,探究其新变,挖掘其蕴含的独特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每时刻史标签:操诗,诗歌,诗作,明代,李梦阳,屈大均,王世贞,千古名句

    明代琴操诗,探究其新变,挖掘其蕴含的独特价值明代琴操诗人和琴操诗数量与唐、宋、元时期相比都有较大增加。对明代琴操诗进行整理和研究,有助于梳理明代琴操诗文本,为研究琴操诗人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料。同时,在仔细研读琴操诗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明代时期特点,分析明代琴操诗的内容和风格,探究其新变,挖掘明代琴操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