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坛大家”苏轼与“理学宗师”程颐,两个互相看不上眼的好人

“文坛大家”苏轼与“理学宗师”程颐,两个互相看不上眼的好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说话请投币 访问量:753 更新时间:2023/12/21 8:40:46

苏轼(东坡)与程颐(伊川),一个是文坛大家,一个是理学宗师。

洛蜀党争是历史上有名的党派争端,而起因,与程颐和苏轼两人的性情和思想有关。

1、程颐与苏轼恶交的矛盾焦点所在

元祐元年九月初一,执政数月的司马光因病逝世。苏轼与他在政治上的矛盾没有继续发展,然而事情并未就此了结。在祭奠司马光的丧礼上,率性的苏东坡结下了另一个大敌,这就是后来被称为“洛党”领袖的程颐。

北宋宋神宗去世之后,宋哲宗继位,年少的宋哲宗没办法主持朝政,由太皇太后高氏主持朝政,而因为宋神宗在世的时候王安石变法,他一驾崩,主张变法的官员就遭到了打压。而当年那些反对变法的人纷纷重新得到启用,苏东坡、司马光等人纷纷回朝。但可惜的是名扬天下的司马光很快就去世了。司马光举办葬礼的事情,程颐受命主理司马光的丧礼,丧礼那天恰巧遇到了一件皇家的大事,那就是宋哲宗要跟太皇太后高氏以及文武百官去进行祭天大典。而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件大喜事。官员们在参加完祭天大典之后便准备换衣服接着去参加司马光的葬礼。

一件是喜事,一件是丧事,喜丧两事凑一块,但都是大事,官员们都要去参加。此时有人站出来反对了,那就是理学大家程颐,他说大家参加完祭天仪式这样的喜事,再去参加葬礼这是不合理法的。程颐这个人是非常传统的儒学代表,所以为人比较死板,很守儒家礼法那一套。

大典完后,苏轼带领朝中大臣去吊祭司马光,这程颐却不让进府,他的理由很充分:《论语》里说过“子于是日哭,则不歌。”那天早上大家刚在太庙唱过歌,听过奏乐,怎么能同一天再去吊丧哭泣呢?苏轼很生气地反驳说:《论语》里也没说“子于是日歌,则不哭。”不顾程颐反对,去司马光家吊祭。按当时风俗,孝子应出来招待客人,接受吊祭,却不见司马光儿子出来。一问才知道是程颐禁止他们出来,原因是古礼上没有这个规定,而且孝子如果真孝,就应当悲伤得无法见人。面对程颐的说法,苏东坡坐不住了,在一旁见程颐板着面孔唠叨不休不禁引起十二分的厌憎,上前挖苦道“此乃鏖糟陂里叔孙通所制礼也”。

程颐为人拘谨、刻板,动辄诵说三代古礼,不容变通,处处讲“存天理,灭人欲”。苏东坡呢大家都知道他是什么性格,通脱豁达,不拘形式,率性自然。像程颐这种超级“正人君子”是苏东坡最看不惯的。叔孙通曾经帮助汉高祖刘邦制定了一套很完善的礼仪制度,而苏东坡这句话就是在暗中骂程颐死板,死守规矩。引得大家哄堂大笑,程颐满面通红。大家听出了苏东坡话中的意思都不再理会程颐,都去参加司马光的葬礼去了。

苏轼的这句挖苦程颐的评语极为恰当,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不论程颐或苏东坡自己,对这句挖苦话都是毕生难忘,谁也不愿一生背着这个标签。在苏东坡和二程这一派之间,这粒仇恨的种子算是播下了。从此苏程结怨,遗下无穷后患。

2、程颐的“洛学”与苏轼的“蜀学”在思想领域中的对立

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因为北宋相对经济繁荣、政治安稳。当时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思想家,苏轼和程颐同时生活在北宋时期,两个人的生活年代也十分的一致,但是思想观念和学习门派的不同,虽然同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但是思想却不一致。程颐有着自己的道论,他更多的倾向唯心主义,其思想深受孟子思想的指导,披着儒学思想宣传君主思想,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政治抱负。而苏轼思想受到庄子思想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的道论,其以唯物主义为核心的,苏轼以“兼济天下”为人生目标。

程颐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他和其兄弟程颢同样以道论出名。程颐和程颢在北宋被称为“二程”。他们创造的理学之说当时在北宋时期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后来还被朱熹所借鉴和引用。苏轼的道论是佛家思想、道家思想、和释怀思想融合在一起的。苏轼的道论提倡的是人,是人以人为中心的。虽然苏轼一生胸怀大志,一心想辅佐皇帝成为圣君,来完成造福人类的事业,但是因为苏轼的道论中非常注重对百姓的关心,所以其思想不能为封建制度的君主统治服务。但是苏轼依然有着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的思想。程颐的道论和苏轼的道论存在本质的差异。程颐一直以儒学为外衣发展自己的道论,他和程颢的思想借鉴于思想家孟子的思想,但是他们在思想上更加倾向于君主思想。

3、程颐与苏轼的性情论大不同

程颐是一个规规矩矩的思想家,性情中多了一丝谨慎和懦弱。其实程颐在诗词上也有一定的成绩,但是因为才华的有限很难被世人赏识。虽然程颐有着非常强烈的忠君思想但是这种思想没有给程颐带来实质上的利益。程颐深深受到制度和条框的束缚以至于性格迂腐、做人木讷,所以程颐的朋友非常少而且在官场上得罪了不少人。

相对苏轼他则性格豪爽大气,一生酷爱诗词和书法。苏轼因为性情的豪爽和胸怀的慷慨,无论在仕途上还是文学上都结交了很多好朋友。

程颐和苏轼的性格截然不同。若要作比较的话,苏轼就是就是自由飞翔的雄鹰,无论是“大浪淘沙”的豪放,还是“兼济天下”的胸怀,我们都能看到苏轼是一个追求自由和人本主义的思想家。

而程颐就是困于笼子的金丝鸟,摆脱不了被条框和制度深深的束缚。

标签: 程颐苏轼司马光宋哲宗理学

更多文章

  • “理学亢宗——千年程颢程颐个性化邮票”首发仪式在京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宋明,宋朝,唐朝,周敦颐,郭沫若,王安石,太极图说,个性化邮票,理学亢宗——千年程颢程颐

    致敬古圣先贤,传承千年文脉。2月5日,“理学亢宗——千年程颢程颐个性化邮票”首发仪式于北京金台艺术馆暨金台国际友谊主题邮局成功举行。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宣部原副部长王世明,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

  • 哲学研究 | 姜海军:和而不同:邵雍、程颐的易学诠释及思想之比较(上)

    历史解密编辑:孟子研究院标签:邵雍,程颐,姜海军,朱熹,周易,孔子

    邵雍、程颐都是北宋时期乃至古代颇为著名的易学家,他们的易学著述《皇极经世书》《程氏易传》分别是象数易学、义理易学的典范之作。邵、程两人交游论学甚密,但彼此却“和而不同”,邵雍重“数”、程颐重“理”,并形成了以此为核心范畴的思想体系。可以说,邵雍、程颐尽管都是宋代易学、理学的奠基人,不过在易学诠释、理

  • 程颐与北宋道学新文化:程颐的文化观和天地观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洛阳铲标签:程颐,孔子,孟子,义理,宋朝,唐朝,文化观,天地观,散文家,王安石,儒家思想

    程颐对学生的口头指点,包含了一个很一致的看法,这个看法是关于上古三代文化形式的作用和基础,以及那种文化为什么不能在当前恢复的原因。在上古三代,礼、乐、舞和诗都协调一致,也就是说,它们是调节人的有效手段。那种对全面培养人十分必要的文化形式丧失了,人们别无选择,只能继之以义理养心,而那些文化形式曾经在三

  • 程颐说今人不会读书,以《论语》举例谈如何读书

    历史解密编辑:国学文化育人标签:程颐,论语,读书,孔子,大儒

    关于读书,北宋大儒程颐认为大部分人都是不会读书的。他说:“今人不会读书”,因为“如读《论语》,旧时未读是这个人,及读了后来,又只是这个人,便是不会读也(《二程遗书》)。”意思就是大部分人都不会读书,即只会读死书,作用不大。拿读《论语》举例,说如果以前没读《论语》时是一个这样的人,等到读完《论语》时还

  • 辽代皇太叔耶律重元滦河之变始末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重元,乙辛,萧观音,辽道宗,仁先

    作者:陈二虎一、耶律良举报叔太叔叛乱辽清宁九年(公元1063年)七月,正逢草原之上最美的季节,辽道宗耶律洪基携母后宗天皇太后萧挞里,皇后萧观音(辽朝的婚姻十分有趣,萧挞里的父亲萧孝穆与萧观音的父亲萧孝惠是亲兄弟),率许王、南院枢密使耶律仁先、南府宰相萧德等文武大臣到太子山行猎。刚刚到达太子山行宫不久

  • 琴操冰雪听无声——水仙诗和水仙画 | 徐建融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徐建融,水仙,陈淳,苦铁,白描

    作者所绘水仙花专一情操,寂寞精神,未悟伯牙。故成连乃曰:吾师方子,熙春东海,人在幽遐。既置蓬莱,不还旬日,延颈心悲望晚霞。山林窅,更汨波群水,众鸟飞沙。先生移我情耶。又岂料余今天一涯。但洞庭斯护,粮空舟楫,呜钦仙窟,徽动鸣笳。翠带临风,凄凉环佩,片片无声落冰葩。玲珑犯,转高山流水,铁板铜琶。这阕《沁

  • 古装女神李若彤:五大经典角色,琴操一角是其演技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李若彤,小龙女,侠肝义胆,神雕侠侣

    李若彤,可以说是一个天生的美人胚子,也是很多90后的童年女神。小编相信,在很多观众的心中,她如同“仙女”一样的存在,神圣不可侵犯。从出道至今,李若彤塑造过太多经典,让人无法忘怀。今天,为大家盘点下李若彤最火的4个角色,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吧!说起她,我们就不能不说《神雕侠侣》这部剧,在这部剧中李

  • 白雪阳春传雅曲之琴操

    历史解密编辑:南青意中人标签:杜鹃,横梁,冷血

    我吊琴操玲珑山爱啼冷血染杜鹃惟遗东坡千古恨雅女横梁梦正酣

  • 明代琴操诗,探究其新变,挖掘其蕴含的独特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每时刻史标签:操诗,诗歌,诗作,明代,李梦阳,屈大均,王世贞,千古名句

    明代琴操诗,探究其新变,挖掘其蕴含的独特价值明代琴操诗人和琴操诗数量与唐、宋、元时期相比都有较大增加。对明代琴操诗进行整理和研究,有助于梳理明代琴操诗文本,为研究琴操诗人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料。同时,在仔细研读琴操诗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明代时期特点,分析明代琴操诗的内容和风格,探究其新变,挖掘明代琴操诗中

  • 周星驰电影中的“琴操姑娘”真有其人,还跟苏东坡很熟

    历史解密编辑:胖虎说故事标签:苏轼,周星驰,李若彤,唐伯虎,散文家,唐宋八大家,苏东坡(2012年电视剧)

    每个周星驰的资深粉丝都知道他主演甚至导演的电影。其实细看的话,周星驰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在历史上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在周星驰的作品中,很多历史人物都在电影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比如《唐伯虎寻秋香》中的唐伯虎,《武状元苏乞儿》中的苏乞儿,《龙破苍穹》中的宋士杰等等.,其中有搞笑喜剧《大内特工凌凌发》,电影中